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简介,圈地运动-四种类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_圈地运动 -简介

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圈地运动_圈地运动 -四种类型

零散土地集中

在英国中世纪的时候,形成一种敞田制: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于是你有几块小土地,但并不连在一起,而是散落在各个地方,和别人的土地混在一起,这样分散的小块土地,被称为条田。条田当然不利于个人耕种,所以大家就互相协商对换或买卖,使土地集中,这样的圈地完全是自发自愿的。

对公荒地圈占


英国圈地运动首先要知道,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体制。中国是皇帝一家独大,其他无论地主还是农民都是小的;而英国是地方领主权力大,王权较弱。那时候的英国,领主占有他管辖区域内的土地,除了各级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给农民租种,成为农民的份地。这两种土地之外还有一些公用地和森林沼泽等荒地,这些公地和荒地法律上当然也是领主的,但实际上是公用或无主的。当大块的土地紧缺时,大家就打上了这些公地和荒地的主意,领主或佃农都有圈占为己用的行为,在土地不缺的地方,这种占用也相安无事,但是在一些土地紧缺的地方,就不能随意占了,佃农和领主们就要互相协议,比如领主要占一块,就给佃农一些补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就这样通过协议、在(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框架内圈占了,但也有少数补偿不到位或者不补偿就强占的,引起了暴力冲突。

议会圈地

君主立宪后,英国的王权和领主权都衰落了,议会成了最高权力机构。于是议会制订了圈地的法律,这个法律就接近现代意义的法律了。就是想圈地,那么按国家(而不是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来。这时候英国才是第一次出现了有政府背景的圈地。但20世纪的研究普遍认为,议会圈地的规模和效用并不大。

打破租约圈地

英国的市场经济兴起之前,村社中是领主有地――农民租地的形式,这种形式约定俗成,形成了事实上的佃户长期固定的使用土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种旧的租约受到了“价高者得”的冲击,有人(比如要养羊的)愿意掏更多地租,地主也乐意租给他们。但是原来的佃户不答应,于是就出现了被暴力驱赶的情形。所谓“羊吃人”的血腥暴力,仅仅是适用于这种打破租约的圈地。当然暴力的范围和程度有没有我们通常讲的那么严重,是另一回事了。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简介,圈地运动-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_圈地运动 -发展进程

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在西起英格兰,东至乌拉尔山,南迄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北至丹麦和瑞典南部的广大平原上,大体都盛行敞地制。敞地制起源于农村公社的土地形式。每年收割后,庄园主和教堂的条田、农民的份地都按惯例撤除各自设置的篱笆、栅栏等物,敞开作为公共牧场。敞地以外的公有地名为庄园主所有,实属农民共有。田地的分散给农民的耕种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12世纪中叶,英国就有人将分散在各片大田的条形地通过交换而合并起来。这种趋势在盛行敞地制的各国都是共同的,只有先后之别。13世纪,英国庄园主根据《默顿法令》,圈占公有地以至份地。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圈地现象愈演愈烈。

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


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
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
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T.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16世纪末叶至17世纪初

英国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市场对谷物、肉类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是,圈地运动又重新加强。1593年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大量耕地改为牧场。1597年虽因连续4年歉收而恢复反圈地法令,但在都铎王朝最后一次议会(1601)中,剥削阶级的舆论已倾向于最后废除反圈地法令。1607年中部各郡反圈地起义又迫使统治阶级继续采取反圈地措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剥削阶级已不再反对圈地。
从1688年起,大地主掌权的政府逐渐改变政策,公开支持圈地。到18世纪开始的时候,英格兰3/5以上的耕地仍未圈围而处于敞地制下,其余约2/5的耕地虽被圈者数量有限,但旧的共耕制的村庄公社已被摧毁。

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于是生产关系的革命就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深入开展。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1876年公布的禁止非法圈地的法案虽只应用于公有地,但圈地作为一种运动业已结束。
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8、19世纪。德意志、法国、俄国和丹麦的圈地运动主要是通过政府法令实行的。捷克和波兰在1918年以后也出现过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_圈地运动 -后果


圈地运动在圈地运动中,以农民的血肉和尸骨换来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到19世纪末,虽有6万多户,但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失。大部分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和产业后备军,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农村阶级结构已由大地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组成。高度地概括圈地运动的后果是:“自亨利七世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这样无情地处置过传统的农业关系……。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关系,不仅村落的位置,而且村落本身,不仅农业人口的住所,而且农业人口本身,不仅原来的经济中心,而且这种经济本身,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相矛盾或不相适应的,都被毫不怜惜地一扫而光。”

圈地运动_圈地运动 -中国圈地

八旗圈地

八旗圈地,一般是指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多尔衮三次下令圈地。但广泛而言,圈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运动,十二到十九世纪,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十六万余倾,一晌约六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八旗圈地称旗地,不准私自买卖,“八旗官兵所受之田,毋许越旗卖价及私售于民,”违者按律治罪。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冀东肥沃之地多流入正白旗之手。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份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

八旗圈地告终

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星的圈地、换地仍时有所闻。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以镶黄旗地少贫瘠为由,提出要与正白旗换地。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智捕鳌拜,再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清代进入中期,八旗子弟多困苦,开始私自典卖旗地。售地之举,雍正初年已有耳闻,至光绪三十一年载:“无粮黑地,各处尤多。即以直隶近畿八十余州县而论,八旗王公官员兵丁各项旗地,原额十五万余顷,除已归八项旗租三万九千余顷、又王公庄田一万余顷、未尽迷失外,此外现在旗人手内交租者,大抵十无二三。其年久月深,辗转典卖,变为无粮黑地者,约在七八万顷上下。”大量的圈地又回到地主和自耕农手上,江太新认为:“旗地私有化,为自耕农队伍稳定输送了新鲜血液。”
新闻:遏制圈地运动开发区整顿风暴仍在继续全国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工作仍在继续,并开始向纵深发展。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此标准是针对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的第二道坎,此前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已分别对开发区圈地问题进行过整顿,而此次国家发改委则要遏制开发区“开而不发”现象。

遏制圈地运动

就在两年前,土地还没有充分显示出它的稀缺性,全国各类开发区规划圈占了3.6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一个台湾省的面积,但大都荒芜闲置。“圈地运动”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耕地锐减,粮食大幅度减产,当时储备粮已降到70年代的水平,形势相当严峻。2003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

新式圈地运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部分地方政府借着新农村建设,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名义,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把本来生长在市郊的农民赶上楼,腾出土地,卖给工商业主或房地产开发商,从而使农民无地可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2597.html

更多阅读

现在中国的圈地运动 中国圈地运动

第七节 圈地运动“坐地收钱”与房地产经济直接相关的是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即地方政府通过圈地然后拍卖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的这种“圈地”、卖地运动则兴于江泽民执政时期。当时,为解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之

高端旅游市场悄然兴起 券商轻型营业部 圈地运动悄然兴起

     在监管松绑、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双重动力驱动下,抢滩轻型营业部是各类券商开展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各家大券商都报了很多轻型营业部,只是批复时间不同。海通证券批出来的有89家,但其实他们报了两百多家。”深圳某大型券

清朝圈地运动 并购,一场广告业客户资源的圈地运动

   在中国股市的持续震荡下行中,传媒股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备受资金市场的追捧。深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广告业的上市公司们上演了一场来势凶猛、盈利可观的圈地运动——广告业并购。之所以叫做"圈地运动",是因为广告上市公司的并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新“圈地运动”

中国市场的暂时低迷并没有阻挡一些国际品牌来中国跑马圈地的热情,只不过,这一次的跨国公司的主角由一线品牌变成了一、二、三线品牌齐聚一堂,所涉及的中国汽车企业之多,也足以达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  近日,萨博汽车拥有者世爵汽

中国的圈地运动 5大家电卖场 开始新一轮“圈地”运动

    国美5家新店开业 苏宁、大中新店下月也将迎客  随着十一销售高峰的回落,家电卖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据记者了解,本周末就有多家新店开张,而其中郊区占据大多数。   记者昨日(2006年10月21日

声明:《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简介,圈地运动-四种类型》为网友超級無敵小屁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