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性凉,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抗病毒的功效。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还可以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野菊花_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 -多义词
“野菊花”是一个多义词,“野菊花”有以下含意:1、菊科植物的“野菊花”
2、中药“野菊花”。
3、相关歌曲:“野菊花”
4、影视作品:“野菊花”
本词条只论述中药“野菊花”。
野菊花_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 -概述
野菊花
野菊花出自《本草正》。
1、野菊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7cm,宽1-2.5cm,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直径2.5-4(-5)cm,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骗子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直径8-20mm,长5-6mm;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全部同形,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
2、岩香菊本种与野菊的区别在于:叶为羽状深裂,绿色或淡绿色,两面被稀疏的呀下面稍多膨松的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舌状花黄色。花果期5-11月。
野菊花_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 -药品简述
药名:野菊花。汉语拼音:yejuhua。
英文名:FlowerofIndianDendranthema,Wildchrysanthem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Dendranthemaindicum(L)DesMoul.[ChrysanthemumindicumL.]
2、Dendranthemalauandulifolium(Fisch.ExTRAUtv.)LingetShih[pyrethrumlauandulifoliumFisch.exTrau]LingetShih[PyrethurmlauandulifoliumFisch.ExTrautv.;Chrysanthemumlauandulifolium(Fisch.ExTrautv.)Makino]
功效分类:清热药;解表药;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菊科。
野菊花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
2、生于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上。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和岩香菊的花。
采收储藏:秋季开花盛期,分批采收,鲜用或晒干。
野菊花_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2、不良反应及治疗:口服野菊花煎剂可醇浸膏,作用缓和,副作用较少,少数患者可致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注射剂偶可引起腹泻,阴道后穹隆注射时,有一定刺激作用。
野菊花_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 -中药化学成分
野菊花含野菊花内酯(handelinchrysanthelide),野菊花醇(chrysanthemol),野菊花三醇(chrysanthetriol),野菊花酮(indicumeneone),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顺-螺烯醇醚(cis-spiroenolether),反-螺烯醇醚(trans-spiroenolether),当归酰豚草素(angeloylcumambrin)B,当归酰亚菊素(angeloylajadin),苏格兰蒿素(arteglasin)A,刺槐甙(aca-ci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槲皮素-β-D-葡萄糖甙(quercitin-β-D-gluco-side),矢车菊甙(chrysanthemin),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豚草素(cumambrin)S,刺槐素(acacetin)[3],刺槐素-7-O-β-D-吡喃半乳糖甙(acacetin-7-O-β-D-galactopyranoside),1-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