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 单田芳-人物简介,单田芳-艺术之路

单田芳,男,中国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一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1934年出生于营口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着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出身于曲艺世家,儿时即学会一些传统书目。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任评书演员,1995年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从艺50年来,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

善田芳_单田芳 -人物简介

家庭情况


五岁时的单田芳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单田芳 单田芳-人物简介,单田芳-艺术之路

单田芳的爷爷是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家境贫寒,是背井离乡的小商贩。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有个杨姓人家,家境相对富裕,杨家人相中了这位山东后生,单田芳的爷爷便到了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做了倒插门女婿。奶奶生了三个儿子,单永生、单永魁、单永槐,单田芳的父亲单永魁行二,三个儿子的出生吃黄了爷爷的小买卖。只有老大单永生从事西河大鼓,人称“八岁红”,擅长三弦、书鼓、鸳鸯板,十四五岁就已经红了。后来奶奶说让单永魁、单永槐从长子的道路,从事曲艺。老三单永槐表演评书。单永魁从事三弦伴奏,后与唱西河大鼓的王香桂结婚,就是单田芳的母亲。单田芳的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单永魁是她的弦师,夫妻俩妻唱夫奏,先在天津的茶楼演出,乘船后到营口市。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

漂泊童年

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在营口市出生。之后单田芳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新京、奉天、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后到奉天,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39年,王香桂和单永魁来到齐齐哈尔,当时,单田芳刚满五周岁,需要人照顾。王香桂的两个学徒月梅、小梅自然充当了免费保姆。不就是看管一个几岁的毛孩子吗?结果,小姐儿俩想错了,这个五岁


单田芳之母王香桂

的“大全子”(单田芳的乳名)居然是超级“淘气包”。

大全子总喜欢到家门外的池塘玩儿,父母责令“两枝梅“严格看管。一天,大全子往“两枝梅”的水里下了药,两名“家庭宪兵”睡着了,他用红绒绳把两个师姐的麻花辫子紧紧绑在一起,随后反锁上房门,快活地奔向了大池塘……折腾够了,才想起两个小师姐。他蹑手蹑脚地摸到窗根底下往里偷窥,中了安眠药的小师姐四肢瘫软,睡得正香,口水长长地流到腮帮子上。单田芳忽然尖起嗓子大叫:“不好啦!大全子掉进水里了,快救人啊……”“两枝梅”霍然惊醒,慌忙朝外狂奔,不料,各自的小辫子已经死死地纠缠在一起,撕扯了很久才分开。然后,披头散发地向门外的大水塘扑去……最后连个人影儿都没捞着,两人绝望地蹲在乱草里。单田芳呢?正躲在暗处哈哈笑哩。“两枝梅”回过身来,鼻子都气歪了。这哪像五岁的孩子,简直成“人精”了!

在单田芳的成长岁月中,不仅目睹了侵略与战争,也见识到了生生死死的“人间地狱”。后来,他的评书里不是江湖侠客,就是绿林飞贼,无论在什么名义下,只要涉及到战争的话题,单田芳总是念念不忘老百姓,他无限惋惜地慨叹:“又要打仗了,老百姓算倒了血霉啦――招谁惹谁了!”这种评书艺术中的“民本意识”,完全脱胎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早年经历

单田芳,中国著名评书演员,1934年12月17日生于营口市,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单田芳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长春、沈阳、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后到奉天,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39年,王香桂和单永魁来到齐齐哈尔,单田芳刚满五周岁,需要人照顾。王香桂的两个学徒月梅、小梅自然充当了免费保姆。这个五岁的“大全子”(单田芳的乳名)居然是超级“淘气包”。

在单田芳的成长岁月中,不仅目睹了侵略与战争,也见识到了生生死死的“人间地狱”。后来,他的评书里不是江湖侠客,就是绿林飞贼,无论在什么名义下,只要涉及到战争的话题,单田芳总是念念不忘老百姓,这种评书艺术中的“民本意识”,完全脱胎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平原枪声》《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等新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缓缓地拉开了序幕,身在鞍山曲艺团的单田芳自然逃脱不过,成了众矢之的。据说,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

1968年冬天,单田芳在鞍山市委党校“改造”。1969年4月,被下放道营口的干于沟。“1970年2月2日,单田芳无罪释放离开鞍山。

善田芳_单田芳 -艺术之路

初次成名


单田芳

1956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纽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1956年正月初三,单田芳首次在鞍山市内的茶社登台亮相,他带来的是拿手好戏《明英烈》,挣了四块两毛钱。在观众眼里,台上的年轻演员风华正茂、浓眉大眼,嘴角儿还挂着一丝谦和的笑容。人们七嘴八舌地品评着,单田芳深深鞠了一躬,稍微清了清嗓子,随后,娴熟地拿起惊堂木,“啪”地一拍,正式开书。早已滚瓜烂熟的《明英烈》就像洪水决堤那样,一泻千里。就这么气喘吁吁追赶了两个小时,最后终于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后,鞠躬,下台。单田芳谢完幕,里边的棉衣都湿透了。此后,单田芳的心里越来越踏实,书也说得越来越“油”,整个鞍山城都传遍了:“听说了吗?最近,出了个新人叫单田芳!”


青年单田芳

1958年,曲艺团走上正轨,由个体转成集体,单田芳变成了正式演员,当时的工资是84元,妻子王全桂是98元。1962年,文化主管部门规定,凡属传统曲艺必须停止,演员必须说新唱新。很快,单田芳说了《草原风火》《战斗的青春》《林海雪原》等30部小说,名气再一次大涨。

单田芳的妻子离开鞍山曲艺团去海拉尔发展,单田芳很快跟着去了,在海拉尔一炮而红,工资一下子涨到180元。后来,他们又去了田庄台,再次大红,从腊月到正月单田芳就挣了4600元。然而,单田芳夫妇这对“个体户”引来了很多非议。迫于各种压力,单田芳回到了鞍山曲艺团,团里给他的工资涨到了98元。但对于私自出走演出还是要做检查,并罚款800元。

为了历练自己,单田芳又选中了鞍山很少有人碰过的《童林传》。在师兄杨田荣的帮助下,单田芳一点就透,举一反三,可以顺着别人的书套子摸下去,能讲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行家听了绝不会产生“剽窃和改装”的感觉。

文革遭遇

1966年,“文化大革命”缓缓地拉开了序幕,身在鞍山曲艺团的单田芳自然逃脱不过,成了众矢之的。

“你在背后说,现在挣钱少,不如单干好……”


单田芳

“你影射新中国比不上旧社会……”

“你替反革命老子叫屈鸣冤,到处散布对政府的不满……”

辩解还有什么用?单田芳费了半天唾沫,还是被扣上了大帽子:“态度恶劣,对抗运动,存心和革命群众唱对台戏……”

几十个人一同被关进了收容所,那种感觉很像走进了《西游记》中的“无底洞”,既看不到归路,也摸不着前途。单田芳的内心里默默地呼天抢地,“造反派”们却不给他太充足的思想空间。后半夜,忽然一阵吆喝,“反革命”俘虏统统被喊了出来。开来一辆大卡车,人们挤进狭窄的车厢里,摇摇晃晃地驶入了茫茫的夜色。

汽车停稳,车门大开,单田芳第一个跳了下来。由于长时间屈膝蹲坐,两条腿早就麻木了,脚尖儿刚一落下,全身就瘫软在原地,怎么爬也起不来。这时候,一名“造反派”不容分说,迎面就是一脚,不偏不斜,正踢到嘴巴上。顿时,单田芳两眼发黑,头脑轰鸣,突出的牙齿全被打落了。不敢声张,更不敢吵闹,他含着满口鲜腥、炽热的脓血,愣是挺过来了。一口烂牙跟了单田芳好几年,最后只得去看牙医,全部拔掉了,换成满口的假牙。当时,他刚过而立之年。

在高墙内,想起体弱多病的妻子,单田芳就心疼,也不知她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怎么过。当王全桂娘儿仨出现在鞍山市收容所的时候,已是事件发生的十多天之后。亲人相见,恍若隔世啊。一家四口,面面相觑,居然谁也没有一句话,只能靠眼睛交流……

“文革”时代的倒霉蛋儿统称为“牛鬼蛇神”。对单田芳这种“牛鬼蛇神”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还留什么客气?“造反派”的策略就是一鼓作气,穷追猛打。

第一套方案:万炮齐轰。

揭批过程简直是疾风暴雨,强加于人。什么窝藏军火啦、包庇坏人啦、投掷手榴弹啦、迫害“革命小将”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单田芳也毫不示弱,他铁嘴钢牙咬得结实:“手榴弹,没扔;革命小将,没炸!反正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不信,去工人夜大、铁西收容所、鞍山打靶场随便调查吧。”话越说越僵,气儿越来越足,“造反派”最拿手的就是―――打!叫你嘴硬。


单田芳

第二套方案:收买供词。

“造反派”师弟早就策划好了,他怒视着单田芳,端出了早有预谋的词句:“单田芳,你罪行累累,罄竹难书。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不让你交代了,先听听革命群众的揭发吧!”

话音刚落,便有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声泪俱下的表演就开始了,他无限痛悔地指着单田芳,咬牙切齿地叫道:“我检举你!给我灌输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封建主义流毒,我上了你的当啦!从此,你我一刀两断,划清界限……”检举者如是揭发:“姓单的!你家贴过一张毛主席接见赫鲁晓夫的画像,你竟然指点着说:‘瞧!这两人,正斗心眼儿呢。毛主席笑嘻嘻的,啥意思呀?――伙计,来吧!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保你捞不到任何便宜。赫鲁晓夫又是啥意思呢?――本人来华访问,不捞点儿油水儿,绝不回国’……”调侃领袖,这还了得!检举发言尚未结束,台下便响起排山倒海的口号声:“打倒单田芳!”“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罪该万死!”……

群情激愤,向单田芳劈头盖脸地猛抽起来,“啪,啪,啪!……”身材单薄的单田芳左躲右闪、连连后退,最后竟被对方一掌推出一丈多远,头磕在墙根里,瞬间,天旋地转,爬了半天才起来。皮带挂着风声,雨点似地落下去,单田芳的耳朵“嗡嗡”乱叫――其实,他当场就被打聋了。据说,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

下放改造


单田芳

1968年底那个冬天,寒冷而漫长。单田芳这批“牛鬼蛇神”是在鞍山市委党校度过的。1969年4月,上边的命令传下来了,所有的“牛鬼蛇神”一律下放到营口的干于沟。

1969年“五一”节,干于沟的“牛鬼蛇神”破例放了假,甚至还破天荒地派发了几瓶葡萄酒,一向滴酒不沾的单田芳开始借酒浇愁。他醉了,趁别人没注意,便踉踉跄跄地跑到户外,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一行孤雁,两地离人。想着想着,可爱的儿女又浮现在眼前,单田芳终于忍不住纵声长啸:“老铁,惠丽,爸爸在这儿呢……”

终于有一天,已经荣升为“指导员”的“造反派”师弟板着脸向单田芳交代:“你最近表现不错,经研究,特许五天假。回家看一眼,马上赶回来。”他抬起腕子,看看手表,又补充道:“五天,不多不少。再过120小时,此时此刻,天上下刀子你也得给我赶回来;否则,后果自负――走吧!”单田芳二话不说,扭头就跑。跑上大路,穿五叉口,过大洼县,上了营口码头的轮渡,直向鞍山驶去……

刚一进院子,老铁和惠丽便小鸟儿似地扑过来,高声呼唤着“爸爸!爸爸……”王全桂望着魂牵梦萦的丈夫,泪眼相对,久久无言。那天,单家真像过大年,浓郁的炖肉香味儿飘满了整个房间、整条胡同。

夜深人静,夫妻俩有叙不完的体己话儿。单田芳敏感地发觉,妻子明显见老了。刚一年,她的眼角眉梢、腮边额头就爬满了新皱纹,她两鬓增白,目光呆滞,当初作为名人妻子的自豪感与优越感,一丝也没有了。她噙着酸涩的泪水凝望归来的亲人,忧心忡忡地问:“你的事儿,啥时候才算完呢?”

单田芳轻轻地叹了口气,喃喃地说:“哪有个完呀。”

“难道,上边也不给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单田芳

“说法?哼!他们还肯轻易放了我?”

泪水,轻轻地从妻子的脸上滑落,一滴一滴,凉凉的,掉在单田芳的心上。他粗糙的手,一遍一遍抚摸妻子的双肩和脊背。

不久,单田芳一干人又被准许回城,接着又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单田芳也难逃此运。王全桂的老家在长春市附近,名叫“一间堡”,他们决定就去那里。按照“组织”规定,三间房子按照国营牌价核收,房费外加遣送费,总共七百多块,拿上这些钱,单家四口就被彻底“扫地出门”,从此,与鞍山市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两个孩子都舍不得离开,惠丽撅着小嘴儿不吱声,九岁的老铁哭着喊着不肯就范。单田芳说:“孩子,这次去农村,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主意呀―――你不是最爱毛主席,最听毛主席的话吗?你想,毛主席叫咱们去农村,你愣不去,他老人家会生气的。况且农村比城里好玩多了,有山有水,有花草有树木……”


单田芳

老铁的精神头儿来了,追着问:“有苹果吗?”

“苹果?没有。那儿有的是玉米地。”

“好玩吗?”

“嘿!好玩得很,到地方你就知道啦。”

儿子趁机要条件:“去农村,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

“说!”

“你不是说,农村宽广吗?我想在那儿学骑车――你得给我买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单田芳咬牙点了头。

单田芳清楚地记得,离开鞍山的那天是1970年2月2日。王全桂把袖筒里捂得热乎乎的右手轻轻放在了单田芳冰冷的手背上,患难中的夫妻彼此凝望着,谁也不说话。然而,互相却能感觉到对方的心跳,两人的手握得很紧,也很扎实,似乎用指尖和掌心就可以默默地交流。

书坛翘楚


单田芳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主要有《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大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为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

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一书把其列为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此外,他录制了《薛家将》、《千古功臣张学良》、《七杰小五义》、《隋唐演义》、《铁伞怪侠》、《栾蒲包与丰泽园》(正续)、《刘伶传奇》等多部电视评书并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

他对待评书创作一丝不苟。在编录《百年风云》(曾在全国一百四十家市级电台播放)时,就参阅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慈禧前传》、《清宫十三朝》等几十种资料。单田芳还认为,“说书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头”,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生动、准确、鲜明是其评书的最大特点。因此,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

单田芳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着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单田芳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

善田芳_单田芳 -个人生活

家常饭不寻常


单田芳

“我是个不讲究的人,每天粗茶淡饭,萝卜、白菜、土豆是我最爱吃的,炒煮拌炖怎么吃都不腻,但家常饭里有不寻常的道理”。习惯了对单田芳“金戈铁马入梦来”般的仰视,直至与他面对面,听他说出对于饮食方面“顺其自然,粗茶淡饭”的见解,竟莫名地有了种大雅若俗的感喟。“我不下厨,可有一样,我会给做饭的保姆支招,”再往下听,就坐不住了,心想:这哪叫不讲究呀,分明是很讲究――他爱吃咸菜,但为了吃出不一样的味道,他支招给保姆,把咸菜洗净,放上些许香油、味精调味;打卤面好吃,但许多人家习惯于图省事到超市买面条,而他则独独推崇手抻面,“讲究一抻抻出三米长”,卤里面掺和些木耳、笋片等,最重要是菜码的配料要全,什么绿豆芽、韭菜花、芝麻啥的都得有,而五味之首的大蒜则也要派上用场,“那叫一个香”;最要紧的是做米饭的火候,米要洗几次,下锅后要用手指量一量,到一定程度后加火焖。火一起来后,为怕漏气要把锅的周围围好布,直至听到“噗噗噗”的水声后再调至小火,但不要立即掀开锅,“那样米饭香气就全跑了”。在这同时可以做菜,过个十七八分钟后掀锅,这才能确保米饭原有的香味。

“不讲究”的单田芳不仅在家讲究支招,在外也力求吃出他自己的“那一口”来。他喜欢吃营口二本町小吃一条街的切糕,但要等着吃大师傅最新做的。看着大师傅把小推车洗得干干净净,面团一倒一大摊并向两边扩散开来,用刀子一切,分成几块三层厚的豆沙馅、枣馅糕块,往竹筒里一插,“就跟吃冰激凌似的”,单田芳像孩子般用舌头抿了抿嘴,垂涎欲滴的切糕活脱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样与单田芳有着“食缘”的还有沈阳卖夜宵的老者,知道他爱吃火烧夹肉,每晚11点多老者必挑着担子来到其住处,“火烧……夹肉来”,一嗓子扯出好远,单田芳听到后马上出来迎候,不过拿过用刀切开烧饼再夹上肉的火烧只是第一步,回到屋后单田芳还要来个二度加工――把炭火盆烧得通红,拿出铁箅子,把肉放在上面炙烤,再泡杯上好花茶,直至肉片外焦里嫩后再吃,“那滋味,赛过活神仙!”


单田芳

滴酒不沾喝花茶

单田芳爱旅游,天南地北哪儿都跑,于是,各地小吃便成了他的最爱,什么天津狗不理、大麻花,南京夫子庙的香干、香豆等等,“见了就流口水”。而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则是东北的切糕、酸菜汤、大煎饼,“这些东西既实惠好吃,又有营养”。而若问到他最发憷的是什么,他来了句:“那就是请客吃饭了”。面对五光十色的珍馐美味和人情往复的推杯换盏,他的感觉则常常是索然无味,每次硬着头皮挨到曲终人散,他便赶紧一溜烟儿往家跑,“回来找补点儿粥,就点儿炸馒头片,吃点儿老咸菜才算吃饱。”

单田芳发憷饭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喝酒,“一喝酒浑身就烧得慌,”若再追溯,还得从年轻时的一次出差说起。那天,看到火车上的服务员给旅客送餐,旅客喝着大扎啤酒、就着烧鸡,吃得有滋有味,便勾起了他的腹中馋虫。于是,他也有样学样地要了杯啤酒。可还没喝完,便如翻江倒海般上气不接下气了,赶紧到卫生间“连汤带水”都吐了出来。也许是条件反射使然吧,从那以后,他便视酒如“洪水猛兽”,再也不沾其毫厘了。

不喝酒的单田芳却颇爱饮茶,而且就爱花茶,其他茶则一概不沾,甚至某次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导演张纪中买好机票邀请他一同到武夷山品大红袍,他都婉言谢绝了,颇有种为花茶守身如玉的范儿。而多年前一次到南昌录评书,他还特意带了一斤好花茶以备不时之需,可计划却赶不上变化,谁成想主办方又约他补录了《三侠五义》、《薛家将》等节目,花茶喝完了,他到处去买也不见踪迹,只得临时以南方的大叶茶对付,“弄得很长时间嘴里都不是味,回北京后赶紧再换回花茶,感觉还是花茶香呀!”


单田芳

顺其自然不强求

年近八旬讲究饮食的单田芳,谈起养生却一脸茫然:“其实我还真没有什么养生方法,反倒有许多有悖常理的做法呢。”单田芳坦言,他从不刻意学习电视和书报刊上的养生秘籍,看到小区里的老人天天晨练,自己也很佩服,可“压根儿就没长那根筋”。“我是经常录书累了,或突生兴致想到外面走走的时候,才出去活动活动。”而陪伴在他左右的,则是他养的那条狗。于是,邻居们便给他编了个顺口溜:“门前一老叟,牵着一条狗。不知狗遛人,还是人遛狗。”

单田芳几十年如一日,早晨5点就起床,他说这时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开始静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读书、吃早点,接着就是准备些评书段子,下午则几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动。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思考该怎样养生、保健,“顺其自然不强求”也就成了他的习惯用语。

家庭变故


单田芳

新中国成立,单家也开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然而突如其来的烦恼又不请自来了。1950年初春,单田芳还记得那次宴会,家里高朋满座,有曲艺演员佟浩儒,还有他的朋友王子明。当时,单永魁只知道这位陌生的座上客是“朋友的朋友”,并不清楚他的具体身份。据说,此人刚从天津赶来,想在沈阳北市场卖王家祖传的熏肉和烧酒。单永魁自然是满口应承,大包大揽。本来帮朋友一个小忙算不了什么,然而,就是这点琐事竟把好端端的单家推入了无边苦海。

初春的一个深夜,街道派出所莫名其妙地带走了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单田芳与父亲面面相觑,枯坐了一宿。次日中午,单永魁也被带走讯问。三个月后,妈妈回到家,不安地问:“全子,怎么就你一个人?你爸呢?”“出事儿第二天,爸爸就接你去了。他也是四个多月没回家。你们……没在一起呀?”

整整僵持了一年零三个月。忽然,单家收到了单永魁的信。因为帮助了“反革命”罪犯佟荣工(化名王子明),他被判了六年刑,拘押在北京,而他根本不知道王子明究竟是做什么的。

母亲一狠心和父亲离了婚,丢下他和几个妹妹一去不复返。不久,母亲改嫁他人,单田芳无从插手。1953年单田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沈阳市第27中学,著名学府东北工学院的大门朝他敞开了。然而东北工学院的凳子还没坐热,单田芳就因病被迫休学。而且身为长子,家境贫困,为了全家老少更好地活着,他放弃了上大学。病好后拜李庆海为师,学习说书。

善田芳_单田芳 -主要作品

评书着作

《瓦岗英雄》(两册,山西人民);

《说唐后传》(春风文艺);

《宫门挂玉带》(中原农民);

《薛仁贵征西》(中原农民);

《明英烈》(春风文艺);

《大明英烈传》(黄河文艺);

《燕王扫北》(中原农民);

《风尘三侠》(中原农民);

《包公案》(黄河文艺);

《七杰小五义》(两册,黑龙江人民);

《白眉大侠》(两册,内蒙古人民);

《铁伞怪侠》(海天版);

《燕王剑侠》(内蒙古人民);

《大明风流谱》(中国文联);

《大明五杰》(作家版);

《连环套》(内蒙古人民);

《三侠剑》(两册,内蒙古少儿)(三侠剑400回单老已精心录制,其中包括《三侠剑》《续三侠剑》全部和《再续三侠剑》前三十二回,相当精彩,建议听听);

《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再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童林传前传》(两册,内蒙古人民);

《童林传后传》(两册,内蒙古人民)以及“单田芳评书全集”(群众版)等。

《单田芳评书精粹》群众出版社(全套共17套书)

作品全集

编号名称集数类型备注1封神演义120电台剪切版另有电视版,听过任意一版即可2《封神演义》180电视原版剪辑版,《封神演义》140回3《赵武灵王》90电台原版4《楚汉争雄》80电视原版电台剪辑版,100回5《三国演义》125广播原版集长29分钟6《三国演义》85拼接版剪辑版:《三国演义》112回、

《三国演义》86回(与85集

广播一样,只不过第18集和第19集重复)

7《三国演义》80电视版8《刘伶传奇》100电视原版剪辑版,《刘伶传奇》80回9《花木兰》72电台原版剪辑版,《花木兰》90回10《侠侣情仇》80电台原版集长29分钟11《隋唐演义》130电台剪辑版12《新 , 隋唐演义 ,》150电台原版13《隋唐演义》216剪辑拼合版14《隋唐演义》未知电视版15《说唐后传》59电台原版(原本60回,网上流传的版本缺原本的第21回)16《大唐惊雷》100电台原版17《薛丁山征西》100电台原版18《薛家将》180电台剪辑版如果不是想了解100回《薛丁山征西》

没有的 薛刚 反唐部分,不推荐此作。

原版:150回电台原版《薛家将》

19小五义40020《西游记》100电台原版21《宏碧缘》60电台原版剪辑版,《宏碧缘》96回, 《风尘豪客》 ,80回22《宏碧缘》96电视版23《深宫惊变》50电台原版不是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就没必要去听了24《安史之乱》40电台原版剪辑版, 《大唐贵妃》 ,50回25《三侠五义》150电台原版剪辑版,《三侠五义》180回26《三侠五义》未知电视版27《五鼠闹东京》40电台原版28《大破冲霄楼》72电台原版29《七杰小五义》80电视版剪辑版,《七杰小五义》68回30《七杰小五义》80电台版31《白眉大侠》320电台原版剪辑版, 《小五义》 ,400回,《白眉大侠》400回32《白眉大侠》300电视版33《龙虎风云会》320电台原版34《水浒全传》150电台原版要听就听完整的360回版本吧35《水浒全传》360剪辑拼合版36《水浒外传》120电台原版37《杨幺传》40电台原版剪辑版,《水漭英雄恨》50回38《铁伞怪侠》160电视版剪辑版, 《说岳后传》 ,130回39《铁伞怪侠》100电台原版听电视版即可40《明英烈》162电台版41《明英烈》100电视版42《大明英烈》240电视版剪辑版,《大明英烈》180回43《大明英烈》111广播版另有312回剪辑版《大明演义》,是由之前提到的明英烈系列作品剪辑而成44《燕王扫北》70电台版45《洪武剑侠图》100电台原版46《燕王剑侠》60电台原版47《永乐剑侠》30电台原版48《天下故事会之古代奇案》17电视版49《努尔哈赤》57电台原版50《明末遗恨》65电台原版51《李自成》120电台原版52《话说台湾》150电台原版53《清官于成龙》120电视版54《清官于成龙》100电台原版55《十二金钱镖》60电台原版直接放弃, 没有为什么56《十二金钱镖》100电视版57《三侠剑》400电台版58《连环套》120电台原版讲述的主角是, 窦尔敦59《清官册》200电台原版残书还好听,真是折磨人60《童林传》250电台原版剪辑版,《童林传》30061《童林传》200电视版剪辑版,《童林传》100回62《童林传》300电台原版63《古今奇案》60电台原版64《洛阳豪客》20广播版65《百年风云》250广播剪辑版剪辑版,170回, 《清末风云录》 ,(为本作后半段剪辑而成)66《百年风云》200电视版剪辑版:《禁烟风云》50回(本作前半段剪辑而成);

116回版 《太平天国》 (本作后半段剪辑而成)

67《百年风云》200电视版录制完电视版《铁伞怪侠》后,

单老继续与 北京电视台 合作录制

的几部作品之一。由林则徐禁烟至太平天国灭亡止。

68《林则徐》56电台原版关于林则徐的故事,听听《百年风云》也就差不多了69《林则徐》80电视版相同资源,《林则徐》66回由80回电视版林则徐剪辑而成70《曾国藩》200电视版剪辑版,《曾国藩》145回71《曾国藩》60电台版72《天京血泪》未知电台版73《天京血泪》30电视版剪辑版,《天京血泪》40回, 听听 , 百年风云 ,就可以了74《廊坊大捷》80电台原版75《民国英烈》150电台原版剪辑版,《民国英烈》189回, 《辛亥风云录》 ,172回76《乱世枭雄》300电台版备注:另有485回版《乱世枭雄》,

是由300回 鞍山 电台原版和92回电台

原版千古功臣 张学良 剪辑而成,且第一回为电视版

77《乱世枭雄》220电视版78《千古功臣张学良》120电视版剪辑版,《千古功臣张学良》96回79《千古功臣张学良》未知电台版据吧友介绍此版本内容要比120回电视版内容更加丰富80《大河风流》100电台原版81《栾蒲包与丰泽园》200电视版82《慈禧陵墓被盗》6电台原版83《918风云》100电台原版84《新儿女英雄传》30电台原版剪辑版,《新儿女英雄传》40回85《平原枪声》40电台原版剪辑版,《平原枪声》60回86《太平洋大海战》104类型电台原版87《破晓记》37电台原版剪辑版,《破晓记》50回88《风雪大别山》未知电视版89《辽沈战役》30电视版90《九一九演义》50电台原版91《贺龙传奇》300电台原版92《少林将军许世友》100电台原版93《血色特工》未知94《老店风云》80电台原版95《羊神》40电视版96《牛根生发展史》20未知97《京城神探刑侦档案一生守候》35电台原版98《根本利益》27电台原版99《巨骗内幕》100电台原版讲述了发生于90年代前期全国最大的, 非法集资 ,案――, 邓斌 ,案100《九七大案纪实》60电台原版介绍1997年全国发生的恶性犯罪大案101《江洋大盗缉捕纪实》100电视版录制于05年根据《九十年代大案要案侦破纪实》改编102《书评雅典》15电视小段103《亚运三国》14电视小段104《言归正传》105广播版

广告代言

《隋唐演义》同名的网络游戏代言、塞外金药金螺丹、养肾补血胶囊、盼盼门、同仁擦骨膏、河北香河医院

综艺节目


单田芳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20110408

深圳卫视《年代秀》20111111

以下为2011年1月20日河北都市频道的《夫妻天下》栏目对单老的专访时,单老亲口所说。

单田芳老师是已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铁杆歌迷。

单老非常热衷于网上购物。

单老害怕老鼠和蛇。

单老的烟龄已有60多年。【愿单老保重身体】

平时非常平易近人受人尊敬的单老师,经常被一些商家或出租车司机痛宰。

善田芳_单田芳 -社会活动

出席中国曲艺节


单田芳

2005年7月8日,农历乙酉年六月初三日,晚: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开幕。

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在杭州开幕。本次活动以进一步促进曲艺创新、打造曲艺精品、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浙江广电集团、中信实业银行杭州分行承办。

中国曲艺节是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曲艺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本届曲艺节比以往几届规模大、时间长、参与面广。7月8日在杭州拉开序幕至7月31日在北京闭幕,历时24天。分别在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广东江门、云南昆明、宁夏银川、辽宁铁岭、山东济南设立7个分会场,以展示新时期不同地域特色的优秀曲艺节目。

7月8日晚,杭州体育馆观众如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宣布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开幕,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甘英烈出席开幕式。


单田芳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副省长盛昌黎,省政协副主席李青。梁平波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的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各位领导、嘉宾和艺术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幕文艺晚会的4位主持人杨澜、朱军、窦文涛、朱丹妙语连珠地串起了音乐摇滚快板《礼花辉映杭州城》、曲艺联唱《贺曲艺之花香四季》、绍兴莲花落《三个巴掌》、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等11个精彩节目。

曲艺界著名演员姜昆、赵本山、黄宏、冯巩、侯耀文、刘兰芳、李金斗纷纷亮出各自得意之作。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成、梁天、王馥荔也像模像样地唱起了单弦,操起了山东柳琴,唱起了苏州弹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分别用京韵大鼓和天津时调作了精彩表演。

舞台大屏幕上显现出了陈云同志对曲艺评弹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几个手写大字。单田芳、李文华、黄少梅等8位曲艺老前辈走上舞台,用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寄语曲艺界的新兵。

陈晓光副部长指出,曲艺要生存下去,首先要让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喜欢,尤其是要让年轻观众喜欢,这样才能让曲艺抓住未来。曲艺要不断推出新的剧目,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喜欢。所以曲艺的发展,需要有新一代的曲艺明星。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说,通过这次盛会,我们要树立中国曲艺的品牌,在全国遍地开花,推出新的作品、新的表演形式、新的面孔。

关心和支持网络评书发展

2005年优秀青年评书演员宋春明(秋雨)与网友勇义侠、小玉米创建的互联网首个网络书馆,让评书这门古老的艺术与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之间变成了零距离,从而有力的推动了评书这门艺术在网络上的发展。

网络书馆成立一周年之际单先生发来贺词:你们的确不容易,在评书极不景气的情况下,你们能够挺身而出来挽救这个评书事业,这是令人非常感动的,因此呢,希望你继续努力,咱们相互沟通,有哪些不了解的事情,有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互相联系,我尽其所能帮助大家,咱们携起手来为繁荣评书事业,延续评书事业共同努力!

――单田芳

善田芳_单田芳 -获奖记录

曲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70103/39254.html

更多阅读

田平春 田平春-人物信息,田平春-人物简介

怒铡公孙_田平春 -人物信息中文名:田平春性别:男地区:台湾血型:O型职业:演员出生地:中国台湾怒铡公孙_田平春 -人物简介田平春,演员,代表作品为《七巧凤凰碧玉刀》《多情双宝环》《包公奇案之怒铡公孙》等。

梅艳芳 梅艳芳-人物简介,梅艳芳-成长经历

梅艳芳,原籍广西合浦,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6岁时便开始登台公开演唱。1982年,梅艳芳获得在娱乐圈崭露头角的机会,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上,她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1985年至1989年度《十

田培林 田培林-人物简介,田培林-教育理论

田培林(1893.12.21―1975.5.9),字伯苍,河南襄城县人,祖籍河北省满城县。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下简称河北女师)教育系教授,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民国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近代著名教育家。田培林1975年卒于台湾台北,综观田培林一生,除早期

声明:《单田芳 单田芳-人物简介,单田芳-艺术之路》为网友摇风似醉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