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机 影印机 影印机-影印机历史,影印机-影印机光导电体

影印机是根据半导体的光导电性、物质间的摩擦生电等原理而设计的,发明人卡尔逊巧妙地结合这些似乎不相干的原理,居然发展为影响近代文明深远的新技术。虽然影印机仍在逐年改进,但是基本步骤仍然类似四十年前卡尔逊的设计。影印机的主角是光导电体。影印机是在1938年就由卡尔逊(C.Carlson)和他合作人科尼(O.Kornei)发展出来的。当初卡尔逊是以手帕摩擦光导电体硫黄使其带电,而现代的影印机是在黑暗中以放电管(corotron)造成空气分子如氮分子的正离子,正离子移动至硒筒表面抓取电子,而使得硒筒表面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历史

影印机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它的操作原理是很有趣的。在本文中,我们较为仔细深讨影印机的基本原理,但是仍然省略它许多机械设计上的细节。

影印机是在1938年就由卡尔逊(C.Carlson)和他合作人科尼(O.Kornei)发展出来的。数十年来,虽然影印机有多方面的改进,但是现代影印机的几个基本步骤仍然脱离不了卡尔逊当初的构想。其方法是将影像照光后,投射于光导电体(photoconductor)上而形成一带电荷的潜像(latent image),再用具相反电荷的色粒(troner),即俗称碳粉,使其显影,然后将这些成像的色粒转移并定影于白纸上。1938年十月二十二日,卡尔逊和助手首次在纽约证实了这个构想是可行。他们以硫作为光导体,涂布在锌板上,在暗室中以手帕摩擦硫的表面使带电,将一块玻璃板用墨水写上「10-22-38 Astoria」几个字,置于硫黄板上,放在白热灯下曝光。这时字迹已在硫黄上形成带电荷的潜像。然后在硫黄上洒一层一种石松属植物的花粉,再小心地将不带电处所不吸附的花粉去除,此时硫黄层上由花粉形成的字型清晰可见,最后将字型转移到蜡纸上,加热而完成定影手续(见图一)。

大部分的公司对这个实验结果并不重视,直到1946年一个非商业性的研究机构──巴特莱纪念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开始发展这种干印技术,隔年该所与Haloid公司(即后来的Xerox全录公司)订约研究制造影印机。此后影印技术不断发展,今日这种干式的影印技术已广泛地用于各办公室及图书馆里。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光导电体

影印机的主角是光导电体。光导电体在光的照射下,由绝缘体变成导电体。它是一光敏感物,在黑暗中其电阻甚大,不会导电;在照光后分子的自由电子增加,电阻减小,可导电。如硒、砷、碲等无机物及其合金均为光导电体,现代是用硒代替最初卡尔逊所用的硫黄。

在影印机中能接受影像的光导体装置叫「光承受体」(photoreceptor),一般是在金属基层(metal substrate)如铝上涂布一层光导电体如硒,我们就简称为硒筒。硒筒之形状各机形可能不同,一般如平板状、带状或筒状。光导电体的厚度约数十微米(µm),且需具高的光敏感性(photosensitivity)、安定性及电荷移动性(charge mobility)。早期只用一层光导电体兼具电荷的生成与输送功能,现在已发展出机能性的多层结构。例如硒上附有氧化硒层,是正电荷的存在层,输送电荷是在下方的纯硒层,最下层的铝和硒层间又有氧化铝的夹层,使得电荷储存和传递功能更趋独立而完善(见图二)。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带电

(charge)

当初卡尔逊是以手帕摩擦光导电体硫黄使其带电,而现代的影印机是在黑暗中以放电管(corotron)造成空气分子如氮分子的正离子,正离子移动至硒筒表面抓取电子,而使得硒筒表面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在黑暗中硒为绝缘体,故电荷可保存在其表层(见图四)。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曝光

(expose)

当初卡尔逊是利用光透过有字迹的玻璃板把潜像呈现在硫黄上,而现代是利用光照射待印文件时,空白部分反光,而有字迹部分吸光,经透镜及反射镜将这些反射光投射在硒筒上。此时硒层被光照射的地方成了导体,使得照光而产生的电子中和了储存在表层(氧化硒层)的正电荷。电子来自表层下方,也使得下方留下正电荷的电子洞(electron hole)。这也就是说原来表层正电荷向下层移动,这种移动是一个连锁步骤,直到正电荷移到硒筒下层的金属基层(见图五)。当正电荷移动至金属基层的界面时,接地的基层可以提供电子,然后借放电(discharge)使基层变成中性,不带电荷。上述的电子传递过程,只是硒筒受光照射处的局部变化;而未受到光线照射的部分,因为仍为绝缘体,所以表层仍然带正电荷。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是,硒筒表层的电荷并不右左移动而破坏潜像。当光源被移去后,我们可在硒筒上得到和原来影像对应的潜像。原像里黑色的部分在潜像上对应的是带正电荷的区域,而白色区域则不带电。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显像

(development)

当初卡尔逊是利用花粉吸附到带正电荷的潜像上而显影。一般之显像剂包括微小的色粒及较大的载体(carrier beads);色粒是由热塑性树脂含黑色碳粉末所构成,直径约10微米。载体之成分为钢、玻璃或亚铁盐(ferrite),直径约100~500微米(见图六)。我们知道猫皮和玻璃棒摩擦,会使猫皮带正电而玻璃棒带负电。同样地,显影剂的设计是当载体和色粒混合搅拌时,由于摩擦生电使得载体带正电,色粒带负电,两者相吸;同时,后者准备移动到带正电荷的潜像上。一般常用的显影法有瀑式(cascading)及磁刷式(magnetic brush)两种。瀑式法是将显影剂以吊筒撒过硒筒表面,当载体磙下时,它所携带的色粒可被带正电荷的潜像吸引而留在硒筒上。磁刷式法则利用磁性磙筒上吸有磁性的载体,而载体吸有色粒,结果载体和色粒在磙筒表面成链状或须状分布,其作用如同软刷。当磙筒刷过硒筒表面时,色粒使转移到硒筒上带电部分而显像(见图七)。

影印机 影印机 影印机-影印机历史,影印机-影印机光导电体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转印

(transfer)

转印之作用是将硒上色粒所形成的影像再转移至纸上,当然需减小硒筒(带正电)对色粒(带负电)之吸力。这时利用放电器使纸带正电,以便自硒筒上夺取色粒。将色粒所形成影像转印纸上后,色粒和纸间只有 静电吸力。此时若用手指摩擦会轻易去除影像,所以需要下一步的定影,使其间产生稳定结合。当初卡尔逊的定影是将花粉在硫黄表层所成影像转印到蜡纸上时,借蜡和花粉稳定附着力。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定影

(fix)

色粒是由含黑色粉末的热塑性树脂所构成,定影是利用加热方式将树脂由固态变成熔融态,使其流入纸的纤维中,再凝固成固态后成永久键结。定影的方法有热融合(oven fusing)、辐射融合(radiant fusing)、加热加压融合(heat and pressure roll fusing)及以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蒸气溶解树脂的蒸气融合法(vapor fusing),也可将热融合及辐射融合合并使用。

影印机_影印机 -影印机清除

(clean)

清除包括三步骤 :

(一)减小硒筒对残馀色粒的吸引力。

(二)以机械方法除去残馀色粒。

(三)照光使带正电荷的潜像部分也产生放电现象。以上即完成了影印过程,清除后的硒筒可再接受新的表面电荷,重复此循环。

影印机_影印机 -结语

本文目的是提供读者对影印机原理的概念,省略了许多机械设计上的细节。整个过程巧妙之处在于如何制造电荷,控制电荷之移向,以达到色粒印上纸张的最后目标。让我们在本文最后简短地追踪电荷的移动,以加深我们的印象。电荷的诞生是靠放电器在硒筒表层产生正电荷(带电步骤),然后利用硒的光导性,使得原先均匀的正电荷分布,只留下含潜像的局部正电荷(曝光步骤)。这时利用色粒和载体的摩擦生电,再将含负电荷的色粒移往潜像处(显影步骤)。再接下去以含正电荷的白纸从硒筒上夺取色粒(转印步骤)。其中一个有趣的插曲是硒筒上的成像是影印原物的镜像,而转印到纸张上后,才是和原物相同之正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5559.html

更多阅读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时光影印机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转载自《寂静法师妙语》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众:影印过。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影印机 影印机 影印机-影印机历史,影印机-影印机光导电体

影印机是根据半导体的光导电性、物质间的摩擦生电等原理而设计的,发明人卡尔逊巧妙地结合这些似乎不相干的原理,居然发展为影响近代文明深远的新技术。虽然影印机仍在逐年改进,但是基本步骤仍然类似四十年前卡尔逊的设计。影印机的主角

乡镇有什么创业项目 乡镇有什么好的创业项目

现在,创业选项目是关键。热门的项目还是最值得信赖的项目。最近热门小本创业项目也不少,到底哪个才是适合自己的呢,可一定得仔细选好了。那么乡镇有什么好的创业项目?乡镇好的创业项目:奶茶铺时下年轻人最钟爱的休闲饮品非珍珠奶茶莫

新联想笔记本死机 联想笔记本死机怎么办

关于联想笔记本死机的问题,可能还有些网友对于不太了解,下面就由小编给你们介绍联想笔记本死机的解决方法吧,希望能帮到大家哦!联想笔记本死机的解决方法一:如果是偶然死机的话,直接重启就可以如果经常死机的话,就要排查一下了1 硬件

声明:《影印机 影印机 影印机-影印机历史,影印机-影印机光导电体》为网友爆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