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公全集》 作者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着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亦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日,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自同治元年起至光绪二十七年止,四十年间,李鸿章剿粤捻,办洋务,亲自参与、策划,甚至主持或主导了晚清四十年间的一系列国家内外重大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如果不了解这个期间李鸿章的思想和言行,就无法了解晚清的这段历史。李鸿章一生写了大量奏折和公私函电,这是研究李鸿章一生功过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材料。截至新编《李鸿章全集》出版之前,反映李鸿章一生事迹的主要着作是桐城吴汝纶先生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一百余年来,人们研究和评价李鸿章,主要是根据这本《全书》所载的各种文稿。
李文忠_李文忠公全集 -作者简介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亦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日,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
自同治元年起至光绪二十七年止,四十年间,李鸿章剿粤捻,办洋务,亲自参与、策划,甚至主持或主导了晚清四十年间的一系列国家内外重大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如果不了解这个期间李鸿章的思想和言行,就无法了解晚清的这段历史。
李鸿章一生写了大量奏折和公私函电,这是研究李鸿章一生功过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材料。
截至新编《李鸿章全集》出版之前,反映李鸿章一生事迹的主要着作是桐城吴汝纶先生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一百余年来,人们研究和评价李鸿章,主要是根据这本《全书》所载的各种文稿。
李文忠_李文忠公全集 -吴编《李文忠公全书》
吴编《全书》虽然过于简略,且因急于为集主辩诬止谤,删削之中,不免失之真实和公允,但由于编者系集主的学生和亲信幕僚,于集主的许多事迹,大多亲见亲闻,因此于文稿内容和时间的考订十分精详,于文稿的拟题亦十分精当,在新编《李鸿章全集》出版之前,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吴汝纶在整理出版李氏文集的时候,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范围的材料征集工作,从现存底稿看,除因政治和时代限制,当时编者客观上无法收集的部分奏折外,佚失的数量并不多,全部征集起来的文稿达一千七八百万字之多,编者都一一做了考订和梳理工作。
吴编《李文忠公全书》的不足
吴编《李文忠公全书》又是一个具有明显不足的本子,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为失收
新编《李鸿章全集》总计约二千六百余万字(目录除外),而吴编《李文忠公全书》不足七百万字,即以其收集整理成篇的底稿而言,亦仅一千七八百万字,与前者相差近一千万字。
二为删削
对比上海图书馆馆藏李鸿章文稿底稿,吴编《李文忠公全书》实难辞删削过当之评。《李文忠公全书》删去的文稿几占全部文稿的三分之二!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战败议和,引起国人一片唾骂,此时吴汝纶锐身自任,决心为李氏编定全集,以便向国人昭示李鸿章多年来支持危局、力求富强的苦心和窘困。编纂全集,以此见功止谤,这就是吴汝纶编纂《李文忠公全书》的目的,因此,编纂中凡符合这个目的的文稿即收入,凡不符合这个目的要求的文稿即删除。
三是改定
在编纂李氏文稿时,吴汝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删削,间或也会作一些改定,这种改动几有纂改历史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