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者什么敬人者什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 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 妄人也已矣。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 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简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原文及翻译如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 横逆 ,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 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 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 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 禽兽奚择 哉?于禽兽又何难 焉?’是故君子有 终身之忧,无 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 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 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注释

① 横逆:蛮横无礼。

爱人者什么敬人者什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② 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怎 么应当。

③ 由:通“犹”。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 “犹”。

④ 择:区别。

⑤ 难: 责难。

⑥ 法:楷模。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 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 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 忧虑是有的: 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 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 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 了。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祸患来到,那么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者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爱人者人恒爱之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着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

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的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孟子・离娄章句下》,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离娄章句下》选18章。

这18篇分别为《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有所不为,而后有为》,《言人不善,如后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博学详说,将以返约》,《以善养人,能服天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两可之间,最是为难》,《逢蒙杀羿,羿也有过》,《西子蒙不洁人掩鼻而过》,《爱人者人恒爱之》,《不孝有五,不顾父母》,《齐人有一妻一妾》。本文选自《爱人者人恒爱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00103/51443.html

更多阅读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蔡礼旭老师讲述 人自侮而后遭人侮之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蔡礼旭老师讲述)「仁者爱人」,有这种存心,表现出来就是爱人,就是恭敬人的行为,自然感召来的人生是人敬人爱。所以我们学习圣贤教诲就是要当个明白人,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这个种子要从心田,那是最根本的。当孩子懂

怎样让小学生学会交朋友 我在幼儿园学会交朋友

怎样让小学生学会交朋友?(一)互相尊重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关心爱护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敬和看重对方。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古代诗词名句简析 古代诗词名句

A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恒:经常。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恶:坏处。善:好处。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爱:仁慈。寡:少。4.哀莫大于心死 ○《庄子·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广陵思王荆传怎么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柴秋明/2012.12.10《孟子》载:“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日本的杉浦康平大师和中国的吕敬人 杉浦康平作品分析

搞过平面的,还设计过装帧的,没有不知道杉浦康平的。他也是我最服的装帧大师。除此之外他还是书籍设计家、教育家和大学教授。 他1932年生于东京都。1970年起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

声明:《爱人者什么敬人者什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为网友心酸已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