《平静的生活》,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前半部分还着墨于情节的叙述,那小说的后半部分就成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赎,看她如何从痛苦和不快中挣脱出来。
平静的生活_《平静的生活》 -简介
《平静的生活》
《平静的生活》,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杜拉斯的故事总有那么点不可理喻,异常纠结。先是舅舅热罗姆不务正业,唆使父亲挪用公款,害他丢了市长职位,全家生活陷入困顿,主人公也为此待于深闺,成了老姑娘,然后他又还勾引了外甥的老婆。接着,主人公发现了这件丑事,越发痛恨他,暗下杀机,于是挑拨弟弟与舅舅决斗,结果弟弟一出手把他给打死了。可是满以为重获新生的弟弟,发现自己的女人露丝另有所爱,万分痛苦,加上打死舅舅带来的内疚感,断然选择卧轨自杀。单从情节而言,这样的设置实在谈不上有多高明。但对于杜拉斯来说,情节真是小说很小的一部分,她的高明在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洞悉和刻写,直逼人心。
杜氏小说当然少不了女性,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点自闭和病态的主人公。在目睹两个亲人死亡后,看着父亲母亲日见衰老,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弟弟的死负有责任。对于这个相貌平平、内心丰富的25岁的女人而言,很难宽恕自己,尤其是在她内心深处还装着一个男人时,注定要苦闷。敏感、贫困让她处于焦渴状态。望摆脱出贫乏无趣的生活,尤其渴望一段爱情――对象就是外来男子蒂耶纳。
“渴望一个身体的念头不顾我的反对,在我心里生了根,总是同一个念头,渴望蒂耶纳身体的念头”可是她有点自卑和内向,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心情去追求属于她的幸福。只有在旅行中,通过思念来倾听他睡觉的呼吸声,来幻想他们生活在一起。于杜拉斯来说,处理这样的情感路线自然是轻车熟路,女人稍显病态的爱恨在她的笔下徐徐展开,引人入胜,恰到好处。
平静的生活_《平静的生活》 -评价
如果说《平静的生活》前半部分还着墨于情节的叙述,那小说的后半部分就成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赎,看她如何从痛苦和不快中挣脱出来。也是小说质变于其他小说。这种自我救赎不但救了小说人物,也拯救了小说本身。要是没有后半部分的旅行,这本小说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的情爱小说。读者应该好好读一读小说的后半部分,保准会喜欢上的。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娓娓道来的心理描述,以及偶然插入的对往事的回想,不但很好地勾勒了姐弟间成长的故事,和姐姐对弟弟母性般的爱护。文字阴郁、自然,如下雨天的箫声,带着淡淡的伤感,又不显腻味和冗长。
打开这本《平静的生活》,循着她原汁原味的文字,走进她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反复回味、揣摩小说女主角心中的喃喃自语,那真惬意。还有,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小说里的“佣人”都写成了“用人”。不过,可别激动,这和校对无关,别以为这错了。据《咬文嚼字》的老编讲,“用人”的说法更早,“佣”才是后生的。
平静的生活_《平静的生活》 -作者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过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时光。炎热杂乱的殖民地,窘迫变迁的家境,忍耐偏执的母亲,放荡骄纵的大哥,温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种种影响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后回法国定居,进入大学学习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国政府殖民部工作,参加过抵抗运动。1943年,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从此步入文坛。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受好评,入围当年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作和电影作品,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