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南音文化传承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历史,泉州南音-传承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泉州南音_泉州南音 -历史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唐朝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汉族民间。大曲与当地汉族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称为南琶,为曲颈琵琶,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洞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亦称之为尺八。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均与唐旧制相符。

泉州的南音文化传承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历史,泉州南音-传承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泉州南音_泉州南音 -传承

南曲在汉族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清代以来在 泉州、 厦门和晋江、 南安、惠安、 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泉州南音_泉州南音 -特点

分类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记谱方法与众不同,乐队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

“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士、-”。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征、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形式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南音 乐器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

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

泉州南音_泉州南音 -文化


南音的表演形式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汉族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福建闽南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来。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学士,经济相当发达,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呈现出“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南唐顾闳中的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即可印证。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要“起曲头”,就是每个支头要有带头唱的人,他唱的曲属于哪个支头,其他人就要跟着唱这个支头的曲。若转换支头,则须唱“过支曲”作为转折的过渡、连接。上一个唱完,下一个接过拍板接着唱,伴奏乐器基本没有间断。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即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代表曲《八骏马》、《梅花操》等。泉州已将泉州南音申报“世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成功入选,“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

南音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意义

此外还有比如在香港流行的地水南音,虽然同名,却是不相同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3232.html

更多阅读

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 钱币中国近代机制币

百年回顾: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机制币(用现代机器冲压制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于1949年退出流通领域仅仅30年后,从1980年前后开始,它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关注。这次的关注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的:收藏品。这时的机制币已经不再是

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南汉国 中国南汉宫廷忆述小镇

2011年03月25日 星期五 下午 2:45南汉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天广东、广西、云南的一部分以及在法理上拥有越南北部(越南北部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脱离中华)的一个政权。近日,在发掘的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工地的南汉地层近日发现了一处

以阉人治国的南汉后主刘鋹 南汉后主刘鋹

以阉人治国的南汉后主刘鋹刘鋹(943——980),五代时南汉末代国君。958——971年在位。南汉中宗刘晟之子。原名刘继兴。即位后,委国政与宦官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等。不信士人,欲用者先加阉割。生活荒淫,赋敛苛重。大宝14年(971),宋兵进迫,降宋,送

声明:《泉州的南音文化传承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历史,泉州南音-传承》为网友江山寒色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