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概述
都江堰市向峨乡村民集中居住的社区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名称起源
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源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至20世纪,这一名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多数学者所接受。1970年代后期,Urbanization一词被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指标
广州市是一个人口超过1200万的城市,与另外8座城市构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镇化水平,又称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特定区域内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它的具体计算一般使用一定地域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来表示,但因统计口径会存在差异。
评价体系
城镇化水平,除单独的人口比率衡量外,还有一整套整体的评价体系,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三者总和占辖区内总人口的比重;适龄人口的中学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
评价原则
在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城市发展质量,还要考虑城乡协调程度;不仅要考虑城镇化带来的文明成果,还要考虑为此付出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代价。为此,本评价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城市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城乡协调程度等三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类型
? 向心型城镇化和离心型城镇化
? 外延型城镇化与飞地型城镇化
? 景观型城镇化与职能型城镇化
? 积极型城镇化与消极型城镇化
? 它力型城镇化与自力型城镇化
? 自上而下型城镇化与自下而上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影响因素
主条目:推拉理论
从人口迁移的角度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包括乡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推力即是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造成巨大压力;农村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村人口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而拉力即为吸引人群去到城市的因素,包括:城市交通便捷;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世界城镇化进程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城镇化真正开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从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了6倍,其中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近60倍,世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现状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中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相关新闻
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规划或明年出台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
专家表示,由于今年仅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可能在修改后于明年发布。随着这一顶层设计的面世,2014年料将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逆城镇化
悄然出现
发展了多年的以房地产建设为龙头的摊大饼式城镇化,快要走到尽头。
一旦城区的面积过大,就会产生太多问题。交通、纯净的空气和水资源、优质的教育医疗条件、工作机会,很难随着人口同步增长。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开始发酵,乃至有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逆城镇化悄然出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等人就提出,城镇化要发展小城镇,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就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一点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浙江、江苏两省的部分地区,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例如距离上海100公里之内,就有嘉兴、苏州、南通3个地级市,还有平湖、吴江、昆山、太仓、常熟、海门、启东7个县级市,这些城市的经济在上海的带动下均有不错的发展,人才在这些城市之间的流动率也比较高。
但是其他地方,更多出现的是孤零零的大城市,大城市周边富含经济魅力的小城镇却是鲜见。典型如环绕着北京市的河北省,除了燕郊、香河、固安这几个北京的睡城,还没出现一座依靠北京而经济腾飞的城市,大量的河北人进京务工,却没有带活自己家乡城市的发展。
大城市为什么会容易发展起来,和大城市自身的属性有关。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远高于中小城镇,同时法律执行规范,机会相对公平。发展障碍
2012年,北京市新增人口50.7万,虽然这个数字比起前几年小了许多,但仍然是个巨大的数字,想想看,50万人需要多少套住房、多少辆车、餐馆、学校与医院。总人口数超过北京的上海,2012年的前9个月也增加常住人口23万。
随着人口的增加,巨大的城市病开始暴露,交通、污染、治安令人头痛。尤其是高房价,这已经成为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高房价已经使得大城市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处处受限,城市的青春活力悄然流失。
逆城市化:从卫星城到产业集群对比全球的其他超大城市会发现,北、上、广、深的市区规模并不比东京、纽约小多少,人口更是远多于它们。如果继续扩张下去,带来的只能是规模不经济。
北京早在2010年就传出消息,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包括“13县市1圈4区6基地”,河北省13个县市首先实现电话区号变更,全部与北京一致为010开头,然后通过高铁、轻轨、地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设施建设,建成半小时经济圈,即环首都经济圈内任何地方,都可在半小时内达到北京城区。只是到了2013年,这个规划还更多停留在纸面上。
北京的卫星城发展很慢,能否形成小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是很关键的环节。因为一个地方没有繁荣的产业,相应的教育、医疗等配套硬件就不可能发达,也就很难吸引人的迁移。
如果说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还有机会借力的话,那么更多的不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乃至乡镇,其发展起来就更需要借助产业的力量。
例如地处皖北中原的宿州市,想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提出用5~10年时间,争取实现制鞋产业基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建成区20平方公里,吸纳20万人就业。如果宿州鞋城的规划成功落地,会极大改变城市的面貌和生活状态。
不过城市产业集群的建设,远不是发展经济那么简单,已经发展多年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这几年来民工荒的现象持续,即使提高工资也未必能招到人。之前城市发展经济,吸纳大量进城人员,主要目的是获取廉价劳动力,同时又希望尽量少承担对他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使得城市更多成为一个赚钱的中转站,缺少福利,外加高房价以及日益严重的污染,多数进城人员难以实现落户生根的意愿。
户籍以及福利制度的改革,是未来发展城镇化的重要前提,但这也对已经定居在城市中并且成为中产的人形成了威胁。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发展规划
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后,《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有望对外公布,该规划将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未来受益城镇化的地区会在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周边的三线城市。新的规划
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未来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由于多地争相希望将各自区域的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城镇化的总体规划中,17个区域性城市群中的2个可能升级到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平等地位。
地方为进入城镇群规划各显神通,而专家则认为,不恰当地用行政权力捏合城市群容易引发“城市病”。国家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提供的报告也指出,我国仍缺乏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合理布局
城镇化,核心是实现“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要使“中心城市”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其城区人口规模应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最好是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而“城”辐射带动“镇”的合理半径以不大于200公里为宜(方便乡镇(或城区)人员到城区(或乡镇)办事能当天来回);所以,现有特大城市(特别是省会)20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2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比如增设为新省的省会、建设交通干线枢纽、建设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等),以实现全国城镇的均衡合理分布,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其中,以徐州、宜昌、赣州、桂林和宜宾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均是培育新城镇的理想区域。另外,要使“中心镇(县城)”能有效带动全县乡村,“中心镇(县城)”到县域边界以20―30公里(公交的合理距离)为宜。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历史任务
2012年12月15日-16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4]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人口本地化编辑
根据天津交通部门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本市春运客运量将达到1026.6万人次,同比增长6.7%。全国春运期间新增客流量2亿人次。根据天津第[22]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数23%。刘植才教授表示,大多数外来人口春节期间返乡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在城市建立家庭。
“我接触过一位河南的职工,做装修行业,月工资6000左右,他所在的河南县城房价大约2000到3000左右。但是在天津的房价下,购房就有相当压力,如果想去北京购房,他更是不可能负担的起。”刘老师分析。
城市演进阵痛前车之鉴
国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09年在北京等五个大城市调查显示,流[22]动人口劳动力月平均收入为2143元,其中50%不到1700元,约1/10的流动人口低于1000元。只有30.0%的人有工伤保险,48.7%的人有医疗保险和22.7%的人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分别只有6.5%、3.2%和2.6%。
“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缴纳税收,但是城市并未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这是城市发展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刘植才指出。
针对税收和福利的公平性,南开大学吴浙教授表示:天津社会福利相对较好,外来人口进入提供了很多的福利,但是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对较少,煎饼果子的摊子是不会上税的。如果从其他人的福利中拿出钱来来保障这部分人的福利,显然是不完全合理的。如何公平合理解决涉及到许多方面。
刘植才教授说:“里约热内卢大城市周边有贫[15]民窟,我们也曾经在城乡结合部出现过一些私搭乱建的现象,但是及时调整了这种状态,这也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关注顶层设计
吴浙说:“天津的经济水平可以支撑一定程度上的城镇化和外来人口的本地化,但是没有能力解决所有外来人口的就业社会福利,这涉及到国家财政体制的问题。”
刘植才也表示解决外来人口的本地化问题,需要更加关注顶层设计。目前推出的保障房等安居工程与天津北京实行的居住证制度以及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制度设计,相互结合,都是在逐步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些尝试性举措。
在解决住房保障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问题和后续发展,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后,在人力竞争中会获得一定优势,从而为本地化创造经济和社会基础。“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但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刘老师说。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相关图书
《进城圆梦――探寻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作者:张志前,王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第1版
页数:243
字数:172000
印刷时间:2014-1-1
ISBN:9787509752449
定价:48.00元
城镇化发展规划_城镇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得农村者得天下----农村问题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
第二章城镇化的前世今----生世界城镇的发展历史和演化脉络
第三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第四章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五章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亿万中国农民的共同梦想
第六章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新引擎
第七章殊途同归以人为本----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八章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各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九章推倒横亘城乡的墙----中国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及解决
第十章铸中国经济升级版----2030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