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中医方剂名。泻下剂,温下,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证。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歌诀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处方
大黄 9克;附子 12克;细辛 3克。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用法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方义
本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运用
本方用于寒积里实证,临床应用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加减化裁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禁忌
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大黄附子细辛汤_大黄附子汤 -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2、《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3、《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