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简介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内容简介,《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该书1985年初版于中国台湾,当年即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大陆方面亦有数个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以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较为常见。该书结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2004年之前在大陆属于禁书被封杀。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内容简介


《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是中国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著名作品,其实是一部他在各地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的演讲的合集,大陆发行的至少有6个版本,各版本篇章书目并不完全一致。以最为常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为例,便分为《上辑.沉痛出击》和《下辑.怒涛拍岸》两大部分,分别收录36、20篇短文,加上前言、代序等,总计人民文学版《丑陋的中国人》收录文章58篇。

《丑陋的中国人》无论哪个版本,无论结集篇章多少,《丑陋的中国人》收集的都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为主。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作者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子子孙孙受感染,不能痊愈。这也是全书核心及全部内容。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作品目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丑陋的中国人》目录

前言:中国人丑陋吗?代序:酱缸国医生和病人上辑・沉痛出击丑陋的中国人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老昏病大展起敬起畏的哲学缺少敢讲敢想的灵性对事不对人只我例外谋利有啥不对沉重的感慨第一是保护自己尿入骨髓洋人进一步,中国人退一步最大的殷鉴把羞愧当荣耀炫耀小脚臭鞋大阵为别人想一想不会笑的动物礼义之邦三句话排队国到底是什么邦酱缸蛆的别扭目光如豆不讲是非,只讲“正路”一盘散沙唐人街:吞噬中国人的魔窟《春秋》责备贤者谈丑陋的中国人虚骄之气恐龙型人物崇洋,但不媚外种族歧视集天下之大鲜下辑・怒涛拍岸我们还可以做个好儿子柏杨余波也是丑陋中国人余波中国传统文化的病征:酱缸如何纠正死不认错之病推理能力发生故障从酱缸跳出来“酱缸文化”要隐恶扬善,勿作践自己贱骨头的中国人丑陋的王亦令评《贱骨头的中国人》王亦令越描越丑不懂幽默中国人的十大奴性没有文明哪有文化中国文化不容抹黑中国文化之“抹黑”与“搽粉”伟大的中国人你这样回答吗?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创作背景

古吴轩版《丑陋的中国人》封面《丑陋的中国人》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书,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柏杨在1984年9月24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
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因此作者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就是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版本情况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于1985年在台湾林白出版社于岛屿文库系列中首刷出版,初版是作者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和另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及三十二篇杂文组成的“老昏病大展”结集,并收入二十篇回应文章结集出版。

1986年于中国大陆曾有中文版;但在1987年后,该书被中国大陆全面被禁,至2004年始得再批准印行。

至少有六种中文版《丑陋的中国人》行世,分别是:《丑陋的中国人》,台湾林白出版社,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丑陋的中国人》,台湾星光出版社,1992年;《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星光出版,1995年;《丑陋的中国人》,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8月;《丑陋的中国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丑陋的中国人2008纪念版》,远流出版事业公司,2008年5。此外,《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三种译本,日文、德文、英文。

各个版本的内容、篇章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如人民文学版分上下两辑,古吴轩版则分1-4四大部分,还有附录,二者篇名并不相同。其中,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较为常见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评价影响

冯骥才在《中国人丑陋吗》认为“这是本令人深省的书”,并且将作者与鲁迅相提并论: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应该说,他们的方式皆非学者的方式,不是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他在写这些文字时,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像把一张亮光光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么办。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谢玺璋强调对作者的认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所谓壮怀激烈的情感,他认为:柏杨是一个斗士型人物,语言带有挑战性和攻击性。但很难摆脱那个时代,那个反对独裁大体制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他过度夸张了文化的作用,而且看文化的角度过于绝对。

李敖则著《丑陋的中国人研究》一书,多篇文章中,对柏杨及其《丑陋的中国人》进行严厉批判。李敖认为,所谓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而已,柏杨将一部分中国人的丑陋加诸于所有中国人之上,是懦夫的行为;李敖并称,作为国民党“文学侍从之臣”的柏杨才真正是丑陋的中国人。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简介


柏杨柏杨(bòyáng),原名郭衣洞,满族。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2008年4月29日凌晨,病逝于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年89岁。

柏杨在大陆的东北大学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师。去台后,曾在反共救国团任职,后在成功中学、省立成功大学、国立艺专等从事教育工作。1966年任平原出版社社长。1968年3月4日因“大力水手事件”被捕。1978年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1960年台湾横贯公路通车前,他曾应邀前往参观及为沿途景致题名,那时最后一站位于“古柏杨”的隧道尚未竣工,他回家后提笔有感,因而用了“柏杨”为笔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柏杨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后记

二00四年八月,古吴轩出版社出版了《丑陋的中国人》文字版,这是柏杨首次授权在大陆的正式出版。柏杨欣然作序《吴刚伐树我洗缸》,阐述这部诞生于二十余年前经典之作的时代背景和深刻文化内涵,以及重返大陆再创经典的喜悦。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便是大陆与台湾不间断的彼此问候,和大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第二个“柏杨热”。

二00七年夏,柏杨选中“八0后”漫画人莫莫(戴雅如),根据《丑陋的中国人》文字版创作漫画版,意在能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读懂这本经久不衰的名著。

丑陋的中国人简介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内容简介,《丑陋的中国人》

最丑陋的中国人_《丑陋的中国人》 -序言


《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漫画书着笔于二00七年秋天,完成于第二年――二00八年我的丈夫柏杨去世后的两个月。这样,这个漫画书就成了他的遗愿。

漫画书动笔时,柏杨已病得不轻,每次看到年纪小他半个世纪多的漫画人莫莫,都会暂时忘记病痛,脸上顿时绽开笑容。策划人徐荣昌更是一面卖力地在一旁扮演老莱子娱亲的演出,一面带领着莫莫进出柏杨的书房,加紧学习深入了解柏杨在二十年前完成《丑陋的中国人》文字版的场景。

徐荣昌是柏杨和我的“小朋友”,说一句“看着他长大”,不算倚老卖老。他出现在我们家的时候,莫莫还是一个才诞生的人芽子。这本漫画书串联起不同世代、不同表达方式,几个古灵精怪,却精力旺盛的创作者――恰好是老到九十岁倒数计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213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丑陋的中国人简介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内容简介,《丑陋的中国人》》为网友絠倖識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