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人物介绍 杨百万 杨百万-人物介绍,杨百万-平民智慧

杨百万,真名杨杯定,人称杨百万,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跌于证券市场。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中内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百万_杨百万 -人物介绍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杨百万是中国第一股民,历经十多年而不倒,人称“股市不倒翁”。他给孙子取名“杨线”(扬线),小名“涨停板”。他自1988年投身于国库券交易,1990年进入股票市场,风风雨雨已十几年。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杨百万出身贫寒,初中毕业就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为受到了有辱人格的不公正待遇而愤然辞职。在当时,这实在既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又是冒着大风险的无奈之举。杨百万成名之后,国外有媒体评论他进入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具有超前的金融意识,这话固然不错,但他却更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不是先知先觉,不是超前意识,简单地说,就是生活所迫而已。而此事如推前十年,将是不可能的。是伟大的改革开放,给了杨百万,以及像杨百万那样的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杨百万是个普通人,是不平凡的时代成就了他,而他也幸运地成为这个不平凡时代的某种象征。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陷入误区的散户朋友不断追究杨百万现在究竟身价几何,是否外号应改成“杨千万”、“杨上亿”了,或者猜测他是不是在某个股票上栽了跟头,亏损严重,身价缩水。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关注的不是一个人之成败荣辱。重要的是,“杨百万”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象征与缩影。而这一时代转折对于国家民族之未来、对于十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意义重大。

除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之外,杨百万取得成功并保持不败,也有其个人素质方面的因素,他极其勤奋,努力学习,特别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名满天下而不失平常心,这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他经历市场近二十年,从不参与坐庄,始终保持一个散户的本色。虽然近年来他行事低调,不再频繁地在报刊上写文章指点江山,也很少接受记者采访,但在这两年股市大起大落中,他总是选择在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上向散户发出提醒和警告。他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这是他回馈市场的一种方式。他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市场上宣传、培养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为支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他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投机者到理性的投资者的蜕变。

大宋的智慧人物介绍 杨百万 杨百万-人物介绍,杨百万-平民智慧

杨百万的经历,值得投资者们揣摩。他现在的“杨怀定软件公司”里,坐着不少慕名来学炒股的人,其中有大学生,有硕士,甚至有博士。不白教,学期三个月,学费五千。这样的学生,他已经教了一百来个,仅学费收入就是五十多万。他教学生,只教方法,不包输赢,因为,输赢是教不出来的。他给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开过讲座,还曾在网上写了多年的股评,指点散户趋利避害、高抛低纳。2004年开始,杨百万突然封笔了,因为行情不好,写股评难免有误导别人的时候,年纪大了,想积点德。

杨百万_杨百万 -平民智慧

杨百万炒股看盘的时候手里拨着一串木雕佛珠,十八颗珠大若弹子,分别刻有十八罗汉的面相,喜、怒、嗔、悲、静,形容各异。佛珠的底端,坠着小半个巴掌大的一块玉,刻有山林小鹿,玉雕的缝隙里已经被摩挲得成了黑色。可他又不信佛,整天坐在电脑前,拨拨佛珠,活动活动手指头。他办公台上的装备实在不少,除去佛珠,另有三台手提电脑一字排开,两边备着毛巾、烟缸、浓茶、绿南京香烟……还匪夷所思地摆着一面落满灰尘的小镜子。杨怀定裹件老皮袄,笑眯眯地坐在这一堆琳琅满目之中。

他有点神神叨叨,有点夸夸其谈,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有口才的风趣的人,他的“弟子”常常放下手头的事情,聚到他的桌边听他说话,并不断报以笑声。他反应快,脑子活,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的生存智慧。穷则思变,买卖国库券是很简单的,就像买卖大白菜一样,但买卖股票,就有学问了。杨百万文化程度不高,却爱读书看报,自费订阅报纸72种,没事就琢磨,捕捉信息,硬是把眼睛看成了500度的近视。玩起股票后,苦啃经济学的书,1996年学会了用电脑。在他眼中,红红绿绿的数字,起起落落的曲线,都有关联、有意义、有乐趣。他觉得看这些数字很有意思,如果哪组数字变好了,高兴都来不及,还有什么枯燥呀!三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

下午收盘回家,先倒头睡上一觉,让眼睛休息。五点左右起来吃晚饭,接着看《新闻联播》和《第一财经》,看上市公司的公告和中央台的经济新闻报道。这是杨百万必修的日课。

学计算机的儿子开发出炒股软件后,杨怀定的炒股跟高科技接上了轨,该软件引进了几种新的数据分析指标,据称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但“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只能提供一个概率。股市融合了一个人的综合智慧,跟个人经历、素质、耐心都有关系。所以谁都没法知道今天会输还是会赢,得有一个好的心态,找基本面好的股票买,而且,要有耐心。”

杨百万_杨百万 -快乐炒股


普通平民杨百万好心态不是一天养成的,为了挣钱,杨百万也着过急、吃过苦、发过狠。

刚开始炒国库券的时候,为了赶时间,24小时连轴转,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没有睡觉。上海晚上发车,天亮到合肥,马上到证券公司买上国债,然后合肥晚上发车,到上海天亮,再从车站直接到证券公司高价抛掉,再去车站,开始下一趟。没有点钞机,手工点钱要几小时,人亢奋地睡不着觉,靠吃安眠药打上一个小时的盹。当时他的理想是,挣满十万元,至于有了十万块以后要怎么花,却一点概念都没有。为了这十万元,年轻的杨怀定不惜以健康为代价。

没有钱的时候,性格非常焦虑、浮躁,老想着要发财。现在心情就要平和多了。如果遇上抢劫,他身上带的一万块钱都被抢了也无所谓,因为他想着还有九十九万没有花呢!但钱也给他带来过恐怖。在贫穷代表社会主义的时候,赚了钱就怕一下子被没收掉,所以请了律师,还请公安当“保镖”,诚惶诚恐的。这种不安全的感觉直到1998年的时候才没有,因为那时他知道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是不会再改变了!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孩子出息了,钱不再是目的,炒股成了日常消遣。不设定目标,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打算投资其他领域,不熟不做,只做专业股民。这是杨怀定给自己总结的“快乐炒股法”。他的炒股工作室里,有花有草,有电视,还有一台时髦的“健美骑士”,杨百万乐呵呵地打算炒上一辈子。

杨百万_杨百万 -传奇股民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从1988年参与国库券买卖算起,经过柜台交易阶段,再到沪深交易所正规的竞价交易市场,杨百万参与了至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历史,也是其中的幸存者和成功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走过的心路历程,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一个缩影。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百万入选。如今已到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经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翻船落马,杨百万却活得挺好,并不断有新的收获,这不能不说与他成熟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早期经历

杨百万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资之路的第一步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杨百万最早是从买卖国库券开始投资生涯的。这事说起来有点偶然。1988年,因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杨百万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这以前他已经通过业余搞“第二职业”赚了一点钱,银行存款有2万。辞职后,他当然得更留心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报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信,确认了真有其事后,就想把钱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万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辞职前他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年息2600元,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过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另一条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上海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免了奔波之苦。为啥不买?

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买进后,看看旁边的人,看的多买的少。到当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开始买进,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他就抛掉了。转手之间,利润超过10%。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他开始研究国库券。很快,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他想到了个妙招:做国库券的异地买卖。这个念头一转,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了中国国库券异地交易的先河。

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各地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大到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他总结出来,什么地方穷、经济落后,什么地方的国库券就更便宜。当时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还相当淡漠,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很多时候要靠摊派,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而银行也普遍缺乏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一下子就胀死了。其实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杨百万的交易金额越做越大,很快达到上百万,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都开始注意他。当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论:一、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经营金融?按国家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二、算不算投机倒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看法无疑使他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这时杨百万采取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主动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去“人民来访”。

做了一段国库券异地交易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怕政策变化,同时也怕大笔现金带在身边不安全。当时个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现金。正好当时上海公安局开放保安业务。于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询问能否请保安,结果如愿以偿。上海《解放日报》为此曾发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这以后他出门买卖国库券,就由保安开好执行公务的证明,还带着枪,一路免检,通行无阻,少了许多麻烦。外地银行也因此更认可他的交易行为,愿意把国库券卖给他。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当时的背景是:一些私营个体户不愿意交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结果税务局的人表扬他主动上门报税,报纸还发表了“上海市民杨怀定主动报税”的消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后来杨百万对记者坦率承认,其实那时他心里很明白,根据国库券条例,买卖国库券是免税的。或许,制定国库券条例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杨百万这样频繁地跨地区买卖国库券的情形吧。到人民银行咨询、请公安人员做保安、到税务局报税,这三件事让杨百万出了名。其实,这中间也隐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护的“狡猾”安排。

从国库券转向股票


畅谈股市资金量做大以后,他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杨百万开创国库券异地买卖,称得上是一个即有魄力又有头脑的“吃螃蟹者”。而紧接着他见好就收,转向更具潜力的股票市场,更显示了他的眼光、魄力,特别是超前的金融意识。

那时他订了70多份报刊。这个数字着实令人吃惊,远远超过了一般单位阅览室的规模。他每天读报,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寻找新的机会。在关注国库券信息和买卖的同时,他的眼界就已放得更宽,留心着当时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间原为理发店的小小门面,这就是1986年9月26日开张的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很快,他发现股票市场的机会来了。1989年,他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面临亏损的边缘。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立刻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抛掉国库券的另一个原因是看到当时国库券价格实在太高了,达到120多元。而他手上的国库券成本都在100元以下。当时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无几。营业部的员工好心地劝他不要买,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在买入电真空之前,杨百万实际上已观察它一年多了。当时股票分几种,一是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二是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三是非甲非乙,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是非甲非乙,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也就是说,买电真空的收益率最差不会低于存银行。第一次买了3000股。算一算,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4万多元,他可以做食利阶层了。那时的工资水平一般是每月100多元,一年才1000多元。当时倒也没有想到股票后来会这样大涨。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他让助手化整为零不动声色地抛售。抛完后他就带着助手到普陀山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要克制自己,避开这个下跌过程。结果一直跌到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电真空的价格是375元。交易所开业第一天,成交1000多股,他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涨到500多元,他又抛了。他抛后电真空又跌回370多元。于是有人到市政府去告状,说杨百万操纵股票价格。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一大神话是认购证。但杨百万却没有参与认购证的盛宴。许多人对此疑惑不解,认为他这回是看走眼了。其实他没买认购证的原因很简单,那时他满仓都是股票。

另一件让他得意的事情,是1992年12月上证所实行股票拆细,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税时小数点没有相应调整,仍按10元面值计算。他拿到交割单,一看不得了,要出大事了,就从上海大厦跑步到交易所,说快点找尉文渊总经理,发通知一律作废,明天再交割。交易所的人发现了问题后都很紧张,说他立了大功。

投资已成为终身事业


《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经奉献》杨百万第一次出门讲课,是1993年去南京。当时他在1500点的高位抛完了股票。他在南京对股民讲,经过一轮快速上涨之后,大盘要调整了,大家千万要冷静。当时整个市场气氛热烈,同去南京的许多上海股评家也都在说要涨到1800点,杨百万的话并无多少人听进去。结果一个星期之内大盘开始暴跌。杨百万这一炮打响全国。

从1993年开始,杨百万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他注重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也在大势的关键时刻对散户作出提醒,加之他的讲课风趣生动,颇受欢迎。此后,他又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持续发表文章,评论大盘走势,宣传投资理念。他在全国散户中的影响力和名声随之越来越大了。1993年,杨百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中畅谈股份制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他应邀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期间还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演讲。令他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从未进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至此,杨百万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和知识,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在很高的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杨百万很快就冷静下来。经历了市场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深知股市波谲云诡,市场上没有神仙,没有妖怪,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市场走势。从1994年起,他就尽量减少出去讲课的次数,并尽量不接受采访。特别是经历了从2001年开始的漫漫熊市的折磨后,杨百万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了。2003年底,他专门写下《告别散户》一文,宣布不再撰写股市文章。此文也是夫子自道,浓缩了他十几年的炒股体验和几十年的人生阅历,颇含哲理,也体现了他的性情与个性。文中强调,市场青睐于对其有深刻了解之人,散户一定要理解风险和机会共存的真切含义,证券市场成功与否是六分心态三分技巧一分运气,缺一不可。他告诫散户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散户一定是最终的失败者。只有学习才是成功的基础。语重心长,言词恳切。

之后,他的路越走越宽。早在2000年之前,杨百万就开始致力于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对大盘、个股走势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一套技术分析软件。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投入了主要的精力。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作出版了五六本书。配合软件的销售和学员培训而写的《股市赢家》一书被评为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这些书的写作和出版让他颇感自豪。这是一项重要的自我肯定,其分量不亚于赚钱。杨百万的成熟也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一直过着相当简单朴素的生活,越来越从容淡定。炒股已经成为他的事业和生活方式。

杨百万_杨百万 -公益讲座

杨百万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散户投资者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散户队伍的“散户工会小组长”,杨百万在全国各地开办免费公益讲座,与散户近距离交流,分享其20年股海实战经验,传授证券投资心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4993.html

更多阅读

《西藏秘密》人物谱 宝葫芦的秘密人物介绍

迄今,这戏拍得劳苦。人物众众,造型复杂,服装繁多,场景散乱,高原作业面和内陆不可同言,进入后程,昼夜温差拉大,缺氧越烈...身心疲惫在极限处咬劲软磨硬抗,有些力不从心了。同仁们坚持着,在困顿艰辛的挣熬下愈发钟爱这作品,能看出些这胚子的端倪,

大宋的智慧37中文网 大众的智慧

  文/陈晓萍  1986年1月28日早上11点38分,宇宙飞船挑战者号腾空飞起, 74秒钟之后,上千万人通过电视屏幕同时目击了其爆炸、坠毁、陨落的过程。当8分钟之后该消息传入《华尔街日报》新闻栏目,投资者获知消息后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

中国人财富分布 普通中国人的财富增长史--杨百万

杨百万的名字和他的发家故事,许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在中国普通百姓的投资理财史上,杨百万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一块里程碑。     1988年上海放开国债交易的时候,杨怀定就靠倒腾异地差价掘到了第一桶金,中国成立证券交易市场,初尝金融投

大宋的智慧人物关系 关系管理的智慧

关系(西方管理学者称之为“guanxi”)是个令人费解、无法言传甚至难以启齿的东西。中外的企业管理者更愿意讨论的是譬如战略、创新、领导力这样的话题。不过,几乎所有外国公司派员在进入中国之前,这些人的必修课之一是学习“关系”。 “为了使

声明:《大宋的智慧人物介绍 杨百万 杨百万-人物介绍,杨百万-平民智慧》为网友泡沫随风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