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是一种技术,属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翻译_活板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活板翻译_活板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
活板翻译_活板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活板“板”同“版”,用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3.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仅仅,只有。
4.文理有疏密“文”同“纹”,纹理,质地。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4.用讫再火令药熔“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5.则以纸帖之“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2)皆为板本动词,是。
(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动词,是。
(8)每韵为一帖动词,归为。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
3.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5)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用火。
(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9.印
(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
(2)欲印动词,印刷。
(3)其印自落名词,字模。
(4)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10.自
(1)已自布字另外。
(2)其印自落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活板翻译_活板 -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今义:布做的衣服)
药稍熔(药:古义:指松脂、蜡等物今义:用来防治疾病、病虫害或改善身体机能的物品)
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蒙、盖今义:往上伸,往上顶)
活板翻译_活板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省略“之”,代指字模。
(2)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省略“于”,指在。
(3)持(之)就火炀之省略“之”,代铁板。
被动句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的句式。
(2)殊不沾污:没有标志的被动句。
活板翻译_活板 -写作特点
写作技巧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写活字版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比较中充分体现了活版的“活”。
语言欣赏
本文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的美感与不生厌。“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准确、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