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起因,粮食危机-地区

粮食危机(The food crisis)是指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涨幅过快,以至造成了近40年来前所未有的粮食恐慌与危机。2014年,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该组织甚至宣称,这还不包括那些正在遭受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足和其他形式营养不良的人,遭遇粮食安全困扰的人其总人数可能接近3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粮食援助体系中,各国对实物援助和现金援助这两种方式的利弊争论由来已久;美国通常的做法是实物援助,欧洲是提供现金用于在当地购买粮食。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起因


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06年世界“农业收成预计和粮食现状”报告显示,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全球面临巨大的粮食危机,有40个国家急需国际粮食援助.

由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干旱,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的小麦产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同时,比往年更加干旱的天气袭击了亚洲南部,这一地区第二季稻谷的产量令人担忧。而不安全的国际环境也正在威胁全球的粮食生产,整个世界有可能陷入30年来最为可怕的粮食危机。

当时有报道称,目前全球的粮食储备只能勉强支撑人们50多天的需求,已经跌破粮食储备70天的安全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全球大麦的销售价上扬了约2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7月份的估计,2006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大概勉强可以超过20亿吨,在2005年为23.8亿吨,与2004年的26.8亿吨相对照,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呈下降趋势。美国农业部对2006年的粮食产量的估算则更为悲观,只有19.84亿吨,这意味着将会有5800亿吨的缺口要靠往年的存粮来填补。

一是全球性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大家吃肉食占总食品比率在增加,有数字显示“从1980年以来,中国人均年肉食量提高了四倍,达到49.44公斤;巴西增加了两倍多,达到89.36公斤。甚至肉食比例已很高的发达国家也不甘示弱。比如美国人均肉食量,就从1980年的106.14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123.83公斤。”而生产肉食是最消耗粮食的,生产一磅(0.4536公斤)牛肉要用3.16公斤(七磅)玉米,可见肉食占我们总膳食比率的提升,也导致了基本粮食(如大米、玉米与小麦等)消耗量的增加。

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起因,粮食危机-地区

第二个原因就是能源。前一个交易日,石油的价格都升到137美元一桶了,这样一来,粮食生产所需的农药、农肥及农业用品需求量就增加了,而大部分农药、农资与化肥的原料都与石油相关,比如农用薄膜就是石油的副产品。这还不算,石油价格的上升,也导致了农业机器用油成本的增加,包括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农业产品的加工过程,还运输过程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其实在中国农村,每到收获季节都会出现“有钱难买柴油”的怪现象,大部分农机使用的柴油不仅买不到而且还价高得很。这样一来,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升上去。还有一点就是全球环保风刮起了“绿色能源风”,用玉米、甜高梁等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可替代能源,的确这是未来能源的方向,但大量的生产也导致了短期内的粮食供应不足了。

第三个原因自然是农业人口与农业产量的变化。其实几年前世界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有过剩之忧,但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大家越不担心粮食会不够吃,越会放心将生产粮食的土地与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这样一来,粮食种植面积与人口就在减少了,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不错了,保证18亿亩耕地的政策还是执行得不错的,但全球来看就不是这样了,像越南、巴西这样的新兴工业国家,工业的优先程度目前是远胜于农业的,自然左边是农业面积的减少,右边是要养活的非农业人口在增加,这就导致了粮食危机的出现。

第四方面的原因,当然是金融方面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萎缩,各主要发达与新兴国家的CPI指数都在发热上涨,影响到国家金融的是车市、房市与油市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到老百姓的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是工资没有涨,另一方面是除了工资以外的一切几乎都在涨,短期会导致群众对基础食品的采购量加大,导致粮食的局部产品供不应求,而长期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生存的困难加剧,国家的创新与创业指数下降,一句话,成本太高,最终来自金融的风险还是会体现到金融上去,这是否暗示着未来的金融市场上,资源类与粮食类的产品会一路看好呢?

从微观来看,目前投资在农业与资源类产业的回报与风险指标组合肯定是最好的,粮食危机来临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适合中小创业者的商机。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地区


非洲粮食危机东非

反常天气带来的暴雨和持续的战乱是造成该地区粮食减产主要原因。索马里情况最为严峻,巨大的粮食危机将会在该国持续更长的时间。西非的许多国家也需要更多的粮食援助,在情况最为严重的科特迪瓦、几内亚、乍得和塞拉利昂,许多人因为饥饿而离家出走沦为难民。

亚洲

在朝鲜,粮食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东帝汶因为受到骚乱的影响也急需粮食援助。尼泊尔,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史无前例的洪水造成了上百万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中东

在伊拉克,此起彼伏的冲突和不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数十万的人民逃离家园,无法保证必要的粮食生产。阿富汗和亚美尼亚的粮食生产也遭受打击,特别是在阿富汗,接连不断的冲突使本来已经岌岌可危的粮食供应雪上加霜。

中美洲

由于受2005年下半年暴风雨的袭击影响,中美洲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依然脆弱,还需要更多的粮食援助。而海地、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等国的粮食供给形势也极为严峻,需要更多的帮助。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分析

全球各地已经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但奇怪的是,200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比2006年增长4.6%。全球粮食危机究竟因何而起?粮食危机已经席卷了第三世界国家:1亿人面临饥饿,37国被曝粮食储备不足。

一、谁是粮食消费大国

《印度时报》在头版刊登了世界各国人均食品消费表。根据该表数据,美国人每年的主要食品消费量是印度的5倍多,是欧盟的两倍,是中国的3倍!《印度时报》说该图表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

实际上,据欧盟委员会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由于近年来农业发展迅速,印度已从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据4月27日消息,印度农业部副部长辛格称,2007至2008年度,印度粮食产量预计比需求超出1320万吨。而另一人口大国中国,不仅能满足粮食的自给自足,而且早在1997年,就从粮食净进口国变成粮食净出口国。

二、粮食被“烧”掉了

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给一辆SUV车加满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在回顾世界生物燃料发展时,讲了美国的情况:克林顿在任时,曾提出2012年计划,这一年美国生物燃料产量达1670万吨,布什上任后,将它加码到2250万吨,拔高近4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魏亮介绍说,2008年,美国用于制造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将达到1.14亿吨,占今年美国粮食总产量的28%。2002年时这一比例仅为11%。由于主要使用玉米提炼工业酒精,美国农民因此会更多种植玉米,减少小麦和大豆等作物生产。不仅美国,欧洲、巴西、日本等国都在积极推行生物能源计划,且规模庞大,进展迅速。

联合国新任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比利时人德许特说:“美国和欧洲设定的生物燃料生产目标不负责任。”他说,生物燃料“只服务于极少数游说者”。

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认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球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粮食缺口仅0.5亿吨。而2007年全球粮食供给并不比前一年少,那么这0.5亿吨的粮食到哪里去了?一个数字值得注意,2007年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粮食超过1亿吨。文章作者认为恰恰是这1亿吨,打破了世界粮食平衡。

美国《世界日报》5日报道,包括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内的24位美国参议员2日致函环保部门,要求搁置布什政府的乙醇增产计划。

三、粮荒富了粮商

趁粮食危机大搞投机谋利的机构也活跃起来。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游资急于寻找出路,风险低、价格上扬的农产品期货成为金融大鳄的盘中美餐,一些定价权部分转移到了它们手中。联合国新任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德许特提出,应谴责国际社会对“粮食投机”行为的漠视,他说,可以预见,投资者在股市疲软时可能转向初级产品市场,粮食成为绝佳的炒作对象,“但国际社会并没有针对这类投机活动采取措施”。

另外,德许特还批评美国孟山都等农业巨头掌握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种子、除草剂专利权。他说:“这些公司攫取暴利,却让农民买不起生产资料。我们需要考虑改变知识产权规则了。”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孟山都、嘉吉等公司确实在这场泛滥的世界粮食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孟山都公司净收入1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嘉吉公司也不甘落后,同期净收入增涨86%。此数据一经公布,立即有国际组织谴责发的是不义之财。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国际现状


粮食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2007年增长超过一倍。世界银行4月发表报告说,截至2008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而在3月至4月两个月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称,为应付各国当前的紧急食品援助要求,世界粮食计划署目前只筹集到所需5亿美元的一半,另一半到5月1日的最后期限看来还凑不齐。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玉米、小麦、大豆,继而是稻米,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国际价格都创出历史新高。许多分析机构预测,全球持续多年的“低粮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一轮粮价暴涨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陷入饥饿困境。然而,与这些人的悲惨处境相对比,涉足农业的国际粮食产业巨头却在危机中大发横财。

尽管持续疲软的美国经济可能拖慢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各国财长还是将注意力转向粮食危机。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例会的各国财政部长们上宣称,全球粮食短缺和食品价格飙升已经成为比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更为严重的威胁。

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的粮食危机,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大饥荒的恐怖记忆。2008年4月30日,秘鲁1000多名妇女聚集在国会门口,击打空罐和空盘子,要求政府“想想办法”;在非洲多哥首都洛美,传统食品玉米面团的大小已从“大拳头”缩水成“小网球”,售价却翻了一倍;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政府工作人员将一日3餐减为两餐;在孟加拉,大米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一倍,政府劝民众多吃马铃薯。

海地拉美国家海地总理已在饥饿国民的指责声中下台。

日本

粮食自给率只有40%的日本,有些超市出现了部分食品断货情况,这是40年来该国第一次面对食品短缺危机。日本放送协会(NHK)早在去年就拍摄纪录片《谷物价格暴涨的背后》,详细解读美国“玉米炼乙醇”工业的巨大影响,结论是:“谷物已经变得像股票一样,商品基金大鳄们操纵价格。

塔吉克斯坦

2007年冬天,经历了50年不遇的寒冷天气,导致全国能源出现危机,进而食品短缺。据统计,过去的6个月内,塔国内食品价格翻了三番。虽然缺粮、缺电的冬季已经过去,但塔仍然面临严重粮食危机。塔属缺粮国,粮食产量不能自给自足。塔粮食年平均需求总量约120万吨,但由于塔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体系不完整,大部分耕地用于种植棉花,粮食产量仅为80万吨,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粮食缺口在40万吨左右。为此,塔政府每年都要通过多种渠道进口粮食,以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塔国内零售商品中61.8%为食品,主要是肉类、食用油、白糖、糖果、面粉、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塔居民消费和服务支出占总收入的61.9%,日常上缴费用占22.9%。从塔市场货架供应情况看,粮食、蔬菜、水果等还比较充足,但价格居高不下,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菲律宾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居民就在大米经销店前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头天晚上就来这里排队了。大米购买者:工资没有涨,大米的价格却在不停的上涨,我们的开支受到了影响。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大米经销商已经将大米装成小袋以便民众购买。近期的粮食危机对菲律宾这样的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影响比较大。目前菲律宾每年消费大米1200万吨,其中约10%需要进口,去年的进口量为187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一。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印度、越南等粮食出口国已经限制粮食出口,这对依赖粮食进口的菲律宾无疑是雪上加霜。

朝鲜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2008年16日警告称,朝鲜粮食严重短缺,预计超过650万人没有足够口粮,朝鲜距离爆发人道危机只有3个月时间。2005年,同样收到粮荒警告的朝鲜毅然拒绝联合国增加援助,但此次朝鲜反应出人意料,粮食计划署17日证实,平壤方面已经主动向联合国求援。显然,朝鲜此次深知事态的严重性。朝鲜受去年洪灾影响,大米和玉米减产逾四分之一,以致今年面临近170万吨的食品产量缺口,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该署亚洲司司长班伯里发表声明说:“朝鲜粮食危机异常严峻,而且日益恶化。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解决之道

一、加强农产品研究

大力加强增加农田产量的研究;增加水利及农村交通方面的投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非洲农场提供电力;以不可食用的作物代替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这些措施最终都会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但没有一个能在未来一两年就见效。以下则是一些可以快速见效的点子:

二、停止囤积

当前的危机代表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崩溃。高涨的价格当可推动粮食生产,并可运送至全球。但如果各国囤积粮食供应、限制出口,上述情况就无法实现。中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约四十个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囤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它限制了国内的粮价,令忧心忡忡的选民安心。但在国际上,这样做无异于灾难。人道主义呼吁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世界银行诉诸经济利己主义。

三、乌克兰政府

世行让乌克兰政府相信限制粮食出口是在破坏其全球粮食供应大国的名声,从而促使乌克兰取消了粮食出口限制。(乌克兰一度有“欧洲面包篮”之称,也愿意重夺这个称号。)乌克兰总理对世行帮助解决通胀问题的举措感激不已。

四、当地采购

美国通常会提供大量食品作为援助。另一方面,欧洲则提供现金,用以在当地采购食品。在缺乏本地种植的粮食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成品粮对于供给饥饿人群很重要。但在其他地方,直接提供粮食会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说,应当综合利用现金和开发援助,促使交易商马上出售库存,而不是储存粮食以期日后获得更高价格。他说,现金收购会令价格暂时走高,而增加长期供应量的举措会令囤积以待来日的战略无利可图。他说:“需要采取的措施是让将来的价格较当前下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乔塞特?希兰一直在尽力争取更多的现金援助。布什总统也试图从旁相助,提出他最近承诺的7.7亿美元食品援助中的四分之一以现金形式提供。但这一计划或许会因国会中来自农业州的议员反对而无法实现。

五、规定补贴指标

在粮价飞升引发骚乱之时,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愿意对粮食收购提供补贴。但亚洲、非洲和拉美曾经有过教训:补贴数额太大,给经济造成了破坏。关键问题是:弄清“贫困”和“中产”之间的区别,在印度、中国和整个非洲,每周薪水达到100美元就可以算中产阶级了。

六、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

大约三十个国家采用了所谓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贫困家庭可以得到补贴,送孩子上学、给他们接种疫苗以及符合其他的条件,具体取决于所在的国家。这类计划始于墨西哥和巴西,靠社区来确定符合当地贫困条件的家庭。

这类计划可用于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食品。在牙买加,一项新的世行贷款将被用于将家庭福利增加25%,同时还会扩大福利计划,将该国14%的人口纳入其中,这个比例差不多涵盖了牙买加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世行还想加强其他一些国家的这类计划,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一项计划为当地人提供现金和食品,让他们去修建灌溉渠。虽然埃塞俄比亚的这项计划听起来像是约翰?斯坦贝克小说里的内容,但它切实照顾了人们的需要。

七、向日本施压

由于恐慌性的抢购和囤积,大米价格剧涨了大约85%。日本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压力。日本拥有150万吨大米的库存,绝大部分进口自美国。日本不让这些大米流入市场,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美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说,其中一些库存大米已经是几年的陈米,有的被拿来当作料。每年交易的大米大约在3000万吨左右。日本每年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出口20万吨大米,但它有能力提供更多。中国也一样,其去年出口了130万吨大米,但现在对出口加以限制。在这样一个交易不活跃的市场,只要能增加几百万吨的供应量就会造成价格大幅下跌。弗吉尼亚州亚力山德里亚的大米市场专家汤姆?史莱顿说,在大米市场,产量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政治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八、联合国粮食问题工作组

联合国粮食问题特别工作组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就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策略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主持下举行,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与会。

潘基文在会后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此次会议的重点是“为应对食品价格危机所带来的挑战而制订一项综合性的战略”。这项战略预计将包括短期和长期所应采取的行动,例如提供粮食援助、社会保障倡议和促进农业生产等,以帮助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人群渡过危机。

潘基文说,工作组将把这项战略的要点提交给即将于6月初在罗马举行的粮食问题高级别会议。他说,工作组总协调人、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霍姆斯将与会员国政府就此进行协商,工作组也将在必要的情况下再次召开会议。

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政策发展检视部门副主管MarkPlant周二称,IMF正在修改现有的贷款工具,可向倍受粮价高涨困扰的国家尽快提供紧急资金援助。

Plant在IMF刊物中称“修改後的ESF将更为快速有效的提供资金,并将改变低收入国家的融资工具结构。”他强调的“若任何国家需要及时援助,ESF现在就可投入使用。”

PlantIMF正与10到15个贫穷国家讨论金融援助事宜,以解决这些国家因高粮价和高燃油价格带来的国际收支问题。

粮食危机_粮食危机 -中国现状


中国粮食产量现状中国物价水平从去年下半年增速加快。对外依赖性超过70%大豆成为撬动物价上涨的关键。大豆出产饲料豆粕和豆油,进而通过肉价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影响CPI整体上扬。对此,国家发改委今年已出台多项对策以解大豆产业的困局。

幸运的是,小麦、大米等主要口粮中国仍能保持充足的供给。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两会期间提醒,要查实粮库虚报问题,保证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充足。国家发改委在前不久称,我国全部储粮是5000亿斤(2.5亿吨),约占全国全年粮食消费的一半,比起全世界粮食库存占年消费的比重17%要高出一倍以上,“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而外围市场粮价疯涨,仍在不断敲打着中国粮食安全大堤。东南亚米价飞涨已经影响到中国南方地区,铁道部紧急启动“北粮南运”计划,从东北调运1000万吨粮食以平抑稻米价格。进入5月之后传来消息,广州的国产大米价格已开始回落。

在粮价上涨狂潮中相对平静的中国有自己的看法。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表示,欧美发达国家应该为粮食危机负责。他认为,首先是主要发达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采取非常规手段获取能源,能源危机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其次,欧美用大量玉米、油菜、棕榈油等粮食和农作物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使原本紧张的自然资源雪上加霜,影响了粮食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来自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粮食期货市场,抬高了粮价。

当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人口的快速增长

虽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中国进入了世界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2017年,预计人口数量将达15亿,相当于1900年的世界人口总和。这意味着今后十几年,中国每年将给世界增加800万-1000万人口。如果按照现在的粮食单产产量4000公斤/公顷来计算的话,则每年仅养活新增人口就需要增加80-100万公顷的土地。这还没有考虑到人们粮食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耕地的减少

首先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耕地面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呈现净减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快速发展态势中被强化。在过去20年里,中国耕地以年均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相当于每年减少了500万人口粮。2007年9月中旬到2007年年底,国土资源部专门部署了全国土地执法的百日行动,结果发现违法违规侵占土地的数量惊人:清理出来的违法违规的案件宗数是32000件,涉及土地数百万亩。在被侵占的土地中,大量农业用地被开发成了小产权房。截止到2006年,耕地面积如果再损失1.5%,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就将失守。而这18亿亩耕地保障了中国85%的粮食供给。一旦这一底线被突破,国内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么中国也将在粮食问题上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

其次是耕地质量的退化。因为所减少的耕地绝大部分是城镇乡村周边产出能力较高的良田好地,即使通过“占一补一”的方式在耕地数量上能保持“平衡”,整体质量水平也在不断弱化。另一方面,耕地质量的退化也表现在水土流失、污染和盐碱化、沙化、土壤养分的失调及物理形状的恶化方面,耕地质量的下降对粮食产量增加构成威胁。

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首先在自然分布上就呈现出极其不平衡的状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面积占36%,水资源却占81%;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64%,而水资源仅占19%。北方农区水资源短缺最甚的要数黄河流域。而降水量最少的是黄河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旱作农区的灌溉农业发展将受到限制。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先天不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左右。近年来,人均水资源量从2001年的2112.5立方米/人下降到2005年的2097.8立方米/人,而用水总量从2001年的5567.4亿立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5572.6亿立方米。现在对水资源的需求已超过了河流和蓄水层所能维持的持续开采量。

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最突出的就是由直接消费谷物转向间接消费谷物,即消费更多的肉、蛋、奶和粮食加工产品。而消费更多的畜禽产品则意味着更多的粮食(通常2公斤粮食才能产出1公斤鸡肉,4公斤粮食才能产出1公斤猪肉)。加上酒类的消费,中国的粮食消费(包括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必然会大幅度攀升。此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据估算,城市人口每增加1%,全国工业用粮增加1.81%,饲料用粮增加1.0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粮食消费量的增加。事实上,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粮食消费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耕地生产率的提高非常有限

30年前,中国的水稻单产仅为日本的一半,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水稻平均单产已超过了每公顷4吨,与日本的差距已经被大大的缩短了。从1950年至1980年,美国的小麦产量都远远高于中国,但在1978年,中国的农业改革提高了小麦产量,并使之超过了美国。但由于缺水,北方小麦产区灌溉量下降,产量的增加逐渐变得困难起来。目前我国的玉米单产虽然还只有美国的60%。因此,在耕地生产率提高幅度有限,耕地面积增加难度日益加大的现实面前,可以预料,中国的作物产量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肯定会提高,但幅度不会太大。

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尚未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粮食产量难以稳定。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各种自然灾害袭击我国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经达到4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1.25%。其中,水蚀面积179.42万平方公里。中国的粮食受灾面积由50年代的平均每年2500万公顷上升为90年代的4942万公顷,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50年代的42%上升到90年代的50%。1998年的洪涝灾害,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遭灾,2150多万公顷的农作物受灾。中国因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量由50年代的平均每年380万吨增加到90年代平均每年2300万吨,其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50年代的2.1%上升到90年代的5%。据预测,由于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中国将进入自然灾害频发时期,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粮食政策未达预期目的

中国先后出台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产量,以达到粮食安全目标的重要政策主要有两项:其一是粮食保护价政策,其二是粮食直补政策。这两项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粮农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粮食种植面积并未增加。当前,中国农民收入仍然较低,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倍。而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低于经济作物,农民为提高收入,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是其必然的选择。虽然粮食保护价政策和直补政策对粮农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但是由于补贴金额和经济作物的收益相比有较大的差额,所以农民并不会因这两项政策的出台而大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其次,政策成本较大,降低了政策效益。中央出台的粮食保护价政策,本是为了保护粮农的收益,但是客观上造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压级压价收购或拒绝收购,严重地损害了粮农利益,粮农因此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直补政策是将补贴资金直接补入农户,但是由于农户数量巨大,且粮食种植面积核对、资金入户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政策执行成本急剧增加在所难免。有些地方政府为减少政策执行成本,直接按人均分,或按户均耕地面积均分,使粮食补贴未真正补贴粮食生产,且额度较小(每亩10元左右),难以增加粮食生产积极性。

新型耗粮工业的发展

世界化石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诱发了人们对于替代能源的兴趣和需求,利用粮食作物作为原料生产能源已经成为人们一项重要的可行性选择。但是,在现有粮食生产状况下,将粮食作物大规模用于工业生产将加剧人类食品或动物饲料供应的紧张状况。

中国的玉米种植地区纷纷建起大大小小的乙醇厂。它们为了生产,开始跟动物饲料生产商抢夺原材料。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12月公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工业加工消耗的玉米多达2300万吨,几乎占当年中国玉米产量的16.5%,比2001年增加了近一倍。玉米加工业的过快发展,导致玉米需求量上升和饲料供求关系紧张,结果造成了玉米短缺。尽管2006年中国玉米是大丰收的,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了30%。玉米价格的上涨还进一步带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在从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一年时间内,猪肉涨了29%,生猪价格飙涨了71%。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不能利用粮食生产燃料,因为粮食安全比能源更重要,而且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有着更加重要的政治意义。2006年12月底,中国政府叫停了所有的在建项目,规定今后所有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当然,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担忧也许是在杞人忧天。正如茅于轼先生在《中国真要经受这么多危机吗?》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很多危机都是虚拟的,中国人好像是生活在危机之中,这样反而是掩盖了真正的危机,其实所谓的粮食危机并不存在。“如果有市场,全世界一点也不缺粮”,“根本原因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但是拿钱买不到粮食,而是因为粮食没有市场”。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警钟长鸣才能安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80103/40073.html

更多阅读

转基因大豆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几种危害 转基因大豆危害

 市面上有一本书解释金融危机起因,里面介绍我国现在市场上卖的大豆油多半从美国进口,中国的大豆市场和压榨油市场已经在美国掌控之中。为此中国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国产大豆农业迅速萎缩农民收入更加困难,中国消费者利益越来越被置于

粮食危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

本书是旅德美籍学者威廉?恩道尔继《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

世界粮食危机现状 2011,粮食危机再临?

在目前席卷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危机中,粮食价格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没有什么比面包店的价格更容易激怒人们,让他们涌上街头。突尼斯和埃及的统治者对此应有痛感。”哈佛大学教授Peter Timmer一针见血。联合国粮农组织刚刚发布了201

全球粮食危机的冲突 全球粮食危机还有多远?

这个冬天越来越冷,但粮价却在通胀预期下高烧不退。联合国粮农组织1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3.6%,接近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的峰值水平。报告还指出,2010年国际粮食进口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粮

合肥粮食交易中心小麦 小麦价格上涨引发粮食危机恐慌

 虽然还不至再度引发2007年至2008年那样的粮食危机,但当前小麦价格的上涨——几乎是以40年来最快速度——很可能蔓延到玉米等其他作物,推动全球零售价格上涨,从而演变为价格的全面盘旋上升。  2007年至2008年的危机是三十年来的首

声明:《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起因,粮食危机-地区》为网友陌道红颜依何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