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语,麻雀的语言,麻雀的语言只有两个音素:“唧、喳”。唧,喳,唧喳,唧唧喳,唧唧喳喳……“麻雀虽小,二音微妙”。近些清晨,我老是被窗口争相唧喳的雀语惊醒,怎么?在修建没有墙洞、没有瓦顶的现代钢筋混凝土高楼里也住进了麻雀?从酣梦中醒来的我,顽童般赖在床上静静地谛听雀语,谛听雀们的窃窃私语。不要说,听去仅有简单的两个音素,可经麻雀小巧的嘴巴一调弄,却吐出了诸多饱含深意的语言,委实耐人谛听:在如此单调的雀语中我静着心细细地听出了雀们欢欣之外历尽坎坷尝遍苦辣的怨怼和叹息之音――怨世道之险恶,叹鸟生(由“人生”来)之多艰。
麻雀,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头顶和颈部栗褐色,背面褐色,杂有黑褐色斑点,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昆虫和谷粒。记得我老家房屋后头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乃是雀们最好的栖息地了。那里,雀儿成千上万,随着竹林地盘年复一年的扩张,“鸟口”(由“人口”来)也日复一日地越来越多。每天,这些小东西要么在竹林间穿梭跳跃,要么结伴飞起,等到晚上天黑之前又结伴飞回。每当它们飞起飞回时,竹林也跟着“唧喳”的声音嗖嗖摇动,不久,复归平静……
躺在床上,雀语唧喳,令我想起童年,想起童年的乡村。真的,也只有那些流逝的童年和遥远的乡村,才有麻雀与人朝夕相处的生动却无太多情节的故事。
麻雀要偷谷子吃,晚稻秧谷子出田的头两天常被它们啄掉,幼小的我就由父亲派去秧田管麻雀,拖一根长长的破竹杆时而敲出噼啪之声以恐吓驱逐,因此也便有了亲近雀们观察雀们的机会:它们一般10来只一群停留树梢,先是一两只从空中自由落体般坠到秧板上,见没有危险,另外待在树上的雀们便纷纷而下,原本在树梢“唧喳”不歇的它们此刻已然悄无声息。等我竹杆一扬,它们竟然好像懂得我的心思一样,“喳――”一声一轰而散,麻雀的组织性和警惕性都是极高的!太阳晒得猛烈的时候,我困了,父亲就帮我用稻草扎成一个假人,穿一件破衫,戴一顶破笠,腰眼插一支飘扬纸片或粽叶的竹技,用树桩撑立在秧田中央,替我履行看管之责……
小学语文有一篇《群鸟学艺》的课文,讲的是很多鸟慕名找凤凰学筑巢的本领,学本领最紧要的是耐心,而急躁的猫头鹰、老鹰、乌鸦们没有学会都匆匆飞走了,只有麻雀和燕子留到最后学会了在房檐下搭窝的高超本领。虽然课文赞扬的是燕子的耐心,及其搭窝的漂亮、结实和暖和,但我总以为名列第二的麻雀也非常之不错。跟人居住的鸟只有麻雀和燕子,其实这两种之间鸟沾亲带故,同属鸟纲中种数最多的雀形目,且都能作天气预报――燕子低飞要下雨,而早晨麻雀啭鸣则预示天气晴了,叫得越闹热晴得越好,多日阴雨,忽听群雀鸣叫,雨就要停了。
麻雀的可爱,麻雀对人的诱惑和意义,大小作家们写过不少的文章。当年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除了《群鸟学艺》外,还有一篇直呼《麻雀》的课文让我记忆犹新。乡下人有叫麻雀为房头雀、小瓦雀的,也有将未成年男性的生殖器叫雀雀的:但是雀雀非雀雀,此雀雀不是彼雀雀。记得上《麻雀》一课时,一位师范毕业刚上讲台的年轻女老师教我们读课文,才念一句“麻雀……”,脸颊即染满红霞了,男生们也在哧哧地嗤笑。此后好长时间,当女老师一进教室,几个调皮的男生总会大声朗读起《麻雀》来。《麻雀》写的是一只小麻雀跟庞大的猎狗搏斗,并使猎狗胆怯后退的故事。孩提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我才读懂了麻雀捍卫和拯救生命的精神,雀雀们完全是靠它们自己的勇敢、负责、自信、无畏的精神力量吓退了猎狗。讲课中老师给我们作了归纳:猎狗象征凶狠残暴,麻雀象征不怕自我牺牲的伟大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