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杨振宁-人物经历,杨振宁-主要成就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中国安徽合肥三河镇,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2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杨光诺_杨振宁 -人物经历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1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1938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杨振宁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

1944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清华大学王竹溪教授。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考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杨振宁 杨振宁-人物经历,杨振宁-主要成就

杨振宁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2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分道扬镳。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最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

1964年,杨振宁成为美国公民。

此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为中国公民。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杨振宁

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创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两人同任所长。

1995年应聘担任国立华侨大学名誉教授。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同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1999年,杨教授决定将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奖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杨振宁和翁帆

2002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此外杨振宁还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院士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和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9年,杨振宁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照澜院里的一栋别墅是他的寓所“归根居”,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2012年6月3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

2012年9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恭贺杨振宁教授九秩荣庆,包括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及祝寿晚宴,以表达大学同仁对杨教授的尊敬和爱护。杨教授偕夫人出席活动,接受中大师生及亲朋好友的祝贺。

2013年10月15日,杨振宁做客西南联大讲坛。

2015年3月19日,被授予台湾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2015年3月3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颁授2014年度荣誉博士学位,杨振宁表示非常荣幸得到澳大最高的荣誉,特别是在成长了70多年的清华大学接受学位。

2015年9月19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承办的”2015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基金会顾问杨振宁携夫人翁帆参加,杨振宁现场致辞谢幕。

杨光诺_杨振宁 -主要成就

杨振宁的物理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在统计物理,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

在统计物理方面

他与李政道合作关于相变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成为经典文献;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发现的Yang-Baxter方程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对物理和数学都有广泛的影响;他还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

其他还包括: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

杨-米尔斯理论

1954年,杨振宁与罗伯特・米尔斯一道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杨-米尔斯理论对基础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1970年代他与吴大峻合作研究规范理论的整体性质,亦即规范理论与数学上纤维丛的密切联系,杨-米尔斯理论的数学性质也是近三十多年来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宇称不守恒理论


杨振宁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 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凝聚态物理方面

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与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

其他贡献

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杨振宁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

杨光诺_杨振宁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配偶原配: 杜致礼 国民党著名将领 杜聿明 的长女,2003年10月因病过世。继任: 翁帆 2004年结婚子女长子:杨光诺1951年出生,美国电脑工程师。次子: 杨光宇 1958年出生,美国化学家。女儿:杨又礼1961年出生,美国医生。

父子矛盾


杨振宁

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

此不能接受,发表声明与之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他未能像邓稼先等人那样回国效力。

继配翁帆

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2011年6月底,杨振宁接受采访,自曝求婚秘闻。曾被爆翁帆怀孕的假消息。

2014年10月,结婚十年后,杨振宁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翁帆则表示,顺其自然吧。

自爆求婚

2011年6月底,由学者江才健撰写、更为全面讲述杨振宁人生的书《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面世,在和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引发的喧嚣之后,杨振宁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杨振宁自曝向翁帆的求婚。

杨光诺_杨振宁 -人物轶事

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本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杨光诺_杨振宁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杨光诺_杨振宁 -人物评价


杨振宁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娱乐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娱乐评)

杨光诺_杨振宁 -人物动态

2015年9月3日,杨振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礼。

杨光诺_杨振宁 -荣誉奖项


195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Prize,Physics)

1980年:拉姆福德奖(英语:RumfordPrize)(RumfordPrize)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U.S.NationalMedalofScience)

199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FranklinMedal)

1994年:鲍尔奖(BowerAward)

1995年:爱因斯坦奖章(AlbertEinsteinMedal)

1996年:玻戈留玻夫奖(N.BogoliubovPrize)

1999年:昂萨格奖(LarsOnsagerPrize)

2001年:费萨尔国王国际奖(KingFaisalInternationalPrize)。

杨光诺_杨振宁 -人物语录

“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主业是什么,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每一个画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也许有人以为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与文艺不同,事实上二者是一样的。拿物理学来讲,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美妙的地方。而每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不同的美妙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也就是说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杨光诺_杨振宁 -时隔8年与妻子翁帆再次回到故乡合肥

2015年9月18日,杨振宁与妻子翁帆再次回到他的故乡――合肥。这也是时隔8年后他再次回家。此次他的身份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顾问。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的“2015年度求是颁奖典礼”上亮相,就大学生最关心的创新、创业等问题,作了17分钟的即兴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60103/36004.html

更多阅读

杨振宇:一个人的牌王之路

 投资领域的泰斗人物林奇先生说:“华尔街的股票投资人和证券经纪们应该学习德州扑克,这里面的道理可以让你们受益终身。”  “你知不知道扑克牌上国王皇后的原型是什么人?”不管和谁在一起,杨振宇总是喜欢先发制人,好像他是采访者,他

萧红梅 萧红梅-人物经历,萧红梅-主要作品

萧红梅,台湾电影女演员,曾与香港艺人苗侨伟、任达华、刘德华等人合作。婚后移居香港。20世纪80年,代校园电影风行,萧红梅凭借《白色酢浆草》、《校树青青》等作品迅速走红,她几乎成了80年代校园电影的代名词。她的代表作品有《鬼出嫁》、

杨绛 杨绛-人物经历,杨绛-个人生活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

芮成钢 芮成钢-人物经历,芮成钢-人物轶事

芮成钢(1977年9月2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全球资讯榜》节目主持人。曾任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栏目主播,主持过《中国投资指南》,《环球了望》,《财经新闻》等栏

麦洛洛 麦洛洛-人物经历,麦洛洛-个人作品

麦洛洛真实姓名:杨奥,男性,出生于1992年9月14日籍贯湖南,现居北京。作家,网络红人。主要作品作:2011年六月初发售中短篇小说集《精灵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19日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寰》由群言出版社出版。麦洛洛以其清爽

声明:《杨振宁 杨振宁-人物经历,杨振宁-主要成就》为网友苍了夏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