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他告诫儿子,要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辩善恶的标准,做到“思无邪”,从而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凡四训》中对命运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通过道德与善行来进行自身思想与行为的改变,才有可能真实达到。曾国藩把《了凡四训》作为推荐给家人的第一本书,目的是要把家人的思想给扶正,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道理。
了凡四训电视剧_《了凡四训》[经典教育书籍] -作者简介
袁了凡,
《了凡四训》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里的公读生。他于明穆宗隆庆四年(西1570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在“拾遗”(谏官)的仕内,被迫停职返乡。逝时享年七十四岁。
袁了凡为生员时即好学问,对于法律、算学、兵政、水利之学,无不熟练,而通达古今之务。他在宝坻知县任内,孜孜为县民谋福利,他疏浚三岔河,筑堤防水;发动乡民沿海岸密植柳树,海水挟沙而上,遇柳树而淤积下来,久之成堤。他于农村疏治沟渠,督民耕种,圹地日辟,人民生活获得改善。他自己的生活,则不富而好施,居家则诵经坐禅,日有定课,公私遽忙,而未尝暂辍。他的夫人十分贤惠,助他为善,某年冬要为儿子制冬袄,将买棉絮,了凡说:‘丝棉轻暖’,夫人曰:‘我岂不知,但丝贵棉贱,我以贵易贱,多做些棉衣分给穷人穿。’了凡喜曰:‘若如此,不患此子无禄。’他的儿子袁俨,后来亦成进士,官广东高要知县。
了凡四训电视剧_《了凡四训》[经典教育书籍] -流传情况
世所流传的《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晚年写的四篇训子文。民国初年,由于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阐扬,流通日广。净空法师也提倡这本书,着有《了凡四训讲记》,录制有录音带及光碟片,流传世界各地。净师的皈依弟子们且组织了‘了凡弘法学会’,专门弘扬这本书,以期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
《了凡四训》是晚清曾国藩最推崇的道德范本和人生智慧书,把它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书,有人还把它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学着作”。此书不但流传中国各地为高层文化人所推崇,被奉为“圣经”,而且还流传日本对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汉学家安冈正笃先生赞叹此书是“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道相视之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有志于执政者应详加研究;全国上下,无论为官为民从政从商,无论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律师乃至受刑人,凡是希望有所作为的人都必须再三研读此书。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极力提倡民众易于接受的浅显的《了凡四训》、《感应篇》及《安士全书》。当代大德净空法师也一生致力于《了凡四训》等经典的宣讲。
《了凡四训》没有华丽的辞藻,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根源意识和人文睿智,对于现代人精神的困惑和人文的沉沦有着治疗学的意义,对于指导人们安身立命塑造强健的人格具有极高的价值,净空大师把它喻为“救命的一付药”。
了凡四训电视剧_《了凡四训》[经典教育书籍] -主要内容
《了凡四训》原为文言文,非专业的人阅读诚为不易,在现代也有白话文译本,可惜错字漏句不少,甚至随意篡改以至面目全非。虽然《了凡四训》不是佛经,但是与佛经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佛经一般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三个部分,《四训》第一篇谈“立命之学”,叙述本书的缘起及有关的地点及当时的受教育者――儿子天启,相当于佛经的“序分”。《第一篇立命之学》中说:“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於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中说: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西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於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第三篇“积善之方”,宣讲如何忏悔罪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累积善德的义理,相当于佛经的“正宗分”。
第四篇“谦德之效”,反复叮咛儿子“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指出一个人除了从善如流外还必须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强调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宠辱不惊不起分别心的境界,上天都会庇护你,这部分相当与佛经中说明后世读诵受持流通此经功德的“流通分”。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必定会时时刻刻惦记着众生的苦,总是想方设法启发他们怎样离垢得清净乃至解脱生死的方法,自古圣贤都肩负着这一重任。
了凡四训电视剧_《了凡四训》[经典教育书籍] -电视剧
陈晓旭投资拍摄电视剧《了凡四训》2001年,陈晓旭以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根据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实传奇故事改编,邀请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执导,专门投资拍摄了一部“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的电视剧。
欧阳奋强说:“大约2002年夏天,我与陈晓旭在北京再次见面。一见面,她就送我一张包装精美的DVD,名为‘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的电视剧’。封面上的男主角了凡的扮演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达式常。”
《了凡四训》该剧共四集,片长165分钟。出品单位就是陈晓旭的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拍摄总顾问是净空老法师。《了凡四训》展现了袁了凡对儿子的教诲,教他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该片导演是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他导演的纪实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曾在奥地利的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过银奖。《了凡四训》的主演是达式常。
曾经主演过济公的游本昌,也执导并主演了另一部23集的《了凡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