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工作宗旨:面向端州区全体中小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掌握技能,增强素质,全面发展”。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学实践和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逐步探索科技教育与科学教学的融合,让科技教育成为每一个孩子必须的经历,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着力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积极推进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平台构建,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组织、指导我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国家教育部_国家教育部 -简述
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纲要》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并对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纲要》的实施,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领域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重视,一个研究、探索、实践、创新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形成和兴起。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程与评价的转变上来,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完善和深化。
国家教育部_国家教育部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给各国教育部的建议书中指出:“各级各类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在教育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中他们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应该懂得他们的作用与职能不是使各种不变的教育类别凝固化,而是在社会和教育系统本身发生的影响之下促使教育发展。”“他们是试图发展学生能力与兴趣的教育者和顾问,而不仅仅是信息来源与知识传授者”。根据国际教育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那种照亮学生的“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浇水培土的“园丁”,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一桶水”等角色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的需要。据有关统计分析表明,新知识日新月异,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师不经常学习,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他也会变成这个时代的落伍者。教育新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使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共同探求者。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能够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更加不断探索和思考。或许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国家教育部_国家教育部 -学习方式转变
原部长审查什么是学习方式呢?简单地说,学习方式又称为学习风格,它是建立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独具个人风格的学习特色,这种方式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改变。具体说,就是人们在学习时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靠灌输,学生学习知识靠死记硬背。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习者已经形成了自己已习惯了的学习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知识与日俱增的时代,转变学习方式已是时代的要求。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怎样转变学习方式呢?那就得从教育和学法上下功夫了。1.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当作被动、机械教授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灌输,任凭园丁栽培,任凭工程师设计制造、雕塑。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全由他设计,严重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原课程体系的最大弊端,同时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的重要工作,大多需要在合作中完成。假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放弃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那样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将怎样在未来社会中生活呢?国家明确提出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过去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此,新课程和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把长期以来,由教师讲的或未讲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由学生自主探究并能总结得出,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国家教育部_国家教育部 -三、成绩评价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采取的方式是凭一张考卷,进行排名次、分类别,一锤定音。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的指导下,教师、学生从心里上形成了严重的压力,提起考试,师生都“怕”,特别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师生只为了分数而拼搏,结果高分低能的现象大量出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出现课程评价过份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评价方式,采取实践活动考查、综合能力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口头测试,开卷与闭卷测试相结合等形式,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命题改革工作,以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在贯彻和实施新课程中,评价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评价方式制约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的评价能有力地促进前两种方式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