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 结肠-解剖,结肠-结构与分布

结肠位于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其结肠的功能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肠细菌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合成各种维生素。如长期用抗生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结肠_结肠 -解剖


结肠结肠(colon)
观察标本结肠横切片(H.E染色)肉眼观察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②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③粘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带
(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结肠长约130cm,约为小肠的四分之一。结肠比小肠短而粗,盲肠直径7.5cm,向远侧逐渐变小,乙状结肠末端直径只有2.5cm。结肠的解剖特点有三:
①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
②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
③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引起肠套叠。

结肠_结肠 -结构与分布

(1)盲肠:位于右髂凹,上界以结肠瓣为界,下端是盲端。盲肠是结肠的起始端,也是结肠壁最薄,位置最表浅的部分,长约6.25cm,宽7.5cm。
盲肠的前方和外侧有腹膜覆盖,前面与大网膜及前腹壁相邻,后面与髂肌和腰大肌相邻,其位置极不恒定,可高至肝下或低至盆腔内,有的系膜较长,十分活动。盲肠的内后方与回肠末端相结合,其顶端内侧有阑尾。在回肠进盲肠壁入口处有回盲瓣,回盲瓣由上下两个唇状皱襞组成。瓣两端与回肠和盲肠的环状括约肌所形成的系膜相连接,这些环形肌进入上下两瓣中,使回盲瓣具有括约肌功能,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进小肠,也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地进入大肠,使食物在小肠内得以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2)升结肠:下端接盲肠,上缘在肝下与横结肠相连,长12~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使其固定于腹后壁及腹侧壁;前方有小肠及大网膜和腹前壁;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连,由上向下有右肾,腰背筋膜,内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右输尿管,手术分离较困难。
(3)横结肠: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长40~50cm,在肝曲与升结肠相接,在脾曲与降结肠连接,脾曲位置一般较肝曲为高,横结肠上方是胃,下方是小肠,后方借结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所覆盖。横结肠活动度较大,有时可降至盆腔。
(4)降结肠:上自脾曲与横结肠相接,下在髂嵴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长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左肾下外侧、腹横肌腱膜起点及腰方肌相接触。自左季肋部及腰部沿左肾外侧缘向下,至左肾下极,略转向内侧至腰肌侧缘,然后在腰肌和腰方肌之间下行至髂骨骨嵴水平而移行为乙状结肠。
(5)乙状结肠:在盆腔内,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之间,上段较短,称为髂结肠,下段较长,称为盆结肠,长度差异较大,为20~70cm;肠管呈“乙”字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系膜多较长,活动度大,有时可发生肠扭转,系膜的后面附着于腹后壁,后面有开口向下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应根据其形状,顺其自然弯曲进镜。

结肠_结肠 -结构与功能

结肠 结肠-解剖,结肠-结构与分布
(一)升结肠
升结肠ascending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功效:便秘,腹泻,腹痛,肠炎。
(二)横结肠
横结肠transverse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rightcolic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leftcolic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短者常较平直,降于盆腔;长者可卷曲数圈后与直肠相续。多呈“乙”或“S”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有两个弯曲,第一个由起端向下至盆腔上口附近,于腰大肌的内侧缘便转向内上方形成,此弯曲位置不固定,多在盆腔内;在肠管向内上方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又转向下,形成第二个弯曲,此弯曲位置也不固定,多数位于正中线左侧。乙状结肠系膜长度平均8.9cm,乙状结肠相对较长,可为80~170cm,故其有很大的伸展度,因此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结圈,极难通过,需旋转镜身、改变体位,或加手法推扳,方能使肠镜通过。
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
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后半结肠为最强,主要吸收水分与钠,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与一些药物.结肠平均每日吸收460mmol钠与350~2千ml水.虽然24小时通过回盲瓣到盲肠的食靡约5百~1千ml,但经过结肠与直肠吸收后仅从肛门排出150ml.若结肠功能发生紊乱,就可影响吸收,甚至发生腹泻.便秘与腹胀等.若吸收过量,又可导致水中毒.血氯过高与酸中毒等.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细菌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时,[在]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结肠_结肠 -动脉供应

结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结肠(1)右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而来,有结肠中动脉、结肠右动脉、回结肠动脉。①结肠中动脉:在胰腺下方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出,在横结肠缘附近分出左右两支,分布于横结肠右三分之一,并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吻合。约有3%的人无结肠中动脉,横结肠由左、右结肠动脉的分支供血;另有10%的人有副结肠中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壁和肠系膜下动脉,偏左侧进入横结肠系膜内,供应横结肠左半部及结肠脾曲的血液。
②结肠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中部,结肠中动脉的稍下方(有时可与结肠中动脉合为一干),沿腹后壁腹膜深面横行向右,至升结肠附近分出升降两支。升支多与结肠中动脉的右支吻合,降支与回结肠动脉升支吻合,供给升结肠和肝曲血液。结肠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占40%,来自结肠中动脉的占30%,由回结肠动脉分出者占12%,另有18%的人无结肠右动脉,由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供血。③回结肠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终末支,在结肠右动脉稍下方发出,在十二指肠横部下方腹膜后,向下向右分成升降两支,升支与结肠右动脉降支吻合,降支到回盲部分成前后二支,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吻合。回结肠动脉供给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下段血液。
(2)左半结肠的动脉由肠系膜下动膜而来,有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
①结肠左动脉:在十二指肠下方,从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发出,在腹膜后向上向外,横过精索或卵巢血管、左输尿管和腰大肌前方走向脾曲,分成升降两支。升支在左肾前方进入横结肠系膜,与中结肠动脉左支吻合,分布于脾曲、横结肠末端;降支下行与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分布于降结肠和脾曲。
②乙状结肠动脉:发出后紧贴腹后壁在腹膜深面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为升、降两支。升支与左结肠动脉的降支吻合,降支与直肠上动脉吻合,供给乙状结肠血液。
供应结肠血液的各动脉之间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形成一动脉弓,此弓即结肠边缘动脉。边缘动脉再发分支,从分支又分出长支和短支,与肠管垂直方向进入肠壁。短支多起自长支,供应系膜缘侧的三分之二肠壁血液;长支先行于结肠带间的浆膜下,然后穿入肌层,沿途发出多数细支也供应系膜缘侧的三分之二肠壁血运,另有小支至肠脂垂;其终末支穿过网膜带及独立带附近的肠壁,最终分布至系膜对侧的三分之一肠壁。长短支之间除在粘膜下层有吻合外,其余部分很少有吻合,因此长支是肠壁的主要营养动脉,手术时不可将肠脂垂牵拉过度以免伤长支。
肠系膜上、下各动脉之间虽有吻合,但有时吻合不佳,或有中断,因此边缘动脉尚有薄弱处,临床上结肠中动脉如有损伤,有的可引起部分横结肠坏死。结肠手术时,当某一动脉结扎后肠壁能否保留,应注意肠壁的终末动脉是否有搏动,不可过分相信动脉间的吻合。

结肠_结肠 -静脉回流

结肠结肠的静脉属门静脉系统,分布在右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中静脉、结肠右静脉、回结肠静脉。各支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与回、空肠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上行至胰头后面与脾静脉汇入构成门静脉。分布在左半结肠的静脉有结肠左静脉、乙状结肠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共同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下动脉并行,经胰腺右方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

结肠_结肠 -淋巴结构

在各部分结肠的分布多少不同,回盲部最多,乙状结肠次之,肝曲和脾曲较少,降结肠最少。结肠的淋巴由以下部分组成:
(1)壁内淋巴:大肠的淋巴管存在于固有膜深层或粘膜肌层附近,肠壁内小淋巴管将淋巴液汇流入结肠上淋巴结。
(2)结肠上淋巴结:离肠壁最近,位于结肠壁浆膜下,亦有人认为存在肠脂垂内,淋巴结体积很小。
(3)结肠旁淋巴结:收集结肠上淋巴结的淋巴液,位于边缘动脉和肠壁之间,是结肠癌转移的第1站。
(4)中间淋巴结:因位于右、回结肠动脉的周围,沿各结肠动脉分支排列,亦称右回结肠淋巴结。该淋巴结的淋巴液汇入各主结肠淋巴结。
(5)主结肠淋巴结:位于各结肠动脉的根部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肠壁的淋巴经过上述淋巴结群引流,右半结肠的大部分淋巴汇集于肠系膜上淋巴结;左半结肠的淋巴汇集于肠系膜下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与腹腔淋巴结的输出管共同组成肠干,汇入乳糜池。
即肠壁淋巴管→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结肠淋巴结→主结肠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肠干→乳糜池,但有一部分结肠淋巴管汇入腰淋巴结而入腰干。同级淋巴结之间和不同级淋巴结之间均可存在直接通路,所以结肠癌病人有时可发生跳跃转移或逆向播散等。

结肠_结肠 -神经支配

结肠由肠系膜上、下神经丛支配,该丛分别盘绕着肠系膜上、下血管,它们所含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腰交感神经节,分布于全部结肠。迷走神经纤维仅分布于结肠脾曲以上的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则由骶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60103/34230.html

更多阅读

穿山透地与分金罗盘核心技术 金罗盘

穿山透地与分金罗盘核心技术欢迎咨询 岑生手机13286603188杨公理气未失传,点点滴滴在三僚。后世诸名儒不明所以,著书倡一已之见,遂使门派纷争,真假难考。尤其穿山透地与分金,属罗盘核心技术,多为师授之秘。故师承不一,认知亦相距甚大。今

笔试题目总结——常用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这个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十分的庞大,要想都覆盖到不太容易。在校学习阶段我们可能需要对每种结构,每种算法都学习,但是找工作笔试或者面试的时候,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人这方面的能力,把每种结构和算法都问一遍不太现实。

诗的结构与写法 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的结构与写法(1)第一章 基本概念第一节 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

声明:《结肠 结肠-解剖,结肠-结构与分布》为网友画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