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Racoma) taliensis)又名大理弓鱼,属于鲤形目鲤科,拉丁学名Schizothorax taliensis。大理裂腹鱼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基本简介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Racoma) taliensis)属鲤形目,
鲤科,裂腹鱼亚科,
裂腹鱼属,裂尻鱼亚属。
俗称:弓鱼,竿鱼。
英文名:Dali Schizothoracin 。
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形态特征
大理裂腹鱼
体细长,稍侧扁,头小且短,吻短,与眼径等长。口端位,口裂微倾斜。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唇细窄,唇后沟在下颌前会合处中断,下颌边缘没有角质化。眼大;须2对,颌须比吻须稍长。体覆细鳞,排列不整齐,形状不规则;腹部自鳃峡到腹鳍基部裸露无鳞,或仅有少数埋入皮内的鳞片痕迹。
侧线微弯,侧线鳞为96-108个,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行大鳞;背鳍具一硬刺,其后缘具细小的锯齿。体背部浅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略带淡黄;生殖期雌体肛门处特别膨大,带淡红色,臀鳍长且肥厚;雄体吻部出现发达的珠星。
体长180~285毫米。头小,嘴略尖。身体侧扁或略侧扁,背缘隆起,腹部滚圆。背部及侧部被细鳞,胸部及前腹面裸露无鳞。全身银白闪亮,背部泛青光。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生长环境
桡足类食物
大理裂腹鱼与其它裂腹鱼类不同,是一种适应于静水环境中生活的种类,在湖中敞水区域的上中层活动。
摄取动物性食料,以浮游动物为主,尤以枝角类为最多,其次是桡足类和昆虫以及少量昆虫幼虫、虫卵,偶尔也见食绿藻和丝状藻类。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当前状况
大理裂腹鱼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分布于云南大理洱海中,中国特有种。质细嫩,味道鲜美,有重要经济价值。由于洱海引入外来种与大理弓鱼之间的竞争剧烈,同时山溪小河筑堰引水,大部分产卵场遭到破坏,致使其数量锐减,成为濒危物种。
自20世纪70年代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加之引入了外来物种大量吞食其鱼卵,再加上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目前已濒临灭绝。需加强保护并积极驯养繁殖以恢复其数量。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经济价值
大理裂腹鱼大理裂腹鱼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历史上占洱海渔获物的30%左右,体型虽不大(大者可达体长200-300毫米,200-250克,小的只有50-100克),但产量很大。肉厚多脂,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其鱼卵与裂腹鱼亚科的许多种类不同,卵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向称为云南名产。除供应当地鲜食外,经加工腌制,行销全省,且有一部分出口外销。
其肉供药用,鲜食具有滋补、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妇女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痛、丹毒等症。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繁殖生育
大理裂腹鱼的产卵及活动场所多在湖边浅滩、入湖溪流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中。在静水中觅食,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产卵时要求流水环境。生殖季节在4-5月间,亲鱼结群由湖中溯至各支流或溪沟,或群集出溶洞周围,在流水环境中产卵,卵粒沉于水底砂石上。一般雌鱼较雄鱼为大。在生殖期间,雌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而消耗储存于体内丰富的脂肪体。
云南裂腹鱼_大理裂腹鱼 -人工繁育
人工养殖人工繁殖
大理裂腹鱼2龄性成熟,繁殖季节为4-5月,水温在6℃~13℃之间。产卵期受水温与光照影响较大。大理裂腹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在10℃时需要30天左右才能孵出小鱼。其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及幼苗培育四个环节。
1.亲鱼培育 为了获得体质健壮、生长快的后代,除避免近亲繁殖外,一般不采用第一性成熟的亲鱼,这些鱼产的孵粒小,而且后代的生命力也较弱。所以,繁殖用亲鱼从2龄鱼中挑选加以培育,体重应在1公斤以上,雌雄之比以3~5∶1为宜;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尾~2尾,雌雄混养,至繁殖前约1个月,应分池饲养,以利操作。饲养亲鱼的周年水温不应高于17℃,超过17℃,就不能成熟。同时,卵的质量与饲料的营养成分也有密切关系。饲养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不宜多投喂脂肪饲料。亲鱼饲料中粗蛋白应高于40%,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应低于12%。8月~9月份是亲鱼性腺发育回升点,应强化投饵,加强营养供给,投饵量约为体重的3%~5%;产卵前两个月,应相应减少投饵,产卵前2天~3天停饵。有条件的地方在亲鱼的产前和产后,可以全部投喂新鲜的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
2.人工采卵授精 雌鱼成熟后,前腹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手摸腹部有卵粒分离感,轻压后腹部有卵粒从生殖孔外流。成熟的雄鱼,挤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卵、授精,否则,容易出现过熟现象,失去受精能力。在繁殖季节应每两天观察一次雄鱼成熟情况。
采卵授精应在室内进行,避免强光照射。人工授精时先把卵轻轻挤入干净脸盆中,用等渗液(氯化钠55.05克,氯化钾1.97克,氯化钙3.14克,蒸馏水配成7.5~8.0升溶液,并用重碳酸钠将PH值调至7)洗卵。滤除等渗液并迅速挤入精液,用鹅毛搅拌,使精卵均匀后再加入少量清水,再稍加搅拌,静置1分钟,再用清水洗卵2次~3次,加入清水静置2小时~3小时,待卵吸水胀足富有弹性时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3.孵化 孵时在孵化槽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用水必须过滤,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万粒卵每分钟用水2升~4升。孵化温度7℃~13℃,孵化过程中严格避光,及时清除死卵(用10%食盐水把死孵分开,死孵因比重小而上浮)。为防止水霉感染,可在每立方水中放入3克~5克孔雀石绿消毒。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是指把孵化出的仔鱼培育至2.5厘米~3厘米长。刚孵出的鱼苗非常娇嫩,以脐囊为营养,怕强光照射,并要控制好水量,每10万尾鱼苗注水量为每分钟30升~50升。在水温10℃,经过23天,脐囊吸收2/3时,鱼苗转入饲养槽或水泥池中饲养。每平方米放养密度1万尾,每万尾每分钟需水20升。当仔鱼有60%~70%上浮时应投活饵料(大型水蚤、水蚯蚓),也可投熟蛋黄,鱼肉糜;饵料可用0.4毫米网眼的细筛过筛后投喂,每天6次~8次,日投饲为鱼体重的10%~15%;水温10℃~15℃,经过20天培育,体长可达2.5厘米~3厘米,就可转入室外的鱼种池内培育。
鱼种池在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安装好2毫米~3毫米网眼闸门。鱼种入池前,要经过筛选,大小分池饲养,以防大鱼争食,影响小鱼生长。放养密度视水中溶氧、注水量、鱼种规格而定。体重3克~5克时每平方米200尾,流水量每秒10升。苗种培育前20天内以投喂小杂鱼肉糜为主,日投饵量6%~10%,日投饵4次;20天后转用配合饲料,日投饵量2%~4%,日投饵4次。为了满足鱼苗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外,还要投些水蚤、蝌蚪等活饵料。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注水量,经常洗刷闸门,以防闸门堵塞,缺氧死鱼,并经常清除池底污物残饵,保持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鱼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