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 余杭区-概况,余杭区-建制沿革

余杭区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2001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余杭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余杭区总面积1228.23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街道,截止201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0.3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1.74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42%。

余杭区_余杭区 -概况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余杭区

余杭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沪杭、宣杭铁路、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乔司编组站和沪杭高速、杭宁高速、104、320国道,及相互贯通的东苕溪、京杭大运河、钱塘江,仅20分钟车程的杭州国际机场,共同构成了水公铁空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

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域和区位优势凸显,古老而又年轻的余杭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堂门户,投资宝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投资者来余杭投资创业,在赢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推动了余杭经济的发展。

80万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余杭儿女,正在为创造余杭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披荆斩棘,沿着“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的方向,奋勇向前!

余杭区_余杭区 -建制沿革


余杭区地图

从余杭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余杭区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余杭区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划杭县城区、西湖、会堡、江干、皋塘、湖墅等地,建立杭州市。

民国24年,设行政督察区。余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杭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调整行政督察区,杭县、余杭均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杭县改为省直属县;余杭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7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余杭区

1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

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

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

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

1961年5月,留下划入西湖区。1985年,西行乡并入三墩镇。1992年,双桥乡并入三墩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

余杭区 余杭区-概况,余杭区-建制沿革

1996年4月30日,九堡镇划归江干区。(同时或在此之后(未找到具体资料),下沙划归江干区)。

1996年5月9日,三墩镇划归西湖区。7月24日,蒋村划归西湖区。


余杭区

2000年,余杭市辖23个镇、4个乡。

2001年2月2日,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2001年8月7日,设立余杭区临平街道办事处、余杭区南苑街道办事处、余杭区东湖街道办事处、余杭区星桥街道办事处。

2001年,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5个社区、61个居民区、505个行政村。

2003年底,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5个社区、262个行政村。

2011年8月17日余杭区正式调整行政区划,设立9个新街道办事处。

余杭区_余杭区 -行政区划


余杭区夜景

余杭区辖14个街道:临平、东湖、南苑、星桥、五常、乔司、运河、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中泰和16个镇:塘栖、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区政府驻临平街道。

临平副城由临平・东湖街道、南苑、星桥、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运河、乔司、塘栖、崇贤组成,副城面积283.66平方公里。另有余杭组团(余杭、中泰、闲林、仓前、五常)、良渚组团(良渚、仁和)、瓶窑组团(瓶窑、径山、黄湖、百丈、鸬鸟)3个组团式城镇(街道)。

余杭区_余杭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8.23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桐乡市、江干区交界,中部与德清县、拱墅区毗连,西部与安吉县、临安市、富阳市、西湖区相接。

地貌

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一带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大都在此。东部为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海拔仅2~3米。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其间孤丘兀立,地势又略转高亢,海拔为5~7米。地貌分山地、丘陵、平原、滩涂4个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谷地、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滩涂平原、钱塘江水域等9个单元。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1.48%。

气候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至1550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

水文

苕溪分为东苕溪、中苕溪、北苕溪、西苕溪。东苕溪源出临安东天目山海拔1271米高的马尖岗,一路向东,流经临安由中泰乡入区境,经余杭镇,在瓶窑镇境内汤湾渡接纳中苕溪,在龙舌嘴接纳北苕溪,三水合一,经瓶窑、德清至湖州市区与西苕溪会合注入太湖。全个长158.36公里,流域面积3276平方公里。

京杭运河,自桐乡大麻乡入境,流经博陆、五杭、塘栖、东塘、崇贤、云会、勾庄等乡镇,流入杭州市区。市境内全长31.27公里,流域面积667.03平方公里。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8.5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39亿立方米,河宽60~70米。常年水深3.5米。

上塘河,自杭州市艮山门,经星桥镇入境,过临平镇,至海宁市盐官镇流入钱塘江。境内长11.38公里,河宽约20米,常年水深2米左右。

境内河流流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相一致。全市平均年径流量为7.75亿立方米。苕溪平均年径流量为3.81亿立方米,东苕溪瓶窑站记载,多水年(1954年)年径流量20.76亿立方米,少水年(1978年)年径流量只4.24亿立方米。运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4亿立方米,上塘河为0.7亿立方米。

河流一般以4~10月为汛期,其中又以6~7月的梅汛为主,9~10的台汛次之。主要和降水量季节分配集中与否,以及降水期的长短有关,梅雨、台风期因雨量大、延续时间长,常形成山洪。大体而言,西部山区、半山区洪涝灾情多于东部平原地区。

余杭区_余杭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余杭区余杭区共有土地12.26万公顷(183.97万亩),其中耕地4.53万公顷,占36.95%;林地3.8万公顷,占31%;水域面积1.25万公顷,占10.2%。

矿产资源

余杭区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生物资源

余杭区境内森林复盖率为24.5%,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野生动物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855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余杭区_余杭区 -交通运输


余杭区路况

余杭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速铁路(沪杭高铁、杭宁高铁)及杭州地铁1号线、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G320、G104)、七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沪杭、杭长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S101、S102、S201、S304、S205),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余杭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179.262公里。余杭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30公里,支线320公里,一个遍布余杭区镇街、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铁路

站名地点站点性质交通乔司站余杭乔司街道一等站货运乔司编组站杭州北、临平、南星桥等一等站货运余杭高铁站余杭南苑街道二等站客运地铁1号线、公交763(余杭高铁-余高)、786(区间)(余杭高铁-塘栖站)、761(区间))(余杭高铁-临平北站)、765(余杭高铁-塘湾村)

地铁

状态线路线路长度起始站终点站建成运营线路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部分)48公里客运中心余杭临平站备注:目前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与1号线按大交路【湘湖--临平】合并运行。在建线路杭州轨道交通2号线(西北段)43.3公里上城钱江路站余杭新良路杭州轨道交通5号线53.4公里余杭科技岛站萧山香樟路站杭州轨道交通海宁线48公里余杭高铁站海宁碧云路杭州轨道交通临安线35公里余杭绿汀路临安玲山路规划线路杭州轨道交通3号线38.4公里西溪公园余杭临平藕花洲杭州轨道交通7号线40.3公里吴山广场萧山河庄杭州轨道交通8号线20.4公里火车站大江东新城核心区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39.3公里钱江新城金融城余杭塘栖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20.5公里黄龙体育中心余杭仁和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支线20.5公里崇贤农副物流中心余杭崇贤其他规划外延线路杭州轨道交通桐乡线杭州轨道交通德清线杭州轨道交通安吉线

公共交通

余杭区均为无人售票车(包括空调车),前门上、后门下。搭乘公交车一定要备足零钱,车上不找零。公共自行车参照杭州市相关规定。

汽车

余杭汽车客运站车站地址杭州临平(长途)汽车北站杭州市余杭区星光街865号杭州临平汽车南站余杭区世纪大道余杭汽车站瓶窑汽车站

余杭区_余杭区 -人口民族

人口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

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0351人,余杭县为126147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

2008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

根据2000年底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余杭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81.7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75.44万人相比,增加6.43万人,增长8.4%。余杭区人口中包括24个民族,少数民族共0.37万人,占总人口的0.4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余杭区常住人口117.03万人。

2013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90.3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1.74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42%。

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余杭区_余杭区 -经济概况


余杭区

历史上的余杭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

农业发达着称。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区经济出现重大调整,工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劳动就业的主体。 1990年后,多次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的行列,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5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中第20位,为浙江省十强县(市、区)。2012年列全国百强区(县)第九位。


余杭区

2013年余杭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34.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0.2%,增幅高于全国(7.7%)、全省(8.2%)、全市(8.0%)平均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余杭区人均GDP为104188元,增长8.6%。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6824美元。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86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40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2.15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5.7:49.7:44.6调整为5.0:46.6:48.4,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三产占比首超二产。


余杭区

2013年余杭区“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409.92亿元,增长19.3%,其占GDP比重达43.9%;其中,文化创意(489.65亿)增长61.3%、信息软件(437.81亿)增长74.2%、电子商务(385.05亿)增长72.4%、节能环保(130.50亿)增长13.7%、旅游休闲(107.29亿)增长20.2%、生物医药(92.53亿)增长6.8%、先进装备制造(71.44亿)增长9.1%、金融服务(48.47亿)增长6.2%、物联网(38.7亿)增长10.6%、新能源行业(25.61亿)增长33.2%

2013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0.1亿元,增长19.8%,首超200亿;地方财政收入126.1亿元,增长20.0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增长18.8%,企业所得税增长23.7%,营业税下降15.6%,个人所得税增长23.7%。从主要行业看,工业企业完成税收60.8亿元,增长10.2%;房地产业完成税收47.8亿元,增长29.3%;建筑业完成税收15.76亿元,增长5.1%。

余杭区_余杭区 -社会事业

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2.9%,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4万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培训农民15.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9万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各类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5万人和91.5万人,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复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累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323个,发放高龄补贴9255万元。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3%和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2006年提高102%和188%,向困难群众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7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24万平方米,其中农民多(高)层公寓624万平方米;竣工219万平方米,安置城乡居民3688户。

余杭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速铁路(沪杭、杭宁)及杭州地铁1号线、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G320、G104)、七条高速公路(沪杭、杭宁、杭徽、杭浦、申嘉沪杭、杭长、杭州绕城)、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S101、S102、S201、S304、S205),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余杭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179.262公里。余杭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30公里,支线320公里,一个遍布余杭区镇街、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余杭区_余杭区 -方言


余杭区

余杭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

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余杭区_余杭区 -风景名胜

良渚文化遗址


余杭区

在余杭区良渚镇一带。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斧、锛、镰、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的使 良渚文化陶具用,说明当时早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坠、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

径山


良渚文化陶具

在余杭区长乐镇。因山有东西二径通天目而名。有7峰,以凌霄峰最秀,海拔616米。山巅有

径山寺,创建于唐,南宋时梵宇规模宏大,香火鼎盛,为禅宗五山之首。后寺毁坏,仅存明初所建钟楼,楼内悬重约10吨的明永乐大铜钟一口,又有宋铁佛等,1989年楼遭焚毁,同年重修。山上又立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大碑一通,周围尚有不少摩崖题记。径山与日本佛教关系密切,为日本临济宗之源,其“茶宴”仪式被日僧传播到日本后,逐渐演迹成日本“茶道”。

大涤山

在余杭区余杭镇西南。是中国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山有4峰,中有大涤等洞。

安乐塔

在余杭区余杭镇东南宝塔山顶。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现塔重建于明代。1985年重新修葺。塔系砖木混合结构形式,六面七层,高约35米。

反山墓地

反山为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墩。1986年发掘出10余座良渚时期墓葬。隋葬品有1232件(组),绝大部分为玉器。

广济长桥


余杭区

在余杭区塘栖镇,南北向横跨在大运河之上。又称通

济桥。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修葺。长约90米,七孔石拱桥,其中中孔净跨16.35米。

塘栖古镇

在余杭区。因隋开凿运河,四方民工集居于此,而名塘栖(栖为居之意)。镇紧傍大运河,又地处余杭、德清、桐乡三县市交界。东石塘尚存200多米长的古街,镇西通济长桥历500年仍雄跨于古运河之上。

超山

在余杭区临平西北10公里,距杭州市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60米,为临平与塘栖之间最高的一座山,故名超山。

吴昌硕墓

在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吴昌硕(1844-1927),其诗书画篆刻堪称一绝。留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之忆梅绝句。1927年逝世。后其子东迈及门生好友,将其遗骸移葬于此。

余杭区_余杭区 -旅游


余杭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区境内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现有历代文物遗存500余处,入藏各类文物4361件。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良渚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包括塘栖广济桥、超山吴昌硕墓、仓前章太炎故居、瓶窑南山造像、径山小古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良渚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博物馆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良渚镇,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区良渚镇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国文明史上这辉煌的一页,1994年,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落成开放。博物馆占地12.88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兼具古文化的古老气息与现代建筑的恢宏气势。主楼前矗立一座高13米的玉琮模型。博物馆内设一个序厅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组)。序厅以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文明曙光"点题,概要性地介绍了良渚文化在史前文化与三代文明间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第一展厅以良渚文化时期各种别具形态的文物为主体,并衬以生动的原始生态环境,将良渚文化先进的犁耕稻作农业、制陶业、丝织业、制玉业尽情地展示在大家的眼前,使人恍若置身于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中。而瑶山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的神秘莫测、大观山城址的壮观、恢宏,又不禁使人浮想连翩。第二展厅让你跨越到良渚文化一个新的境界。从精美、繁多的玉器中,你可以窥视到良渚人神秘而奇异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陶器群,展示了原始先民的独创性和多姿多色的生活情趣;令人惊奇的是,各种器物上的刻划符号,透露着良渚人不凡的思想。第三展厅让你与良渚人的最高层进行最直接的交流。它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再现了良渚文化瑶山遗址上的一座大墓,并且通过大小墓葬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生动说明了当时贫富的两极分化,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本质。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

中国江


余杭区

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南苑街道人民广场北侧。2002年建成,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建筑外观仿良渚文化玉琮,具有鲜明的造型特点。进入博物馆,宽敞的大厅,精美的装饰,把你带入历史的空间。该馆首次以中国文化地理区为单位设馆和组织展览,是一座既反映余杭历史,又以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费孝通题写馆名。

馆内设7个展厅,4个单元展览。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余杭历史文化展”,重点反映自7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开始至现代余杭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各地名胜、自然资源等;第二单元“文明曙光――馆藏良渚文化精品陈列”,展示良渚遗址出土的各种精美玉器,以及黑陶器和石器;第三单元“江南水乡文化展览”,主要介绍江南水乡的形成和发展、地理景观特征、对文化形成的意义及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第四单元为临时展厅。该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程分别被评为2003杭州市和浙江省年度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并被推荐申报全国优秀建筑装饰工程。2003年底对外开放。

余杭区_余杭区 -文化

余杭素为鱼米之乡,良渚先民就有种植、吃食谷米的习俗。一日三餐,一稀两干,农忙时农户三餐均干,上下午各增点心。主食为大米,原先一般人家习惯吃

早籼(尖米),富裕之户,以吃晚粳(晚米)为主。冬至后,用糯米或掺粳米制成年糕,煮炒皆可,水浸可食至清明。面食有面条、馒头、麦疙瘩、麦榻饼等。

菜肴,平民旧时以素菜为主,过节或待客始有荤菜。有自制风鸡、酱肉、酱鸭、咸蛋、鱼干和咸菜、酱瓜、笋干、萝卜干的习惯。菜肴大多在柴灶上用饭镬蒸炖。而今讲究烹调,煎炒更多,重视调味。旧时,农户多数自酿米酒,或再以酒糟制成烧酒。

居民嗜茶,且有饮茶待客的传统。南宋咸淳年间,径山的制茶工艺和“茶宴”传至日本,逐步形成其“茶道”。大小集镇设有茶馆,天则亮,就有人赶往茶馆,边喝茶、边谈天。而今镇上的茶室,则是年轻人晚间或休息天的去所。东塘、獐山一带盛行吃咸茶。客至,将茶叶、烘青豆、野芝麻、橙子皮、细盐置于茶盅内,有些考究的人家,还备有切成细丁、经盐渍晒干的胡萝卜和五香豆腐干丁等。沸水冲泡,边喝边冲,待咸味渐淡,悉将佐料吃下。而今,除茶外,可乐、椰子汁等各种饮料成了人们喜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90103/44064.html

更多阅读

给河南省高院的再申诉 河南省高院院长

这份再申诉,针对判决书上的六个不能自圆其说的错误认定,用93份证据,证明办案人和出伪证的诬陷人合谋为了共同占有惠济区建艺术馆作为3000万元投资的10000亩黄河滩地和案外他人三亚四套海景别墅,不惜毁掉中华民族的这批世界级文化遗产—

《鄱阳县志》2010年版 :大事记三 (1984——2003

1984年1月5日,按照中央和省、地委有关机构改革指示精神,县级机构改革开始进行,至4月3日结束。1月,县委作出《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的若干规定》。2月,中共波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撤销,县委纪委成立。3月20日,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武汉军事经济学院2016

学校概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汉水之滨,校园面积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成立于1946年10月,是军队创立较早的院

栎阳古镇 临潼栎阳古邑项目面积

临潼名镇--栎阳古镇曾经的老城好像微型的西安2010-11-14 21:53地域 临潼区 建镇年代 元代“栎阳”二字,随着大秦帝国的兴盛而声名远扬。不过,今天位于临潼区的栎阳街办,与曾经的秦都栎阳早已不是同一个地

长春市百花园 长春市百花园几点关门

长春“百花园”是吉林省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花卉主题公园。作为集花卉观赏、生产、科普、研究及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公园,市民在此可欣赏到上百种、数百万株花卉。位于芳草街与蔚山路交会处附近。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园内设有绿野芳踪

声明:《余杭区 余杭区-概况,余杭区-建制沿革》为网友独恋花尽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