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完美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对犯了错误的朋友提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是应该的,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朋友而言,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们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生活中批评的艺术》一书结合了四十多个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小故事和国外一些经典案例,分析不同方式方法的批评艺术以及这些批评艺术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帮助青少年朋友们灵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批评的艺术_《生活中批评的艺术》 -编辑推荐
巧妙处世:说话办事亦可化为艺术;
智慧做人:
懂得变通方能心相事成。
批评的效果在于抓住对方的心理“三明治策略”:表扬、批评、再表扬。批评应做到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甘愿自我批评“打人不打脸”;批评不是揭人短处,而是为了做得更好,运用非语言性技巧到批评中来,让批评在幽默轻松中进行“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不要恶语相加;批评过后要安抚对方。
批评的艺术_《生活中批评的艺术》 -内容简介
《生活中批评的艺术》讲述了人生的每一个台阶上,都包含着理性的修炼、自我成长的跨越、对人性心理的理解、灵活而多维的思维方式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处世原则。对于青少年来讲,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每一个台阶?如何更好地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笼统地提出一个处世态度或解决原则无疑是起不到作用的,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冒犯了他人,我们该怎样说道歉的话?别人做了件好事,我们去赞美,结果却招致反感,怎么办?朋友托自己办一件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怎么办?这些细小琐碎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青少年朋友的生活里,缠绕并困惑着他们。批评的艺术_《生活中批评的艺术》 -目录
1.不要空穴来风,弄清真相再批评2.合理的批评必须有合理的理由
3.批评的效果在于抓住对方的心理
4.批评是为了用压力提供动力
5.批评应该讲究尺度
6.不要轻易批评他人,要对其信任和尊重
7.“三明治策略”:表扬、批评、再表扬
8.有效批评需要感情投资
9.批评应做到对事不对人
10.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甘愿自我批评
11.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忌居高临下,以权压人
12.不要把脏水泼在别人身上
13.学会“不分是非”,先解决错误,再追究责任
14.年轻人应该学会发现错误的价值
15.批评不是揭人短处,而是为了做得更好
16.每个人都有具体情况,批评应因人而异
17.批评不妨试一试“激将法”
18.批评他人时不要大发脾气
19.“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批评更具有喊力
20.直接批评法
21.间接批评法
22.告诫式批评法
23.期望式批评法
24.该出手时就出手,适当运用严厉批评
25.“北风不可少,南风也别有妙处”
26.采取威胁式批评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27.批评时不能一棍子打倒一片
28.让批评在幽默轻松中进
29.以激励为导向,用赞美的话语去批评
30.打人不打脸”,批评要顾及场合
31.批评要掌握好时机,不延误也不要急于处理
32.“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不要恶语相加
33.在讨论中达到批评的目的
34.批评要一次到位,不要盲目地重复批评
35.运用非语言性技巧到批评中来
36.与适当惩罚相结合,让批评更有效
37.批评过后要安抚对方
后记
批评的艺术_《生活中批评的艺术》 -前言
人生的每一个台阶上,都包含着理性的修炼、自我成长的跨越、对人性心理的理解、灵活而多维的思维方式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处世原则。对于青少年来讲,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每一个台阶?如何更好地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笼统地提出一个处世态度或解决原则无疑是起不到作用的,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冒犯了他人,我们该怎样说道歉的话?别人做了件好事,我们去赞美,结果却招致反感,怎么办?朋友托自己办一件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怎么办?这些细小琐碎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青少年朋友的生活里,缠绕并困惑着他们。鉴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青少年处世智慧丛书》,按事件的性质类别,分四本书将青少年生活中所碰到的难题进行归类总结,并以技巧的形式传授给大家。四本书包括:《生活中道歉的艺术》《生活中拒绝的艺术》《生活中批评的艺术》《生活中赞美的艺术》。每本书围绕一个问题,以介绍方法技巧为主,配以通俗事例,并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事例理性提炼。所选事例大多是青少年朋友所熟悉或与青少年朋友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使青少年朋友看完即有所感,能总结经验,为已所用。
《生活中道歉的艺术》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学会向他人道歉。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或是打扰、麻烦、妨碍了别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及时向对方道歉。
批评的艺术_《生活中批评的艺术》 -精彩书摘
1.不要空穴来风,弄清真相再批评指责是一门艺术。在青少年当中,指责应该和表扬一样,也是一种激励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对方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青少年朋友们必须清楚一点,即批评他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由于青少年朋友对于错误的分辨和认识尚待提高,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评并不容易,所以,必须学习、研究并掌握这门艺术,讲究批评方法,增强批评效果。
不要空穴来风,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再进行批评,这是任何方式的批评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大或小地犯一些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朋友提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是应该的,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朋友而言,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们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闻过则喜”,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对别人进行批评时,让其感到你没有以权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意见,需要的就是唯实的批评原则,对于自己并不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急于评论和加以批评,否则会招致误会。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一个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了出来,想把它倒掉,可是又一想,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这时孔子正好走进厨房,他以为学生在偷吃,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饭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如孔子所言,就算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在弄清楚事实之前,切勿轻易下结论或去批评当事人。
如果你是一名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事务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些流言蜚语,如果你疑神疑鬼、听之信之,即使同学没有错,也无中生有硬去批评人家,而且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说得有板有眼,给同学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那你就会给同学们留下故意整人的不良印象,结果势必导致你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久而久之影响到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所以,批评的前提是弄清事情真相,断定确有错误存在,而不要捕风捉影,冤枉了好人。因此,给青少年朋友们的建议是:拿不准的事情就不要急于批评。
某中学高二五班有一个同学,纪律涣散,班长见了他就发火。他好像也习惯了,开始班长批评,他不吱声,后来看见班长来了他就走,实在走不了,班长批评,他就斜过身子,给班长半张脸。不仅如此。上课时他经常晚来早走,有时连人也找不着。有一次,他没有请假,也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一天都没来学校上课,班里的同学找不到他,等他回来后,班长见了面连问也没问,就对他人发雷霆。可这时,他连解释也不解释了。
后来,班委开会讨论这个同学的问题,学习委员说她试着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一难题。学习委员是个心细的女同学。她私下里了解到这个经常逃课的男生家里生活困难,父母身体又不好,需要他照顾。他本来学习就不太好,再加上家里是这种情况,所以班长你批你的,我不在乎,反正就这样了,破罐子破摔。了解到这些后,学习委员就设法帮助这位男生,她找了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星期天帮这个男生补课,甚至还帮他做一些家务。久而久之,这位男生的学习有了进步,家里父母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他的想法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后来,他还被评为班上的先进分子。
两个不同的人,一反一正,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取得的效果自然大相径庭。所以说,当你批评别人时一定要先了解情况,不弄清事情真相的批评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
现实中,导致批评有失偏颇的原因有二:一是将道听途说或污蔑的谣言信以为真,二是批评者自己的疑神疑鬼、无中生有。
有一篇叫做《偷斧子的人》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他看邻居家儿子的一举一动,甚至连走路的样子都像是偷他斧子的人,再看他的脸色和表情,也像是他偷了自己的斧子,而他言谈话语,就更像是偷斧子的人了。但几天后,丢斧子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原来几天前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将斧子丢在了山谷里。他找到斧子以后,又碰到了邻居家的儿子,这时候他觉得邻居家的儿子走路的样子,脸色和表情,以及他的言谈话语,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则寓言故事里只是说到了丢斧子的人怀疑是自己的邻居偷了他的斧子,而并没有讲他是否跑到邻居家讨要丢失的斧子。我们可以做一个想象,假如这个人真的跑去邻居家不问青红皂白,就向人家讨要斧子,甚至出口不逊,其结果一定会导致两家产生矛盾,留下积怨,原本和睦相处的邻居就会因为没有任何根据的猜疑而变得形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
没有根据的猜疑,对身边朋友的不信任,往往会使我们无中生有地给朋友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所以,作为青少年,应该心胸豁达,实事求是,不要疑神疑鬼,听信流言,无中生有,批评是为了教育人改正错误,但它的前提必须是对方确实犯了错误。不顾事实的批评,不仅影响双方之间的感情,而且会让自己在集体或他人眼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甚至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同。
因此,要确保批评不是空穴来风,批评者需要对自己听到的信息、自己怀疑的事情进行相关的调查了解,以保证自己掌握事情的真相。如果事前调查不够,事实真相与得到的情况有所差别,被批评者就难以接受。如果你仅以别人打的“小报告”为依据,对被批评者大加批评,那就更加令人难以信服了。
所以,批评他人时,事事要准确,责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从实际出发,弄清事情本来的面目,这样批评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每一个受批评者自然会心服口服了。
弄清楚事情真相后,最好不要急于对犯错者立即进行批评,在批评前先认真倾听对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这样做有助于了解犯错者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批评教育。
当然,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方很有可能会说出一些你并不清楚的真相。如果你没有办法立即证实这些问题,那么就不应该对此进行批评,而应立即结束批评,再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总之,对他人的批评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以个人情感好恶来进行。
2.合理的批评必须有合理的理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永不犯错,当失误和错误出现时,批评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是班集体或者一个公司的年轻领导人,你就应该学会合理的批评。
合理的批评必须有合理的理由。一般来讲,批评都木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所针对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如何,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人,你自然要比当事人看到的、想到的更远一些、更周到一些。当你看到、想到的与现实情况有所出入和差别的时候,批评往往就会发生。但前提是你要找到合理的理由,不可吹毛求疵。具体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因为年轻而没有这方面的处理经验,不妨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中发现事情的真相,找出失误发生的原因,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从中找到合理的理由对对方进行批评。
只有具备了合理的批评理由,对方才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认识到错误的本质,达到改正的目的。
有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队员都是初学者。有一次,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甲教练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你打倒了7只。”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乙教练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心里想,我已经一次打倒了7只瓶。难道你就看不到吗?从此,队员对他的教练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排斥感,训练也不如从前积极了。
结果,甲教练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而乙教练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这就是不当批评造成的后果,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打保龄球的人而言,能一次打倒7只瓶子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甲教练的肯定激发了队员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相反乙教练不但不鼓励队员还对其进行指责,抱怨其打得差劲,这无疑给满怀希望的队员浇了一盆冷水,使其失去了做得更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