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史 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正文

黄河水利史 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正文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由于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它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自孟津以下因“善淤”,形成地上河;筑堤后则“善决,善徙”。近人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统计资料有缺略,实约每年一次),不堵就形成改道。黄河决口泛滥常北侵海河水系,南入淮河流域,造成河流在黄淮海大平原上迁徙。针对它的特性,自古兴水利就注意水沙并用:用水有供水、灌溉、通航,用沙有浑水淤灌和放淤等;除水害,在上中游要防止水土流失,在下游要防止洪水为灾。黄河的兴利除害,在历史上几乎占中国水利事业的一半,尤以下游防洪用力最多。黄河水利史可分四期,四期的共性是上、中游兴农田水利,下游泛滥多灾,用堤防修堵加以治理。

黄河历史_黄河水利史 -黄河水利史

黄河历史_黄河水利史 -正文


黄河水利史早期成就自大禹治水(约公元前21世纪)至东汉王景治河(公元69),这一时期黄河北流与海河水系相混(图1)。相传禹之前有共工氏及禹父鲧以堤堵水失败。洪水滔天,在下游横流。居民迁居丘陵,以水产动植物为主食。
大禹治水禹以疏导为主,排洪入海,获得成功。居民才下居平原,种植五谷。《禹贡》叙述禹河故道,大致在太行山东麓,斜向东北,至今天津附近入海。此后水灾记载不多。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决宿胥口(今河南淇县东南),是有记载以来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入海口南移。这一时期两岸堤防不多,河流呈漫流状态。到战国时下游东岸的齐国,西岸的赵魏各距河25里筑堤防洪,是下游有系统堤防之始。
秦汉的防洪由于有了堤防,河道迅速淤高,秦汉时已成为地上河。又由于河滩地常被垦占,筑围堤防洪,形成堤中有堤,堤线曲折不合理,西汉自公元前168年起,180年中大决口12次以上。防洪措施首先是堵口修堤。秦统一全国后曾整顿河川堤防。西汉堵口最有名的是瓠子堵口,汉武帝亲率群臣参加施工。其次是建始四年(公元前29)大决馆陶及东郡金堤,淹4郡32县。次年河堤使者王延世用立堵法堵口,以竹笼装石合龙成功。堤防已出现了石堤,主要在今河南北部。到西汉末年,政治混乱,长期决溢失修,黄河汴渠混流;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又大决魏郡(今河北南部),形成了第二次大改道。直至东汉王景治河,才修堤千余里,固定了新道。
另一特点是维持多道分流。当时黄河由今郑州北,向东北分流为济水,向东有鸿沟运渠;由今河南北部向东有分支漯水。自瓠子决口后,相继有瓠子河、屯氏河、鸣犊河等决口分流,其余还有不少一二年的决口分流,直至西汉末东汉初的大片漫流。
重要河工在今河南北部有挑流石激(挑水坝),在贝丘(在今山东临清县南)附近曾裁弯取直。
在救灾措施方面,建始四年大决,淹32县、15万顷农田。大司农(地位相当于现代部长)主持救灾,调动500只漕船,徙97000居民到高地避水。
治河方略西汉自武帝以后,有不少人提出治河方策,以贾让治河三策最著名。平帝时曾召集能治河者百余人开会讨论,提出各种方案。如听其自然漫流、多道分流、大改道、设滞洪区、复禹故道等。大司马史张戎指出: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建议春夏枯水时集中水流冲刷淤积。东汉初也有不少争议,讨论是恢复东北故道,还是任它向东南泛滥。
农田水利以上中游较多。先秦灌渠以今太原市南汾水支流晋水上的智伯渠为最早(见彩图)。公元前453年筑渠首堰。稍后有引漳十二渠,漳水当时是黄河支流。更下游今山东境内有汶水、济水等灌区。
黄河水利史关中灌渠发达。秦修郑国渠(见郑白渠);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兴修最多,大渠如引泾水的白公渠、引渭水的成国渠、引洛水的龙首渠等。这些灌渠都引浑水灌溉,水沙并用。武帝时还引汾水最下游及附近黄河水淤灌垦种,但未成功。
上游多屯田水利,自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宁夏至河西走廊,用兵卒60万人以上戍边屯田开发水利。宣帝时(公元前73~前49)推广到湟水流域。
黄河航道及引黄运渠《左传》鲁僖公十三年(公元前647)自秦都雍(今凤翔南)大规模运输粮食,经渭水至黄河入汾水至晋都绛(今翼城东)。后此,至战国开菏水、鸿沟、汴渠以至西汉开漕渠,构成了自长安东至钱塘江的东西大运河西段(见中国运河史)。航道中黄河三门峡险段,鸿嘉四年(公元前17)曾开凿底柱,未成功。东汉都洛阳,开阳渠通洛水入黄河。这样,两汉都城都可以经黄河入汴渠,经泗水、邗沟及江南河道通向钱塘江流域。
治黄和黄河水利的再发展王景治河后到北宋末年(公元70~1127),在这期间有900多年,下游河道大致走今河道之北,在今利津县境入渤海,已与海河水系分开 (图2),下游有汴渠和济水分支。到北宋庆历八年(1048)决向北流,经过了80年的摆动过渡期改向南流,入泗夺淮。
黄河水利史修防及治河王景治河后,至三国末近200年中有决溢记载八九次,后此300多年中,黄河流域大乱,下游即无修防,亦无决溢记载(仅各有不明确的记载一二次)。有人认为是王景的成绩,有人认为是因上游植被较好,淤决减少等。这时下游居民稀少,河道多分支,通连湖泊,大水记载不少,但从未指明是黄河水,可能由于堤防失修,洪涝混合,不易分辨。唐代修复堤防,隋、唐300多年中有二十几次决溢,后期渐多。五代时平均两年多一次决溢,修防也不少。
北宋治河最勤。北宋 168年中平均一二年一次决溢,修防制度严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河道水文已有较多认识。每月汛水都有专名。沿下游有埽工险段几十、近百处。堵口、 修堤、 护岸等工程技术已有总结提高。但治水方针不明确,先主修遥堤,又主分流,后争河道路线。景佑元年(1034)河决澶州(治今濮阳)横陇埽,东北流称横陇河道,在京东故道(王景河道)之北。庆历八年(1048)决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商胡埽,至今天津东入海,称为北流,后人指为第三次大改道。宋人第一次挽北流回横陇失败。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70103/38940.html

更多阅读

《黄河鬼棺》——评 黄河鬼棺 小说

话说,《黄河鬼棺》吾也不是看了一天两天了,昨天吾终于把最后的提纲章节看完了,算是全书终了吧。记得上次看类似的盗墓小说的时候,起码已经是一年前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写得真是不错。《鬼吹灯》也很好看。不过现在我已经记不得

捞尸笔记2之黄河鬼侠 黄河捞尸人

题外话:我明早起程,离开兰州,素材已经全部找好。《擒灵Ⅱ》近一个月未更新,抱歉。主要是千里迢迢赶来,除了写稿,还要见一些提供素材的朋友,总不可能拿了素材就走,人情世故还是要的。然后就是四本新书陆续印刷,准备发行了,我在顶置博文更新了各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谈笑风生、专心致志等。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

声明:《黄河水利史 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黄河水利史-正文》为网友理想三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