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699.75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可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科技项目查新、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馆际互借、声像视听、复印复制、打印扫描、缩微复制等多种信息服务,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四川大学图书馆_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538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可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科技项目查新、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馆际互借、声像视听、复印复制、打印扫描、缩微复制等多种信息服务,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1

四川大学图书馆_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由四个分馆组成,分别为:

文理图书馆 位于望江校区东区内,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为主,兼及部分工程技术类文献资料。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文字学、汉语史、宗教学、四川地方文献、南亚研究、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收藏优势;珍藏线装古籍30万册,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及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收藏有大量的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图书和建国前报刊。
1
工学图书馆 位于望江校区西区内,面积13000平方米,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形成了能源、材料、化学、化工、水资源等学科文献特色,其中在高分子材料科学、皮革科学与工程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医学图书馆 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江安校区图书馆 位于双流县境内,面积25300平方米,馆藏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特色。
文理图书馆、工学图书馆和医学图书馆主要提供专业性、学术性的文献资料,江安校区图书馆主要提供基础文献资料和一、二年级所需的文献资料。为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培养,分层次、按学科设立了各类通用和专用阅览室及书库。文理、医学、工学分馆设有35个专用阅览室,新建的江安分馆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藏、借、阅、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拥有阅览座位8231个;6个多媒体阅览室,座位571个。各阅览室和主要的中外文书刊库实行开架服务。
2004年3月,结合新校区图书馆建设,启动了“四川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学校拨专项资金1500万,用于数字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四川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性、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其核心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门户网站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综合文献服务系统、存储备份系统、VOD点播系统以及其它应用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数据系统采用目前IT业界公认的先进的存储区域网(SAN)方式来构建存储系统,核心信息系统采用Cluster群集管理软件进行双机热备份,以保证核心服务的稳定运行。在三校区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物理独立的1000M内部网,再通过高速防火墙与校园网Internet互连,望江、华西、江安三校区四个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高速畅通、安全可靠。
1
引进了以色列EX LIBRIS公司的ALEPH 500(16版)和METALIB/SFX,实现了对三个校区四个分馆统一的自动化集成管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阅览、流通、期刊及情报检索的自动化管理,并通过Internet开展了各种网上服务:如网上书目检索、实时馆藏查询、新书通报、预约、续借、个性化服务以及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等。网络数据库为全校师生提供全天24小时网络检索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本馆还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承担了若干项国家、省、校各级科研项目,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主办了各种大型的学术研究交流会。
本馆与国内百余家图书馆、研究单位以及美、英、法、俄、日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图书馆建立有交换、赠阅或互借关系。同时,还经常收到海内外关心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知名人士和机构的捐赠。
四川大学图书馆是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西南区域中心”、“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四川大学数字资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此外,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等也设在本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对西南、西北地区的高校和社会各界读者开放,为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川大学图书馆_四川大学图书馆 -简介

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1960年,原四川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现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珠峰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的综合大学,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图书馆_四川大学图书馆 -构成部分

四川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西南区域中心”、“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四川大学数字资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此外,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等也设在本馆。主要有以下分馆。

文理图书馆

位于望江校区东区内,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为主,兼及部分工程技术类文献资料。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文字学、汉语史、宗教学、四川地方文献、南亚研究、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收藏优势;珍藏线装古籍30万册,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及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收藏有大量的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图书和建国前报刊。

工学图书馆

位于望江校区西区内,面积13000平方米,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形成了能源、材料、化学、化工、水资源等学科文献特色,其中在高分子材料科学、皮革科学与工程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医学图书馆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江安校区图书馆

位于双流县境内,面积25300平方米,馆藏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特色。

数字化图书馆

2004年3月,结合新校区图书馆建设,启动了“四川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学校拨专项资金1500万,用于数字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四川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性、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其核心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门户网站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综合文献服务系统、存储备份系统、VOD点播系统以及其它应用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数据系统采用目前IT业界公认的先进的存储区域网(SAN)方式来构建存储系统,核心信息系统采用Cluster群集管理软件进行双机热备份,以保证核心服务的稳定运行。在三校区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物理独立的1000M内部网,再通过高速防火墙与校园网Internet互连,望江、华西、江安三校区四个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高速畅通、安全可靠。
引进了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ALEPH500(16版)和METALIB/SFX,实现了对三个校区四个分馆统一的自动化集成管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阅览、流通、期刊及情报检索的自动化管理,并通过Internet开展了各种网上服务:如网上书目检索、实时馆藏查询、新书通报、预约、续借、个性化服务以及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等。网络数据库为全校师生提供全天24小时网络检索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本馆还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承担了若干项国家、省、校各级科研项目,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主办了各种大型的学术研究交流会。
本馆与国内百余家图书馆、研究单位以及美、英、法、俄、日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图书馆建立有交换、赠阅或互借关系。同时,还经常收到海内外关心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知名人士和机构的捐赠。文理图书馆、工学图书馆和医学图书馆主要提供专业性、学术性的文献资料,江安校区图书馆主要提供基础文献资料和一、二年级所需的文献资料。为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培养,分层次、按学科设立了各类通用和专用阅览室及书库。文理、医学、工学分馆设有35个专用阅览室,新建的江安分馆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藏、借、阅、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拥有阅览座位8231个;6个多媒体阅览室,座位571个。各阅览室和主要的中外文书刊库实行开架服务。

四川大学图书馆_四川大学图书馆 -历史沿革

文理分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由原四川大学图书馆、原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原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合并组建而成。文理馆(原四川大学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四川中西学堂藏书楼,藏书历史可溯源到1704年建立的锦江书院和1874年建立的尊经书院。1902年初,四川总督奎俊仿照京师大学堂的成例上书清廷,经特旨朱批将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改拓学堂,并接纳中西学堂,定名四川通省大学堂。除锦江书院的校舍拨给成都府中学堂外,两书院的教职员、学生、经费、图书、资料、档案、设备、刻印书板等全部归入四川通省大学堂。继任四川总督岑春煊于当年12月30日转颁清廷统一规定,将四川通省大学堂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学堂第一任总理(即校长)胡峻(1867-1909)率人赴日本考察时,为学堂聘请东洋教席,购置仪器图书,并根据需要派学生出国留学。除接受书院及四川中西学堂的图书外,又购买了许多新版图书,如《大英百科全书》。学堂建图书楼一幢,共10间。据统计,1906年四川高等学堂藏书和挂图共为1万余册(张),其中,中文图书3220册,英文图书1681册、图1000张,日文参考图2400张,德文图书206册。1926年12月1日,国立成都大学正式完成立案手续,宣告成立。成都大学从师资、校产、档案、院系、设备、图书仪器直至校址,直接继承了四川高等学堂。1927年9月1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成都高师改办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27年8月,经省长公署和教育厅多次召集会议,议定将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等五个专门学校合并组成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由教育部定名为“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悉数接收了三校原有藏书,图书藏量甲于西南,中外文藏书达89656册。1935年8月6日教育部任命著名化学家任鸿隽为校长。任鸿隽数次去电恳邀中央大学图书馆主任、国内著名图书馆学家桂质柏博士来校担任图书馆主任。桂质柏博士就任后,对图书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全面整顿,业务工作逐步规范。抗战时期,为免受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之灾,四川大学决定将校本部及文法理三学院迁到峨眉山。图书馆除农学院分馆不动,另留存一部分国学图书于已基本完工的新馆书库外,其余图书均随学校迁运上山。川大图书馆受战争影响不大,许多珍贵书刊文献得以完整保存。1949年,中文图书采用桂质柏分类法和桂氏著者表,西文图书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日文图书采用皮高品图书分类法。馆舍面积33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4710.html

更多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钱承军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钱承军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屈指一算,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图书馆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常言道:"人生不过百年",抑或"三十而立",可见这三十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多大比重!聊以自慰的是,自己虽不才不敏无大建树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入馆教育讲义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入馆教育讲义开    篇作为一名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你希望看到些什么呢?我想,除了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公寓、学识渊博的教授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以外,你一定还希望看到有一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声明:《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为网友欠你的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