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婿原文及译文 《示儿》 《示儿》-作品原文,《示儿》-注释译文

示儿婿原文及译文 《示儿》 《示儿》-作品原文,《示儿》-注释译文

《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陆游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悲痛山河破碎,用他最后的生命之光,写下了《示儿》诗,教儿用心国事。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_《示儿》 -作品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_《示儿》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陆游传》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示儿》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
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的父亲!《示儿》

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它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诗人借中原故土人民的希望,抒发自己对于北方国土沦亡的悲愤,表现了他爱国的激情。

示儿_《示儿》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浓,已经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厂!家祭本来是家庭一般的祭祖习俗,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把它变成收复中原的祝捷活动,这实在是一个异乎寻常而又别开生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家庭祭奠。它感人至深地反映了诗人炽热、深沉的爱国真情。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名家评析

宋・梅尧臣《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徐伯龄《蟑精焦》:“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陈友冰、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诗的三、四两句来了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由生前突然转为死后,由悲愤转为希望。”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二句‘但’字一转,引出‘不见九州同’,突出一个‘悲’字。”

示儿_《示儿》 -作者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中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示儿_《示儿》 -创作背景


陆游祠

《示儿》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是陆游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2739.html

更多阅读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纵横家所崇

2012高考备考:《晋书·阮籍传》原文及译文

2012高考备考《晋书·阮籍传》原文及译文《晋书·阮籍传》原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

《赵氏孤儿》原文及译文_TalkChina朱安宁 京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原文及译文《赵氏孤儿》——《 史记》 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

声明:《示儿婿原文及译文 《示儿》 《示儿》-作品原文,《示儿》-注释译文》为网友矢志不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