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铜川市 铜川市-基本概况,铜川市-历史沿革

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千米。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

铜川_铜川市 -基本概况

铜川

位于陕西省会西安市的北部,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铜川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文物景点6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特别是耀州窑遗址、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宫和唐高僧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玉华宫、隋唐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药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院等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铜川市川1958年建市,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的铜川,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铜川新区规划区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铜川市 铜川市-基本概况,铜川市-历史沿革
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18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捷,地势开阔平坦,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正在成为铜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铜川吸引投资、聚集人才、开发创业的热土。
铜川正抓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行政区划

铜川市现辖3区1县,22个镇、6个乡、13个街道、543个村委会、57个居民委员会,面积3882平方公里。

铜川市行政区划表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邮政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政府所在地铜川市
3884.81
83727000610200耀州区王益区
157.0620727000610202红旗街道印台区
607.46 21 727000 610203 城关街道耀州区 1608.4732 727100 610204 永安路街道宜君县
1511.83 9 727200 610222 城关镇

现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3个镇、11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543个村委会、95个居民委员会,面积3882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协驻地朝阳路9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驻地正阳路9号。王益区现辖1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0个村委会、41个居委会,面积162.2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地红旗街。印台区现辖7个


铜川市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07个村委会、44个居委会,面积626.8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地同官路。耀州区现辖10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91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面积1545.75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地办事处。宜君县现辖5个镇、5个乡、17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1476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城关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28个村委会,面积71.2平方公里。管委会驻地金漠路。
全市总计

3区1县1经济技术开发区23镇11乡10个街道办事处
王益区(1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
黄堡镇王益乡王家河乡红旗街街道办事处桃园街道办事处 七一路街道办事处青年路街道办事处

印台区(7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玉华镇金锁关镇王石凹镇红土镇阿庄镇广阳镇陈炉镇 印台乡高楼河乡城关街道办事处三里洞街道办事处
耀州区(10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寺沟镇董家河镇孙原镇小丘镇关庄镇坡头镇照金镇 柳林镇庙湾镇瑶曲镇石柱乡演池乡天宝街道办事处永安街道办事处

宜君县(5个镇5个乡):
城关镇太安镇彭镇棋盘镇五里镇哭泉乡西村乡尧生乡雷源乡云梦乡
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
正阳路街道办事处咸丰路街道办事处

铜川_铜川市 -历史沿革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


铜川市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16年(1927),属关中区。25年(1936)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3年(1944)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称铜川。36年(1947)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铜川_铜川市 -自然资源

概况

丰富,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现拥有林地面积244.45万亩,牧草地152.07万亩。铜川已查明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资源5种,金属矿产2种,能源矿产2种。其中煤炭储量30多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10亿吨,油页岩储量5亿多吨,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储量居全省前列;处在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40万亩。

野生植物资源

铜川境内有维管束植物为106科、384属、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18属599种,5亚种,38变种;

森林资源

全市共有林地面积142.1万亩,经济林30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木丛地49.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5%。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刺槐、侧柏、桐树、苹果、核桃、柿子、梨、桃等;

草地资源

共有草地面积152万亩,可利用面积136万亩,多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有300亩以上的草场105块,计100万亩,且等级较高,其中万亩以上的草场29块,面积59.3万亩。牧草67科、308种,主要有白羊草、铁扫帚、蒲公英、硬质苔草等。草场分为农林地和山坡灌木丛两类,草质优良,可载畜19.98万个羊单位,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

中草药资源

境内有中草药683种,已大量采集收购的164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柴胡、黄苓、连翘、丹参等;

野生动物资源

铜川有野生动物68种,分属16目35科,其中兽类5目10科23种,主要为中华鼢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獭、草兔、野猪、狍等;禽类动物10目23种,主要有石鸡、环颈雉、喜鹊、鸢、楼燕、啄木鸟、杜鹃、麻雀等。

水资源

铜川水资源总量2204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069万立方米,地下水12607万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的地下水可开采量4494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耀县漆、沮河谷区、走马村川道、瑶曲川道和小丘、楼村、下高埝原。水质良好,宜于饮用;

矿产资源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大类20种,建材工业的水泥配料黄土、耐火粘土居陕西省第一位,陶瓷粘土、铝土矿居第二位,水泥石灰岩居第三位;全市煤田面积522平方公里,煤炭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3。目前已探明保有储量分别为原煤25.6亿吨、油页岩4.7亿吨、水泥石灰岩4.2亿吨、耐火粘土3400万吨、陶瓷粘土34.7万吨。

铜川_铜川市 -人口气候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日照2345.7-2412.5小时,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年均气温8.9-12.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铜川境内现有野生动物68种,其中被列为国家规定的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和水獭3种,有野生种子植物645种。
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

铜川_铜川市 -经济

农业发展

“十五”以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粮油生产“十五”以来,我市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确保总产”的思路,以小麦、玉米、油菜生产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大力推广“三项”技术,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加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的技术推广力度,实现玉米品种优良化、包衣化、杂交化,并且采取典型示范、行政推动、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措施,使粮油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2005年由于全国粮食市场发生变化,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市播种粮食作物108.45万亩,油料11.18万亩。其中小麦51万亩,玉米37.65万亩,粮食作物在粮食面积比2000年减少4.15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23.69万吨,单产达到218.5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3%和7%,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面积11.18万亩,较2000年增加1.03万亩,总产达0.91万吨,平均单产81.7公斤。
铜川市

畜牧业“十五”期间,是我市历史上畜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召开畜牧产业化会议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重点扶持陕西正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圣公司、齐天乳业等龙头企业,使之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并依托正立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奶牛饲养模式,辐射带动耀州、王益、印台奶牛养殖基地。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畜牧业。坚持“引导、支持、保护、调整”的方针,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民办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搞活畜产品流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格局,有效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生产热情,有力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05全市肉牛19.01万头比“九五”末增长29%、肉羊23.74万只,奶牛新增2002头,存栏达到10268头较“九五”末 20.4倍。为加快畜牧良种化进程,目前我市奶牛、肉牛、肉羊、生猪、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60%、80%、90%,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的连年增加,现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药材中药材产业在我市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同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和行医的地方,农民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古已有之,但是中药材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进入新世纪后。“九五”末我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仅为3000多亩,但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我市“果、牧、药、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区县为顺应市场潮流,响应政府号召,从政策、资金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耀州区、宜君县都分别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耀州区被定为我省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县,杨凌麦迪森,方舟制药,耀州医药公司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分别将药源基地建在我市,积极开展中药材GAP和SOP规程的研究工作,这些企业的进入为我市中药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药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我市的中药材发展到7.22万亩,比“九五”末的3000亩增长24倍。
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的排头兵,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十五”期间,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市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铜川市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意见》(铜发〔2003〕26号)。同时为使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起到“龙头”作用,我市又紧密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抓了绿想集团、祥云公司、核桃乳品加工、核桃精炼油四个果业加工龙头企业;正立公司、齐天乳业、凯撒肉牛育肥场等三个畜牧龙头企业;方舟制药、秦塬药用化工厂两个药材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依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新型机制和模式,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工业发展

铜川拥有以煤炭、建材、陶瓷、铝冶炼、纺织、机电、医药、食品、化工等为骨干的30多个工业门类。全市年产原煤1100万吨,占全省原煤总产量的30%。


铜川市“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市战略,特别是“5523”工程的实施,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铝业、建材、煤炭、陶瓷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医药、食品、电源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

铝业“十五”期间,鑫光铝业公司完成了老厂“6改8”技改工程,董家河二期技改工程基本建成,新增产能7.5万吨,到2005年底电解铝产能将达到15.5万吨。同时,铝厂5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建成生产,使铝业形成集铝冶炼、深加工、铝电联产为一体的支柱产业。
煤炭工业我市煤炭行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关井压产,取缔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近几年来,因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能源需求旺盛,煤炭行业产销两旺,但监管和安全工作压力较大。我们严格按照“扶大抑小、适应环保,延伸开发”的产业调整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确保安全,有序发展,重点做好国有统配煤矿的技术改造和接续矿井的建设。目前,柴家沟煤矿通过技改由30万吨的能力提高到60万吨,照金煤矿60万吨技改项目2006年初完成,全市煤炭年开采能力已达到1600万吨,实际开采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
建材工业按照“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根治污染”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建材工业的重组,抓住机遇,上大关小,提升能力。2004年成功关闭了川口地区的9条机立窑,改善了地区人居环境。为了保持建材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关小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大。2005年秦岭、声威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年新增产能400万吨左右,目前在建的还有惠塬水泥工业园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十五末,铜川地区水泥产能达到近千万吨。
陶瓷工业陶瓷产业在我市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生产基础。从已探明的局部储量看,耐火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一,陶瓷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三。90年代以来,我市陶瓷行业机制、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甚至失去了优势,但我市陶瓷业依靠已形成的基础和天然气过境的有利条件,仍然会大有作为。“十五”期间我们确定的思路是在详勘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陶瓷发达地区的联系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打造铜川陶瓷的知名品牌,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陶瓷企业。目前,市建陶厂与山东鲁宏沃尔森陶瓷公司年300万平方米墙地砖项目基本落实。市电瓷厂经过技术改造,工业电瓷产能达到近千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纺织工业我市纺织业近年来抓住沿海地区同行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5.6万支,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今后将着重发展无纺高档织物和精纺多高支棉纱,落实100台喷气机项目和6000吨涤纶纺粘非织造布项目。
机电工业“十五”期间,变压器厂、东风昌河车轿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科技投资,积极开发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不断攀升,代表了我市传统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兰芝、麟字等民营电源企业落户新区,给我市机电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食品工业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接续产业,旺旺、绿想、棋智等食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李华葡萄酒厂、绿想集团、祥云公司等企业的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占有一定份额。目前,食品工业年总产值已超过2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

铜川_铜川市 -民俗文化

我市的文化活动突出“铜川形象展示年”活动主题,以办好文化活动为中心,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元旦期间举办了“西京杯”陕西省获奖摄影作品展和迎元旦文艺晚会。成立了“学习郭秀明、建设新农村”文艺宣传队开展文化下乡演出。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完成图书下乡15000余册,送戏下乡600余场,送电影下乡630场,培训农村文化骨干100余名,下乡人数达150O人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累计演出30余场。3月份组织了“科技之春”文艺演出活动,市艺术馆被评为先进集体。5月份举办了“怡润杯”铜川市首届职工书画大奖赛,职


铜川市工文艺汇演和5・23义写义画活动。6月份举办了“新苗杯”少儿书画大赛。在图书馆宣传周活动中,开展了“读书改变人生”征文活动,完成了“两会”期间的文化活动,邀请省戏曲研究院来我市演出全国舞台精品剧目《迟开的玫瑰》2场。举办了庆“七一”“党旗颂”群众歌会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群众歌会。配备了35mm放映机2套,开展了“优秀电影进社区”、“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放映优秀影片200余场。7―8月份举办了第13届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历时40余天,演出50余场节目。10月份举办了全市中老年秧歌大赛,11月份举办了全市农村文艺调演,并选调8个节目参加了12月份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活动,荣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先进个人,4个组织奖。
9月25日,在全市人民喜迎建国57周年到来之际,铜川市首届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大型音舞诗画《魅力铜川》,以高质量的创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人文铜川”“文明铜川”“绿色铜川”的活动主题。《金秋爽风靓宜君》突出展现了宜君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希望之光 和谐王益》少儿文艺专场集中展现了王益区近几年在少儿艺术培训方面取得的成果;《光耀铜川》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魅力耀州、平安耀州、和谐耀州的新形象;《和谐奋进新印台》以学习郭秀明,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全方位地展示了印台区人民建设新农村的精神风貌。铜川市首届文化艺术节是对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次大检阅、大交流是我市历年来参与面最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节目质量最好的一次文化艺术盛会。5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了演出活动,共演出节目70余个,新创作节目20余个,共评出优秀创作奖12个,市级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铜川_铜川市 -名优特产

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土层深厚,昼夜温差


蛇果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且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均处于最适范围,匹配合理,与美国华盛顿州的维纳契(世界名牌苹果---“蛇果” 的主产地)极为相似,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在全国苹果区划中被划为最适宜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我市所产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风味醇厚,而且无污染,硬度大,耐贮运,在1974年即被国家选为国宴用果,并被确定为全国外销苹果基地,在全国、全省的多次水果鉴评中,我市的新红星、红富士等10多个品种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奖,其中红富士荣获金奖。在国内和东南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消费者青睐。
全市共有苹果35万亩,总产19.6万吨,优果率达到45%。苹果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市五县区的25个最佳适生区的
大樱桃乡镇,形成集中连片的基地布局,品种以晚熟为主,红富士种植面积达到65%以上,中早熟以藤牧一号、嘎啦优系、美国八号、新红星等为主。近年来,我市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深入进行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北方果树生长的优势,按照“提高苹果,大上干杂,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水果” 的发展思路,使以大樱桃、葡萄、桃、杏为主的名优水果发展迅速,面积达到近5万亩,其中大樱桃连片栽植近3000亩(是全省最大的大樱桃基地),以鲜食红提和加工酿造品种为主的葡萄4500亩,桃4700 亩,枣10000 亩,梨3500亩,名优水果总产为0.6万吨,基本形成苹果为主,干鲜并举,合理布局,名优签革的果业发展新格局。省上已将宜君县确定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已建成了国家A级红富士苹果绿色食品基地二万亩),印合区确定为苹果出口基地,耀州区确定为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并且有绿想集团和祥云公司两大果品加工企业。绿想集团主要生产浓缩果汁、果酒和醋饮料,祥云公司主打产品为苹果脆片和果醋,两大加工企业年加工消化鲜果约为12万吨左右。

铜川_铜川市 -对外交流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面的进一步拓宽,我市同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增多。目前,我市已同湛江、烟台、徐州、泉州、乌海等5个国内城市结为了国内友好城市。


铜川市1973年7月,经过长期的交往与了解,我市同广州湛江市结为国内友好城市,随后又同山东烟台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并设立了铜川市政府驻烟台办事机构,为进一步增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1997年3月,我市党政领导成功访问了江苏徐州市,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以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为契机,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协议。1998年9月,我市组团参加了98泉州商交会,并于11月在泉州成功举办了98铜川招商暨新闻发布会,并签订了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1999年8月,在泉州市的邀请下,我市又组团参加了99泉州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活跃了双方的经贸往来。2000年4月,内蒙古党政领导率团在我市学习考察期间,同我市经过认真地了解与协商后,达成了共识,缔结了国内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不断拓宽的国内友好城市关系加快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了经贸业的发展。以徐州为例,自1997年3月我市同徐州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以来,双方签订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项,援助我市项目个,资金达,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为适应我我国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发展铜川的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1994年初,我市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奉化郡建立了联系。六年多来,双方共组派了政府及企业界15个代表团进行了互访,人数达200多人次。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市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进了友好关系,而且为两市郡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随着铜川市和奉化郡友好交流关系的不断发展,98年,经全国友协批准,两市郡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铜川_铜川市 -旅游资源

铜川历史上属京畿重镇,由于受京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影响,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目前全市已发现的文物点675处,其中古建筑22处,古遗址184处,古墓葬121处,石刻及石窟寺309处,近现代史迹39处。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8处,市、县(区)级63处。全市现有馆藏文物9921件,其中国宝1件,一级文物125件,二级文物146件,三级文物528件。
著名的“两址两山”即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和香山、药王山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华山中的玉华宫遗址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及高僧玄奘译经、圆寂之处。号称“十里窑场”的耀州窑遗址,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集唐、五代、宋、金、元各个时期窑炉之精华于一地的古遗址,堪称当代中国最大的地下陶瓷博物馆。它兴于唐,盛于宋,曾与汝、定、官、钧、哥并称中国六大窑系。


孙思邈香山曾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五大佛教名山并称天下,寺院始于苻秦,盛于姚秦,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译梵经于此。药王山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被御封“药王”而名传天下。山上庙宇宏伟,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风景幽雅秀丽。郊区北部的金锁关,“三山天作堑,两峡石为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另外,还有烈女孟姜女的遗迹姜女祠,柳范书画的墨宝和照金薛家寨的奇峰等等。铜川人杰地灵,有西晋著名哲学家傅玄,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4766.html

更多阅读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基隆市 基隆市-概况,基隆市-历史沿革

基隆市位于台湾的东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市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8.8万,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加上境内岛屿、港湾、山陵兼具,繁华的港都则局促于山海之间,无论功能基隆市及型态上皆具香江风情,犹如一个“小香港”。基隆市的著名景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铜川市 铜川市-基本概况,铜川市-历史沿革》为网友张扬的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