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_1209年 -大事记
奥托四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奥托四世(Otto IV von Braunschweig,1175年或1176年―1218年5月19日)德意志国王(1198年―1218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09年加冕)。他是德国传统豪族韦尔夫家族中唯一成为皇帝的人。
奥托四世是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之子。他的母亲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因而他是理查一世(狮心王)的外甥。生于法国的阿基坦,而在英国接受教育。在即位前,他是法国的普瓦图伯爵。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亨利六世死后,韦尔夫家族在科隆大主教和英王约翰的支持下把奥托四世选为国王,与亨利六世的弟弟士瓦本的菲利普相对抗。教皇英诺森三世先是为奥托四世加冕,后来又转为支持菲利普。1209年10月士瓦本的菲利普遇刺身亡后,奥托四世的王位才得到教皇和大部分德国诸侯的承认。
奥托四世起先对英诺森三世作出让步,因而英诺森三世在1209年为他进行了第二次加冕。但当奥托四世企图染指教皇势力之下的西西里王国之后,英诺森三世便彻底与他决裂,并于1211年的纽伦堡会议上开除了他的教籍。英诺森三世把被他监护着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继承人腓特烈二世立为德意志国王。奥托四世并未屈服,但在1214年7月27日的布汶战役中,他与英格兰国王约翰的联军被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击败。这一战不但结束了奥托四世的政权,并具有另一重大意义:德国主宰欧洲的时代已经结束,法国成为最强大的基督教政权。
1215年,奥托四世派出代表参加教皇主持的拉特兰公会议,试图与英诺森三世妥协,作重获或政权的最后努力。无奈他已被英诺森三世彻底抛弃。从此他就放弃了对王位的争夺,退居韦尔夫家族的不伦瑞克领地。
畏兀儿归附蒙古。
蒙古帝国,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原大蒙古国的延伸,其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与国家之一,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1,270万平方英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国号大蒙古国。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贝加尔湖南岸,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即先后与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敌对,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控制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然而,蒙古帝国在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击败阿里不哥后,于1271年在中国中原建立了元朝(大元帝国),并随后于1279年灭南宋。与元朝并存的还有统治了中亚、西亚、东欧等地的四大汗国,[2]后者已经各自分裂出来并处于独立地位,各自为政,原“大蒙古国”已不复存在。后四大汗国又陆续分出其他的小汗国。元朝则灭亡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的1368年,其后明朝长期和四大汗国与其他分裂出来的汗国同时并存,直到16世纪所有大小汗国完全灭亡时。
畏兀儿(Uihur)是元代对高昌回鹘国的称呼,实是来自突厥语 Uighur 的音译。学界习惯称呼为“高昌回鹘”,日本学者惯称之为西州回鹘,即现在的维吾尔族。元代有多种译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宋代称高昌回鹘。他们是联族。意思是联盟,祖先是由乌揭与丁零组成,即唐朝的回纥 (回鹘人)。穆斯林史家称托古兹古兹。
蒙古军攻入西夏。
天主教方济各会建教团。
剑桥大学建校。
据传说,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在1233年给与剑桥“校长及大学学者”以保护的确认,进一步确认了剑桥作为大学的地位。
大学的31所学院都是独立的教学机构,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例如,各学院可自行决定录取学生(虽然这项政策在2003年曾被重新检讨过),并对学生和教职人员的福利及教学安排自主安排。他们可以任命自己的研究员或教授。很多学院都比较或非常有钱,但是剑桥大学本身却资金短缺。
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学院在14世纪和15世纪陆续建立,完整的列表见下,但是还有一些已经合并或不存在了。
1209_1209年 -出生
许衡,中国元朝学者(逝世1282年)
许衡(1209年~1281年),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许衡十六岁时,下决心求学,一心研究儒家经典。1232年,蒙古军攻破新郑,许衡被俘,但是后来获释。6年后科举中选,遂以教学为业,与当时著名的隐士窦默一起谈论学问。1242年,许衡得程颐的《易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小学》等书,从此以此传授门徒。1254年,忽必烈置宣抚司,以许衡为京兆教授。1258年还居河内。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遂召许衡北上。次年,官国子祭酒,不久辞职还乡。中统三年,复入朝,但因病燕京,至元元年(1264)归乡。二年,忽必烈再召,许衡奉命即赴,四年,告病还,不久复召入。七年,官中书左丞。许衡劾阿合马专权,世祖不听,于是又请求解职。八年,官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置国子学。许衡致力教学,用小学、四书,及所著《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大学要略》、《编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篇作教材。十年,许衡辞职归怀州。十三年,再召至大都,命与王恂、郭守敬等人商定历法。十七年致仕还乡,次年去世。
许衡五进五出,但从未被重用过。他的主要业绩是奠定元朝国子学基础和阐扬程朱学说。所以元代有不少人推崇他是朱熹的继承者。他的著作收在《鲁斋遗书》中。
艾布・穆罕默德・穆沙拉夫丁・萨迪・设拉子,伊朗诗人,大约出生于1209年(逝世不详)
1月5日――理查德・康维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逝世1272年)
1209_1209年 -逝世
济公塑像
济公――中国宋朝和尚(出生1148年)
济公(1130年-1209年),又被称为济颠和尚、济公活佛,原名李修缘(一名李心远),南宋时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永宁村)人,传说中的佛教僧人,以不守戒律、饮酒食肉闻名。
18岁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慧远为师。不喜颂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故又被称做济颠。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则被百姓称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
济公的传说,起源于南宋末期。在明清之际,民间许多说书人,以济公为主题,逐渐发展出他的故事,至清朝时,集成《济公全传》一书。他的原型据说是来自于南北朝梁武帝时代的宝志禅师。
在融入民间信仰之后,逐渐变成一位带有佛道两家特色的神明。一贯道以济公为他们崇拜的神祗之一。
1209_1209年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209%E5%B9%B4&variant=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