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疾病概述,外耳道炎-病因分型

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疾病概述


频繁掏耳朵易造成外耳道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furuncleofextrnalauditorycanal);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otitisexterna)。

生理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病因分型

1、病毒性因素: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2、疾病性因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也易诱发本病。

3、生活习性因素:游泳或洗浴的水液浸渍造成上皮软化、肿胀、破裂、角质层破坏,使致病微生物侵入而造成感染。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疾病分类


1、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2、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外耳道炎
3、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4、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5、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6、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病症:
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该病常因挖耳损伤皮肤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渍引起,因此,应戒除挖耳习惯,及时防治变应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干燥。患病后及早到医院诊治
4、霉菌性外耳道炎霉菌性外耳道炎通常又叫做外耳道真菌病。他是一种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由于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者积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比较易受真菌感染,常见有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从而形成霉菌性耳道炎。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临床表现

1、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2、耳道红肿溃烂。常见病变为外耳道疖和弥漫性外耳道炎,中医分别称之为耳疖和耳疮。前者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突起如椒目或顶现脓点,后者则为弥漫性红肿、溃烂,黄白色分泌物较多。

3、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4、外耳道异物。而且这种症状表现多见于小儿,成人也可发生。多因挖耳或外伤遗留,及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可分为非生物类、植物类和动物类。若异物小而无刺激者,可久存而无症状。异物大者可阻塞耳道引起听力下降及发胀感。有时引起眩晕、耳鸣和耳痛,或造成皮肤破损。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外耳道霉菌病的防与护

1、医用镊子、窥耳镜等必须严格消毒。

2、患病之后,要注意保持耳内干燥洁净。

3、小孩注意口涎、眼泪的侵入。

4、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

5、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6、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7、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8、如果有污秽或是痂皮堆积,可用植物油涂擦。等起疏松后,再用纱布或者是消过毒的软纸轻轻的擦拭。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病理体征


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

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疾病概述,外耳道炎-病因分型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诊断检查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


外耳道炎

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疾病治疗


外耳道炎--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耳疮”等范畴。其病是因风热邪毒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耳道;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侵犯耳窍而发病,亦可因肝胆火盛,上犯耳窍,气血壅滞,化腐而成脓。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肝胆湿热型:证见耳部剧痛,耳前或耳后肿大疼痛,如肿塞耳道,可出现暂时听力减退,耳道局限性红肿,顶部可见黄色脓点,周围肌肤红赤,兼见黄粘液,全身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2.风热邪毒型:证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压迫耳屏时疼痛加重,耳道局限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有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棉栓子或纱条浸泡有效药物,如1%酚甘油、8%醋酸铝等,塞进外耳道内。
(2)在耳镜或手术显微镜下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和皮屑,尤其注意耳道深部的前隐窝。
(3)局部滴用抗生意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宜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如新霉素、庆大霉素与氢化可的松油膏合用。
(4)炉甘石洗剂可以止痒,1%酚甘油也有止痒作用。
(5)怀疑与过敏有关时,可将氢化可的松滴入耳道。


2.全身治疗:


(1)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耳痛剧烈者可酌倩使用镇静止痛剂。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肝胆湿热型:

(1)耳聋丸:每次2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用药。
(2)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滴耳油:外用,滴耳前洗净患处,每次2-3滴,滴于患处,一日3-5次。
(4)片仔癀:1-8岁儿童每次服用0.15-0.3g,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次服用0.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切成薄片冷开水调化,涂敷患处,一日数次,保持湿润。
2.风热邪毒型:(1)连翘败毒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清血解毒丸:每次6g,一日l-2次,温开水送服。
(3)化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清热暗疮丸(片):丸剂每次2-4丸,或片剂每次2-4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14天为一疗程。小儿酌减。
(5)复方大青叶合剂(冲剂):合剂每次10-15ml,一日2-3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必要时用量可加倍。儿童用量酌减。
(6)如意金黄散:外用,用清茶、醋、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患处。
(7)疮疡膏:外用,温化后贴敷患处,一日更换1次。

冲洗疗法

方法一

取位:外耳道
操作方法:菊花50克、蒲公英50克,水煎汤冲洗外耳道。或用高渗盐水冲洗外耳道内积存的分泌物及碎屑,拭干后用涂有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剂的棉条塞外耳道。此法对于弥漫性外耳道炎效果较好。

方法二

取位:外耳道
操作方法:取黄连120克、枯矾45克、甘油1000毫升、冰片0.6克,先将黄连煎水2次,浓缩液为1000毫升,过滤,加入枯矾再过滤,然后加入甘油、冰片拌匀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冲洗外耳道。常用中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疾病预防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

3.按时复查检查治疗情况。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6.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8.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9.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要及时治疗。

10.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外耳道炎_外耳道炎 -注意事项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 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 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 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 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6、患病之后一定要禁止游泳。

7、当小孩洗澡、洗头等情况时,注意避免将水流入外耳道内。

8.游泳时,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道。

9.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10.定期到医院检查耳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00103/47789.html

更多阅读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疾病概述,隐翅虫皮炎-诊断要点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毒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所属科室:五官科 - 皮肤科主要病因:隐翅虫体液。毒隐翅虫皮炎_

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概述】,智齿冠周炎-【诊断】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又称智齿)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人咀嚼、进食及吞咽

声明:《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疾病概述,外耳道炎-病因分型》为网友阳光和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