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组织来历
“黄河慈善厨房”成立于2005年,立足于西安地区、以开展志愿服务为主要任务、自愿求公益。是一个非宗教,非政治,非牟利的公益慈善NGO团体。由一名英国人(托尼)发起组织。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创始人来历
46岁的托尼曾是英国皇家海军电子工程师,退役后开办了3家公司,有一处自己的庄园和两辆跑车。2002年的一天,他突然开始厌倦忙碌的生活,决定卖掉公司、房子和车,离开英国,周游世界。2005年,托尼在西安建立“黄河慈善厨房”帮助流浪汉。
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成立理念
“黄河慈善厨房”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由志愿者组成,为志愿者服务。我们的目标是组织或发起各种不同的项目,汇集两个特定的人群――即希望为他人服务的人与处于困难中需要帮助的的人。因此,黄河慈善厨房通过给志愿者提供一些机会、渠道及支持,并赋权给他们,从而使志愿者通过奉献自己的精力来帮助他人,与此同时也获得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最终,通过我们培育自身内在的细微变化来促成外部环境的巨大改变。
一个简单的行为能够传播的非常广泛,并且在过程中影响到很多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善举,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微笑还是绝望中的雪中送炭,对于接受者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甚至对于一些看到的人,纯洁的善举就足以带动很多人。这就像一块石子掉进湖里会激起层层涟漪一样。(我们的标示就是这个含意)
我们无法帮助到所有人,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做我们可以做的一小点,也许会给他们其中一些人的生活带来一点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能够触及的人群很有限,但是,如果受我们影响的这群人又去影响其他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不断扩延的链条,产生无穷的连锁反应。总的来说,犹如黄河慈善厨房一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向湖里投入一粒石子,虽然没有人知道这粒石子会激起多大的涟漪,在这一路上又将带动多少人。
我们发现积极的精神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希望可以一直这样。
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各项活动
一、日常主体活动
1. “黄河慈善厨房”每周一三五下午6:30――7:45(风雨无阻)免费给流浪者,无家可归者和乞食者发放衣物、食物、药品、理发等等。
2. 每年举行圣诞节晚会,年底组织给流浪者洗澡。
二、外出活动
1.去农村发衣服
2.给农村小学生开运动会
3.给农村小学生放电影
4.给农村小学修理校舍
5.给农村小学送冬季取暖煤
三、合作项目
1.长期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合作,去老人院慰问老人等。
2.与香港太古公司(可口可乐)合作,他们多次为慈善厨房提供一些免费的食物与物品。
3.与上海扶轮社合作,资助了略阳38位贫困学生,并为需要的人免费提供了轮椅。
4.特殊项目:慈善厨房与假肢矫形器技术服务中心给一位受食者王丹华安装了假肢,使其结束了7年多的时间只能依靠双拐和手摇三轮车行走的困境。我们还为王丹华和另外一个受食者安排了工作,使他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志愿者
感谢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给慈善厨房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
感谢每次外出活动的时候帮助慈善厨房的爱心车队。
感谢参与黄河慈善厨房日常活动的所有志愿者。
感谢所有帮助过黄河慈善厨房的高校社团、爱心组织和慈善团队。
感谢为厨房捐献药品、食品、衣物、文具、水果和其他东西的所有爱心人士。
感谢为厨房外出活动提供支持的蓝田慈善协会和蓝田爱心人士。
感谢西安晟显电子科技公司,为厨房外出放电影活动免费提供仪器。
感谢太古公司(可口可乐)为厨房免费提供的食物与物品。
感谢上海扶轮社免费为慈善厨房提供的轮椅
感谢陕西省假肢矫形器技术服务中心,帮助慈善厨房为残疾流浪者免费安装假肢。
感谢在路上酒吧。
感谢金宝汤公司
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组织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17号(西安天主堂)黄河慈善厨房。(进大门左拐)
黄河慈善厨房_黄河慈善厨房 -社会评论
首先,这位英国工程师再次阐明了一个道理:公益不讲国籍,慈善不分肤色,爱心没有国界;全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向处在弱势的家人伸出友善之手,给予真诚的关爱和帮助。因此,这位洋慈善家,在救助中国流浪者时,才显得那么坚定而又执着。特别是,善款均来自于他变卖了家产,也再次应证了“爱心没有国界”。然而,英国人变卖家产来中国“施粥”,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爱心人士,给过他多少支持?给过“黄河慈善厨房”多少援助?特别是,相比英国工程师,我们的一些城市,非但不给流浪者必要的救助和庇护,反而变着花样去禁锢和驱赶他们,是否会感到良心不安呢?
因此,英国工程师给我们上了堂“慈善课”。对于这种来自异国的善行,我们非但不应该质疑,或者去恣意挥霍,反而应该给予精心呵护和爱心接力。特别是,我们不能期待这种个体行为,能够惠及所有的社会弱势群体,也不能奢望这种民间慈善行动,能够持续多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种民间慈善行动,能够给地方政府及公职人员一个善意的提醒,甚至能够唤醒政府“施粥”式的救助机制
。因此,我们希望政府公职人员都来喝一碗“施粥”,感受一下民间慈善的力量和温情,体验一下社会弱势群体的苦难和艰辛,让其养尊处优惯了的身心得到一次洗礼。也许,喝了一碗“施粥”,会让他们变得更清醒、更理智,并对过去毫无节制的“三公消费”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打消了用公款“周游列国”的念头,并管好自己这张喝过“施粥”的嘴,把原本用于公款大吃大喝的资金节省下来,去为民间的慈善事业添一碗“施粥”。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英国工程师的善行,能够唤醒地方政府“施粥”式的救助机制。不可否认,完善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化解公众隐忧和焦虑,已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知道,“施粥”式的救助,就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救助措施,专门救助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社会救助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多元化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为公众的慈善行为提供一个正常的通道,使“施粥”制度能够温暖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