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沿革 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基本简介,宁波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宁波工程学院: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原联邦德国援助中国合作建设的四所高专之一,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中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5月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53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8000人。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基本简介

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贸易城市,毗邻上海市,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学校分为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宁波中心城区海曙区,占地641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新校区一期500亩土地已获得批准,开始动工兴建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宁波市图书馆、大剧院等各项文化设施都处于学校周边地带,文化环境良好。

宁波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目前设有建筑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交通、经济与管理、人文、外国语、国际交流、理学和成人教育十一个学院,设1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四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和十余个科研机构。现有六个教育部改革试点或示范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2人,其中教授4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40人。教师的工程服务能力、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比较高。还聘请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和生产及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005年全校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2500万元,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1 项。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科技创新推动奖各一项。

学校以"知行合一"为校训,形成了以应用型为主,外向型和复合型为辅的"一主两辅一精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风建设,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开展一系列活跃、务实、有创意的课余活动,努力营造特色鲜明、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地理位置
地址:宁波市
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7480万元,馆藏图书90万册。建有41个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训中心,其中:仿真工程技术中心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刀模具中心、网络工程技术、仿真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为市级重点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化学化工实验室是省级示范基础实验室建设单位。校办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维技术公司、建筑设计院和建筑监理公司等企业在市场上卓有声誉。2005年全校校办产业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1983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
宁波工程学院风景(14张)2001年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并入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浙江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宁波分校)创建
1988年浙江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宁波分校)改建为宁波交通技工学校
1995年宁波交通学校创建(合署)
1999年宁波交通技工学校更名为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2000年宁波交通学校、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
2004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
2009年4月被《教育信息报》评为“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校”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首批61所实施高校,其中浙江省共4所
公元2012年3月29日,宁波工程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建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正式签约,2012年九月份汽车学院开始招生。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历任领导


宁波工程学院领导小组
1983年2月23日市委发文建立宁波大学(走读)筹备领导小组
组 长王学正(1983.2--1983.8)
副组长陈阿翠(1983.2--1983.8)
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兴廉(1983.2--1983.8)

校党委
1983年5月11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学校定名为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1983年8月20日市委发文建立中共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宁波工程学院书 记
沈达(1983.8---1985.4)
石奇才(1985.4---1987.11)
戴开仁(1987.11---1992.9)
张秉礼(1992.9---2003.3 )
何心展(2004.3 ---2004.10)

副书记
王兴廉(1983.8---1990.1)
童文刚(1984.5---1985.3)
毛信伟(1985.3---1986.5)

宁波工程学院侯良如(1987.11---1995.9)
任和君(1989.11---1991.3)
顾家华(1991.6---1993.9)
史小华(1993.9---1997.9)
聂秋华(1996.3---1999.10)
沈觉人(1997.11---2000.1)
王建社(2000.1---2004.3 )
高浩其(2000.6---2005.1)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行政
校长
王兴廉(1983.8---1989.11)
陈新增(1989.11---1996.3)
聂秋华(1996.3---1999.10)
高浩其 (2000.6---2004.11)

副校长
毛信伟(1983.8---1986.5)
陈裕民(1983.8---1985.4)
童文刚(1984.5---1985.3)

宁波工程学院邱锡涛(1985.4---1992.9,1992.9任副校级调研员)
孙梦飞(1986.7---1989.11)
侯良如(1986.12---1995.9)
陆林苗(1989.11---1992.9)
忻元华(1992.9-2001.7,2001.9任副校级巡视员)
吴国良(1996.7-2001.7)
孙立鑫(1996.7-2005.1)
宣东升(2001.7-2005.1)
李维维(2001.7-2005.1)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校园文化

校标

宁波历史沿革 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基本简介,宁波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宁波工程学院校标以字母“N”、“U”和中文“工”组成,整个标志既有飞翔的动感,又不失雄浑庄重的质感,展现了学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朝气蓬勃的崭新风貌!标志内环左侧清晰可见中文的“工”字,表现了宁波工程学院的名称与学院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渐变式蓝色背景代表不断创新的专业学科结构,凭借永无止境的智慧,为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奉献美好未来!标志左半边凸现“人”的图形,表达宁波工程学院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为社会培养敢于进取、勇于开拓的懂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新型人才。右半边是只回头瞻望的雏鹰,象征莘莘学子,在工程学院学习、生活,积累知识,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刻准备投入到社会做一只时代的雄鹰!象征着新生的工程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阔步迈进。

校训


2004 年5月,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2004年11月,学院通过广泛征集、师生共同评选、学院党政集体研究,最终确定“知行合一”为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知”、“行”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著名命题,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清时期的朱熹、王阳明、王夫之及近现代的孙中山、陶行知等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学院确立“知行合一”为校训,就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我校严谨求实的办学传统,不断激励师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知行合一”,在新形势下要求师生理论与实践统一,智慧与美德统一,知识与技能统一,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院系设置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1月,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电子系。2004年12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原交通运输工程系所属的交通信息控制技术专业教研室成建制并入电子系,同时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着重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育。自1984年9月招收第一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以来,至今学院已陆续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6个专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动漫技术3个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中包括光电子、电子材料与器件2个方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3个本科专业,今后还将逐年开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专科生1500多人,教职员工81人(其中4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位,教授职称6位);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室、计算机公共教学部、计算中心、电子实验室中心,拥有光电子技术研究室、图像工程与通信技术研究室、测控技术与信息处理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动漫产业人才培养及研发基地、浙江省网络实践教学基地等科研、实践基地,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


宁波工程学院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电信学院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面向社会应用需求,在培养大量社会急需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学生规模、教师数量、工程应用能力、专业开设数量、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特色建设等几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内的第一大学院。学院把建设重点放在加强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构建和推动学科建设上,初步形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两个重点学科的基本架构,4支科研学术梯队基本形成,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紧扣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的层次正在提升,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师资队伍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建筑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创建于1983年,是宁波工程学院最早创办的两个系之一。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有教职工47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在校学生1000余名。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房屋建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专建设专业,材料学科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被确定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构建了以培养"一精多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外向型、复合型为辅的"一主两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宁波工程学院学院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交通部科技资助项目1项。重点建设混凝土耐久性实验室、楼宇设备工程中心、装饰与艺术设计、结构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形成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我院学生在历届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共获得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1个优胜奖。在近两年的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学院的材料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宁波市重点专业,刀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为学校重点专业,学院还参与承担了宁波市机电模具人才基地建设,为模具方向的主要负责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40名教职员工中有教授7名,副教授10名,高级工程师1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10名。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40 %以上。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验、实习科研场地。有“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激光扫描仪、快速成型机及配有正版Pro/E及 Cimatron12、CAXACAD软件的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切实保障,历年来,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院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现有机电产品精密加工和测量、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3项、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青年)基金10多项、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横向项目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项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项6项。仅07年就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一级学报15篇,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 件,软件著作权1件。

学院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已与海天、一注、三星、模具协会、前桥、信远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前身为经济管理系,始建于1983年,是学校从事经济与管理类学科教学与科研的二级教学单位。在20多年发展中,曾开设过会计、市场营销、外贸、证券投资、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为社会输送了 3000余名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其中会计学专业依托20年的专业建设,于2000年成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为中国四个财会示范专业之首,也是宁波唯一拥有两个宁波高校名师培养对象的文科类学科;市场营销专业是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其构建的“一主二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成为精策划、善调研、懂公关、会推销、求创新的多面手,因此在营销实践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适应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而开设的,虽刚刚开办但潜力巨大,主要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贸理论和实务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以宁波口岸为依托,重点开展港口物流管理研究。由于学院在教育事业中的出色表现,近年来荣获浙江省、宁波市及学校等各级各种奖励和荣誉达100余次,如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示范性专业光荣称号;2000年该专业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1996年获宁波市模范集体光荣称号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也得到了媒体如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等广泛关注。
2004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以来,经济与管理学院转变教育观念,并根据宁波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发展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并设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四个专业教研室,另外还设有软件服务中心、实验室、资料室、学院办公室等下属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学院共拥有教职工 43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15人,博士生3人,硕士10人,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至今科研项目近30项,经费合计近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编写教材和出版著作近20部,科研项目和论文成果质量在不断提高。2004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2005年试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2008年前拟招收本科的专业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5人,专科生 1339人。拥有专用实验室面积300 M2,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0余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6台。现有图书资料6万册,学术期刊30余种。
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利用现有资源服务社会。现为全国会计师培训基地、全国助理会计师培训基地、全国物流师培训基地、全国助理物流师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及考试基地、宁波市会计电算化培训基地等。已进行的会计师、物流师、集团公司财务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等培训50余次,培训人员近6000人次。其中会计师培训在宁波已较有名气,形成了“要会计教师,找高专;要会计学生,找高专”的社会效应。物流师培训在宁波也具有同样的好口碑。广大教师还在教学科研之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在公司兼任财务总监、管理顾问、法律顾问、企业策划顾问、兼职CPA、兼职经济师等。同时还注重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注重培育科研团队,加强外向联系,与市计委、市统计局等合作开展社科研究工作。
面向21 世纪,学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正深化教育改革、转化科研机制,开始全面实施学院跨越式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宁波属一流、省内具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学院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是在原秘书系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而建设的。本科设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专业,学制四年;专科设秘书专业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学制三年;在编教职工二十一名,其中正教授六名、副教授六名,师资力量强健,教学实力雄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并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知识、行政管理、英语等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实际工作和一定组织能力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秘书人才和文化事业建设人才。

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本科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秘书专业。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共向社会输送了18届15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目前,这些毕业生大部分已成长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骨干秘书,已有70多名毕业生走上县、市、区和乡政企业领导岗位。这些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和工作业绩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使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赞誉。招生与就业一直呈良好的态势。是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被宁波市教育局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学历要求提高,本科秘书大受欢迎,而且发展前途远大。适应社会对本科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实施了由专科向本科的提升,培养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本科层次的秘书专业人才。


宁波工程学院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6名;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的数字化秘书实务实验室;教学理念科学,重基础、重能力、重操作技能。

秘书专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在本专业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主要强化五大系列教学:秘书专业系列、写作系列、英语系列、相关知识系列、校内实践系列。

主要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文书档案、行政管理、进出口贸易实务;大学英语、英语听力和口语、外贸英语;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新闻写作;现代秘书礼仪、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汽车驾驶等。

秘书专业创建于1983年,1984年正式招生。本专业主要为行政、事业部门、大中小企业,外贸单位等培养专门的秘书人才。目前,作为国家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宁波市重点专业,已成为浙江省办学历史最长、影响较大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已遍布省内外各行各业,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宁波工程学院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创建于2001年,2002年正式招生。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主要确定为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站和各类型的文化策划公司、传播公司的文管助理,辐射相邻职业如新闻、编辑、宣传、公关、文档等。本专业现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主要课程有:文化行政学、文化策划、文化市场管理学、文化社会学;文艺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写作、现代汉语、美学概论、中西文化比较;人文建构概论、广告文化、文博基础等。
本专业要求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五会二懂”:会英语、会电脑、会办文、会策划、会组织;懂艺术、懂经营。有条件的学生还要会开车、懂拍卖。
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地适应工作,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能力;学校还专门为人文系投资160 多万元,建立了国内同类院校一流的文科数字化实验基地,总面积达650 多平方米。
秘书专业毕业的学生,除可获得国家正规的大专文凭外,还可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秘书职业资格上岗证书,使学生的就业途径更加宽广;在多年的公务员招考中都有很高的入线率和录取率。

交通学院


交通学院交通学院成立于2005年1月,其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系。
学院目前有交通运输(本科)和汽车运用技术(专科)两个专业。在校学生数602人。目前本院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专职实验教师6人,行政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4人。近两年学院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近20 项科研课题,到位科研经费达到60余万元,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和教材6部。

按专业学科方向,目前建立了四个教研室,即:专业基础教研室、汽车运用工程教研室、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和交通运输教研室;两个研究所,即:交通运输研究所和城市交通研究所;建有宁波市汽车工程技术中心、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发动机性能实验室等4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00 多万元,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拥有专业图书资料5000多册。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设置专业,坚持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办好优势专业,扶植特色专业,全面实施“321教学质量工程”即三重二优一评估,建设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培养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巩固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点学科6个,精品课程8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其中两个正在建设中),省级示范基础实验室2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教育科研

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性科技研究和开发,现有科研机构二十余个。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47项,科研经费1.79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公开发表论文1721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48部,获专利授权36个,实现专利转让2项。2011年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468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3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4项。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成效良好。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08年学校启动“双合作”工程,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目前学校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企业30余家,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6个、签订科研合作协议131份。
主要研究所:
序号研究所名称研究所所属单位
1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2宁波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3宁波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4宁波工程学院产品设计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5宁波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6宁波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7宁波工程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8宁波工程学院文化与品牌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9宁波工程学院地方文化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10宁波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称备注
宁波工程学院工程教育研究中心
宁波工程学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宁波工程学院港口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
宁波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学研结合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以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力。现有科研机构十余个。学校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开展了"五个一批"工作,即凝练一批重点学科方向,培育一批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批精品应用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积极开展调研论证,探索服务地方的新模式,扩大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交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效果显著。
学校不断深化和谐校园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依托各类"节文化"和"一院一品"等品牌活动,着力塑造"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特色鲜明、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平安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卓有成效。2006年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学院定位

1、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宁波,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
2、学科结构定位:以汽车服务工程为主体,以交通运输和车辆工程为支撑,多学科协调,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

宁波工程学院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广大交通行业和汽车服务业,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素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5、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精良的专业素质和文化品位,具有适应学习型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能力。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校园风采


精彩艺术节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校长为学生活动剪彩中澳合作专业学生毕业
高雅艺术进校园
外教授课

宁波工程学院_宁波工程学院 -学术交流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1984年即与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结对,是全国四所中德合作院校之一。目前学校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和合作研究,实施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有多种出国留学和学生交换项目供学生选择。学校设有宁高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校际之间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学术合作、教学交流,成绩斐然,外向型办学特色日益显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465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宁波历史沿革 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基本简介,宁波工程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灰常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