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主义是一个涉及文化的、历史地理的、政治的理论、运动和信仰,这些理论、运动和信仰,其所维护的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中华民族及其以汉语为主的各地域的文化,是内聚的、一元化的。这个界说的舛互之处在于:在“中国人”这个条目里,对“中国人”的定义是非常宽泛且含糊不清的。在正统中华文化中,有尊王攘夷的观念,即维护大一统,明辨华夷之防的精神。春秋大义中的华夷之辨,不以种族为标准,而以文化义礼作量度,蛮夷之民接受华夏文化可以融入到中华民族当中,“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比如“夷”的概念随历史变化,古代的东夷早已融入华夏民族,近代中国也称沿着海路而来的欧洲列强为“夷”。中华民族的壮大,和这种以文化为标准的民族精神有很大关系,而这种观念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精神也有深远的影响。
民族主义_中国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白鲁恂中国的民族主义衍生于一些彼此差异极大的意识形态渊源,它包括:中国传统思维、美国的进步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俄国的民粹思想。这种意识形态自身也呈现出许多分歧,甚至往往彼此冲突的表征。它们包括三民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1989年天安门学生事件中大学生的反政府异见,法西斯主义的蓝衣社。
尽管中国的民族主义赞成完善的大一统的中央政府,然而,几乎在所有其它问题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们争论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会引领一个强盛的中国?有这样一个目标的政府,其构架应该怎样?中国和列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占人口多数的汉族、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如何处理?
许多评论家都注意了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表述的极端多样性。白鲁恂(Lucian Pye)认为:在这一个问题上,对“中国人”的认同缺乏内容。然而,其他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了自身的能力,其显著特征是:它允许其意识形态的自我转变以应对内部的政治危机和外部的事件。
尽管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概念上彼此有很大差异。但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各群体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都对孙中山十分崇敬,并都倾向于声称是继承了三民主义的思想衣钵。此外,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各意识形态都愿意把民主和科学看作是有力的武器,尽管他们对民主含义的解说常常有着根本上分歧。
民族主义_中国民族主义 -自我觉醒
中华民族尽管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一个自觉的政府,但相对于世界来说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在文明世界和野蛮世界之间存在着很大分歧;而且在许多人中间,几乎不存在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这样一个概念。
在19世纪,当与西方的接触以及国内的危机引发了中国政府的自为意识、以及中国人的利益有赖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国政府的观念之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一些著者,诸如白鲁恂(Lucian Pye),认为:现代“民族国家”与传统的帝国有着根本的不同,尽管一些人提出异议说: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与明、清帝国有本质的相似性。
民族主义_中国民族主义 -民族
太平天国运动纵观中国的历史,要确定种族划分与中国人认同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17世纪,满洲人入主中国的中原地区(见:中国礼仪)建立了清朝。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他们试图将一些民族,诸如:西藏人、蒙古人、维吾尔人,融入自己掌控的版图中。满洲人所面临的问题是:在保持自身独有身份的同时,怎样确保其治下人民的忠诚。他们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式是,将他们自己扮演成开明的儒家贤人,而事实上却采用了不少奴役与愚化汉族的手段,最明显的就是满清入关及其之后血腥的剃发易服政策,在屠杀数千万汉人的基础上将汉人从外表鞑靼化,以避免汉人从外表的区别上对满清产生华夷之辨。
所以在清代,持有汉民族主义的中国民族主义者认为:汉人就是中国人,满族人不属于中国人的范畴,因而“反清复明”长期成为民族主义者推翻满清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号召。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起义者一方面以满族人是蛮夷为由,与满族人进行了猛烈的战斗,同时人们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高涨,以其1919年的“五四运动”等为代表
的捍卫者的立场出发,同样猛烈地为满族人而战。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种族划分和中国人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这种复杂性。正是在这一时期,“汉人”,这个作为描述多数中国人的概念才得以提出,并且用来描述中国人的主体。
不过,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涵义随着西方帝国的侵入和主要矛盾的转移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便是中国近代最早针对外来入侵帝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潮。
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官方对“中国人”的界定,其外延被扩大了,意在将那些非汉族的民族囊括进来,尽管许多历史学家论证:这主要是出于这样一个现实,即:对“中国人”作一种狭隘的界定将使中国失去领土,而且,满族人已经被汉化得不足以被认为是一个中国人之外的族群。
九一八事件近代中国的衰弱和帝国列强的入侵导致的种种丧权辱国的事件和处境,刺激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1919年的五四运动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1925年五卅运动的爆发更使中国民族主义运动达到空前的高涨,收回主权一时成为社会的潮流。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基于捍卫国家主权的运动,那么五卅运动则在捍卫国家主权之外还带有文化及政治意义。五四运动前后,全盘西化盛行;而到了五卅运动,捍卫中华文化,反西洋基督教运动和脱离基督教会学校的学生活动高涨,中国政府在此之后逐渐收回教育主权。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成为入侵中国的主要帝国,日本军国主义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主义最主要的抗击对象,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今天依然强烈。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官方观点,受到当时现代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很大影响,这种观点鼓吹:由汉文化为主导对各族群的文化同化,意在将其纳入“高度文明”的汉文化,使之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此外,与诸如德国这样正宗的单一文化国家政府的命运相对照,多种族国家政府的厄运,诸如: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这种官方观点也不无影响。
在其后的数十年间,中国的民族主义又受到了俄国人种学思想的强烈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官方意识形态主张:汉族人只是中国诸多民族中的一员,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都应该受到尊重。然而,许多评论家论证说:尽管这是一种官方的观点,但同化主义的倾向却依然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各种流行的观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权力关系,造就了这样一种状局面。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期间,中国大陆范围内的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结合,并且民族主义的辩证法被大大地包摄进国际主义的辩证法之中。
1990年代,随着经济生活标准的提高、苏联的解体,以及其它任一官方认可的意识形态的匮乏,导致了恰如大多数观察者所看到的:民族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复苏。
民族主义_中国民族主义 -海外华人
排华法案漫画中国的民族主义与生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的华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变动中的。海外华人曾是1911年辛亥革命强而有力的支持者。
加之外国的排华运动,特别以1882年美国的排华法案为代表,近代海外的华人也长期存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里的民族,非仅为汉族,而是华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其他诸多中国少数民族。
在后殖民时代,尽管海外华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但是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其所在民族国家的公民,远胜过于把自己归于中国民族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结果,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裔把“华人”或“华裔”(ethnic Chinese)”与“政治概念上的中国人(political Chinese)”作了明确的概念上的划分,并且直截了当地拒绝成为中国民族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随着邓小平领导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海外华人的态度也日趋务实,海外华人被看作是一种资本和专业技术的资源。19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海外华人所作出的努力,其关注点在于:强调“新近离去的海外华人”(newly departed overseas Chinese)的忠诚,这些海外华人基本上是以移居海外的大学毕业生为主,而且主要是移居美国的。
民族主义_中国民族主义 -台湾
台湾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重新统一”。这是1991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双方共同陈述的一个目标,尽管双方同时又在统一的形式上存有较大的分歧。
1991年以后,中华民国非正式地放弃了支持终统的原有立场,站在了一个更加模糊立场上。出现这样的模棱两可,一方面是因为存有这样一种业已宣告过的威慑,即:如果宣告“台湾共和国”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采取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华民国自身至今还依然在“中国民族主义支持者”和“台湾独立支持者”之间徘徊;前者支持中国最终实现重新统一;而后者则反对将政治上的重新统一作为终极目标,并认为:台湾正是或而且应该是一个在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独立的共和国。
在台湾,关于台湾是否与中国大陆合并统一或者如何与中国大陆重新统一的争论,大多已缄默不语。因为,在台湾争辩的两派在至少在暂时维持现状,也就是说,延续目前的局面这一点上看法相同。然而,尽管两派都同意维持现状,但在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台湾的相互关系上依然颇有争议。诸多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正名的问题上,诸如:对在台湾的政府的正式名称使用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大体上说,而且,争论还含盖了文化以及台湾人(Taiwanese)应如何看待自己等问题 (认同) 。泛蓝人士倾向于把中国大陆看作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机遇,并且认为这是联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较重要的环节。而泛绿人士则认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的地位应该受到保护。
对于不少台湾人来说,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及现代中国政客迫害剥削中国人的借口,早期的例子是义和团,二十世纪的例子包括国民党及共产党。而台湾人 (即使其祖先不一定来自中国大陆) 被这两党视为中国人,也在二战战后受到这两党的迫害;也因此不少台湾人对中国民族主义感到厌恶。
与星马华人相似,许多独派台湾人也强调“台湾人不是政治上的中国人、而是血缘文化上的华人”;其中一例是游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