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棒又名细枝岩黄芪、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为蝶形花科岩黄芪属落叶大灌木。高约两米根系发达,长约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维持生命,枝叶极小果实形似棉籽,主杆呈橘色,夏秋开红色小花,生长期长,叶脉呈银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发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头地区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长的旱生木。
棒_花棒 -简介
花棒花棒,又名花姑娘、细枝岩黄芪、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豆科,高约两米根系发达,长约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维持生命,枝叶极小果实形似棉籽,主杆呈橘色,夏秋开红色小花,生长期长,叶脉呈银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发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头地区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长的旱生木。
棒_花棒 -生理特征
小枝绿色,小叶7-11,植株上部小叶常退化,小叶矩圆状椭圆形或条形,长1-4cm,两面被平伏柔毛;花冠紫红色。
棒_花棒 -生态学特性
花棒
花棒为沙生、耐旱、喜光树种,它适于流沙环境,喜沙埋,抗风蚀,耐严寒酷热,枝叶茂盛,萌蘖力强,防风固沙作用大。主、侧根系均发达。树龄可达70年以上。
花棒为豆科岩黄芪属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分类中命名为细枝岩黄芪,花棒为其栽培名称。与羊柴比,主根不长,侧根发达,成年植株根幅可达10余米,根颈粗壮,分枝达70~80个;株高90~200厘米。总状花序腋生,花紫红色。荚果有2~4荚节,荚节近球形,臌胀,密被白色毡状柔毛。
棒_花棒 -分布
花棒
花棒是荒漠和半荒漠耐旱植物。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古尔班通古特等沙漠。
分布于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库布齐沙漠西段等主要沙区。棒_花棒 -对环境的适应性
花棒
1根系发达:花棒主、侧根都极发达。一般分布于20-60 cm的沙层中,较粗壮,贮存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对成活有利。造林后,至根伸至含水分较多的沙层后,以发展水平根系为主。成年植株根幅可达10余m,最大根幅可达20~30 m,当植株被沙压后,还可形成多层水平根系网,扩大根系吸收水分面积,以适应生长需水。
2抗逆性强:花棒叶片表面被有深厚的角质层,叶片内维管束、栅栏组织高度发达,利于水分的补充和营养的输送。花棒茎干外部包着数层尚未剥落的茎皮,即使沙面温度高达50℃一60℃,茎干也不会灼伤,使茎干得到保护;且花棒茎中有发达的导水组织,木质部发达,利于水分吸收和输送。花棒根部韧皮部发达,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发达的木栓层,具有明显的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内部结构。花棒极耐旱,在含水率仅为2%~3%的流沙上,干沙层厚达40 cm时,它仍能正常生长。同时,花棒抗风蚀沙埋,一般1年生幼苗,能忍耐风蚀深度15~20 cm,壮龄植株可忍耐风蚀达1 m。喜沙埋,越压越旺,一般沙埋梢头达20 cm时,仍能萌发新枝,穿透沙层,迅速生长。花棒沙埋后,不定根的萌发特别活跃,能形成新的植株与根系。抗热性强,茎干皮层片状剥落,用以绝热,使茎干得到保护,它能忍受40~50℃的高温,甚至沙面温度高达70℃时并不影响茎干生长。
3耐瘠薄:花棒只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氮以供给自身需要,因而在瘠薄的沙地上能旺盛生长,有良好的改土效果。
4花期长:花棒在当年新枝上形成花芽,5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一直延续至9月,盛花期为7~8月,颜色为粉红色,在荒凉的沙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棒_花棒 -用途
枝干含油脂,为优良薪柴;可用于编织;树干可作农具柄;茎皮纤维强韧,可搓麻绳;嫩枝叶可用于饲料;花棒既是一种沙生优良饲用植物,还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和纤维植物。它的种子含油20%、粗蛋白质24.4%,既能食用,又可榨油。树皮纤维长、韧性强,能拧绳、织口袋。
棒_花棒 -特性
花棒耐旱性很强,花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在半固定沙丘上生长,在覆沙的黄土地区生长也很好。花棒的栽培与利用同羊柴相似。
棒_花棒 -花棒赞
花棒
把花棒称做“沙漠姑娘”是合情合理的。在气候干燥、日照强烈的腾格里,花棒的存在,确实像个妖娆妩媚、楚楚动人的女儿,吸人眼球,令人怜爱。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仅把花棒视为一个柔弱女子只是看到了它的表面,事实上,花棒虽然外表美艳,但却拥有坚强、勇敢、无畏的内在,也是沙漠中的“热血男儿”――用外柔内刚形容,其实更为贴切!
自古沙漠便以气候恶劣令植物望而却步,但花棒却以豪气横溢的大无畏精神,勇于接受严酷的挑战,并像“活着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的胡杨一样,铁骨铮铮,战胜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而自立于沙生植物之林。
沙漠缺水何所惧:花棒以自己粗壮、发达的根系,伸至含水较多的沙层,尽可能吸取沙中水分,满足自己的生命之需。花棒根系的发达出人想象:树高不过4米左右,但成年植株的根系可长达10米,最大根系甚至可达20~30米。根系如此发达,因此花棒在含水率仅为百分之二三、干沙厚度达40厘米的流沙上,也能正常生长。
沙漠严寒酷热不可怕:花棒叶片表面不仅被有深厚的角质层,且叶片内维管束、栅栏组织高度发达,非常有利于水分的补充和营养的输送,从而保证了对付高温的足够能力。另外,花棒茎干外部包裹着数层尚未剥落的茎皮,这就保证了即使在沙面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情况下,它的茎干也不会受到灼伤。
沙埋拿它没办法:沙埋对于很多植物来说可谓灭顶之灾,但是对于花棒,沙埋却像是给它雪中送炭。植物学家研究表明,沙埋即便达到20厘米,花棒梢头仍能萌发新枝,并穿透沙层迅速生长。而且花棒在沙埋后,不定根的萌发特别活跃,其新枝枝长与冠幅,均为非埋区的3倍。
瘠薄更加无能为力:花棒对付贫瘠的方法,是利用根瘤来固定空气中的氮,并以此供给自身所需营养,促进根深叶茂、繁衍生长。花棒的这一招,不仅可解决自身对养分的需要,而且具有良好的改土效果,可谓一石二鸟。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花棒的种种绝招妙计,征服了沙漠的种种困难阻挠,不仅使自己寿命长达70年以上,而且每年从5月至9月花开不败,成为荒凉沙漠里的靓丽风景。
更为可贵的是,花棒还一身都是宝:枝干富含油脂,可供薪炊;枝条柔软,可供编织;树干可作农具柄;茎皮纤维强韧,可搓麻绳;嫩枝叶可用于饲料;种子可榨油。
专家们把花棒和柠条、油蒿、黄柳、沙拐枣等沙生植物组织在一起,组成了防沙治沙的坚强队伍,为包兰、兰新等铁路的护路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包兰铁路的兰州至银川段,先后6次跨过腾格里沙漠,累计沙害里程300公里,其中尤以沙坡头地段沙害最为严重。几十年间,沙漠科研人员和固沙工人在铁路沿线沙丘上共铺设草障6.7万多亩,种植花棒等树木1.4亿多株,形成了一条长55公里、宽500米的绿色长廊,使包兰线自通车至今从没有因沙害引起任何事故。这一治沙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迹”,并于1994年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