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交通特色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是1951年为修建川藏公路、建设大西南而创办,后几易校名。1960年,改建为重庆交通学院。1961年至1963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相继并入学校。1972年,重庆交通学院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合并。1979年,重庆交通学院恢复独立办学;同年,重庆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学校。1985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1999年,重庆交通学校(原重庆河运学校)划归学校管理。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重庆市交通技工学校划归学校管理。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多个学科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评审权。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研究部概况
基础实验大楼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地处中国长江上游经济
文化中心、有着承东启西地缘优势和雄厚工业基础的历史名城、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区――重庆直辖市。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2个省部级以上特色专业,3个省部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近50门省部级以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校1998年通过了交通部质量评估检查;1999年在重庆市学位办组织的全市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抽查评比中,我校得分名列全市第一名;在重庆市学位办组织的全市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比中,每年都有论文获此殊荣。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规模化,多元化教育体系,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截止2015年为止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获得教授评审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副教授评审权,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5个学科获得副教授评议权。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历史发展
交大研究生报
1985年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年通过了交通部质量评估检查
2004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教学设施
重庆交通大学占地面积近3200亩,校舍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00余台(套),总值2.2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89余万册,电子文献15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400多种,重要的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校园网络先进、安全、稳定,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完善,各类运动场所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南岸校区与双福校区功能区分、优势互补。南岸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地处长江之畔、南山山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学校开放办学的窗口;双福校区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紧邻重庆外环高速,远眺缙云山脉,设施现代,环境舒适,是学校潜心育人的沃土。
茅以升基金颁奖大会
学校教学实
力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98亿元,建成了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1个省部级质量工程建设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科技平台,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先后同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通过与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等4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得到增强。通过引资联建学生宿舍、土地置换扩建教学科研园区等措施,学校筹集办学资金,加大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方面的投入。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科研成果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在西南地区交通和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中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成果,成功解决了西部地区300多项交通建设关键技术,产生了3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如解决了钢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径拱桥――重庆万县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175m水位线决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论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等。
学校在拱桥修建技术、内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设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在教育部全国高校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统计排名中名列第16位;2011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2012年2月14日,由我校主持,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勘察设计院等七家研究单位共同研究,由学校周建庭教授、周志祥教授、顾安邦教授等老师多年刻苦攻关的研究成果“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国家发明奖1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0余项,20余项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推广项目。
人才战略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50人,硕士生导师5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在重庆市位居第二位(重庆大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列重庆市第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定期到校授课(讲学)。截至2011年12月,全日制各类各层次在校生22974人,其中,本科生18503人、硕士研究生2119人、博士研究生100人。与企业联合开办有“茅以升班”、“海外项目班”、“通用班”、“长安班”等人才培养定制项目,在5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学生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2012首次组队参加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以中国赛区一等奖的成绩出征伦敦国际总决赛并荣获季军。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6年超过90%,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评选活动中,以我校和我校校友为代表的5支团队当选为“十大桥梁英雄团队”、5名校友当选为“十大桥梁人物”。
名师荟萃
郑皆连(1941.7.17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1965届校友,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1968年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1976年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箱拱桥,十多年中修建此类大桥达40多座2万多延米,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70%。1992年任邕宁邕江大桥钢骨钢筋砼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和大桥专家组组长,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筋砼肋拱桥,他提出了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拱骨架技术和连续浇注拱肋外包砼技术,国内首创,广泛推广。
韩其为(1933.11.2-),男,汉族,湖北省松滋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自1964年开始,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泥沙运动统计(随机)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前国际水利学会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学者对其评价很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鉴定认为:“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着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
梁应辰(1928.8.30-),河北保定人,1994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和港口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作为三峡工程航运专家,参加了三峡工程各个阶段有关航运工作,对三峡工程坝址选择,技术攻关,科学论证,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
王梦恕(1938.12.24-),河南省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誉主任。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顾安邦(1935.1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同年分配到成都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60年院系调整随迁重庆交通学院,曾任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10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十五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在此次颁发的6个不同类别的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顾安邦教授荣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桥梁大奖。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中仅有4人获此殊荣。
刘忠(1963.8-),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桥梁非线性与空间分析研究。在大跨径拱桥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周志祥(1958.4.11-),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桥梁与隧道学科学术带头人,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全国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着100余篇部,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主研完成“大中型桥梁检测、维护、加固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路”,获得2008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2000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共9项;在“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获“全国交通系统青年科技英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陈洪凯(1964.10-),男,重庆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个人。迄今,代表性专着有《危岩崩塌演变理论及应用》《公路泥石流力学》《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危岩防治原理》《岩石边坡渗流与排水机理研究》;发表论文210篇,被SCI收录6篇、EI收录29篇、ISTP收录2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赞赏。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解决了8000多公里干线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危岩崩塌灾害,确保了三峡库区5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建庭(1972.9.8-),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围绕结构安全监测、评价与加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和主研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主持横向项目25项。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学科建设
博士学位授权点
截止2011年10月,学校有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11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涉及2个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负责学院(部)0814土木工程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学院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学 ,及水资源河海学院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水工 , 结构工程081504水利水电工程081505港口 , 海岸及近海工程0823交通运输工程*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学院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学院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Z1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土木学院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注:标注*为一级学科授权点,标注**表示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止2011年10月,学校拥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工商管理、软件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2个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和5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交通电气装备及控制、土木工程安全与环境、基础设施管养工程、空间数据应用及云计算),涉及4个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负责学院(部)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研部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国外 , 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705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河海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801力学*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土木学院080102固体力学080103流体力学080104工程力学080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学院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车辆工程0802Z1交通电气装备及控制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土木学院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机电学院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3系统工程管理学院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学院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14土木工程*081401岩土工程河海学院081402结构工程土木学院081403市政工程081404供热 ,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机电学院081405防灾减灾防护工程土木学院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Z1土木工程安全与环境0814Z2基础设施管养工程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河海学院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水工结构工程081504水利水电工程081505港口 ,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大地 , 测量学 ,与, 测量工程土木学院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6Z1空间数据应用及云计算0823交通运输工程*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学院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学院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Z2交通运输经济财经学院0835软件工程*083500软件工程**信息学院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财经学院120202企业管理管理学院120203旅游管理人文学院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学院注:标注*为一级学科授权点,标注**表示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负责学院(部)0852, 工程硕士085204材料工程土木学院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4水利工程河海学院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学院085201机械工程机电学院085234车辆工程085236工业工程管理学院085239项目管理085240物流管理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_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发展前景
学校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李岚清、贺国强、钱伟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 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