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路(1982年10月18日―),毕业于北京大学,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名列榜首,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入选“中国少年榜”,华兴青少年奖励基金奖。黄思路以“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评价与“千手观音”的美称,在广大中小学生中享有盛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样样都学,样样都神,人们在惊叹不已的时候,也在探询思路成才的家庭原因。2000年出版《十六岁到美国:一个中国女生的美国日记》与《第四节是物理课:一个中学女生的成长笔记》两本书。
黄思路_黄思路 -简历
黄思路
1982年10月18日,黄思路生于中国福建福州,
1998年随福建省中学生代表团出访日本;
1999年暑假获美国爱斯本音乐学校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古典音乐,钢琴十级。曾担任福建电视台《校园频道》记者、主持人,主演电视剧《心在呼唤》。黄思路在中学时候也是福州一中校学生会主席,福州市学联副主席。
2000年参加央视讨论韩寒的《对话》节目。
2000年出版《十六岁到美国:一个中国女生的美国日记》与《第四节是物理课:一个中学女生的成长笔记》两本书。
2001年考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3年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生部部长。
2004年担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同学》杂志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同学》-共和联合杯”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新人选拔赛的评委。
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获国际政治、经济学及艺术学等三个学士学位。
2006年考取美国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期间在纽约百老汇尼德伦演出公司实习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汉语教师。
2008年获艺术管理硕士学位,现就职于纽约罗德公关公司艺术与媒体部。已拿到美国绿卡。
黄思路_黄思路 -荣誉
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入选“中国少年榜”,华兴青少年奖励基金奖。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优秀学员,华东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1998年由宋庆龄基金会选入《中国少年榜》,将其亲笔签名镌刻在上海儿童博物馆门前的石碑上。
黄思路_黄思路 -家庭教育
黄思路在美国
妈妈独具匠心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她所说的“不教之教”。她不是用一个个道理简单地、直接地教育孩子,而是以身作则地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表层上看,父母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刻意地去教孩子,而实质上,正是通过这种“不教”,达到了真正教育的目的。父母从提高思路的综合素质入手,为女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余的事情则留给孩子去做了。
妈妈认为,只要她有能力做的事情,就让她学着做,而且要求一定做好,并且成为习惯。她的书包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井然有序。从一年级开学到现在,妈妈一次也没有整理过她的书包,没有为她削过铅笔,没有为她包过书皮,也没有帮她钉过本子。衣服的扣子掉了,裤裆裂了,书包破了,她自己动手缝补,针扎破过稚嫩的小手,缝补衣缝的技术也多不尽如人意。但妈妈让她自己做,相信她会学会这些本事的。
真正地关心爱护孩子,就应当给他一个黄思路那样的“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能行”的本事,而不是一种任何事情都依赖父母,都靠父母呵护的心理。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及早地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聪明之举。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论是对她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以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思路_黄思路 -人物访谈
在童年的时候,记下童年的小事,便是朝花朝拾,能获得最鲜最纯的色香。尽管稚嫩,尽管可笑,我还是一枝一枝理好,仔细收进自己的篮子里……――摘自黄思路《第四节是物理课》
黄思路无疑是“好孩子”的典范:会弹琴、学习好、能写文章、当过电视主持人、演过电视剧,却没有一般独生子女的娇气,生活能力强……从5岁获得福建省少儿钢琴比赛二等奖开始,荣誉便环绕着这个小女孩。此后,接连在小学生作文比赛、福建省少年儿童知识技能电视大赛、中学生书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仿佛是命运的格外垂青,黄思路生逢其时地被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推出,1995年因“全面发展”而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1999年暑假获美国爱斯本音乐学校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古典音乐。2000年夏天,记录在美经历的《十六岁到美国》和文章结集《第四节是物理课》出版。
黄思路却反对媒体把自己作为“好孩子”与“坏孩子”韩寒作对比,她认为,什么样的孩子都有,惟独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
黄思路也许是对的,任何标签对于鲜活的人生来说,都是苍白而有限的。走进她的世界,看她成长底色的铺陈,听她讲述读书、写书的故事,会发现荣誉背后的真实生命活泼地闪着光。
在北大的一家西餐厅,美国乡村音乐成为我们的谈话背景。
母亲的借书卡上写满“黄思路”
记者:听说在你上小学的时候,你母亲的借书卡上全是你的名字?
黄思路:妈妈说,有的农村孩子家里有个老奶奶,会讲很多故事,我们家没有会讲故事的老奶奶,所以你只好自己去看书。到了寒暑假,我就跟妈妈一起去省图书馆借书。我妈妈有两本借书卡,一本英文的,一本中文的,那本中文的差不多都是我在用。
记者:还记得都借了些什么书吗?
黄思路:好像有《安徒生童话选》、《中国民间故事选》、《希腊神话》等等。妈妈鼓励我看这些书,她说让我通过看这些书相信:这个世界是可以自由驰骋的。妈妈还推荐我看一些她小时候喜欢的书,像《苦菜花》、《王子与贫儿》、《悲惨世界》。
记者:后来呢?上中学又读了什么?
黄思路:有一段时间看三毛,后来看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再后来看李敖。实话实说,上高中后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看课外书了。到了北大,我开始对“文革”问题和台湾问题感兴趣,便尽量找这方面的图书和资料来看。
我妈妈是福建师大的英语老师,她在我读书这件事上给我的空间比较大,她会向我推荐她认为好的书让我读,但不会干涉我自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功利心,从不指望我通过读哪本书来提高作文成绩或写作水平,而在乎我对读书的兴趣,她说:“一个人一生中有了读书这一爱好,远远比写出几篇高分作文甚至出版一两本书更重要。”
为了留住爱斯本的琴声
黄思路(右)记者:在写《16岁到美国》之前,你就开始写作了吗?
黄思路:从初一评上“全国十佳少年”开始,就有一些报纸约我写东西。当时社会活动比较多:比赛啦、开会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回来,我就写。在这个过程中,我越写越有得写,也越来越爱写了。
记者:怎么想到写《16岁到美国》呢?
黄思路:高一时我被邀请到美国爱斯本钢琴学校学习古典音乐,中间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也常常有一些奇特的感受,就给妈妈发电子邮件,我们E来E去,写了不少。后来《齐鲁晚报》叫我把在美国的见闻写一些给他们,我就把那些电子邮件翻译过来(原来是用英文写的),再把那80天的美好记忆重温一遍,便又想起了好多的细节,补充进去,交给《齐鲁晚报》。后来,就有出版社对我这些东西感兴趣,出版了《16岁到美国》。
记者:你觉得写作带给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黄思路:我写作的最初目的是为自己留下一份记忆。现在看《16岁》,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想等我老了再看该更有意思。我庆幸自己写了,如果没有这本书,1999年夏季的那段美好时光,也许会渐渐消逝;哪怕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若干年之后,也难免淡出我的记忆。但我要留住爱斯本的琴声,留住山顶的流星雨,留住“栗色铃铛”的欢笑,留住那长长的思乡情……这本书是个纪念。
记者:写这本书或者说写那些“邮件日记”时,有故事吗?
黄思路:有啊。这些邮件从美国发回中国费了不少周折呢。爱斯本图书馆的电脑里没有中文,我从家里带去的中文软件又不让随便安装,所以每一个字都只能用英文写,一时不懂的单词就用汉语拼音代替,每个字后面加上阿拉伯数字,表示音调,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读出每一个音了。而且使用电脑每人每次限用20分钟,还要预约。每次乘公共汽车赶到图书馆,填写预约单,然后在一旁苦苦等候。如果当天的时间已经排满了,只好无限惋惜地离开,第二天再来。有时我不甘心,站在一旁等着,三心二意地浏览着书架上的书,眼睛仿佛长在后脑勺上――哪一台电脑前的人一站起来,下一个预约的人还没出现,我就赶忙跑上前坐下,不顾一切地写起来。这时的我,只敢半坐在椅子的边缘上,手上在打字,眼睛却前后左右地张望,每当迟到的人来时,我便一边不住地道歉,一边飞快地把写了一半的邮件发出去。再站到一旁的书架前三心二意地看书……
若是写到哭我一定是真的哭了
记者:在google的搜索引擎上输入“黄思路”,能查到上百条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关键词多是“少年作家”、“小留学生文学”,与黄思路的名字一同出现的是韩寒、郁秀、肖铁等一连串为文坛增添了一种现象的“小鬼作家”。你对自己的写作怎么看?
黄思路:我想自己不会成为作家,至少我没这方面的天赋,也没有这个愿望。如果我有值得写的东西,就一定会动笔把它写出来,我不会为了出书而写,不会为了出名而写,更不会为了当作家而写。我写作决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如果写到哭,我肯定是真的哭了;如果没有眼泪,就不会写出伤心的离别。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践这种“惟求真实”的写作信念?
黄思路:很小啊。我从来没看过作文辅导书,从来不去背一些好句放到自己的文章里。我写东西一定要求是自己亲身感受的。
记者:小孩子的生活很平淡啊,哪有那么多感受可写?
黄思路:也许是我幸运吧,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戏剧性的情节,发生的很多事情简直就像小说和电影,呵呵。
记者:举个例子吧。
黄思路:有一回,我在作文里写到自己在上课时胃痛,同学们是如何关心我的,同桌刚说了一句“思路胃疼”,第一排的同学就向后传过来一瓶自己随身带的胃药,传到第三排时,第三排的同学又加上了自己的保温杯,和药一起传过来,摆在了我面前的课桌上。吃了药以后,两个同学要送我回家,后面有个同学追着喊:“别让她骑车了,叫辆出租车!”我只想休息一下,没有回家,同学们就送我到小山头上的休息室,用几把椅子拼成一张“床”,让我躺下,又飞跑回教室,取来自己的外衣为我盖好,再从我书包里拿一本书放在我手边,让我胃不疼的时候看。下课铃一响,又有几个同学气喘吁吁地赶来看我。我的胃很快就不疼了,下一节又回到教室继续上课。同学们对我的那种真切的关心让我非常感动,每一个小小的情节都绝对是真实的。
记者:韩寒曾尖锐地批判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典型,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黄思路:韩寒说“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有一定道理吧。比如我要是想拿钢琴的世界比赛一等奖,就得从小除了练琴什么也不干,很多奥运冠军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我这个人没什么雄心大志,倒是喜欢去尝试不同的东西,然后尽量把它做好,于是自己感到很充实很快乐,看来是有点平庸啊,呵呵。话说回来,人们说韩寒偏才,实在是冤枉他了,其实他在很多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初见黄思路是在夏末秋初,当时她从军训回来,许是日晒的缘故,皮肤呈健康的巧克力色。还记得她那天戴了一顶乳白色棒球帽,长发从帽子里流淌下来;灰色的吊带背心,在肩上各打一个结,很乖巧的样子;肥腿裤子拖到脚面,一双波鞋――是一个玲珑的、有着不张扬的美的大二女生。
在一封E-mail中,她告诉我,由于选了经济中心的双学位,课程多了很多,几乎每天都上全天课,中间没课的时间通常泡在图书馆里。随后她顽皮地写道:“不一定都在看书哦,也会趴在桌上睡觉啦。周末也有课,还要到乐团排练,并且参加了一个棒垒协会……不过,我很会抓紧一切机会忙中取乐,功课之余在北大的BBS上‘灌水’,考试完了往往会去卡拉OK一个通宵。”
黄思路_黄思路 -相关信息
十年前黄思路:十年前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在节目上歌颂中国教育的好来反衬辍学生。十年后,北大毕业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她说
我们不但要保持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还要具有“大将风度”,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成功与失败。
――黄思路
傻叉的教育方法
思路妈妈独具匠心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她所说的“不教之教”。她不是用一个个道理简单地、直接地教育孩子,而是以身作则地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表层上看,父母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刻意地去教孩子,而实质上,正是通过这种“不教”,达到了真正教育的目的。父母从提高思路的综合素质入手,为女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余的事情则留给孩子去做了。
“我能行”的本事
工作繁忙的妈妈,还在思路很小的时候,便将她放在外婆家住。妈妈既不想给外婆造成过重的负担,又想着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在思路年仅3岁的时候,便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岁学洗头的时候,思路因手太短而够起头来相当困难,有几次都将脸盆弄翻了。妈妈真想替她洗,但又一想,她以后总要学会这个本领,晚会不如早会。于是,妈妈又让她倒上一盆新水重洗。开始洗的头并不干净,洗头膏经常残留在思路的头上。不长时间,思路洗头已成习惯,不仅洗得干净,而且速度也快了,经常受到妈妈与外婆的夸奖。学会了洗头,妈妈又教她梳头,不长时间,思路又掌握了梳头的本领,即使外出演出,也不让妈妈代劳。她自信自己梳得比妈妈好,她从别人的羡慕中获得了自信,她也从熟能生巧中获得了自立。
做有能力做的事情
妈妈认为,只要她有能力做的事情,就让她学着做,而且要求一定做好,并且成为习惯。在思路家里,从来没有谁说一句“孩子还小”的话。遇到难事,妈妈退后一步,双手往胸前一抱,作出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机会来了,看你的了,开发你的潜能吧!”这么“一逼”,她居然给了妈妈一个又一个惊喜,一个又一个成功。
她的书包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井然有序。从一年级开学到现在,妈妈一次也没有整理过她的书包,没有为她削过铅笔,没有为她包过书皮,也没有帮她钉过本子。衣服的扣子掉了,裤裆裂了,书包破了,她自己动手缝补,针扎破过稚嫩的小手,缝补衣缝的技术也多不尽如人意。但妈妈让她自己做,相信她会学会这些本事的。自行车坏了,她蹲下身子,满手油渍,不长时间,居然车子能骑了。鞋匠都不肯修的鞋扣,她找来一个断梳齿,琢磨不长时间,竟然也修好了。家里的淋浴头坏了,妈妈弄得全身是水也无可奈何时,她略一思索,拿块海绵往里面一夹,便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问题……
黄思路思路有条裙子非常漂亮,只是腰低了点儿。思路要妈妈给改一改,妈妈却严肃地说:“你拿不动针钱吗?自己能干的事,别想赖着你老妈!”思路知道妈妈希望自己是一个全能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尽管思路经常干活,但改衣服式样还是第一次。妈妈不教,只好自己试着干。结果,思路一口气干了3个半小时,竟然改得很有特色,令人叫好不绝。妈妈拿在手中,往里面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贵在参与嘛!”原来,针脚之间的距离远远“超标”了。但由于是自己改的裙子,式样又颇富特色,所以思路对它情有独钟,屡穿屡爱。
思路还上小学的时候,便是自己有病自己去医院。一天中午,当她背着书包赶到医院时,正值医生下班,她便说自己下午要上课,恳请医生看病。医生见她是个小学生,又是独自一人前来,破例给她看了病。她取了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外面看到广告,要上电脑班,表演班,就自己去报名。她出远门,父母尽量不陪行。她去上海、济南、哈尔滨、日本等地方,有时随团行,有时独自去。买机票时,妈妈远远地站在外头,让她自己去查询航班的时间与票价,自己买票。一次思路与妈妈同行,习惯地将行李往妈妈面前一放,说:“你在这里等着,别乱跑,我去交机场建设费,马上回来。”然后便跑上跑下地去办手续。妈妈身边的几位旅客见一个小孩子去做这些事情,疑惑不解地问:“她是你的……”“我的女儿。”妈妈平静地答道。“不可思议!”他们连连摇头,然后窃窃私语,叹服不已。
思路8岁时,与妈妈同去苏州看望正在读研究生的爸爸。她十分瘦小,左手提一个包,右手拿一个包,背上又背着一个不小的包,当时妈妈就心想,这个孩子真可以当大人用了。一路上乘轮船,坐火车,挤公共汽车,跑了很多地方,思路身负三包,满头大汗,却又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到了船上,思路又给妈妈削梨子,泡方便面,令同行的人十分感叹。
看看思路的妈妈,真是给我们家长留下无限的思考。真正地关心爱护孩子,就应当给他一个黄思路那样的“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能行”的本事,而不是一种任何事情都依赖父母,都靠父母呵护的心理。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及早地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聪明之举。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论是对她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以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路“我能行”的自理能力,正是从这些看似不大、其实不小的生活常事中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