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人物生平,戴维・赫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提倡人性自由发展,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

劳伦斯_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人物生平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提起英国文学,就不能不提到劳伦斯,他是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生于诺丁汉一个矿工家庭,二十一岁时入诺丁汉大学学习,一生中创作了四十余部小说、诗歌、游记等作品,《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其最好的小说。劳伦斯提倡人性自由发展,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劳伦斯创作深受弗洛伊德办理分析学影响。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天才,用这个词来形容劳伦斯是恰当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有史以来的劳伦斯评论第一人――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就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天才,是“浸透情欲的天才”。

D.H.劳伦斯的父亲阿瑟・劳伦斯是一位矿工,他所受的教育仅仅够他艰难地读报纸,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滚滚的炊火前,一边烤早餐腊肉,用面包接着腊肉上滴下来的油,断断续续地读着当天的报纸。母亲莉迪亚则是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读了很多书和诗歌,崇尚思想,喜欢和有教养的男人讨论宗教以及哲学、政治等问题。

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父亲喜欢和矿工们去喝上几盅,喜欢纵欲享乐;母亲却一生戒酒,古板拘谨。D.H.劳伦斯生活在家庭的飘摇之中,他所记得的是家门外的沃克街上白腊树的树枝在大风的呼啸中发出尖叫声,与家里母亲的尖声争吵、父亲的雄壮的男人声音和咒骂声混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他身体孱弱,敏感,富观察力,记忆力极佳,同时――为母爱所控制着。《儿子与情人》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书中的母亲成功地阻碍了儿子与米丽安姑娘的爱情,并为自己“胜利了”而额手称庆。在这里,如果儿子摆脱不了恋母情结,他就无法真正地恋爱。


劳伦斯作品

劳伦斯从小身体不好,很受母亲宠爱。他没有继承祖先强健的体魄,身体瘦弱,但他从出生开始就变现出强烈的生存意识,令人惊奇。年轻的时候,一场肺病差点毁了他。疾病给他的一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敏感、易怒都与此有关。他在五个孩子中排行第四,早年在英格兰北部相当贫困的伊斯特伍德区长大。劳伦斯自幼与其智慧过人而又意志坚强的母亲十分亲密,母亲一直培养他对绘画和接受大学教育的兴趣。后来在全英格兰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劳伦斯在11名竞争者中独占鳌头,赢得了诺丁汉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虽然劳伦斯通过了教师证书的考试,但他认为学院教育枯燥无味,因为“那些人只是象留声机似地讲课”,毫无生气。

在大学就读时,劳伦斯继续与小他两岁的高中同学杰茜・希伯丝维持恋情,性格柔顺的杰茜成为劳伦斯第一部小说《白孔雀》(1911年出版)中爱米丽的原型。大学毕业后,劳伦斯在戴维森路中学教书。虽然这是个贫穷的地区,但劳伦斯试图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演剧来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得到了校长的好评。在出版了《白孔雀》以后,劳伦斯得了肺炎,此后疾病就一直跟随着他,但他对此也一直表现出坚韧的意志力,而当他的身体开始有所恢复的时候,久病初愈的欣喜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些在他的书信、日记里有明确的记载。劳伦斯在感到自己已经痊愈以后,开始了另一部小说《恋爱中的妇女》的写作。1916年,劳伦斯的身体又感不适,他的创作一度暂停。但他坚持工作,这部作品终于完成。

然而,肺病的加剧使劳伦斯不得不放弃教学,而此时母亲的去世也给了他很大打击。幸好《白孔雀》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和诗歌的的出版使他赢得了一些声誉。在叔父的建议下,他准备去德国的一所大学担任教员,并为此去拜访诺丁汉大学现代语言学教授艾内斯特・惠克尼。当时艾内斯特正好在大学授课,他的妻子芙丽塔招待了劳伦斯,两人一见钟情。两个月后芙丽塔离家出走,与劳伦斯在德国团聚。

芙丽塔后来回忆说:“在认识劳伦斯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虽然劳伦斯天生羞涩,但他有着模仿的天才,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总显得诙谐风趣。然而,这桩婚姻并不和谐美满,当时劳伦斯还处于丧母的悲哀中,而芙丽塔因见不到自己的子女而抑郁烦躁,加上手头拮据,两人又不善持家务,因此经常有着拳脚相加、剑拔弩张的争斗。有着德国贵族血统的芙丽塔比劳伦斯年长六岁,其表哥即是当时号称“红色男爵”的扬瑞・奇瑟芬,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成功地指挥德国的炮击队,击落了不少英国的轰炸机。不同的国籍使这对夫妇在英德两国都蒙受间谍之嫌,给本来就充满烦躁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不安。

颠沛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他在这段时期内精心写作并修改了以前的手稿,于1913年发表了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此书描写了富有艺术天赋但体格孱弱的青年保罗无法挣脱具有强烈控制欲的母亲的保护,无法与青梅竹马的农家女玛丽安以及后来相识的桀傲锋利的女权主义者克拉拉发展正常的恋爱关系。玛丽安即是以杰茜・希伯丝为原型,而克拉拉身上则有着爱丽丝・黛克丝的影子。劳伦斯在大学毕业后,曾与爱丽斯有过一段短暂的罗曼史。黛克丝大劳伦斯七岁,是个态度强硬的社会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虽然劳伦斯认为弗罗依德企图“在脑子里营造性”,否认性的自发感与能动力,但精神分析的中心学说之一“恋母情结”却在《儿子与情人》里得到了绝妙的文学诠释。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虽然《儿子与情人》博得了评论界的一片喝彩,但并不畅销。1915年,长篇小说《虹》出版。该书描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富农家女儿厄秀拉企图冲破家庭和环境,走向外面的世界。她崇拜女教师温妮芙的独立性格,两位女性建立了非凡的友谊。温妮芙最后出乎意料地嫁给了爱发号施令而又风流成性的矿场主亨利,因为她认为自己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获取所希冀的权利,这使厄秀拉深感惊诧。在此同时,军人安东虽然欣赏厄秀拉的主见,但最终只是要求她成为贤妻良母,使厄秀拉大失所望。

《虹》并没有任何大胆的性描写,但当时女权运动已经崛起,而《虹》所宣扬的妇女解放思想无疑令当局大感震怒,最后被指控为“阴茎崇拜”而遭禁。禁书几乎断绝了劳伦斯的经济来源,使他只能以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来维持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劳伦斯的反战主义倾向以及妻子芙丽塔的德裔身份而他们频频遭到英国警方的骚扰,军方也怀疑他们是敌方间谍,夫妇俩被勒令离开了康沃尔的家,搬迁到泽诺。在这期间,劳伦斯结识了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费尔德和她的丈夫约翰・米德尔顿・墨里。英俊的墨里是名文艺评论家,劳伦斯对他深怀好感,但墨里拒绝了与他结为“血肉兄弟”的要求,却跟芙丽塔暗渡陈仓,这使劳伦斯黯然神伤。

在创作《恋爱中的女人》期间,劳伦斯与康瓦尔郡的农夫威廉・亨利・赫金有过一段恋爱关系,两人共同漫步于田野,躲在谷仓内做彻夜长谈。劳伦斯外出时,总不忘给赫金写信。芙丽塔对他丈夫的这份缠绵恋情深感不安,以至最后对赫金下了逐客令。劳伦斯被这段失败的恋情折磨得疲惫不堪。劳伦斯与赫金的短暂恋情是他内心同性恋情结长期斗争的结果。1913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很疑惑为什么所有几近卓越的男人都有同性恋倾向,不管他是否承认这一点。”他后来对另一位朋友说:“我16岁时与一个煤矿工人之间发生的性爱是我一辈子中唯一近乎完美的爱。”

1917年劳伦斯来到了伦敦,又一次病倒了。此后的几年,他一直处于疾病的包围之中。

1919年10月,一战后,1921、1922年,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意大利。然后,然他踏上了环球会旅行的路途。回到伦敦之后,他很快就对这里感到厌倦。

1926年10月,劳伦斯去了意大利,开始写《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9年他想离开欧洲去美国,希望在那里重新找回生命的力量。对于自己的疾病,他显得有些自欺欺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好起来。疾病导致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个是他热衷于在超验的层面上谈论死亡、复活;一个是对大自然的敏感。

在写作中,劳伦斯进一步把个人精神复活体验扩大整个世界。虽然他意识到驱走旧的生命,迎接新的生命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他仍旧对新世界的到来充满信心。甚至把离开英国到美国去也看成是获得新的生命的途径。劳伦斯也认为战争之后人类将得到复活,因此他急切地谈到战后的种种计划。

劳伦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热爱有着作家的身理依据,这就是疾病。他的疾病注定了这位作家对大自然的敏感,他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大自然的抚慰,他的作品也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劳伦斯还是一位描写大自然的高手,少有人能与他匹敌。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对大自然的爱,他常常把英国和意大利对立起来,把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地方对立起来,贬低充满工业气息的前者,褒扬代表着大自然的后者。

劳伦斯短暂一生中的最后日子是与芙丽塔在意大利、美国、墨西哥旅途中度过的。他在这时写下了出色的游记作品《意大利的晨曦》、《海与撒丁岛》《墨西哥的早晨》和《伊特鲁立亚之地境》。那时《羽饰巨蛇座》(1926年出版)也进入了最后创作阶段。《羽饰巨蛇座》以劳伦斯的美洲之行为创作基础,描写了拉蒙、凯特与西伯里安奥信奉墨西哥阿兹台克族的羽饰蛇神,结成了双性恋的三位一体。中心人物拉蒙如蛇神一般受到崇拜,而他正能够“两面皆通”。

意大利是劳伦斯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的气候和风光使劳伦斯感到自由和舒适。在那里,他的游记、诗集的创作灵感也在自由地飞翔。1922年2月劳伦斯乘船开始了环球之旅,于9月到达美国,历时半年。这次旅行使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新的灵感,他走出了欧洲,接触到南太平洋、美洲许多当地人的生活,作品中大自然原始的成分增加了,出现了东方、西方文明的对立,开始从土著人身上寻找新世界的希望。

1925年,劳伦斯的肺结核突然加重,健康急转直下。1929年,他原本准备在伦敦举办的画展因被判为“淫秽”而遭警方查禁。1930年2月27日,在与芙丽塔前往法国的途中,身心衰竭的劳伦斯匆匆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坚信自己会好起来,还有不少新作品的设想,拼命想使生命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火花。福斯特得知劳伦斯的死讯时,称誉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家”。

劳伦斯_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著作年表


劳伦斯作品

1911《白孔雀》
1912《逾矩的罪人》
1913《爱情诗集》
《儿子与情人》
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普鲁士军官》
1915《虹》
1916《意大利的黄昏》《阿摩斯》
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
1918《新诗集》
1919《海湾》
1920《一触即发》《恋爱中的女人》《误入歧途的女人》
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精神分析与无意识》《乌龟》《大海与撒丁岛》
1922《亚伦的手杖》《无意识幻想曲》《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1923《小甲虫》《美国经典文学研究》《袋鼠》《鸟、兽、花》
1924《灌林中的男孩》
1925《烈马圣莫尔》《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1926《羽蛇》《大卫》《太阳》《欢乐的精灵》
1927《墨西哥的早晨》
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诗集》
1929《劳伦斯画集》《三色紫罗兰》《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逃跑的鸡》《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1930《荨麻》《散文集锦》《刍议》《少女与吉普赛人》《干草堆中的爱情》
1931《启示录》《机器的胜利》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人物生平,戴维・赫

劳伦斯_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出版著作

劳伦斯在 1913年发表第一部重要小说《儿子与情人》,1915年出版《虹》,1921年出版《恋爱中的女人》,1928年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围绕性生活展开,劳伦斯把人的性欲意图,看成是引起一切生活现象的根源。劳伦斯也有其他题材的小说,如《亚伦之杖》(1922)、《袋鼠》(1923)等,诗集有《爱诗及其他》(1913)、《爱神》(1916)、《如意花》(1929)等。

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他笔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儿子与情人》,《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误入歧途的女人》等都有中译本。

1928年出版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著名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品。该布描绘了矿业主克里夫・查太莱下身瘫痪,他年轻的妻子康斯坦汀在与守猎人梅洛斯的交往中重新点燃起生命之火,这两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迸发出灿烂激情。梅洛斯的阴茎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催发了康斯坦汀的觉醒,驱走了两人的迷茫与恐惧。书中的色情描写毫无“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羞涩,劳伦斯惯用的诗意化语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性爱的美与力量,读来振奋人心。然而,这些空前绝后的飞扬文字并非在于表达简单的肉欲之欢,而是与克里夫的性无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洋溢着春泥般的勃勃生机──劳伦斯借此来鞭挞当时英国社会的腐朽与没落,呼唤着希望与新生命的到来。与以往的作品一样,性爱在劳伦斯的笔下再次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出版如石破惊天,马上遭到了查禁,未删节版本直到1961年才通过审查得以正式公开出版。

劳伦斯_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代表作品


《虹》

《虹》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在作品中作者以深刻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宗教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且从探索两性关系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小说通过汤姆.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感情纠葛来表现对完美自然,和谐家庭关系的追寻。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布朗文。通过他娶一个波兰妻子,带着对遥远的异国气息的憧憬,开始了他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在揭示,工业化深入到英国农村以后,对长期生活在古老宁静的农村里的农民的心灵的激烈撞击,展示了他们处在激烈变动时期的复杂心态。

这个家族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安娜,她几乎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她的主导性格是追求独立和自由。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敢于反击成人对她的挑战。她也曾有过幻想,希望做自由、骄傲、超凡脱俗的女子。然而,长大后周围鄙俗的气息,使她幻想破灭,她又把自己的父母、家庭作为生活的中心,但也仍然向往着外界生活,向往着独立自由。因此,她爱上了城里来的堂兄威尔。但婚后不久、她发现他们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有着严重的分歧。威尔推崇教堂穹顶上华丽的彩虹,而安娜则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彩虹,她更向往自然的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灵魂深处的战斗。虽然这战斗有时紧张,有时缓和,但却相伴终生。最后他们双方表面上都让了步,安娜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威尔也变成了一个只为挣面包而工作的男人。作者认为这种只有肉体接触而无心灵交流的夫妻,不是他所理想的夫妻关系。

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厄休拉。她算是现代女性,很小的时候她跟母亲安娜一样,非常要强,不甘示弱,无拘无束,活泼开朗。但她比母亲更富于幻想,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她讨厌狭小的乱哄哄的家,坚决要走向更广大的世界,她要跟男人一样,为社会,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当她中学毕业时,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参加了工作。厄休拉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理想,但这理想却被冷酷的现实一次次毁灭。小学教师的经历是她理想的第一次破灭,大学校园生活是她理想的第二次破灭,与男友的分手是她理想的第三次破灭。经过这三次曲折,她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刻了,成熟了。她清楚地看到表面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过像一个被灯光照亮的圆圈,在这圆圈之外,是一片黑暗。厄休拉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单纯感官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统一。但她的这一追求在《虹》中并没有实现。小说结尾时,她仰望着天上的彩虹充满着期待。后来在劳伦斯的另一部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作者让她找到了自己如意的男友,真正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小说也写到了厄休拉的一些弱点,比如她放荡的性格,同性恋的经历,不满于社会,苦闷彷徨,又甘于堕落。作者认为这是西方现代女性的共同弱点。

艺术

这部小说并不以塑造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重在对人物的心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有人评论说:“劳伦斯是最早把现代心理学引入到小说的作家之一。”因此,劳伦斯特别善于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心理,尤其是性爱心理。但他的描写是纯洁健康的,是道德的,并不想以色情来吸引读者。小说大量地运用象征、比喻和意象描写的手法。小说的题目《虹》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一种完美的人生理想。小说语言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劳伦斯作品

《虹》通过自耕农布兰文的三代家史,描写19世纪中叶以来大工业吞食小农经济的过程,猛烈抨击了金钱罪恶和帝国主义战争。《恋爱中的女人》通过矿主杰若德想以情欲来填补精神空虚遭女友戈珍拒绝而葬身冰穴的情节,反映了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通过女主人公康妮无法忍受残肢丈夫的“同别的男人生个孩子”继承家业的要求和死气沉沉的生活,与雇工梅勒斯相恋、出走的情节,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对人的腐蚀摧残和婚姻道德的虚伪自私。小说的性爱描写曾引起争论,其实全书寓意严肃,爱憎分明。劳伦斯的小说语言优美,气势恢宏,但除《虹》的结尾勾画出彩虹般的新世界远景外,因看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社会的物质基础,大都显得色调暗淡。

尽管劳伦斯在他的作品《虹》中一直想寻找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处理方式,但通过布朗文三代男女之间感情演变的实际过程,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劳伦斯眼中生命之虹的靓丽图景的实现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这三代男女两性间感情的摩擦和冲突一直存在并不断激化,到第三代厄秀拉身上,象征生命光芒的七彩虹在她与斯可里本斯基的分手中已完全塌陷,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幻景出现在该书的结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劳伦斯认为,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妇女越来越知识化、理性化,她们已不满纯粹的性爱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男的便越来越觉的在自己所崇拜和景仰的女性面前渺小和卑微。劳伦斯认为,这是一种对生命力的压抑,而这种压抑是建立在对精神的残酷阉割中完成的,这当然与劳伦斯从小既做儿子又做情人的被扭曲的精神心理有关。在这种特殊的经历中,形成了劳伦斯既热爱女性、向往女性又恐惧和敌视甚至贬低女性的矛盾心理。他认为女性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尤其是那些“白孔雀”“百合花”式的女人,她们具有一种摧毁男人从而摧毁整个世界和谐的巨大力量。因此,要使两性关系达到完美,就必须树立起男人的特有的尊严和激发他们潜在的旺盛的自然生命力即性本能意识。尽管劳伦斯曾声称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双方既要能融为一体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二者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如关于“虹”的一首诗中所写的“彩虹的两只脚/ 想并拢在一起/ 但是不能/ 否则就成了畸形的环。”但劳伦斯的潜意识里还是时时刻刻不忘掉摧毁女性的自我意识使之屈从男性这一点。比如他的晚期代表作《查特来夫人的情人》中梅乐斯在康妮怀孕后离开英国到欧洲旅游的前夜,竟用本凡奴托。切里尼所说的“意大利方式”,小说这样写到:“这不是爱,这是尖锐的,灼热的像火一般的感官刺激,把灵魂也烧成火绒……她,不得不被动,什么也同意,像一个奴隶,一个肉体的奴隶”在《虹》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在下文中将具体论述。因此,在劳伦斯的眼中,似乎只有女性完全屈从于男性意志时,才能达到生命的一种和谐本真状态。正如一个表面上越自尊的人其实骨子里越自卑一样,劳伦斯越是竭力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但又不致失去自我的男性形象。这个男性形象便越在他人生的舞台上用各种无意识的行为来显示其既害怕女人又迷恋女人的甚至完全被女性美所征服的奴性形象。而这正是劳伦斯在处理两性关系中的永恒矛盾,也正是劳伦斯笔下许多男主人公必须在背着精神的十字架下进行性爱的原因所在。

那么,是不是劳伦斯把两性关系出现的罪魁祸首就真的是指向女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男性和女性同样处于崇尚所谓“精神价值”而否定自然人性的文化制度的压迫下时,尤其是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其实所受的压抑更为严重。这种压抑很深的女性往往更强有力的代表着那种压抑她们的文明制度,尤其是在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异化为非人,传统的道德、心理、婚恋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劳伦斯对女性的不满,实质上是对整个压抑人性的文明制度的不满。正是这个所谓的文明制度,使女性越来越知识化、精神化和独立化,在加上社会竞争的压力,从而使传统的男权地位发生动摇,但劳伦斯又不是完全否定工业文明甚至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我垮掉,他一直在努力地试图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出新的男女间和谐的关系,以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虹》便是他这一种执着寻找的心路历程。

劳伦斯_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对同性恋文学的探索


《恋爱中的女人》

历经多年战乱的折磨,伴随着对大英帝国狭隘民族意识的反感,以及对墨里的一厢情愿,劳伦斯创作了他有关同性恋主题的最精彩绝伦的作品《恋爱中的女人》(1920年出版)。在情节上,《恋爱中的女人》是《彩虹》的续篇,展现了男督学鲁伯特・伯金与女教师厄秀拉,矿主杰拉尔德与女艺术家古娟两对夫妇间力求挣脱社会对人性的束缚、争取自由爱情的历程。该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杰拉尔德与伯金之间的两情默契。在创作《恋爱中的女人》期间,劳伦斯与康瓦尔郡的农夫威廉・亨利・赫金有过一段恋爱关系,两人共同漫步于田野,躲在谷仓内做彻夜长谈。劳伦斯外出时,总不忘给赫金写信。芙丽塔对他丈夫的这份缠绵恋情深感不安,以至最后对赫金下了逐客令。劳伦斯被这段失败的恋情折磨得疲惫不堪。

劳伦斯与赫金的短暂恋情是他内心同性恋情结长期斗争的结果。1913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很疑惑为什么所有几近卓越的男人都有同性恋倾向,不管他是否承认这一点。”他后来对另一位朋友说:“我16岁时与一个煤矿工人之间发生的性爱是我一辈子中唯一近乎完美的爱。”

劳伦斯长达五年对同志题材的关注研究不但产生了《恋爱中的女人》和《亚伦的杖杆》(中译《孽缘》),还包括1917年的论文《山羊与指南针》以及《恋爱中的女人》里那份生前未能出版的序言。劳伦斯后来焚毁了《山养与指南针》的手稿,其友奥特兰・摩莱尔和塞西尔・盖里都曾阅过此文,他们认为《山羊与指南针》笔锋犀利尖锐,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敏感话题进行了争议性的探讨,文章的标题暗示着同性自然情欲与科学理性主义的抗争。

《恋爱中的女人》不仅被誉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也是劳伦斯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他在其间对同性恋题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将笔下的传奇人物伯金对双性恋伦理道德观的追求视为解决英国文化危机的一线生机。伯金为寻求“两种不同的爱”而在伦理道德的两个极端之间痛苦徘徊,这种描写的象征寓意加深了小说对英国文化崩溃的深刻忧患意识,使《恋爱中的女人》具备了特殊的张力及启蒙之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50103/2935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劳伦斯斯特恩

原文地址: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作者:张朴之- 一意寻求主题的读者在读了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的这部著名奇书《项狄传》之后,一定会摸不着头脑:作者洋洋洒洒究竟想表达什么?似乎不是给项狄立传,因为作品直到结束,项狄还是个婴儿嘛。书

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有感 卖房子的女人 有感

长吁一气,终于将这本书读完。读这部小说,常常会把人拉近矛盾与绝望的挣扎之中,小说留给读者的,是一种莫大的虚无感和一种内在的现实性思考。《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他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赏析 劳伦斯阿尔玛 塔德玛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赏析古罗马温水浴室(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19世纪末,荷兰绘画已展现不出自己的独特面貌了,一些有成就的画家纷纷定居别国,或者加入了别国国籍。就当时情况看,形成体系的大陆学院派绘画技巧,似乎也造就了

读劳伦斯·斯特恩《多情客游记》 劳伦斯读书随笔

劳伦斯·斯特恩的《多情客游记》,并不长,也并没写完。正好写到和陌生女人同处一室,以为要高潮了,却突然打住,让人懊恼。这些人也真是,老是没写完,人就死了,作品却还能流传。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可能我读书也真算少,除开最有名的那些,二梯队

Laurence Olivier -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劳伦斯奥利弗 费雯丽

劳伦斯·科尔·奥利弗,亦名巴伦·奥利弗,功绩勋章获得者,英国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奥斯卡奖得主,三次获得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两次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五次获得艾美奖。和他的同代人约翰·吉尔古德、佩吉·阿什克罗夫特和拉

声明:《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人物生平,戴维・赫》为网友流水浮灯故人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