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中心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集邮可以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保存历史研究资料,并给人以健康的娱乐;还可以增进各个国家、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集邮”一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élie”,意思是爱好邮票,是法国人海尔宾于1865年根据希腊文philos(爱好)和ateleia(原意是免税,这里指免费凭证,即邮票)组成的。在“集邮”一词出现之前,英语国家使用stamp collecting(邮票收集),法国则用timbromanie(邮票迷),philatélie一词出现后,timbromanie一词被淘汰,stamp collecting一词仍在英语国家与philately一词并用。
集邮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中心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集邮可以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保存历史研究资料,并给人以健康的娱乐;还可以增进各个国家、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集邮”一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élie”,意思是爱好邮票,是法国人海尔宾于1865年根据希腊文philos(爱好)和ateleia(原意是免税,这里指免费凭证,即邮票)组成的。在“集邮”一词出现之前,英语国家使用stamp collecting(邮票收集),法国则用timbromanie(邮票迷),philatélie一词出现后,timbromanie一词被淘汰,stamp collecting一词仍在英语国家与philately一词并用。
集邮_集邮 -概述
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集邮起初只是收集、整理和研究邮票,后来逐步扩大到同邮票和邮政业务有关的实寄封、首日封、首航封、邮资信封、明信片、邮简、邮政日戳、邮政单式签条以及邮政和集邮史料等许多项目。集邮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研究集邮的意义和对象、集邮活动、集邮方法、集邮服务、邮票贸易、集邮史、邮票史、邮政史和古代邮驿史等为内容的集邮学。在这方面有所创见和著述的称集邮学家。有的集邮学家同时也是集邮家。
集邮是一件有趣味的收藏活动,无论是渴望获得的热切企盼,还是拥有时的心满意足,无论是欣赏他人的收藏,还是展示自己的宝藏,亦或邮友间的互通有无,亦或是通过集邮结识新的朋友……无不给您的生活增添无尽的情趣。集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寸小纸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因为集邮具有如此重要意义,又使集邮成为一项可获丰厚回报的经济活动。
邮票是邮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由罗兰・希尔设计,票面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像。面值1便士,黑色,俗称“黑便士”。1840年5月6日正式起用,印有11种版别,发行7200万张。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了一套“大龙”邮票,是由德国人把持的海关邮政局发行的。集邮几乎是随着邮票的出现就产生了,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诞生。中国集邮比西方要晚三四十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集邮公司于1955年成立,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集邮市场日益繁荣兴盛。集邮已经成为全世界影响面最广,参与人最多的收藏活动。
集邮_集邮 -历史
清朝大龙邮票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发行的当天,不列颠博物馆的J.格雷博士特地到邮局买了邮票留作纪念。他后来编写了英国早期的邮票目录,倡导集邮活动。J.格雷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1841年伦敦一位年轻妇女在《泰晤士报》上刊登广告,征求用过的邮票,用以裱糊她的梳妆室。随后英国出现了“邮票热”。到19世纪50年代,已有20多个国家发行邮票,邮票种数增多,集邮盛行起来。1852年比利时一位地理学家首次举办个人集邮展览,展出88种邮票。当时一些学校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国邮票贴在地图上,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都出现了一些活跃的集邮家。早期最著名的集邮家是居住在巴黎的费拉里。他收集到当时世界各国已发行邮票种数的70%,包括多种珍贵邮票。1861年法国出版了第一本邮票目录《邮票》,载有邮票约500种。同年英国伦敦出现了街头邮票交换点。1862年10月,第一种集邮杂志《新知月刊》在英国出版(只出了3期)。同年 12月,另一种集邮杂志《广告月刊》出版,次年改名为《集邮家评论》,持续发行了大约两年。1865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邮组织。1890年比利时皇家集邮俱乐部联合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由于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在集邮活动中成了商品。1856年英国吉本斯开设了专门经营邮票的商店。1862年法国开始出售第一本贴有邮票的集邮册。随着集邮活动的扩大,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有20个国家代表参加。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集邮文献。同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展。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在巴黎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集邮活动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专题集邮兴起。
中国的集邮活动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发表了短文《各国信馆之印图》,介绍了集邮对儿童启蒙的意义。1918年2月,中国最早的中文集邮杂志《邮志界》发刊。1922年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次年出版了一期会刊,这是中国第一个有影响的集邮组织,1924年改组为上海邮界联欢会,1925年改名为中华邮票会,并出版会刊《邮乘》。1925年新光邮票会在杭州成立,1926年起先后出版会刊《邮票新声》和《新光》。1934年甲戌邮票会在郑州成立,出版《甲戌邮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的集邮活动有了进一步发展,1955年《集邮》杂志创刊。80年代初,集邮活动在中国各地的工矿企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以至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并相继成立了各省、市、自治区的集邮协会。1982年1月 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同年 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83年 6月25日中国集邮出版社在北京成立。
集邮_集邮 -方法
集邮主要有三种:①传统集邮。基本上按国家和时间顺序收集,也包括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某一类或某一种邮票的收集。②专题集邮。又分三种:一是把图案内容同类的邮票作为一个专题;二是把为了同一个目的发行的邮票作为一个专题;三是按主题收集,集邮者先确定一个主题和它的内容情节,然后选择能说明这些情节的邮票,按照内容要求的顺序排列出来。③小品集邮。不要求有系统,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内容和形式可依个人的意图和爱好确定。
集邮常用的工具是邮票目录、镊子、放大镜和集邮册。集邮册分插册和由活页贴片合成的贴册两种。正规的邮票保存方法是把邮票(或邮票外加护邮袋)用胶水纸固定在贴片上。贴片上邮票的排列和注释是衡量集邮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测量邮票齿孔的度数,集邮者还需要备有一把量齿尺。
集邮_集邮 -常识
集邮邮票图案: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表现主题内容的图画,并附有相关文字及面值;也指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图案。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自然风光、历史地理、珍惜动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现在邮票图案上。邮票图案是集邮者欣赏、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集邮者欣赏、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美的享受。
邮票铭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识别邮票上的铭记,可以了解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发行的邮票,进而探讨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货币、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中国发行的邮资金额为20分的邮票,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0”和“分”组成。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相应的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2”和“C”组成。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点数变化和邮政资费调整的情况。
邮票名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表示邮票发行目的的文字。邮票名称通常是由邮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有两种情况需说明:一是有的邮票的名称未印在邮票票面上。二是有的早期邮票,邮票发行部门在发行时并未给邮票确定票名。对于后一种情况,邮票目录出版者总是根据邮票图文为邮票定个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邮者的收集和研究。
邮票志号:指印在邮票底边上的编号,一般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枚号。在邮票上印刷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的一大特色。
集邮邮票齿孔:指邮票边沿上的孔洞。单枚邮票边沿突出部分称齿,凹进的部分称孔,合称齿孔。 邮票齿孔的作用大致有三个。第一,在出售邮票时,便于将整张邮票撕开成单枚,而不致撕裂邮票本身。第二,便于整张邮票枚数的统计。第三,齿孔在邮票画面周围形成一个装饰性的“边框”,增加了邮票的美感。 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是没有齿孔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 邮票齿孔的密度用齿孔度数计量,以20毫米内的齿孔个数表示。齿孔度数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别、印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邮票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潜影图文,称水印。这种具有防伪作用的纸张称为水印纸。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的水印就是一皇冠为图案的。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也立即会呈现出来。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邮票背胶:为便于邮票粘贴,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在邮票背面上涂刷一层胶,称背胶。使用时,用水沾湿背胶,即可将邮票粘贴在邮件上。背胶一般是无毒的,按材料可分为糊精胶和合成胶、按颜色、特征可分为白胶、黄胶、薄胶、厚胶等。1956年西德和古巴等邮票背胶中掺入香料,使邮票具有香味,称为香味背胶。
邮票纸质:指印制邮票使用的纸张材质。邮票所用的纸张种类较多。对印制邮票的纸张要求是适于印刷,便于撕开和防伪造等。邮票的纸质是研究和区分邮票的版别、印次和鉴别邮票真伪的依据。
集邮_集邮 -基本知识
集邮邮票保存十忌
一忌曝晒:邮票要保持长期艳丽如新,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强烈的阳光辐射能使邮票褪色变旧。有些集邮者,将邮票置于镜框或写字台玻璃下,实不可龋
二忌受潮:邮票受潮容易生斑霉变,邮票邮册要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每年梅雨季节过后应该让邮票册吹吹风。
三忌手摸:整理邮票、制作展品都要养成用镊子夹票的习惯。用手摸过的邮票,尤其是刷金、银色的邮票,容易留下指纹,影响邮票的美观。大张邮票分撕时,应该先洗手,后撕票。
四忌污染:放置邮票应离厨房较远,防止油烟污染,被墨水、印泥、尘迹污染过的邮票不要和干净邮票混杂在一起。含有胶水、浆糊的信销票应及时清洗,翻阅、观赏邮票不要吸烟和说话。
五忌酸碱:酸碱物质能使邮票变质,所以邮票不能和酸碱物质放置在一起,更不能用酸碱物质清洗邮票。
六忌闭藏:邮票收藏要注意通风透气。不能用不透气的玻璃纸、薄膜包装邮票。护邮袋应开口,而且只宜在邮展期间短期使用。长期闭藏容易使邮票受潮霉变。
七忌叠放:邮册应该竖直放置在书柜或书架上,不宜重叠压放,否则邮票和邮册容易粘连,邮册重叠易造成邮票磨擦破损,影响品相。
八忌撕揭:取下信封上的邮票应连同信皮纸一道剪下,分开互相粘连的邮票只能用干燥或潮湿的方法慢慢分开,不能硬撕蛮揭。
九忌杂乱:邮票、邮品、邮册应整理有序,不可杂乱无章。新购置或交换到的邮票应及时清整入册,妥善保藏,避免邮票丢失、污损。
十忌虫害:一年之内应选择干燥适宜的天气检查藏品一至二次,箱内或柜内放置几粒卫生丸,邮册中夹放几片香草酚纸片,防止虫蛀鼠害。
集邮小常识:
1 邮票图案: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表现主题内容的图画,并附有相关文字及面值;也指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图案。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自然风光、历史地理、珍惜动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现在邮票图案上。邮票图案是集邮者欣赏、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集邮者欣赏、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美的享受。
2 邮票铭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我国1992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印有“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字样;从1992年起发行的邮票印有英文“CHINA”和“中国邮政”字样,把国名和邮政标记分印。美国邮票上用缩写字母“USA”,前苏联邮票上用缩写字母“CCCP”表示国名。英国邮票上不印国名,而以女王头像为标志。识别邮票上的铭记,可以了解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发行的邮票,进而探讨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货币、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3 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我国发行的邮资金额为20分的邮票,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0”和“分”组成。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相应的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2”和“C”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又如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标准未最后确定,无法在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发行这种无面值邮票。不难看出,这种无面值邮票并非真的“无面值”,只不过是邮资金额由英文字母表示罢了。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点数变化和邮政资费调整的情况。
4 邮票名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表示邮票发行目的的文字,如我国纪1邮票的票名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名称通常是由邮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有两种情况需说明:一是有的邮票的名称未印在邮票票面上,如1992年我国发行的“青田石雕”邮票等。二是有的早期邮票,邮票发行部门在发行时并未给邮票确定票名。对于后一种情况,邮票目录出版者总是根据邮票图文为邮票定个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邮者的收集和研究。
5 邮票志号:指印在邮票底边上的编号,一般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枚号。在邮票上印刷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开始印刷邮票志号。如1950年7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4.4-1”,其中“纪4”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4套,“4-1”表示这套邮票共4枚,本枚是第1枚;在邮票底部右边印有“(23)”,表示本枚邮票是纪念邮票中的第23枚。从第16套纪念邮票“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开始,在邮票底部右边又加印了发行年代(在总编号右侧)。特种邮票的表示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为“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但在全张邮票边纸上有编号,称为“文”字邮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每种邮票编一个号,从1编至95。如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印的“(1)”是连续编号,底部右边印的“1970”是发行年份。从1974年5月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 1.(3-1)”,其中“J”是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1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1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从1972年又改革了邮票志号的编号办法。每年发行的纪、特邮票按年度统一编排顺序号。如“壬申年”邮票是1992年发行的第1套邮票,共2枚,属于特种邮票。第1枚(面值2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2-1)T”;第2枚(面值5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1992-1”,右边印有“(2-2)T”。邮票底部左边为发行年份及套票的顺序号,右边括号内表示这套邮票的枚数和本枚是第几枚;“T”表示特种邮票。
6 邮票齿孔:指邮票边沿上的孔洞。单枚邮票边沿突出部分称齿,凹进的部分称孔,合称齿孔。邮票齿孔的作用大致有三个。第一,在出售邮票时,便于将整张邮票撕开成单枚,而不致撕裂邮票本身。第二,便于整张邮票枚数的统计。第三,齿孔在邮票画面周围形成一个装饰性的“边框”,增加了邮票的美感。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是没有齿孔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邮票齿孔的密度用齿孔度数计量,以20毫米内的齿孔个数表示。齿孔度数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别、印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7 邮票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潜影图文,称水印。这种具有防伪作用的纸张称为水印纸。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的水印就是一皇冠为图案的。我国大清邮政于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蟠龙邮票,其上的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也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8 邮票背胶:为便于邮票粘贴,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在邮票背面上涂刷一层胶,称背胶。使用时,用水沾湿背胶,即可将邮票粘贴在邮件上。背胶一般是无毒的,按材料可分为糊精胶和合成胶、按颜色、特征可分为白胶、黄胶、薄胶、厚胶等。1956年西德和古巴等邮票背胶中掺入香料,使邮票具有香味,称为香味背胶。
9 邮票纸质:指印制邮票使用的纸张材质。邮票所用的纸张种类较多。对印制邮票的纸张要求是适于印刷,便于撕开和防伪造等。邮票的纸质是研究和区分邮票的版别、印次和鉴别邮票真伪的依据。
集邮_集邮 -参考资料
[1] 145邮票网站大全 http://www.145.com/youbi_cangpin.htm
[2] 中国邮票图库 http://www.jiyou8.cn
[3] 华夏收藏网 http://www.mycollect.net/Info/7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