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椰子 红椰子-形态特征,红椰子-生态习性

红椰子(Cyrtostachys renda),别名口红棕、猩红椰子、红棒椰子,是棕榈目棕榈科红椰子属植物,常绿灌木,株高2-5米,叶柄粗壮,长超过1m。穗状花序有2个易脱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带绯红色。原产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群岛、婆罗洲和泰国南部地区,我国有少量引起栽培,在海南生长良好。

椰子产地_红椰子 -形态特征


红椰子

常绿灌木,株高2-5米,叶柄粗壮,长超过1m。穗状花序有2个易脱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带

绯红色。

茎干丛生,细长无刺,羽状复叶,“弓”状全裂,裂片25-30对,线形,尾部锐尖,先端2裂,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鞘与叶柄猩红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下垂,圆锥状分歧,红色。

穗状花序有2个易脱落的佛焰苞,黑色,基部带绯红色。核果较小,椭圆形,黑色茎。佛焰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 -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

椰子产地_红椰子 -生态习性


红椰子

红椰子喜光照充足、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月日照时数需120小时以上,生长适温为25-35℃,夜间气温不低于16-18℃,低于15℃即会死亡。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但在沼泽地区也能生长良好。适宜在低海拔地区生长。水分条件应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

椰子产地_红椰子 -产地分布


红椰子

原产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群岛、婆罗洲和泰国南部地区。中国有少量引起栽培,在海南生长良好。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台湾南部、广东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 之间,尤以赤道滨海地区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纬20°―23.5°范围内也有大面积分布。

椰子产地_红椰子 -主要价值


红椰子

红椰子树姿优美,叶柄及叶鞘呈猩红色,美丽异常,适宜丛植于建筑物前或草坪绿地上,为

热带地区极为特殊的观赏植物,遗憾的是其生长条件要求极严,难以在更广的地区露地栽培,但可盆栽装饰环境,观赏价值极高。

椰子产地_红椰子 -栽培技术

播种或分株繁殖。播种需即采即播,种子采后2个月即失去发芽力,种子发芽适温为25-32℃。且需要保持不低于85%的相对空气湿度,实生苗10-15年之后叶柄及叶鞘才会出现红色。

【分株繁殖】需要在春末夏初进行,每丛需要有5枝以上,且根系要完整。红椰子生长缓慢,极怕寒,仅在原产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区一般均作为盆栽。盆栽宜用腐叶土+泥炭土等量混合并加适量基肥,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适度遮阳直到恢复生长。夏季生长旺盛,需要每月一次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或三元复合肥料为佳。入秋后需要注意防寒保温。

椰子产地_红椰子 -药用价值


红椰子

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以果肉汁和果壳入药。果实成熟时采集,随时取肉汁及果壳供用。

【性味与归经】甘,温。

【功能与主治】

果肉汁:补虚,生津,利尿,杀虫。用于心脏病水肿,口干烦渴,姜片虫。

果壳:祛风,利湿,止痒。外用治体癣,脚癣。

【用法与用量】椰汁或椰肉适量;外用椰壳放炉上烧,用碗复盖收集其蒸气,冷凝得馏油,加30%酒精混合后涂患处。

【备注】生长9个月的椰子,曾取汁试用于临床,紧急时作为静脉输液的代用品。

【中药化学成分】

椰子含油35%-4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caproic acid)2%,棕榈酸(palmitic acid),羊脂酸(caprylic acid)9%,羊蜡酸(capric acid),油酸(oleic acid)2%,月桂酸(lauric acid);还含豆甾三烯醇(stignastatrienol), 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sterol)。碳水化合物约15%,主要有水苏糖(stachy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蛋白质不到5%,其中包括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醇溶蛋白(proamine)等。含维生素(vitamin)B1 173μg%,B5 103μg%,B2微量、α-生育酚(α-TOCO-pherol)700μg%,γ-生育酚γ-tocopherol)250μg%。维生素C的含量以未成熟果中较高。 果核含甘露聚糖(mannan)。

椰子产地_红椰子 -其它作用


红椰子

椰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国的中医认为,椰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杀虫消疳的功效;椰汁味甘,性温,有生津、利水等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椰肉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椰油中含有糖份、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等;椰汁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多,如果糖、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维生素 C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由此可以看出椰子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当脾胃倦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身体虚弱时,将椰肉切碎,并加入适量的鸡肉和糯米,蒸熟后饮食,效力更佳,因为鸡肉、糯米及椰肉三者皆滋补,用炖汤的方式处理,补益功效更加显着;椰子中加入冬瓜子可泻肺火;加性凉的雪肉或清补的黄耳可中和椰子的温燥;患寒咳时,也不妨吃些椰肉,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吃椰子;如果您长期夜睡,爱吃煎炸食物,容易发脾气,口干舌燥的话,也要切记请勿多吃椰子。

椰子除了其果实有很大的作用外,其它部分的功用也不小:椰壳可以烧制活性炭或加工椰雕、乐器;椰干可加工成椰油;椰木质地坚硬,花纹美观,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椰子综合利用产品达360多种,在国外有“宝树”、“生命木”之称。

椰子产地_红椰子 -同属物种

棕榈科(Palmae)

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树干不分枝,有些种类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状或羽状叶片,常聚生于树干的顶端。茎单生或丛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属除外)。叶螺旋状排列,羽状或掌状分裂;叶鞘常具网状纤维(棕衣);有时具利刺;花序佛焰状,常由大型苞片紧包被,两性或单性;花被具花萼和花冠,3裂瓣;雄蕊通常6;子房上位、1~3室,有时4~7室,心皮3,离生或仅基部合生;核果或浆果,不开裂,肉质,具核,纤维质或坚果状,内果皮坚硬。有210属28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热带地区。巴西是世界上棕榈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有28属100余种,主产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贵州、西藏的一些温暖地区也有分布。棕榈科下分为9个亚科。

①刺葵亚科。仅刺葵1属,17种。分布于非洲、亚洲。海枣是热带干旱地区的重要植物,是西亚、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见于沙漠绿洲,有生命之树之称。干果从中东输入,称伊拉克枣。


红椰子

②贝叶棕亚科。31属,360余种 。分布于热带各地及地中海地区;大部分具掌状叶的棕榈都属于该亚科,不少种类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最常见的用途是叶片供编织各种器具;叶鞘纤维作填充物等,如中国广东产的蒲葵,长江流域出产的棕树。

③糖棕亚科。产热带非洲、亚洲,共6属40余种,产于非洲的海菲棕,又称非洲棕榈酒椰,是非洲内陆草原地区重要经济植物,花序可取汁酿酒和做饮料。特产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的双椰子的果实,是植物界最大的,每果重达30余千克。

④鱼尾葵亚科。产亚洲和大洋洲,3属38种。鱼尾葵产热带东南亚,幼嫩茎尖可作蔬菜,树干髓心可制淀粉,中国南部也产。莎木分布于亚洲湿热地区,果实煮熟后可食用,花序轴产糖汁,中国南方也有分布。

⑤鳞果亚科。共有22属600余种,主产亚洲热带。本亚科出产多种重要经济产品,如省藤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藤类资源,供编织各种精美家具、器皿,茎长达200余米,中国南方也产。藤血竭为著名的血竭原植物,其果实可提取红色树脂,作中药血竭或染色颜料用。西谷椰产东南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树干髓心可制成西谷米(西米)作主粮用。

⑥椰子亚科。共22属640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各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椰子广泛栽培于世界湿热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果实为重要水果、食用油料;果皮为填充纤维,中国南方也产。油棕原产西非热带,种子富含油脂,为棕榈油来源,中国云南和广东有栽培。

⑦槟榔亚科。共有120属,1100种,泛热带分布。槟榔为亚洲热带重要药材和咀嚼品,男女老幼皆用之,有护齿、助消化、杀虫之效;中国云南、广东有栽培。王棕属植物的幼嫩茎尖可作蔬菜;王棕是热带普通的观赏树木。

⑧水椰亚科。1属1种,即水椰,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北延至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常生长于海湾泥沼地带或在红树林中混生;常有胎生习性;果肉可食或以盐渍后食用;花序轴流出汁液可制饮料;叶供编织、盖房等。

⑨象牙椰亚科。3属15种。分布于美洲热带。象牙椰子果实称为植物象牙,用于制作工艺品。

棕榈科(槟榔科)Palmae(Arecaceae)

1. 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Griff.


红椰子

1.刺葵族Phoeniceae Drude

01. 刺葵属Phoenix Linn.

2. 贝叶棕族Corypheae Mart.

1. 三齿棕亚族Thrinacinae Becc.

02. 棕榈属Trachycarpus H. Wendl.

03. 石山棕属Guihaia J. Dransf., S. K. Lee et F. N. Wei

04. 棕竹属Rhapis Linn. f. ex Ait.

2. 蒲葵亚族Livistoninae Saakov

05. 蒲葵属Livistona R. Br.

06. 轴榈属Licuala Thunb.

07. 丝葵属Washingtonia H. Wendl.

3. 贝叶棕亚族Coryphinae J. Dransf. et N. Uhl

08. 贝叶棕属Corypha Linn.

09. 琼棕属Chuniophoenix Burret

4. 菜棕亚族Sabalinae Mart.

10. 菜棕属Sabal Adans.

2. 糖棕亚科Borassoideae Drude

1. 糖棕族Borasseae Drude

11. 糖棕属Borassus Linn.

3. 鳞果亚科Lepidocaryoideae Drude

1.省藤族Calameae Drude

1. 酒椰亚族Raphiinae Hook. f.

12. 酒椰属Raphia Beauv.

2. 钩叶藤亚族Plectocomiinae J. Dransf. et N. Uhl

13. 钩叶藤属Plectocomia Mart. ex Bl.

3. 省藤亚族Calaminae Meisn.

14. 蛇皮果属Salacca Reinw.

15. 黄藤属Daemonorops Bl.

16. 省藤属Calamus Linn.

4. 槟榔亚科Arecoideae

1. 鱼尾葵族Caryoteae Drude

17. 桄榔属Arenga Labill.

18. 鱼尾葵属Caryota Linn.

19. 瓦理棕属Wallichia Roxb.

2. 槟榔族Areceae

红椰子 红椰子-形态特征,红椰子-生态习性

1. 马岛棕亚族Dypsidinae Becc.

20. 散尾葵属Chrysalidocarpus H. Wendl.

2. 王棕亚族Roystoneinae J. Dransf. et N. Uhl

21. 王棕属Roystonea O. F. Cook

3. 假槟榔亚族Archontophoenicinae J. Dransf. et N. Uhl

22. 假槟榔属Archontophoenix H. Wendl. et Drude

4. 槟榔亚族Arecinae

23. 槟榔属Areca Linn.

24. 山槟榔属Pinanga Bl.

3. 椰子族Cocoeae Mart.

1. 油棕亚族Elaeidinae Hook. f.

25.油棕属Elaeis Jacq.

2.贝蒂棕亚族Butiinae Saakov

26. 椰子属Cocos Linn.

27. 金山葵属Syagrus Mart.

5. 水椰亚科Nypoideae Griff.

28. 水椰属Nypa Steck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2290.html

更多阅读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渥丹 渥丹-形态特征,渥丹-地理分布

渥丹是一种花,花期6-7月.别称红百合、红花矮百合、红花菜。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用。鳞茎卵球形,高2-3.5厘米,直径2-3.5厘米;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3.5)厘米,宽1-1.5(-3)厘米,白色,鳞茎上方茎上有根。茎高30-50厘米,少数

红萼蝇子草 红萼蝇子草-形态特征,红萼蝇子草-生长习性

红萼蝇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15 (-20) 厘米,西藏、四川有分布。蝇子草_红萼蝇子草 -形态特征红萼蝇子草多年生草本,高5-15(-20)厘米。根粗壮,木质,常具匍匐茎。茎疏丛生,直立,不分枝,密被紫色腺柔毛。基生叶叶片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5-5

云南蒲桃 云南蒲桃-简介,云南蒲桃-形态特征

云南蒲桃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是一种中国极危濒危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红枝蒲桃_云南蒲桃 -简介云南蒲桃(学名:Syzygium yunnanens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

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形态特征,银喉长尾山雀-生活习性

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caudatu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俗称十姐妹,团子,洋红儿、银颏山雀。长尾山雀科全长约14cm。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指名亚种头部纯白),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声明:《红椰子 红椰子-形态特征,红椰子-生态习性》为网友秀不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