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江南》是格非的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作家格非长篇新作《春尽江南》,是继《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由此,格非构想中书写中国百年历史的“三部曲”画上句号。可以说,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我们时代近20多年来的精神史情感和灵魂,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极其深刻的呈现和审视。在小说中,格非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其作品中所特有的坚韧、优雅和睿智,小说在艺术结构上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相关评论
蓝旗营万圣书园的咖啡馆,是格非最喜欢的去处之一。灯光昏暗,众人默默,花白头发的教授格非,态度可亲,声音清朗,就仿佛面前的数名晚辈都是他的学生:我...春有尽,诗无涯――读格非《春尽江南》(郭春林)
我不知道格非在写这部《春尽江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我大概能想象,当格非选定“春尽江南”这四个字,作为他这七八年来断续完成的《人面桃花》三部曲的终...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李永思)
当一种文明随风而逝,一代人的梦想化为轻烟,作为个体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是在对旧日时光...春有尽,诗无涯(郭春林)
我不知道格非在写这部《春尽江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我大概能想象,当格非选定“春尽江南”这四个字,作为他这七八年来断续完成的《人面桃花》三部曲的终……格非:愿读者在小说中找到自己(丁杨)
我曾跟很多朋友通电话谈了好多次,谈到怎么看待我们的现实。现实非常丰富,我在面对它、书写它的时候很费周折,究竟我们要对眼前的世界做一个怎样的判断?……作家格非谈新作《春尽江南》与时代变迁(石剑峰)
作家格非长篇新作《春尽江南》,是继《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由此,格非构想中书写中国百年历史的“三部曲”画上句号。……实录:格非谈新作《春尽江南》与“三部曲”。
作为长篇小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格非的《春尽江南》瞄准了当下中国现实,思考在社会发展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变迁。谭端午是一位诗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新作《春尽江南》问世格非:桃花源就在我们心中审视国人20年精神史(马信芳)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格非:诗歌重要性在降低不了解“羊羔体”。
在清华大学文学系教文学理论的“业余作家”格非近日带着他的最新作品《春尽江南》亮相上海书展,这是他在《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书展大考场:岁岁年年书不同。
2011上海书展今天(23日)落幕。整整七天,来自全国的写书人、出书人、卖书人和读书人共同打造了这场盛夏的“阅读嘉年华”,也为全国图书市场竖起……读格非的《文学的邀约》(梁海)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点评鉴赏
这部小说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复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可以说,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我们时代近20多年来的精神史情感和灵魂,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极其深刻的呈现和审视。
格非一直以来都是在小说创作艺术上力求创新的一位作家。在《春尽江南》中,他一如既往延续了他的作品中所固有的坚韧、优雅、睿智的文学特质。小说在艺术结构中熟练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作品目录
第一章招隐寺
第二章葫芦案
第三章人的分类
第四章夜与雾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作者简介
格非,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1964年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开始,迄今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五部:《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中短篇小说集多部:《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戒指花》等。另有论着、散文随笔集多部:《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塞壬的歌声》、《文学的邀约》等。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曾获得“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编辑推荐
《春尽江南》是格非的长篇新作,是其《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呕心沥血长达10年之久,也是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收官之作。在小说中,格非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其作品中所特有的坚韧、优雅和睿智,小说在艺术结构上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2011年度汉语原创重磅及长篇力作,坚韧、优雅、睿智的文学特质,切中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透视剧变时代的挣扎与选择、无奈与渴盼。
春尽江南_春尽江南 -文摘
版权页:
“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
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
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
那是仲秋的夜晚。虫声唧唧。从窗口吹进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她只有十九岁,中学生的音容尚未褪尽,身体轻得像一朵浮云。身上仅有的一件红色圆领衫,已经被汗水浸得透湿。她一直紧抿着双唇,闭上眼睛,等待着他的结束,等待着有机会可以说出这句话。她以为可以感动天上的星辰,可对于有过多次性爱经历且根本不打算与她结婚的端午来说,这句话简直莫名其妙。既幼稚又陈腐,听上去倒更像是要挟。他随手将堆在她胸前的圆领衫往下拉了拉,遮住了她那还没有发育得很好的乳房,然后翻身坐起,在她边上抽烟。
他的满足、不屑和冷笑都在心里,秀蓉看不见。
他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圆。院子里的颓墙和井台,被月光照得白白的,就像下了一层霜。更远一点的暗夜中,有流水的汩汩声。秀蓉将脸靠在他的膝盖上,幽幽地对他说,外面的月亮这么好,不如出去转转?
他们来到了院外。
门前有一个池塘,开满了紫色的睡莲。肥肥的莲叶和花朵挤挤簇簇,舒卷有声。池塘四周零星栽着几棵垂柳。可惜秀蓉既不知道莫奈,也从未听过德彪西的《贝加莫斯卡》。吃惊之余,端午又多了一个可以看轻她的理由。秀蓉想当然地沉浸在对婚后生活的憧憬之中。木槿编织的篱笆小院;养一只小狗;生一对双胞胎;如果现在就要确定结婚旅行的目的地,她希望是西藏。
她的絮絮叨叨开始让端午感到厌烦。她对眼前令人心醉的美景视而不见,可谓暴殄天物。只是可惜了那一塘莲花。不过,端午对她的身体仍然残留着几分意犹未尽的眷恋。每走几步就停下来与她拥吻。不论他要求对她做什么,不论他的要求是多么的过分和令人难堪,她都会说:随便你。欲望再度新鲜。她的温和和慷慨,把内心的狂野包裹得严严实实。
到了后半夜,秀蓉发起高烧。虽然端午不是医生,可他立即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她作出诊断,宣布那是由于浮凉和疲劳而引起的普通感冒,而感冒是可以被忽略的。凌晨时分,端午趁着秀蓉昏睡不醒的间隙,悄然离去,搭乘五点二十分的火车重返上海。临走时,他意识到自己身无分文,就拿走了她牛仔裤口袋里所有的钱。这当然不能算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不仅不是一种冒犯,相反是一种友谊和亲密的象征。
他留下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只有短短的六行。题为《祭台上的月亮》。它写在印有“招隐寺公园管理处”字样的红栏信笺上。不过是临别前的胡涂乱抹,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秀蓉一厢情愿地把它当作临别赠言来琢磨,当然渺不可解。但诗中的“祭台”一词,还是让她明确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牺牲者”的性质,意识到自己遭到抛弃的残酷事实。而那个或许永远消失了的诗人,则既是祭司,又是可以直接享用供品的祖先和神祗。
但端午并没能消失很长时间。
一年零六个月之后,他们在鹤浦新开张的华联百货里再度相遇。谭端午装出不认识她的样子,但没有成功。
又过了一个月,他们迫不及待地结了婚。
婚姻所要求的现实感,使得那个中秋之夜以及随后一年多的离别,重新变得异常诡异。双方的心里都怀着鬼胎。他们尽量不去触碰伤痛记忆中的那个纽结,只当它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后来,在连续两次人工堕胎之后,面对妇产科大夫的严厉警告,夫妻俩一致同意要一个孩子。
“也就这样了。”这是他们达成的对未来命运的唯一共识。
再后来,就像我们大家所共同感觉到的那样,时间已经停止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你在这个世界上活上一百年,还是一天,基本上没有了多大的区别。用端午略显夸张的诗歌语言来表述,等待死去,正在成为活下去的基本理由。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失去控制地加速繁殖、裂变。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秀蓉会如何去回忆那个夜晚,端午不得而知。但端午总是不免要去猜测在他们分别后的一年零六个月中。秀蓉到底出了什么事。这给他带来了怀旧中常有的恍惚之感。
他甚至有点怀疑,那天在华联百货所遇见的,会不会是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