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始建于1972年,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由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占地面积784亩。现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同年,湖北省政府和东风汽车公司签订共建学校的协议,并决定由东风汽车公司与学校共建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2012年学校通过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工作验收,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又被简称“湖北汽院”。始建于1972年,时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
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孟少农为首任院长。1985年,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学院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1998年,学院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领导为主,但人、财、物仍由东风汽车公司管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办学经费采取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三家抬”的方案。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院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完全纳入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学院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院经过35年发展和建设,占地面积784亩,总资产3.2亿元,教学科研设备价值4976万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5913m,体育馆面积2966m,图书馆面积5242m,藏书43.9万余册,中外期刊约1500种。学院设有9个系、2个部、1个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2%。现有本专科学生575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89人。开设有29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产业)、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产业)等5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规模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汉水之滨、旅游胜地武当山的北麓,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院占地面积784亩,建筑面积24万m2,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600余人。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5%,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48%,教授、副教授比例为36%。图书馆藏书5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85亿元;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李园
学院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29个本科专业;另设数控技术与应用、焊接技术与工程、汽车技术、商务英语等21个专科专业。学校拥有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4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校设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理学系、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25个本科专业;另设数控技术与应用、焊接技术与工程、汽车技术、商务英语等21个专科专业。学校拥有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4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图书馆藏书5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85亿元;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办有全国公开发行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和《高教研究》等学术研究刊物。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特色

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推进本科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1987年起,作为全国首批28所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试验,创立了“3+2”、“4+1”、“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外建立了20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内近百个实习点。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80%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并采取“双导师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教改试验荣获湖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科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凝聚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院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并从“汽车动力与传动新技术”、“汽车性能仿真与控制”、“商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其他四个重点学科都调整到围绕着“车辆工程”学科来展开,形成学科链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已显现出来,形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及东风汽车公司“十五”战略发展项目在内的课题群,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已崭露头角。


体育场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的奖项数量和质量远超国内同类院校。在连续七届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校每届都摘得多个一等奖,被兄弟院校赞为智能车竞赛“梦之队”。2012年,我校东风安胜车队获得“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总冠军,2013年代表中国赴德参加国际比赛。
2013年教育部批准新增加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视觉传达设计
学院在面向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科研理念的指导下,科研工作坚持“三个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学院科研与东风公司科研体系融合的力度,形成从选题、立项、计划到研究、中试、转化一体化的科研体制,科研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管理创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一种宽松的科研环境。重新修订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实行了立项、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成果创新上,始终坚持从生产一线、学科交叉地带选择科研课题,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批具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战略发展项目。
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九五”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月,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自筹资金招收培养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通过上述途径,为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尔姆工学院、日本国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交流访问学者与互派留学生。
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王震、姚依林、李岚清等领导曾先后到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院题词。李岚清的题词为:“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越办越好,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进入新的世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将发扬“与时俱进,挑战未来”的学院精神。全院师生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建设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目标前进。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5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6%,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2%。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办学特色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推进本科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1987年起,作为全国首批28所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试验,创立了“3+2”、“4+1”、“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外建立了20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内近百个实习点。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80%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并采取“双导师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教改试验荣获湖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科方向

学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凝聚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院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并从“汽车动力与传动新技术”、“汽车性能仿真与控制”、“商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其他四个重点学科都调整到围绕着“车辆工程”学科来展开,形成学科链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已显现出来,形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及东风汽车公司“十五”战略发展项目在内的课题群,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已崭露头角。

科研水平

学院在面向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科研理念的指导下,科研工作坚持“三个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学院科研与东风公司科研体系融合的力度,形成从选题、立项、计划到研究、中试、转化一体化的科研体制,科研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管理创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一种宽松的科研环境。重新修订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实行了立项、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成果创新上,始终坚持从生产一线、学科交叉地带选择科研课题,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批具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战略发展项目。
培养人才途径

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九五”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月,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自筹资金招收培养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通过上述途径,为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对外交流


德国留学生在院学习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尔姆工学院、日本国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交流访问学者与互派留学生。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先后与德国乌尔姆科技大学、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和日本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中日本航空专门学校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作与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专家、教师来院进行讲学和任教。

鼓励与鞭策

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王震、姚依林、李岚清等领导曾先后到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院题词。李岚清的题词为:“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越办越好,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历史 机械工程系于1983年在二汽职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基础上建立的,定名为机械工程系。1972年二汽工人大学成立,设置工装设计和非标设计2个专业,学制3年,首届招生150人。1978年二汽工人大学改名为二汽职工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制4年,本科,同年开始招生。设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3个教研组。1979年增设汽车教研组。1980年增设热工教研组。1981年学校设置汽车专业,汽车教研组及力学教研组划归该专业。1982年学校设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热工教研组划归该专业。1983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立后定名为机械工程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教研组改名为教研室。1992年增设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学制3年,同年招生30人。1994年增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6年根据国家教委统一专业名录,将两个专业合并为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3个专业方向。1999年根据国家教委统一专业名录,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方向)。2000年增设工业设计专业,学制4年,本科,首届招收50人。2001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工业工程专业方向,学制4年,本科,招生59人。

概况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个专科专业。已培养了本科生2079人,专科生1287人,向各类院校输送研究生50余人,2004年底在校生1016人。200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列为教育部控制与管理的本科专业。2001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9人。学科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19人、实验师5人、助教8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9人。先后有十多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在岗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东风汽车公司学术带头人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我系下设5个教研室(计算机与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工业工程与现代制造技术、机电工程、工业设计),4个研究室(数控技术、CAD/CAM、测控技术、机电工程),2个实验室(机械基础、机制专业),1个资料室。全系实验设备400多台,价值1208余万元,有高档微机80余台,设置2个专用机房,可全天候供学生自由上机。

教科研成果 机械工程系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汽车零部件CAD/CAPP/CAM及集成技术、带传动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高校领先水平,数控技术及应用独具特色。近十年来,完成重要科研课题70余项。获省部级奖14项。如:常治斌等,“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2000年获湖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常治斌等,“SY-001型汽车散热器水管扭转试验台的研制”,2001年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全系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近年来,参编各类教材4部,参编各类技术手册3部,在国内外技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39余篇。同时,我系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6届刘斌同学的毕业课题“少片簧车间工艺改造方案比较及研究”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至2004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代表队分别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一次和二等奖三次;T013―5班彭浩、T013―6班金静强同学获200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作品展”优胜奖;9813―2班李江山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颁发的一级裁判员资格;9813―2班方恩同学获得“湖北省校园歌手擂台赛”二等奖;2003、2004年通过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的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的第四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学生参加的第一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001级于炳光同学的“自救式助力器设计”获国家专利。T113-3班杨光同学在“十堰市大学生网页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近三年本学科有20多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奖。每年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优势与目标 学院置身于国有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之中,本学科在汽车制造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学科从1987年起卓有成效地参与了“五校一厂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并长期与其它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系与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十六家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签有产学研合作协议,本学科人员所研究的课题直接来源于现代化大企业技术进步的现场和实际的需要,课题成果直接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在今后5年内,本学科将培养8~10名教师获博士学位,新增教授8~10人、副教授25人以上。本学科发展思路与目标为: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数控加工为龙头,以CAD/CAM为主线,以东风汽车公司为工程背景,学产研相结合,强化现代教学手段,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力争开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点。

现任系主任 常治斌教授 系党总支书记 邹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材料工程系

始建于1981年,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职)、副教授17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硕士学位者27人。拥有热加工实验中心和金相实验室两个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2907M2,仪器设备价值996.8万元,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真空炉、中频感应电炉、高温坩埚炉、差热分析仪、等离子喷焊机、真空加压烧结炉、注塑机、德国Neophot-32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等各种材料加工及材料结构、性能分析仪器、设备,可用于材料制备、成形加工等多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本系长期以来,以汽车制造中的材料成形新技术及其应用、材料表面强化及金属复合材料为研究重点,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共承担了60余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其中四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进步三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东风汽车公司科技进步奖。二000年以来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37余篇,EI、SCI收录54篇。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有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本科有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研究生培养专业材料加工工程,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材料成型方面的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模具CAD/CAM等。此外,还通过具有特色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能从事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试验研究、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材料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能力、技术经济及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面工程、金属材料强韧化及控制、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计算机在金属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毕业生能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内的试验、设计、控制、生产管理、检测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汽车工程系

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设置汽车底盘和汽车发动机两个专业的本科院系之一。现拥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汽车发动机方向)和交通运输(汽车销售与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005年上半年,在校本科学生93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

汽车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34人;现有教授(含研高)15人,副教授(含高工)16人,讲师17人。设有系办公室、学生工作室、汽车教研室、热能与动力教研室、交通运输教研室、测试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实验室有汽车综合实验室、内燃机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

汽车电子和电动汽车开发是汽车工程系主要的科研方向。汽车工程系所属电动汽车与传动省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湖北省和东风公司多项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率处于全国高校领先水平。此外,汽车工程系的车辆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楚天学者岗位;车辆工程专业属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构造》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在学生培养方面,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跟进时代发展,增设以单片机、虚拟实验技术为核心的汽车数字技术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以科技小组为主体的创新竞赛活动,成绩显著。在第三和第四届全国MOTOLORA单片机应用大赛中分别取得冠军和季军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设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汽车工程系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先后与国外多家软件公司合作,拥有UG、Pro/Engineer、CATIA、ANSYS、HyperWorks、Labview等正版软件,成立了Pro/E、UG、Hyperworks和ANSYS软件应用与培训中心,可承担企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的软件培训,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结业证书。汽车工程系还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共同建立了汽车电子与单片机应用实验中心,可承担汽车电子技术的培训和科研任务;近年成立的十堰市工大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原汽院驾校),是十堰市文明驾校,也是十堰市最早成立的驾校之一。驾校常年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招生,培训合格者可办理由公安交警机关核发的B或C驾驶执照。

管理工程系

创建于1984年,当时全系只设置了一个教研室,仅有7名教师。1986年4月,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与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系,工程系合并,组建为新的管理工程系。从1984年至1988年,管理工程系连续招收了五届本科生,先后开办了财务会计、管理工程、工业贸易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1989年至1994年,在人才市场对管理类学生需求缓解的情况下,学院暂停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招生,重点转向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并于1991年与培训部合并,更名为管培部。这一时期,培训教育达到了顶峰,举办了多期厂长、总师、车间主任及青年干部培训班。

1995年,管理工程系与培训部分离,工作重点又转到学历教育上,恢复了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招生。特别是1996年开始,借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东风,管理工程系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办学规模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设有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车市场营销方向)、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4个教学单位,以及财务模拟1个实验室和2个计算机室,拥有计算机100多台,以及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数码相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教学设备。还设有1个藏书5000余册,专业期刊和报纸50多种的资料室,为全系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现已开设了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车市场营销方向)、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600余人。

管理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讲师10人,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20人,其中有4人在读博士,本科25人,其中有14人在读硕士,出国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各1人。1人获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4人获东风汽车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青年专家称号。
建系20多年来,管理工程系为东风汽车公司及社会各界输送了35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为东风汽车公司开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1600余人次。管理工程系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及学术团体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关系,是中国工业工程学会和湖北省工业工程与物流学会的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管理工程系,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

人文社会科学系

其前身是1978年设立的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1986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部。1999年为适应学院发展需要,拓展专业门类,扩大办学规模,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社科系是一个综合性强、在营造我院学府氛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教学单位,是我院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单位。

人文社科系现有法学、旅游管理两个专业门类。本系除承担专业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教学工作。目前在校学生有 355人。

人文社科系现有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学、旅游管理、文化艺术五个教研室和一个系实训中心。系里设有资料室,有图书资料近7000册。此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人文社科系。

人文社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 32 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 12人,高级心理咨询师1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4 人,在读博士、硕士6人。人文社科系遵循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强系的基本方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旅游管理、法学专业为主干,素质教育公选课为辅助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了系实训中心和优良的实习基地,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

近年来本系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13项,另有2项已经申报。发表论文13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7部,在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信息管理系

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培养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高级专门人才新近创建的教学实体单位。本科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并设有电子商务和ERP两个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18人,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国外访问学者1人、硕士学位者3人、在读硕士学位者6人。教师中有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人、东风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信息管理系自成立以来,按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特色的思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注重教学基本建设,制定了信息管理系“十五”发展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根据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目标,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上,拓展出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电子商务和ERP专业方向;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派出青年教师进修或学习信息技术的新进展,把握信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发出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规划、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等一系列新兴课程;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与国内多家著名的IT企业合作建设了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具备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信息管理系的教师坚持以教学为基础,以应用科研为主导,近两年先后承担了3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5项院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得省级科研奖励2项,东风公司和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学院级和其它奖励8项,撰写学术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信息管理系下设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3个教研室,数据挖掘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个研究单位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信息管理系技术研究分工与组织构架如下图所示:

汽车设计制造管理中 汽车销售流通管理中的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教研室) (电子商务教研室)

↑ ↑
----信息环境平台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教研室)


汽车设计制造管理
三个教研室的基本分工如下:
信息系统教研室:负责信息组织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编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
电子商务教研室:负责信息平台上新型商务模式的相关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企业竞争情报”、“CRM模式与应用”、等课程。
信息技术教研室:负责与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ERP平台技术”、“商务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系

成立于2001年7月,是从电气工程系划出部分教师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组建而成的。全系现有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22人,普教本科学生492人。

电子信息科学系现有两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教研室:通信电子教研室、通信技术教研室、信号与系统教研室;六个实验室:通信电子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训练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和程控交换机房。

理学部前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基础课部。理学部现下设数学、大学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教研室和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包含物理实验室和光信息实验室。

数学教研室面对全校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等课程。1995年以来,数学教研室还为汽车学院所招收的研究生开设了矩阵论、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等课程。数学教研室自2003年起组织我院学生建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2005年湖北赛区二等奖、2006年湖北赛区一等奖的骄人成绩。

大学物理教研室为工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面向文科各专业的文科物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要针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固体物理、工程光学、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与原理、光纤光学、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电图像处理、光学设计与CAD、光电传感与系统设计等课程。

物理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物理实验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实验。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教学面积2400m2,实验仪器设备近2000台(套),固定资产350万元。

理学系

自2005年增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同年面向全国招收新生,目前已有三届在校生。

光电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新兴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知识经济和产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光电信息产业近几年蓬勃兴起,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且对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产业起着越来越大的支持作用,可以预期光电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光电信息产业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通信、电子、材料、器件类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即使是在汽车工业这样的传统行业,汽车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光信息为基础的汽车自动驾驶、导航已成为汽车工业中的一个亮点。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对光电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剧增,掌握了该技术的人才,其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都十分乐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光学和物理学为基础,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应用学科。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低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光纤技术实验、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学设计与CAD、光电图像处理、光电传感与系统设计等。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具有扎实的光学和光电技术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并有较强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光器件设计及光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凭借学院的汽车行业背景,使学生能掌握光电技术在汽车制造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图书馆

概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图书室,1972年创办于湖北省十堰市。1991-1996年,先后通过湖北省教委的“读者服务水平”、“办馆条件”和“文献工作水平”评估,并于1995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称号。是全市第一家实现“大流通”管理模式的图书馆。
1988年9月,建筑面积为5242平米的图书馆投入使用。2012年12月,由香港邵氏基金捐资兴建的逸夫图书馆竣工,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馆舍建筑面积2.2万平米,工作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4人,8人取得硕士学位。逐步建立起以工、管、经、文、理、法多学科文献为主体、印刷型和数字化文献多种载体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专利等多种类型。截止2012年12月,全馆收藏纸质图书64.76万册,拥有CNKI中国知网、中华数字书苑、EBSCO等国内外电子资源。2007年,开始进行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我馆承建的“清洁能源汽车特色数据库”2012年获教育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三等奖。
1993年到2012年,图书馆的自动化及网络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从单机版发展到web版,网络服务从无到有,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从有线网发展到无线网。2012年,新门户网站投入使用,实现馆藏所有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在本地区图书馆中率先开展了平板外借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初具规模。2012年图书馆门户当年的访问量达到48万页次。
2000年以来,我馆十分重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教育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与国内高校图书馆、东风公司科技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均建立了资源共享关系。所承建的“湖北汽车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本区域汽车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了具有本馆特色的汽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开放式的大学图书馆目标迈进,我馆将以更加先进完备的设施、更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各位读者的到来。

景观带建设(汽车文化走廊)效果图

方案以“中外汽车发展史”、“立足东风,放眼世界”、“饮水思源”三大主题,为解决我院开阔性广场及运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对原有山体进行了适当的平整和开挖,利用台地设计消除场地现有的高差,配以开阔运动场的现状,突显逸夫图书馆学府深蕴。


新图书馆景观带效果图
适应自然的地形决定了以“汽车文化走廊”为设计目标的特殊性,运用东风公司经典车型的核心构件,以及在地面镶嵌不同中外汽车品牌的LOGO来突出东风公司与汽院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表明汽院人“立足东风,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
图书馆前面的浮雕墙主要以工业革命以来不同时期的汽车文化名人、标志性事件及发明专利等为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创新,重点突出汽车发展的光辉历史。
主轴水景从图书馆的岩层下自然涌出,壁上书以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寓意着图书馆的知识滋润着每一位曾经,现在,及将来在这里学习过的校友,在知识源泉的滋养下不论经历顺境或是逆境,最后都会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样也寓意着校友是泉水,只有在校友对母校源源不断的回报下,母校才能永葆常青。
主入口的铭牌如一个经过机床加工后的零件,代表汽院坚持着中国最具汽车特色专业的办学思维。自建校以来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校友的名字都会刻于铭牌背面。
老图书馆后生态停车区域建设项目
停车场效果图

老图书馆后停车场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大型活动时停车及师生活动需求。以缓坡消除场地高差,加上阶梯式停车位,

配合小型的灌乔木进行点缀,规划停车位80个,实现人车分流和功能需求,让景观设计创造场地价值。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王超:汉族,湖北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党员,研究员级别。
校长
钟毓宁:男,汉族,江西都昌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1965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
副校长
罗永革: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主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院长。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知名校友

校友姓名

毕业班级现工作单位及职务汪向东7701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尹肖彤7812东风装备公司总经理姜建华7921武汉东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立7911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桂祥8014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本部长李振华8012原东风公司十堰管理部党委书记郭武8121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8141上海申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康明8131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上官文斌814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肖江华8141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院长杨懿8141厦门金旅公司广东市场部经理吕卫东8212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励822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立新8343三一集团集团副总经理及三一集团电气常务副总经理李建刚8312东风公司财务会计部部长刘忠厚8331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沈伟8343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敦明8341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徐大千8313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党委书记乐懿834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主任陈立8451―2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陈万兴8451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蒋学锋8423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中心长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50103/30924.html

更多阅读

太原工业学院仉志余 仉志余

仉志余,男,1957年12月出生,教授,山西省教学名师,太原工业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数学学会常任理事,山西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从事数学科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是常微分

成都工业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学院概况,成都工业学院-院系设置

成都工业学院创办于1913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高校,曾使用过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甲工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无机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电子高专)等13个校名,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设立的工科学校之一,陈毅元帅曾于19

声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网友甘美的过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