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龙门口村-北

龙门口村,隶属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地处丘陵地区,以石材、建材加工与销售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龙门口_龙门口村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龙门口村-北
一、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情况
龙门口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石材、建材加工与销售,本村农民有六户从事种植业,承包了部分土地,搞规模种植,养殖业户有12户,多从事猪、鸡、羊的养殖,从事运输业有8户,加工业有两户,其他产业有4户。
二、主要做法及需求
2007年,从年初,本村就着手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村南进村村口治理了一个垃圾坑,砌筑毛石200多方,回填土1500多立方,面积1000多平方米,垃圾坑治理后建起了一座公共厕所,在本村南北两侧,岳圣路两侧砌筑了围墙1500多平方米,并建成了文化墙,另外在村中大街两侧治理残墙断壁2000多平方米,粉刷墙面10000多平方米,铺设广场砖1000多平方米,并且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治理河道600多延米,进一步提升了本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完成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工作,围绕石材加工、交通运输、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自身优势,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柱。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劳动力就业安置力度,使农民增加收入。
本村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本村的产业发展、安置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为突破口。主要措施是: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本村村西现有100亩山坡地,目前我们已经与北京欧亚多利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利用外资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从而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观光、服务业的发展,这个项目建成后会解决80-100个劳动力的就业。
2、加快本村的产业发展。今年,本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成以后,如何保持长效机制,打造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今年下半年,本村投资了20多万元,兴建蔬菜大棚50个,目前已建成15栋,并已投入使用。并且借鉴南河村的经营模式,由集体出资给老百姓搭建经营的平台,扶持、鼓励、帮助村民,将来把大棚租给村民承包,从而达到让村民就业增收致富的目的,精心打造本村的主导产业。
3、本村村级客运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如何提高客运站服务水平和运营机制,将客运站打造成本地区交通枢纽,成为交通服务行业亮点,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
今后,本村将以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创新机制、培育新农民、解决劳动力就业、富裕村民、促进和谐为重点,打造全新和谐龙门口。

龙门口_龙门口村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现在是于1983级1993年并入了拆迁小村大安村、石河村、刘家峪村,东大台村,由这些村共同组成新龙门口,位于斋堂镇北部19公里处。村域面积25.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4亩。
主要物产为核桃和大枣,主要产业为大型养殖柴鸡基地。
龙门口村四面环山,沟深而峡,最著名的是一线天。村落集中分布在山坡平台之上,略呈方形。村中有解放初期建造的民房也有近来建的新型住宅,村内一条水泥硬化路绕村而上,道路两旁种植各种花草,五彩缤纷,香气扑鼻。村的周围还有植被上千种,四季常青。

龙门口_龙门口村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行村镇龙门口村

概况 明末,祁姓从中于朋村迁来建村。因建村处地形恰似龙门,故命名龙门口村。清朝初期,王姓来此定居。清朝中期,梁姓由龙湾泊村迁来。后又有赵姓、刘姓相继迁入。另一说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村。因建村处有两条土柱,中夹石硼,形如龙门而得名。 龙门口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6°44′。东与杏家庄、上夼村为邻,西与瑞宇村接壤,南与孙家夼村、夼里村相连,北与汪格庄交界。原属赵疃乡,2000年撤赵疃乡后,划归行村镇,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桑、梨等。 2002年,全村125户,359人,有祁、赵、梁、王、刘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祁姓人口较多。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4年,成立龙门口村小学。1968年投资4万元,建起12间标准校舍。1970年投资1000元,配套桌、凳,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有6人讨饭,20多人外出扛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口粮为180公斤,全村收入3.2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农用车辆32辆,摩托车11辆,电话51部,手机13部,彩电105台,电冰箱7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连外出都无路可走。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58年,两条主街道全用石头铺成。1964年,修起连村路。1965年,投资2000元,建起2座村内桥。1997-1998年,投资9万元,建起大小4座连村桥,加宽了连村路,大小车辆畅通无阻。村统一规划建房,新建、扩建、翻建住房井然有序,整齐美观。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7年,村投资1万元,自行发照明电。1978年以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每年村免费为群众放电影10场。1983年投资3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96年投资4万元,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祁长治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了党小组,祁长治任组长。1941年,建立党支部,祁长治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先后组织支前15次。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8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25名。从1941年建立党支部起,曾有祁长治、祁长安、祁作华、祁学增、祁学进、祁学文、赵世金、梁积春、梁桂海、祁学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祁东宾任村长。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自1941年起,曾有祁东宾、梁积善、赵凤乐、祁东海、祁长爱、刘明昌、祁学增、祁作华、祁学进、祁学文、祁国治、梁桂国、赵明亭、祁延义、祁应德担任村行政负责人。1999年4月,祁延义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祁应德当选为村委主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50103/2946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龙门口村 龙门口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龙门口村-北》为网友蒲公英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