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概述,诺贝尔化学奖-评选过程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_诺贝尔化学奖 -概述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奖(Nobel prize winnersin chemistry)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_诺贝尔化学奖 -评选过程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3、不得毛遂自荐。

4、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5、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6、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7、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概述,诺贝尔化学奖-评选过程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_诺贝尔化学奖 -获奖列表

1901年―1910年

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1910年―1919年


洛伦兹1910年奥托・瓦拉赫(德)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1911年玛丽亚・居里(法)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1912年格利雅(法)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保罗・萨巴蒂埃(法)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913年阿尔弗雷德・沃纳(瑞士)对分子内原子成键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1914年西奥多・理查兹(美)精确测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理查德・威尔施泰(德)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1916年未发奖
1917年未发奖
1918年弗里茨・哈伯(德)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1919年未发奖

1920年―1929年


居里夫妇

1920年沃尔特・能斯特(德)对热力学的研究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英)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英)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弗里茨・普雷格尔(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发奖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奥地利)对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的证明,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
1926年斯维德伯格(瑞典)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年海因里希・维兰德(德)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确定
1928年阿道夫・温道斯(德)对甾类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29年亚瑟・哈登(英)汉斯・奥伊勒-克尔平(瑞典)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和探索

1930年―1939年


诺贝尔化学奖

1930年汉斯.费歇尔(德)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等的研究,特别是血红素铁原卟啉IX的合成
1931年卡尔・博施(德)弗里德里希・柏吉斯(德)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1932年兰格缪尔(美)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3年哈罗德・尤里(美)发现了重氢(氘)
1934年弗列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伊伦・约里奥-居里(法)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5年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荷)通过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1936年沃尔・霍沃思(英)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保罗・卡勒(瑞士)对类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研究
1937年理查德・库恩(奥地利)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1938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对性激素的研究
1939年利奥波德・雷吉卡(瑞士)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

1940年―1949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克罗托受1940年未发奖
1941年未发奖
1942年未发奖
1943年格奥尔格・赫维西(匈)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年奥托・哈恩(德)发现重核的裂变
1945年阿图里・维尔塔南(芬)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特别他提出的饲料储藏方法
1946年詹姆士・萨姆纳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约翰・那斯罗蒲,温德尔・斯坦利(美)在生产纯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爵(英)对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1948年阿纳・蒂塞利乌斯(瑞典)对电泳现象和对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1949年威廉・吉奥克(美)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0年―1959年

1950年奥托・狄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德)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1951年埃德温・马蒂松・麦克米伦(美),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美)发现了超铀元素
1952年阿切尔・约翰・波特・马丁(英),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英)对色谱的研究和发现
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
1954年莱纳斯・鲍林(美)化学键的研究
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美)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多肽激素的首次合成
1956年西里尔・诺曼・欣谢尔伍德爵士(英),尼科莱・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苏)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1957年亚历山大・罗伯塔斯・托德男爵(英)研究了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的结构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英)研究了蛋白质,特别是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1959年加洛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捷克)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方法

1960年―1969年

1960年威拉德・利比(美)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
1961年梅尔温・卡尔文(美)研究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
1962年马克斯・佩鲁茨(英),约翰・肯德鲁(英)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1963年卡尔・齐格勒(德),居里奥・纳塔(意)对聚合物的研究,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研究
1964年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英)通过X射线在晶体学上确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1965年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
1966年罗伯特・马利肯(美)在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的研究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德),罗纳德・乔治・雷福德・诺里(英),乔治・波特(英)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1968年拉斯・昂萨格(美)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昂萨格倒易关系
1969年德里克・巴顿(英),奥德・哈塞尔(挪威)发展了以三级结构为基础的构象概念

1970年―1979年

1970年路易斯・费德里克・勒卢瓦尔(阿根廷)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年格哈得・赫尔茨伯格(加)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美)对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


埃米尔・费雷斯坦福・穆尔,威廉・霍华德・斯坦因(美)对核糖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3年厄恩斯特・奥托・费歇尔(德),杰弗里・威尔金森(英)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保罗・约翰・弗洛里(美)在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大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
1975年约翰・沃尔卡普・柯恩福斯(澳)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弗拉基米尔・普莱洛格(瑞士)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美)对硼烷结构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对非平衡态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贡献
1978年彼得・米切尔(英)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
1979年赫伯特・布朗(英),乔治・维蒂希(德)将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

1980年―1989年

1980年保罗・伯格(美)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玛丽・居里沃特・吉尔伯特(美),弗雷德里克・桑格(英)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1年福井谦一(日),罗德・霍夫曼(美)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
1982年亚伦・克拉格(英)通过晶体的电子显微术在测定生物物质的结构方面的贡献
1983年亨利・陶布(美)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
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美)开发了多肽固相合成法
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美),杰罗姆・卡尔勒(美)在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方法上的贡献
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美),李远哲(美),约翰・波拉尼(加)他们对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1987年让-马里・莱恩(法),唐纳德・克拉姆,查尔斯・佩特森(美)研究和使用对结构有高选择性的分子
1988年约翰・戴森霍尔(德)罗伯特・胡贝尔(德)哈特姆特・米歇尔(德)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的确定
1989年西德尼・奥特曼(美),托马斯・切赫(美)核糖核酸(RNA)催化性质的发现

1990年―1999年

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Jens C. Skou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美)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1993年凯利・穆利斯(美)迈克尔・史密斯(加)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乔治・欧拉(美)对碳正离子化学反应的研究
1995年保罗・克鲁岑(荷)马里奥・莫利纳(墨)弗兰克・罗兰(美)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1996年罗伯特・苛尔(美)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英)理查德・斯莫利(美)发现富勒烯
1997年保罗・博耶(美)约翰・沃克尔(英)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延斯・克里斯汀・斯科(丹)离子传输酶的发现,钠钾离子泵
1998年沃特・科恩(美)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约翰・波普(英)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1999年艾哈迈德・兹韦勒(美)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

2000年至今


07年诺贝尔化学奖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伊夫・肖万(法)对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70103/38730.html

更多阅读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统计与分析 诺贝尔化学奖

1、诺贝尔化学奖的地域统计纵观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历程和走势还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特点———分布的集中性,即具有人才群落效应,从国家分布看,获得者主要集中在经济(特别是科技)发达的国家——现在正处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美国和曾经

历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5年诺贝尔获得者

历年诺贝尔奖得主_环球频道_红网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Frédéric Passy 1822-1912)法国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和平奖琼·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汤森路透再失灵,饶毅表侄再扯淡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汤森路透再失灵,饶毅表侄再扯淡饶毅表侄:对于视杆蛋白/GPC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几乎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刘实表叔: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是做视杆蛋白/GPCR的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1901——2010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Frédéric Passy 1822-1912)法国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和平奖琼·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t 1828-1910)瑞士创立国际红十字

声明:《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概述,诺贝尔化学奖-评选过程》为网友秋天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