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蝌蚪-基本资料,蝌蚪-外形特征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蝌蚪组合_蝌蚪 -基本资料


蝌蚪学名:蝌蚪
拼音:kedou
英文名:tadpole
拉丁文:Rana limnocharis Boie、R.Plancyi Lataste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别名: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蟆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本草纲目》)

蝌蚪组合_蝌蚪 -外形特征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蛤蟆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蝌蚪组合_蝌蚪 -生长环境


蝌蚪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蝌蚪不避光,生长在光线暗淡,幽静的地方,如果是人工养殖,应避免阳光直射,要勤换水,实时调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的温度,保持水池的清洁。

蝌蚪组合_蝌蚪 -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

蝌蚪组合_蝌蚪 -生长繁殖


蝌蚪

变态发育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蝌蚪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蝌蚪组合_蝌蚪 -饲养


蝌蚪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蝌蚪 蝌蚪-基本资料,蝌蚪-外形特征

蝌蚪组合_蝌蚪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寒、脾经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①外用;(《本草拾遗》:“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②捣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本草蒙筌》:“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

古书记载:

1、《本草拾遗》:“虾蟆儿生水中,有尾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70103/38895.html

更多阅读

金慧秀基本资料 金惠秀八字奶

金慧秀基本资料  姓名:김혜수  中译:金慧秀(金惠秀)  英译:Kim Hye-Su  生日:1970.09.05  身高:170cm  体重:49kg  星座:处女座  血型:A型  国籍:韩国  籍贯:釜山  家庭情况:兄妹5人中排行老二  学历

海啸大白鲨电影的基本资料 海啸大白鲨

基本资料中文片名:海啸大白鲨年  代:1978国  家:美国类  别:灾难/惊悚语  言:英语字   幕:中文字幕演  员:奥图·肯尼迪 贺格·史泰堤海啸题材与鲨鱼题材一直是好莱坞用来吸引眼球的一大手段,惊悚、震撼......再配上逼真的特效,

vill基本资料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资料

vill基本资料:中文译名:婉娜拉•宋提查泰文名:วิววรรณรท สนธิไชย英文名:Vill Wannarot Sonthichai出生年月:1989年4

血液检验 血液检验-基本资料,血液检验-相关链接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血液检查_血液检验 -基本资料临床医学常规化验项目之一:(一)血常规检验(二)贫血及溶血检验(三

声明:《蝌蚪 蝌蚪-基本资料,蝌蚪-外形特征》为网友别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