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加热失效。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0.06微克在10毫升弱碱性(pH8)溶液中即有分解蛋白质作用。主治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雷丸_雷丸 -概述
雷丸雷丸菌核体通常为不规则的坚硬块状,歪球形或歪卵形,直径0.8~2.5厘米,罕达4厘米,表面黑棕色,具细密的纵纹;内面为紧密交织的菌丝体,蜡白色,半透明而略带粘性,具同色的纹理。越冬后由菌核体发出新的子实体,一般不易见到。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加热失效。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0.06微克在10毫升弱碱性(pH8)溶液中即有分解蛋白质作用。
雷丸_雷丸 -药品简述
雷丸
药名:雷丸。
汉语拼音:LéiWán。
英文名:OMPHAL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
功效分类:驱虫药。
科属分类:白蘑科。
别名:雷矢、雷实、竹苓、竹林子、竹铃芝、木连子。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胃经、大肠经。
功能:消积,杀虫。
雷丸主治: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多寄生于病竹根部。
资源分布: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
采收储藏: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2、《雷公炮炙论》:"凡使霄丸,用甘草水浸一夜,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干,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干用。"
雷丸_雷丸 -用药禁忌
雷丸1、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2、《别录》:"久服令人阴痿。赤者杀人。"
3、《本草经集注》:"荔实、厚朴为之使。恶葛根。"
4、《药性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