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张光斗[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2013年6月21日),男,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专家和工程教育家。1912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常熟市(今属张家港市鹿苑街道)。1934年获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张光斗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34年秋,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工作。1949年10月起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华科技成就奖、水利事业功勋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兹国际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是中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之一。

他主持设计了密云水库等工程,为黄河、长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小浪底、二滩、三峡等多座大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90岁高龄还亲赴三峡工程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张光斗
张光斗与夫人钱玫荫早年的一张合照张光斗早年曾就读于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现南洋模范中学),后考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并于1934年毕业。次年赴美国留学,1936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水利工程硕士学位。

1937年又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抗日战争期间回国,曾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襄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任职。

1943年前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局和垦务局学习考察。

1945年回国后任职于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历任设计组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光斗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52年出任水利工程系副主任。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并任中科院水工研究室主任。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6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出任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

1978年起又历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期间还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1年当选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张光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建设

张光斗于1930至1940年代曾负责设计过桃花溪、下清渊硐、仙女硐、鲸鱼口等水电站。

1950年代他主持设计了密云水库。此后,他还曾为葛洲坝、丹江口、二滩、三门峡等众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咨询。

1990年代起,他作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中心专家组副组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建设。

不过,他也因为对三峡工程的支持而受到争议,特别是他与另一位清华大学水利专家黄万里之间的论争广受关注。黄万里认为张光斗因为支持三峡而意图隐瞒三峡防洪库容的计算错误。此外,他还认为张光斗早年支持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后来该工程被证明失败,张光斗却改口说他当年是三门峡工程的反对者。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职情况

张光斗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兼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利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等职。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和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政协北京市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评价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张光斗院士平常生活的一个常态1934年秋张光斗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工作。1949年10月起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华科技成就奖、水利事业功勋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兹国际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是中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之一。

这是一位与水打了近80年交道的老人――从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为军工生产建设一批小型水电站,到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他的身影伴随着当代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历程;曾迎接了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成立;创建了国内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并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培养了国内首批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为发展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奋斗一生,奉献一生。”跟随张光斗先生近50年的学术助手、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纶难忘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江河情怀:“先生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1937年,面对美国优越的学术、生活环境,当时才25岁的先生依然决定回国,只因为‘国都要亡了,我还读书做什么?’回国后,即使在极端艰难的逆境中,他的奉献精神都丝毫没有改变。”

“做一个好的工程师,一定要先做人。正直,爱国,为人民做事。”流水无语,被大地铭记。张光斗在中国水利事业中的卓越贡献,将永远为人民和国家铭记。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誉


2002年6月1日,年逾90的张光斗院士获得了“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哈兹国际奖(HaasInternationalAward,1981年)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6年)

中国水利学会功勋奖(2001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2002年)等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张光斗[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轶事

笃志报国

张光斗1912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常熟县鹿苑镇(今属苏州张家港市)一个贫寒家庭。1924年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上海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1934年秋天张光斗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
到美国后,他先后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七七事变”给了张光斗极大的震动,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参加抗日。他说:“国将不国,我心何安。”解放前夜,在华工作的美国水电工程师力邀张光斗“逃离沉船”,赴美工作。然而他回答:“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建设祖国,为人民效力。”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曾多次下令,让张光斗把自己多年参与查勘、积累的水电资料送往台湾,可他就是不肯。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张光斗巧施“掉包计”,将假资料交了出去,20大箱真资料藏到地下保存。解放后,他将这些资料全部捐赠出来,成为国家“一五”期间水电建设的重要依据。

献身水利


张光斗院士行走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在新中国规模空前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张光斗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造诣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光斗就意识到水利理论教学的贫乏,他钻研、摸索了一套教学大纲,率先在我国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开创了水工结构模型实验。
60年代,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搜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编写了《水工建筑物》一书,然而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辛辛苦苦写就的几百万字的书稿在混乱中散失。多年之后,年老的他每日伏案,重著此书,相继于1992、1994、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水工建筑物》共3部学术巨著。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水库告急。为了抢险加固,北京市委急召在外地的张光斗火速回京。张光斗连夜赶到密云水库工地。当时张光斗还处于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他被告知:“这次加固工程的设计你要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在蒙受如此不公正待遇的恶劣环境中,他每天奔波在大坝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对设计图纸一张一张地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为人民工作的,不是为哪一个人工作,让我签字也好,不让我签字也好,总之我要对人民负责。”

情系三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张光斗是60多年来三峡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论,直至开工建设这一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
1993年5月,张光斗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任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
三峡工程开工后,张光斗担任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他每年至少两次来到三峡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与咨询。2000年末,耄耋之年的张光斗又一次来到三峡工地,他为考察导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是从基坑攀着脚手架爬到56米高的底孔位置,眼睛看不清,他就用手去摸孔壁。之后张光斗在质量检验总结会上极力坚持修补导流底孔,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场的人们望着脚穿套鞋、头戴安全帽的老人瘦弱的身影,一个个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淡泊名利

张光斗是个“工作狂”,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瓦西到长江中上游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他的身影频频出现。
已经年过九旬的张光斗每天早上六时半起床,吃完早饭,就要步行到办公室,进门第一件事情是浏览当天的报纸和信件。在办公室里,他用王大珩院士给他特制的高倍放大镜阅读全国各大水利水电工程发来的资料,每天还要阅读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文献材料。遇到新出现的问题,他马上就会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或写信,提出建议。如果问题特别重大,他还会去搜集大量资料,拿出充分论据,写成文章投寄有关部门与报刊,甚至上书中央。
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功勋卓著。但2000年蓝旗营的院士楼建成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他说我的住房条件很好,新房还是让给年轻的院士吧。2000年以来,他在国内国外屡屡获得大奖,并被人们称赞为“当代李冰”。对这些荣誉,老人看得很淡。他说:“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感到受之于人民多,为人民工作得少。”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就荣誉


张光斗院士85岁才开始学电脑,因为电脑上的字太小,所以张光斗院士只能一边手持放大镜一边打字。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四川负责自行设计下清渊硐、桃花溪、仙女硐、鲸鱼口等我国首批小型水电站。40年代中期,修建上清渊硐、古田溪等中型水电站。为三峡、钱塘江、柘溪、翁江、岷江等八处水电地址进行勘测工作,收集了大量资料。首次估计我国蕴藏水能资源为2亿5千万千瓦,为我国水电建设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培养了人才。
20世纪50年代初,负责承担黄河下游人民胜利渠的渠道工程,进行选址、引水渠和进水闸布置、进水闸结构设计等。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行多年,使新乡地区成为全国有名的高产灌区,而且为黄河下游开堤建闸引水开创了先例。在此期间,积极投身于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前期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1954年至1957年,作为中方主要专家和苏联专家一起开展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1957年至1961年,出任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技术主要负责人,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建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8年,负责设计密云水库,采用高砂砾坝薄壤土斜墙,深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和防渗帷幕,土坝坝下导流廊道等创新技术,是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凝土防渗墙等后来为国内广泛采用。水库工程一年拦洪,二年建成。多年来,防治了潮白河下游洪水,成为北京市主要供水水源,受到党中央、水电部、北京市的赞誉。
1965年,负责设计渔子溪水电站,采用有底孔的高拦河闸,地基做混凝土防渗墙,既能汛期泄洪排卵砾石,又能非汛期形成调节水库。进水闸位于凹岸,有上下两进水口,汛期下口进水,经沉沙池入引水隧洞,非汛期上口进水,迳入引水隧洞,隧洞长7000米,直径7米,大部分是不衬砌的,下游端为垂直调压井,斜高压隧洞,进入地面厂房,有许多技术创新。
1961年发现并参加整治丹江口工程贯穿性裂缝的加固设计,在上游坝面设钢筋混凝土墙,用创新技术,取得成功,安全运行多年。
1973年,参加葛洲坝工程设计,提出修改枢纽布置,加大二江泄洪闸,以减小大江截流水头。加大左侧电站,利于前期多发电;两岸设船闸,利于静水通航,动水冲沙。这一布置为顺利截流、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提出为砂页岩软弱地基上修建深齿墙混凝土闸坝。为闸坝及护坦下采用抽排减压设施、二江泄水闸新型结构、电站厂房留上游槽适应岩层地应力释放变形、船闸结构等提出创新建设。葛洲坝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8年,为隔河岩150米高混凝土拱坝修改设计。由于拱坝两岸上部50米岩基软弱,不能承受拱坝推力,把坝上部50米做成虚拟斜拱坝,支承在两岸下部坚硬岩基上,坝下部为拱坝。这一创新设计,解决了复杂工程问题,自运行以来,情况安全良好。
参加荆江分洪闸、官厅水库、大伙房水库、三门峡工程、五强溪水电站、东风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龙滩水电站等设计,对枢纽布置、结构设计等,提出创新意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保证工程安全可靠,得到有关单位赞誉。
1982年,为墨西哥几座大坝工程提出咨询意见,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被墨西哥工程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1989年,与陈志凯高工合写《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得到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陈云同志批示采纳。后来,党中央把水利与能源、交通等并列,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光明日报把此项建议评为当年最有价值的科学技术建议。
50年代初,参加创建河川水工建筑物及水电站专业,建立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建筑的学科体系。编写了国内较早的《水工结构》教材,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专著。发表了多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论文。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创建水工结构实验室,在我国较早进行结构模型试验,如流溪河拱坝、响洪甸拱坝等结构模型试验,解决结构问题。发展了腹拱坝新坝型,得到了实际工程的应用,取得经济效益。进行拱坝抗震、岩基稳定等研究,在拱坝抗震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国内一级学报上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及其在坝工建设的应用”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初开始,经他数年的辛勤努力,每日伏案疾书数小时,克服年老视力上的困难,手持放大镜重新著书立说,才相继于1992年、1994年、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水工建筑物》三部专著,以此作为他对祖国工程教育事业的再次奉献。
到1994年,经十多年的努力,随着国家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需要,张光斗与王大珩等六人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成立中国工程院,终于得到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张光斗被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张光斗等人又向中国工程院建议,设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得到工程院的同意和国务院的支持,成立了由钱正英任组长,张光斗任副组长的项目综合组,组织43位两院院士,300多位专家,历经两年的工作,提出了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提出了总体战略,得到国务院领导和水利部的重视。
1999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钱正英任组长,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年近九十的老人在工地还爬脚手架、下基坑,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位工程建设者,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三峡工程质量逐年不断提高。
张光斗历来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经常走上讲台。老教授对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和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使听课的学生深受感动和教育。张光斗执教50余载,学生逾5000人,许多人已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栋梁之才。

张光斗_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争议事件

同时,张光斗也是一个在水利工程贡献上有诸多争议的人:
一、三门峡问题。三门峡工程导致黄河上游潼关段河道淤积严重,加剧了黄河水害。黄万里认为张光斗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提出反对,应负一定的责任。(张光斗后改口说他当年是三门峡工程的反对者)。
二、三峡问题。黄万里认为张光斗因为支持三峡而意图隐瞒三峡防洪库容的计算错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385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张大宁和尿毒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张大宁与尿毒症 在本人所调查的289名尿毒症患者中,接受中医药等治疗者263名,共到200来处进行中医药等治疗,首当其冲为张大宁。有68名患者到天津中医医院找其求医,占289名尿毒症的23.5%和中医等求医者的25.9%。即有

忐忑组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级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昨天做客科学网访谈时认为,美国科研机构在中国儿童群体中进行的转基因大米试验,从科学上说合理且有意义,进行程序符合我国法规法律,也符合国际惯例。 针对美国项目利用中国湖南的小学生做转基因大米试验一事,中国工

声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张光斗[》为网友尘埃开出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