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东电视台综艺节目之王,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寿的一档综艺节目。曾经陪伴了无数广东观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欢笑的夜晚。是广东造星的摇篮。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也是效仿《万紫千红》。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简介
广东电视台台标《万紫千红》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东电视台综艺节目之王,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寿的一档综艺节目。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诞生
《万紫千红》第一任主持人之一的谭国治,于1992年获得“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金奖 于上世纪70年代末,珠三角部分毗邻港澳地区的民众能收看到香港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这档节目里新潮时髦的劲歌热舞、妙趣横生的诙谐短剧,给广东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其夸张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民生、针贬时弊的手法,也深深震撼着广东电视人。1979年,广东广播事业局和广东电视台决定办一档类似的节目,节目取名为“万紫千红”。日后这个节目成为广东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陪伴着广东观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欢笑的夜晚。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
《万紫千红》的第一代主持人--钟新宁、樊玉婵、谭国治(从左到右) 1981年1月1日,被定位为“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的《万紫千红》正式开播,它有专题性文艺晚会、风光旅游为中心的娱乐节目、也有戏剧性节目,在隔周的星期天晚上播出。
节目的首次拍摄地点在中山的长江乐园。第一期嘉宾是男高音歌唱家罗荣炬、粤曲名家黄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小品演员。节目中,全体工作人员还合唱了由音乐人刘志文谱写的主题曲。反映民生的系列小品 《朝见口晚见面》、漫画式喜剧小品《乐叔与虾仔》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栏目。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当时有一句口号:“无线精神,事事关心”,《万紫千红》有样学样,提出了“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的口号,这句话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后来,节目不仅获得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与海南等周边省区的观众,名声越来越大。
为保证节目质量,省台在1983年成立了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队到TVB考察学习,发现现场直播不但及时、迅速,还能充分显示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突显电视媒体的优势。于是《万紫千红》又借鉴了这个经验,变录播为直播。改革后的《万紫千红》变成每周两期,一期保留之前杂志式的形式,长度约为45分钟,仍然采用单机拍摄;另一期则延长到90分钟,以多机拍摄、现场直播为主。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广东造星摇篮
《万紫千红》刚开播时,根本找不到有经验的主持人,省广播局调来了电台播音员谭国治,还找了刚从广播学校毕业的樊玉婵和黄婉玲任女主持。经过几年的发展,主持人阵容逐渐固定下来,谭国治、钟新宁、王怡斐、陈旭然、陈维聪、任永全、邹庆红等先后主持过《万紫千红》的主持人,都成了广东家喻户晓的明星。1992年,谭国治、钟新宁因《万紫千红》分别获得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与银奖。《万紫千红》还获得了美国“92金狮”综艺节目二等奖,这是它拿到的最高国际奖项,而它在国内获得的最高奖项为中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中南六省区金帆奖。
此外,广东的不少歌星、笑星、曲艺演员也通过《万紫千红》为广大观众熟悉,如唐彪、安李、汤莉、廖百威、黄俊英、卢海潮、杨达、何宝文、李丹红、陈玲玉、梁玉嵘等。《万紫千红》因此被誉为“广东的造星摇篮”。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经历15年花火熄灭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万紫千红》
的成功引起了其他省市电视台的效仿。上海电视台曾派小组到节目录制现场观摩,后于1984推出同类综艺节目《大世界》。此后,全国各地的电视综艺节目遍地开花,最出名的要数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在“《万紫千红》是国内最成功的综艺节目”的盛名之下,当年的广东电视台在业内享有“中央二台”的美誉。
虽然曾经风光无限,但《万紫千红》后期也因缺乏新意而收视下滑。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万紫千红》出现质量下降的现象,观众逐渐流失。更有人指出《万紫千红》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应该果断地“砍掉”。1995年,经历15年发展、播放了一千多期的《万紫千红》终于告别电视荧屏。但它仍然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寿的一档综艺节目。
《万紫千红》1981年1月1日开播后,不仅迅速获得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与海南等周边省区的观众,名声越来越大。
钟新宁、樊玉婵、谭国治(从左到右),是《万紫千红》的第一代主持人,是了广东家喻户晓的明星
上世纪80年代,每周准时收看《万紫千红》,是广东人过周末的指定节目。家里没有电视的孩子,都要跑到有电视的小伙伴家里看,节目没播完,任凭家长怎么生拉硬拽都不肯走。农村地区常常出现数十个人踮起脚尖、围着黑白电视机看节目的壮观场面。
上世纪70年代末,珠三角部分毗邻港澳地区的民众能收看到香港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这档节目里新潮时髦的劲歌热舞、妙趣横生的诙谐短剧,给广东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其夸张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民生、针贬时弊的手法,也深深震撼着广东电视人。
1979年,广东广播事业局(以下简称“省广播局”)和广东电视台(以下简称“省台”)的一群工作人员,悄悄住进了东莞一家公社招待所,在一台黑白电视机旁架起了鱼骨天线,每天反复收看《欢乐今宵》。经过反复研究揣摩,他们决定办一档类似的节目。当节目的雏形方案确定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给节目取名。当时,省广播局里的每个人都被发动起来,最后副局长杨凡的“万紫千红”获得了一致通过。杨凡因此被奖励了8块钱“创意费”,这在全家每月生活费只需30元的年代,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节目会成为广东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陪伴着广东观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欢笑的夜晚。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
1981年1月1日,被定位为“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的《万紫千红》正式开播,它有专题性文艺晚会、风光旅游为中心的娱乐节目、也有戏剧性节目,在隔周的星期天晚上播出。
节目的首次拍摄地点在中山的长江乐园。第一期嘉宾是男高音歌唱家罗荣炬、粤曲名家黄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小品演员。节目中,全体工作人员还合唱了由音乐人刘志文谱写的主题曲。反映民生的系列小品《朝见口晚见面》、漫画式喜剧小品《乐叔与虾仔》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栏目。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当时有一句口号:“无线精神,事事关心”,《万紫千红》有样学样,提出了“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的口号,这句话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后来,节目不仅获得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与海南等周边省区的观众,名声越来越大。
为保证节目质量,省台在1983年成立了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队到TVB考察学习,发现现场直播不但及时、迅速,还能充分显示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突显电视媒体的优势。于是《万紫千红》又借鉴了这个经验,变录播为直播。改革后的《万紫千红》变成每周两期,一期保留之前杂志式的形式,长度约为45分钟,仍然采用单机拍摄;另一期则延长到90分钟,以多机拍摄、现场直播为主。
第一任主持人之一的谭国治,于1992年获得“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金奖。
万紫千红_《万紫千红》 -广东造星摇篮
《万紫千红》刚开播时,根本找不到有经验的主持人,省广播局调来了电台播音员谭国治,还找了刚从广播学校毕业的樊玉婵和黄婉玲任女主持。
经过几年的发展,主持人阵容逐渐固定下来,谭国治、钟新宁、王怡斐、陈旭然、陈维聪、任永全、邹庆红等先后主持过《万紫千红》的主持人,都成了广东家喻户晓的明星。1992年,谭国治、钟新宁因《万紫千红》分别获得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与银奖。《万紫千红》还获得了美国“92金狮”综艺节目二等奖,这是它拿到的最高国际奖项,而它在国内获得的最高奖项为中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中南六省区金帆奖。
此外,广东的不少歌星、笑星、曲艺演员也通过《万紫千红》为广大观众熟悉,如唐彪、安李、汤莉、廖百威、黄俊英、卢海潮、杨达、何宝文、李丹红、陈玲玉、梁玉嵘等。《万紫千红》因此被誉为“广东的造星摇篮”。
经历15年花火熄灭
《万紫千红》的成功引起了其他省市电视台的效仿。上海电视台曾派小组到节目录制现场观摩,后于1984推出同类综艺节目《大世界》。此后,全国各地的电视综艺节目遍地开花,最出名的要数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在“《万紫千红》是国内最成功的综艺节目”的盛名之下,当年的广东电视台在业内享有“中央二台”的美誉。
虽然曾经风光无限,但《万紫千红》后期也因缺乏新意而收视下滑。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万紫千红》出现质量下降的现象,观众逐渐流失。更有人指出《万紫千红》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应该果断地“砍掉”。1995年,经历15年发展、播放了一千多期的《万紫千红》终于告别电视荧屏。但它仍然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寿的一档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