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明臣直,解释:君主圣明,臣子正直。比喻上行下效。
明臣_主明臣直 -出处
《北史・张晏之传》:“天下有道,主明臣直;虽休勿休,永贻世则。”明臣_主明臣直 -原文
长乐公主1将出降2,上3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4有司资送5倍于永嘉长公主6。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7闻陛下称重8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9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10恩礼,每言必先候11颜色12,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13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14赍15钱四百缗16、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17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18杀此田舍翁19。”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明臣_主明臣直 -注释
1.长乐公主:皇帝的女儿。长乐:宫廷名,秦朝时叫兴乐宫;汉朝时加以增饰,七年乃成,应更名,汉初为朝会之所,后来为太后所居,谓之东宫,至唐朝时尚存,天宝年之后废弃。2.出降:帝王之女出嫁为“出降”。因帝王之女地位尊崇,出嫁是降低地位。
3.上:皇上
4.敕(chi):皇帝的诏令。
5.资送:指嫁妆。下文“今资送公主”中的“资送”是动词,意思是“给......陪嫁”。
6.长(zhang)公主:也省称为长主,皇帝的姐妹。
7.亟:屡次。
8.称重:夸奖。
9.社稷之臣:国家重臣。
10.曲承:无处不承受。曲:周全。
11.侯:观察。
12.颜色:脸色。
13.抗言:直言诤谏。
14.中使:指宦官。
15.赍(lai):赏赐。
16.缗(min):量词,用于古代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17.秉:坚持,保持。
18.会须:该当,应当。
19.田舍翁:农村田翁
明臣_主明臣直 -译文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因为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命令有关的官员所给嫁妆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太宗觉得有理,进宫中告知皇后,皇后感叹说:“我总是听得陛下称赞魏征,不知是什么缘故,如今看到他引征礼义来抑制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佑陛下的国家重臣呀!我与陛下是多年的结发夫妻,多蒙恩宠礼遇,每次讲话还都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大臣与陛下较为疏远,还能如此直言强谏,陛下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皇后请求太宗派宦官去魏征家中,赏赐给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听说您十分正直,今日得以亲见,所以赏赐这些。希望您经常保持此这样忠心,不要有所迁移。”李世民曾经取消上朝,很生气地说:“应当杀了这个农村田翁!”长孙皇后就问那是谁,李世民说:“魏征,他总是都在上朝时羞辱我。”长孙皇后(于是)退下,穿好礼服立在殿下。李世民大吃一惊问其原因。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那么部下正直,现在魏征之所以正直,正由于陛下的英明,我哪里敢不祝贺!”李世民于是变得高兴了。
明臣_主明臣直 -后记
不久之后,即擢升魏征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长孙皇后是西汉的吕后或者清末的慈僖又或者是现代的某某一类的人物,魏征会是个什么下场......得妻如此,恐怕也是成就李世民千古英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明臣_主明臣直 -帝鉴图说
对奏疏的格式,他也按讲官们进讲的范例去衡量。一次,朱翊钧发现,京省试录中有的称臣,有的又没有,并且刊文抬头多误,便又询问起阁臣是何原因。当得知先朝故事,两京试录以主考钦命称臣,各省考官为按臣所聘不称臣,而刊文抬头之误,为考官们忽略,未向贡士讲明时,便命礼部申明体格,并将有过失的考官夺去两月薪俸。渐渐地,对奏疏字里行间的一些问题,朱翊钧也能窥视出一些名堂来。
《帝鉴图说》之“主明臣直”一次,吏部拟升瑞安主簿汪玄寿为知县,朱翊钧没有同意。善于察言观色的吏科给事中王希元便指责汪玄寿有关节私书,力陈刀笔吏不可为正印堂官,言语中暗刺抚按和吏部。张居正问他对此疏的意见,他即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王希元所说的私帖,似乎指责的是吏部,但又不明说,这是为什么?次日便将王希元夺俸半年,调任云南按察佥事。还有一次,吏部疏拟调大名道兵备副使陶大顺到湖广,湖广兵备道较之大名道规格要高,这是升迁,可是陶大顺刚由兵部职方郎中调任大名,还不满一月,于是他召来阁臣,问道:此人数日前领的敕命,如何现在迁转这么快呢?当阁臣解释:陶大顺是讲官陶大临的兄长,他的兄弟陶大临和自己的儿子尚宝司丞陶允淳都刚死,未及安葬,大名距离他们老家浙江会稽较远,按例他在任职间,不得离职回家,便奏请吏部改任离家较近的湖广,以便办理家人的丧事,朱翊钧这才不予追究。
知识的积累,历练机会的增多,在朝堂上对大臣们出班奏事,也逐渐能应答自如、得体。万历二年(1574)八月四日,朱翊钧在皇极殿升座,礼部尚书万士和出班上奏,乞请禁止缙绅生活奢靡,朱翊钧当即表示嘉许,同时向在场的大臣们关照一句,做大臣的应为下级官吏表率,不得空文戒饬,而自己依然我行我素。三年(1575)五月十四日,吏科给事中杨言出班奏上六事,提出:一、就近迁改以免旷废;二、久任教职以育人才;三、清理军屯以足兵食;四、均平里甲以苏民困;五、严革诈伪以清驿递;六、禁止迎谒以息奔竟。朱翊钧当场表示深有同感,有意整刷。
每次升朝,自然都有许多礼仪和讲究,朱翊钧不但自己认真恪守,也要求大臣们一丝不苟。万历五年(1577)正月二十四日,朱翊钧在皇极门升座,接受进京朝觐官的入谢。这些参加朝觐的地方官,平常从未受过朝仪的训练,进入皇宫以后,有的没有接到命令,便先自走上了御道,有的听到圣旨后,又乱作一团。对此,朱翊钧给予了从重的处理。上蔡知县庄鹏举因过于紧张忘记脱冠而被下狱,御史王民顺、帅祥,序班罗应升等全部夺俸三月。万历七年(1579)十月十九日,朵颜等卫派人入朝,有位叫伯忽的福余卫头目,黎明时分误入崇文门被抓住,还打伤了阍者,朱翊钧闻讯后,一面谕令革去伯忽赏赐一半,另外对失职的提督会同馆主事、序班等官吏也予以处罚。
朱翊钧从皇父手中承袭的政权,已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士习浇漓,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