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改编自作家古华在1981年出版的一部同名小说《芙蓉镇》。《芙蓉镇》这部影片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基本资料
《芙蓉镇》
《芙蓉镇》
编剧:阿城、谢晋
导演:谢晋
摄影:卢俊福
美术:金绮芬
作曲:葛炎
类型: 故事片
摄制日期: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
扮演者:刘晓庆胡玉音徐松子 李国香姜文秦书田 张光北 黎满庚 郑在石 谷燕山 徐宁 五爪辣 祝士彬 王秋赦 刘利年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主要剧情
《芙蓉镇》---剧情
1963年初春,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芙蓉镇上人称“芙蓉仙子”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支书黎满更的支持下,摆起米豆腐摊子。胡玉音热情漂亮、勤劳直爽,黎佳佳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省吃俭用,用挣来得钱起了一栋新楼屋。落成之日,镇党支书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邻们都来庆贺。
“四清” 运动开始了,李国香作为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把自己千辛万苦攒下的1500元钱交给黎满庚代保管,自己跑到远亲家避风。黎满庚自小跟她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只因胡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在一起,为此,满庚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干妹子。然而,残酷的阶级斗争终于迫使懦弱的满庚向工作组交出了这笔钱。胡玉音回到芙蓉镇时,新屋已被没收,丈夫自杀,她也被定为新富农。夜月寒光,乱坟岗上,她哭叫着丈夫,然而草色昏黄,雾罩坟岗,这个年轻的寡妇不知道路在何方……
1966年开始,天翻地覆、人妖颠倒的年代。昔日的革命干部李国香也被揪了出来,与新富农胡玉音、右派分子、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被批斗。而李国香亲手培养的运动骨干王秋赦却当上了镇上的党支书,黎满庚倒成了他的秘书。正当王秋赦青云直上时,李国香摇身一变重新又被结合进领导班子。王秋赦后悔莫及直打自己嘴巴,埋怨自己目光短浅。他多次找李国香认错,大表忠心,终于又取得了李国香的信任。
胡玉音和秦书田被罚扫街。青石板路上,每天早晨都可听到他俩的扫地声。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三年多相濡以沫的苦难岁月,两个扭曲的灵魂、两颗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击出了爱的火花。爱情使青春的红润又悄悄地回到了胡玉音的脸颊。她怀孕了,秦书田去申请结婚,凄楚地说出“我们再坏,再黑,就是鸡鸭猪狗,也不能禁止我们婚配啊!”结果,秦书田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怀孕监外执行。
谷燕山--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就流过血、受过伤、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老党员,他看不惯这些左的做法,却无力回天。他只有借酒浇愁。秦、胡偷偷结婚时,他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向他们贺喜;胡玉音难产时,又是他大义凛然,在漫天风雨中拦下军车,救了胡玉音母子性命。
乌云遮天终又散了,芙蓉花谢重又开,胡玉音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热闹如初,而专吃“运动饭”的王秋赦住的吊脚楼也坍了,人也疯了,他敲着破锣,嘶哑地叫嚷着“运动了,运动了”……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艺术风格
《芙蓉镇》-----剧情
“镇”指的是中国农村中的小行政区。芙蓉镇是个虚构的镇子,位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的峡谷盆地中。原作共四章,划分出四个时段,讲述了这个镇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愚弄的命运。电影剧本忠实于原作,按同样的时段展开情节。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力作,《芙蓉镇》对历史的反省与指控,对自“四清”至“文革”中人们普遍所遭受的伤害的揭示,都被认为是极具批判力的。而导演谢晋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在《芙蓉镇》里也达到了成熟。
胡玉音的美貌是《芙蓉镇》里的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只有在红火的米豆腐生意加上“豆腐西施”的美貌,才构成了老处女李国香、二流子王秋赦的嫉妒与艳羡,情节冲突才得以产生。
“性”的张力在《芙蓉镇》的故事发展中无处不在。胡玉音与李国香之间鲜明的二元对立自然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美貌与丑陋。李国香对退伍军人、现为粮站干部的谷燕山眉目传情,但谷燕山对这个女人似乎视而不见,而对胡玉音则是格外地热心肠。所以对李国香来说,胡玉音是对她作为“女人”身份和幸福的侵犯与阻碍。
而实际上,谷燕山因为打仗时伤到了性器官,是个没有性能力的男人,这就是他压抑着自己的性爱而把对胡玉音的感情转化为一种父兄之爱的绝佳反证。所以就不难理解谷燕山被李国香诬陷与胡玉音有肉体交易时感受到的痛苦,这是一种情感隐私、私人领域被侵犯的痛苦。这样一来《芙蓉镇》历史批判力的深度也陡然上升,“四清”也好“文革”也好,种种大革命群众运动的天生缺陷就在于对私人领域的监视和否定。
而李国香也在借助政治运动的力量,在合理合法的外壳下,惩罚了“情敌”胡玉音与谷燕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国香在“文革”中被批斗时查抄出来许多“男人的东西”,脖子上挂上破鞋游街,这一段和谷燕山被诬陷的情节恰恰构成一种互文本关系:李国香诬陷谷燕山和红卫兵批斗李国香其实都是对“偷窥癖”的满足的行动后果,但却都是假借正义公正之名。因此实际上最不人道的事情就是对私人情感领域和隐私的侵犯。所以,《芙蓉镇》批判的矛头就绝不仅仅是“运动”了,而是人性。
《芙蓉镇》-----剧情
“性”张力同时也集中表现在王秋赦的身上。在故事的开端阶段,在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王秋赦对胡玉音性感的乳房的垂涎,而在正常的社会秩序里,二流子王秋赦是无法得到性满足的,因此通过政治运动改变社会秩序和自身地位是王秋赦的直接目的。所以,在已成为镇领导的王秋赦听说秦书田要和胡玉音结婚时大怒,问秦书田:“难道你和她睡了?!”并恼羞成怒地把秦书田判了刑。
而王秋赦与李国香的二度合作也是建立在二人性关系的基础之上,尽管这段情节的交代是模糊的、潜台词的、暗喻的。王秋赦把自己收拾打扮精神来讨好李国香,开始李国香只是矜持地述说革命话语,待二人拥抱后,李国香冒出一句:“没洗脖子。”可见李国香早已经明白王秋赦的心意,两个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政治宽赦和为共同革命事业工作的外衣保护下,老处女李国香和光棍王秋赦的“性渴望”得到了些许的满足,也可以反过来说,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性结合也形成了政治运动上的一股势力,在谢晋看来,政治运动是可以用“性”的问题来做个人化的解释的。
看到胡玉音和秦书田依偎细语、相拥而眠的时候,一位朋友就说:“爱情还是很美好的嘛!”其实我也觉得王秋赦和李国香拥抱的那场戏也很富于人性味道,对于这两个用冷漠的政治面孔异化自己的人来说,人性底色的外露,哪怕是掺杂了一些猥亵,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里脆弱的部分。
《芙蓉镇》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影片中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幕后制作
《芙蓉镇》-----幕后制作
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电影制片厂邀请了电影界的部分专家和作者,在湖南召开了关于改编小说《芙蓉镇》为电影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陈荒煤、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徐楚桑、电影《芙蓉镇》导演谢晋、原小说作者古华、改编者钟阿城,还有作家李陀、康濯,导演黄建中。会议还邀请了香港的许敦乐先生、许鞍华女士和美国的董鼎山先生。《芙蓉镇》摄制组的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芙蓉镇》是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为了把小说搬上银幕,上影厂召集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如何改编的问题,电影艺术如何站在一个历史高度来重新反省“文化大革命”及电影导演的审美意识如何更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拍《芙蓉镇》之前,谢晋导演就明确提出一定要在《芙蓉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实践“巨片意识”,他说:“我提出中国导演应该有巨片意识,是有感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影片表现的只是‘杯水风波’。我说的要有巨片意识不是说我要拍巨片,这两个概念其实是不完全相同的,巨片意识不仅指场面宏大,更主要的是指内涵和立意的丰富与深邃。你想想,十年动乱过去了,拨乱反正的十年也过去了,我很同意一位文学界朋友的看法,中国的莎士比亚可能就出现在写“文革”的题材上,其实重要的作品恰恰是出现在‘有裂缝’的时代,因为人们会更清醒地认识一切事。所以要告诉剧组的同事们,原作提供了拍摄一部内涵深刻的大片子的可能,但能不能拍好,还要靠大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要知道《芙蓉镇》最初是被北影厂拿下来的,而确定的是女导演王好为来执导,刘晓庆主演,她们两个也合作过几部片子,但是剧本被“枪毙”,后来北影厂很优秀的老导演水华知道后非常想拍,但是厂里还是不松口。
《芙蓉镇》-----剧照
作家古华知道后很生气,后来就是陈荒煤告诉古华,赶紧去找谢导,可能他会想拍而且拍得好,后来北影厂知道后着急了,怎么让上影厂谢晋去拍了,就想赶紧把本子要回来,但是古华不同意,陈荒煤知道后去北影厂做工作,谢晋得知水华想拍,就对陈荒煤说“水华老大哥想拍,我理所当然要让出来。”作家古华坚持给上影,谢晋当时在上影拍戏的主动权很强,厂长徐桑楚也很赞成,于是就拍成了。
在拍《芙蓉镇》之前,谢晋提出中国导演应该有巨片意识,当时是有感于我国大部分影片表现的只是“杯水风波”,我说的是要有巨片意识,不是说我要拍巨片,这两个概念其实是不完全相同的,巨片意识不仅指场面宏大,更主要的是指内涵和立意的丰富与深邃。
十年动乱过去了,拨乱反正的十年也过去了,
拍《芙蓉镇》的时候是1986年,正是经过十年的沉淀,谢晋不止一次地说过那正是一个出大作品、大影片的时代,这不是谢晋的主观幻想,而是中外文学艺术的一个规律。谢晋很同意一位文学界朋友的看法,中国的莎士比亚可能就出现在写“文革”的题材上,其实重要的作品恰恰是出现在“有裂缝”的时代,因为人们会更清醒地认识一切事。所以当时我对剧组的同事们讲,原作提供了拍摄一部内涵深刻的大片子的可能,但能不能拍好,还要靠大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影片从剧本阶段就费周折,而等到影片拍好了竟然不许放映,《芙蓉镇》影片首映的时候姜文和刘晓庆已经到了上海,但是得到通知让他们不要出席。
首映式在离我家很近的美琪电影院,
和电影局的副局长已经站在台上了,在得知演员来不了的消息时,台下已经是人山人海,玻璃窗都被挤破了,谢晋只好向观众们道歉说飞机误点他们没能到,只能我一个人和观众见面了,电影还是照常放,电影票的票根大家留好,过些时候还会安排演员见面。结果一个多月后,正式公演。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评价
《芙蓉镇》-----剧照
个人偏爱《芙蓉镇》,短短一部影片,用生活化的情节把特殊历史时期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爱情、人生、人性等方方面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的成功与谢晋导演及原著作家古华亲历文革是分不开的,恐怕任何没有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都无法谱写出如此的手笔。
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别有用心又有些心理变态的事业型女性李国香,借助“政治运动”,拉拢和利用因好吃懒做而“苦大仇深”,愚昧无知又泼赖谄媚的王秋赦,打击迫害勤劳善良,心地纯朴却头脑简单的桂桂玉音夫妇。更牵连上耿直无私,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真英雄谷燕山,排挤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的小官僚黎满根。
在李国香操纵工作组咄咄逼人地开展“运动”这一线索之外,活跃在各种势力之间的“五类分子”秦书田对同命相怜的“富农婆”胡玉音真挚的爱恋构成了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曾经轰轰烈烈的李国香挂上了破鞋,被红卫兵小将们和落井下石的王秋赦押着游街,与扫大街的“五类分子”和“富农婆”一起示众,是文革给芙蓉镇上的“第一课”。
没有暴力,没有过激的批斗场面,然而“运动”吃人的气氛,和人人谨小慎微的“神情”却充分展现了人性被扭曲的事实。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胡玉音失去了初恋,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产,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而当惯了“鬼”的秦癫子对生活内涵不露的热爱和对社会形势隐忍不亢的气魄让他在鬼的世界里依然感受着幸福。
运动有新动向,生活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政治”上有大手笔的李国香重新提拔王秋赦,二人密谋运动目标。黎秘书被运动吓破了胆,吞噬了良心,毒瞎了眼睛,害聋了耳朵,谷燕山更是有苦难言,有力难出,有心无权。李国香跟王秋赦偷鸡摸狗,秦书田、胡玉音看到了也要装作没看到,而秦书田、胡玉音自由恋爱被“上级”判了刑却无处申诉。
运动过去了,钱和房子还给了胡玉音,秦书田平反释放,李国香升了,王秋赦疯了。李国香得到的忠告是别总跟老百姓作对,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也不好过。
因此《芙蓉镇》几乎成为了对于忘却的纪念,人们有太多的理由怀念它,怀念它那“第一次”的勇气和激情,怀念它所代表、或者说所继承的中国电影传统中最可宝贵的创作精神,即对于我们民族最迫近的步履郑重、冷峻而又置身其内的回瞻。
有人评价:在中国电影中,对当代历史、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反思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就是谢晋导演执导拍摄的《芙蓉镇》。它以一个狭小的农村空间为背景,对文革的荒谬黑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以及人心叵测、人性尽失等历史真实作出了极为深刻的揭示。
电影芙蓉镇_《芙蓉镇》[电影] -获奖情况
谢晋当年拍摄《芙蓉镇》的留影
影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
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第33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表彰奖和观众奖;
捷克斯洛伐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
刘晓庆: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刘晓庆)、 最佳男配角奖(祝士彬)、最佳美术奖、最佳男演员奖(姜文) 、最佳女配角奖(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