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章》不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紧紧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把重点放在人物的成长上,突出表现人物情感,写那个年代发生在军营里的美好的情愫,写人情和人性之美,写军人的浩然正气。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简介
《红领章》海报
《红领章》以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军营生活为背景,表现了几位男女青年入伍来到北方某部军营后,在连队中锻炼成长的过程,折射了一代军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军队的无限忠诚。该剧由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电视艺术中联合拍摄,剧中男女主角赵海民、刘越分别由总政话剧团青年演员高冰和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黄维娜扮演。
赵海民、刘越是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红领章》的男、女主角。赵海民,一个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志向远大的青年农民,非常曲折地来到部队,在部队这所大学里,刻苦训练,百炼成钢,逐步锻炼成为一名百折不挠,才智过人的优秀职业军人,是“红领章”时代的佼佼者。刘越,是一个生在军营,长在军营的女青年,她的父亲是某大军区副司令员,因此她对军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导演李俊岩、刘居冠在挑选这两位男女主角时,是费尽心机地四处寻找,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青年演员高冰和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黄维娜身上。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影片看点
《红领章》虽然反映的是小人物,但它力图展现我军发展前进的大题材、大事件,通过这群小人物在大比武、大演习、大阅兵中的表现,反映那个时代的我军官兵承受了随时准备打仗、牺牲的严峻考验,又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该剧以朴素的生活描写,情感化的情节和一个个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启迪观众、激励观众,让观众和剧中人物走到一起,向往和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红领章》的主题鲜明昂扬,思想充满哲理,人物修改鲜明,细节真实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催人泪下。编剧是陈怀国、陶纯、李心安,导演是李俊岩、刘居冠,主演有高冰、黄维娜、魏春光等演员。在戏里,刘越和赵海民是搭档,他俩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来到部队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并通过黄小川这条线使他俩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幸福地走到一起,成为一对相爱的终身伴侣。在戏外,他们的扮演者高冰和黄维娜早在电视剧开拍前半年就相亲相爱了。导演在挑选演员时,他俩为了不影响拍摄质量也没有公开他俩的关系,更没有相互向导演推荐对方,直到戏要拍完时,他俩才公开这层恋爱关系。
红五星、红领章、绿军装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青年人的偶像。它记录了我军发展史上的独特的一面,至今仍牵动着“红领章”时代老兵的情怀。电视剧《红领章》通过小人物的军营生活讴歌了部队官兵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里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为部队建设甘洒热血、奉献青春的精神,再现了我军首次最大规模的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和国庆35周年大阅兵等历史画卷。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影片特点
《红领章》剧照
红领章(以军服上的领章帽徽“三片红”为标志)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拥有过整整20年的一个时代。从那时起至今又过去了整整20年。当那个时代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经尘封时,电视连续剧《红领章》的艺术家却启动历史记忆,把那一代军人曾经燃烧过奉献激情的岁月定格,重新解读、定义了军人精神的内涵。由于它传递的精神价值取向在我们这个精神向度相对孱弱苍白的时代显得那么必需,由于它符合“怀旧诗学”的美学要求,由于它经由至情表达至理所产生的艺术说服力和征服力,由于……,《红领章》可认为是近期长篇连续剧中的一部杰作,一部近年来反映军队生活主题最鲜明、人物最鲜活、色彩最鲜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佳构。
《红领章》的可贵在于艺术家们抱着既对历史负责又感动当代的创作目的,选择并表现了军人精神的生成这个十分有价值的创作主题。军人精神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军人精神切入时代主旋律,是军队艺术家们义不容辞又令人敬佩的责任。而红领章时代(1965年至198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红领章时代的军人经由了由物质贫困、信仰忠诚到初经社会变革、价值转换年代。他们一只脚踏在传统兵营,另一只脚迈进军队改革。军旅际遇落差极大,转换非常痛苦。唯其如此,军人精神的内涵才更丰富。《红领章》以故事中人物的成长和心理转换告诉观众:是不断生成的军人精神即意志、克服、纪律、荣誉、情操等等,支持赵海民们完成了由农村毛头小伙或高干家的娇小姐或流浪知青等到一名革命军人殊途同归的转变。它既是青春祭,更是青春颂;既是史,又是诗。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演员阵容
《红领章》剧照
高冰饰赵海民
黄维娜饰刘越
褚栓忠饰李胜利
魏春光饰马春光
孙琳琳饰方敏
宋笠娜饰胡小梅
刘凌志饰黄小川
高峰饰张社会
高志强饰梁连长
赵志刚饰何涛
孙卓饰张连长
高冰,身高一米七八,长相英俊,浓眉大眼,一举一动均具备了一个优秀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本人经过解放军艺术学院四年的表演艺术的熏陶,对军人形象,对军队生活,对军事动作标准,是了如指掌。他在拍戏时,经常是自己设计人物走向,动作要领。如拍摄他们刚入伍因口琴事,发生农村兵与城市兵打架戏时,班长张社会赶过来将他和马春光一起摔打的动作,均是高冰提出来的,拍摄后令导演非常满意,摄制组其他演职人员也拍手称好。高冰说:“我还在‘军艺’学习时,就特地研究了红领章时期的军人形象和军队生活,研究了那时候的激情燃烧岁月,心中始终有一种强烈地创作激情。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红领章》电视剧组的拍摄,感觉自已的担子非常重大。因此我每天拍完戏后,就集中精力攻读剧本,从不敢松懈。”在拍戏期间,他也是老老实实做人,虚心向导演请教,向内行人学习,哪怕是摄制组一般工作人员提出来的问题,他都能诚恳地接受,他这种为人态度正是他在戏里要塑造的“赵海民人物形象”。如在拍摄他冒雨训练,在大雨下训练劈砖的戏时,他患重感冒刚好,摄制组统筹问他能否正常拍摄,如不能就改期时。高冰心中想到的是,摄制组拍摄计划期限只剩下几天,不能因为他而影响摄制组的整个拍摄日程,就坚持要求按计划拍摄下雨的戏。在拍摄中,他在雨水中整整拍了三个小时,令导演和在现场其他演职人员深为感动。
黄维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她被定为《红领章》女主角――刘越的扮演者,是导演从另外剧组演员资料堆里挑选出来的,这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黄维娜接到《红领章》剧组的邀请,看了剧本后,更是一见钟情《红领章》。她本来不是军人,也没有在部队生活过。这次跟随摄制组来到山西大同某部队拍戏,是她一生中第一次走进军营大门。她说“我感觉特新鲜,因为我从小就崇拜解放军,认为军营生活一定很神秘。这次让我演一个女兵,实际上是圆了我小时候就想当兵的梦想。”在拍摄期间,她非常珍惜这次的机遇,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她是勤学苦练军事动作,不懂就主动寻问部队干部战士,力争达到一个合格军人的要求。
在戏里,刘越和赵海民是搭挡,俩人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来到部队锻炼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通过黄小川这条线使他俩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幸福地走到一起,成为一对相爱的终身伴侣。在戏外,高冰和黄维娜早在《红领章》电视剧开拍前半年,他俩就相亲相爱了。导演在挑选演员时,他俩为了不影响拍摄质量也没有公开他俩的关系,更没有相互向导演推荐对方,直到戏要拍完时,他俩才公开这层恋爱关系。而此时他俩的这层恋爱关系经过《红领章》摄制组的培养,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牢固,感情更加深厚。这正是:有缘相逢《红领章》,《红》线一牵定终身。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剧情简介
《红领章》剧照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走进军营成了青年人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热血青春,飒爽英姿,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中原某山村,老残疾人的儿子赵海民费尽周折,终于和村支书的儿子李胜利一起,穿上了军装,来到了华北北部荒原上的一个野战师。这两人分别代表了农民军人的两种类型,前者为人正直,宽厚善良,坚强隐忍,他身上集中了农村兵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小农意识强,精于算计而又缺乏真正的智慧,结果,两人的命运大为不同,赵海民逐步成长为优秀的职业军人,成为那一代军人里的佼佼者,李胜利虽挖空心思用尽手段,百般表现自己,提为干部,但仍没能在部队扎下根,最终在大裁军中转业。
与上面两人同时来到部队的,还有以知青身份参军的城市兵马春光,大军区副司令员的女儿刘越,柔弱善良的孤儿方敏,以及某省革委会主任的女儿胡小梅,父母被关进“牛棚”的高干子弟黄小川等。马春光思想活跃,恃才傲物,是城市兵的一个典型,他与赵海民所代表的农村军人起初的矛盾与最终的融合,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刘越的父亲和黄小川的父亲是老战友,黄父落难之后,刘父在边疆的一个农场上,把流浪街头的黄小川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想法送到部队予以保护,刘越和越海民在黄小川的成长过程中费尽心机,终于使孤独消沉的黄小川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军人,最后他为救战友牺牲,获得了大境界。赵海民和刘越经过长期的磨合,因而相识相知,结为夫妻。多才多艺、容貌俏丽的胡小梅家庭条件优越,爱出风头,好胜心强,妒忌心重,她狂热地爱上了马春光,在工作上把刘越视为对手,爱情上和老实巴交的方敏是对手,但她人并不恶。最终她没能获得爱情,马春光真正所爱的人是方敏,一个身体瘦弱、异常善良的女孩。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的倒台使胡小梅遭到精神上的沉重打击,虽然父亲的问题并没有牵连到她,但心高气傲决定了她不会继续在部队呆下去,于是悄然脱下军装,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动荡的岁月结束了,部队加快了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军事训练和比武逐步得到了恢复。侦察连参加了我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赵海民作为军中的杰出代表,参加了八四年国庆大阅兵。中央军委为了实现军队由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决定裁军百万。这一决定,令那些热爱军营的人们愁肠百结,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马春光、刘越、方敏等人含泪脱下军装,告别军营。
红领章_《红领章》[电视剧] -相关评价
本剧不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紧紧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把重点放在人物的成长上,突出表现人物情感,写那个年代发生在军营里的美好的情愫,写人情和人性之美,写军人的浩然正气。
该剧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的军营生活为背景,通过几位男女青年入伍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一代军人对党、对祖国、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示了我军官兵志在北疆、献身国防的高尚情操;歌颂了官兵之间、士兵之间真挚友谊、相互激励的美好关系。
《红领章》的成功在于写活演活了一组呼吸在红领章时代却又能够同当代人在很宽的心理流向上进行对话的青年军人形象。这种成功可以用“三个到位”来概括。即人物基调到位,人物情致到位,人物关系到位。在《红领章》以三个战友(以及此后的三个家庭)为主体的人物群体中,农家子弟赵海民是带着农民的正直、宽厚优良品德来到部队的,经过这支沐浴着井冈红云和延河霞光的革命军队的高温淬火,成为一名甘于奉献、重情有责任、坚韧有志向的优秀带兵人。这在我们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中具有相当典型性。如果说从他在当兵几乎搁浅、提干又遭诬陷等种种磨难面前挺了过来见出了他超乎一般的坚韧,那么在明明知道同乡战友李胜利对他施小动作他却始终以德报怨,更显出他超出一般的大度。他始终不忘的“农村情结”不仅在于对母亲对丁老师一如既往的思念和关心,也在于他出于不想攀龙附凤而一度拒绝刘越的示爱。他心里有母亲、丁玉秀、老班长、马春光、李胜利、黄小川、何涛……甚至有处处为难他的李胜利的父亲和丁支书,唯独很少打自己的“小九九”。然而,赵海民身上炫目的军人精神最终却是也应该是作为一个好的带兵人来完成的。连长和老班长的言传身教,使赵海民懂得了所有的带兵之道都可以浓缩为一个“心”字;师长在大裁军中对前去给战友求情的他赠言:“军人最难过的是情感关”,使赵海民的精神世界获得了超越性拓宽。赵海民和他的战友们用艰苦、汗水、奋进、挫折等换得了对军人精神的理解:只有过得了军人就是服从,军人就是要顾大局这个“坎”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红领章》以饱含深情的艺术画面让一个个真正的军人走向观众:马春光和方敏自愿回内蒙;李胜利最终承受了家属未随军就转业了的牺牲;似乎注定了要像父辈一样穿一辈子军装的刘越,在不得不忍痛脱下军装的前夜向身为军区副司令员的父亲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转业后留在海民部队所在地的小县城。她要尽好一个军人妻子的责任。就连带着失去信任失去爱情的永远的痛离开部队的胡小梅,向领导提出的最后请求是再在通信连话机前值一次班……青年军人们以青春付出完成的对“红领章”的超越感人肺腑,启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