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概述,《只有一个地球》-作

《只有一个地球》副标题是“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一本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一书,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这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虽说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因此,本书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概述

这本书是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M.斯特朗的委托,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背景资料,在58个国家152位专家组成的通信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编写完成的。这是一份非官方的文件。作者们从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出发,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同角度,评述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作者


只有一个地球

本书的两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使他们能够胜任编写本书这样的工作。不仅如此,正像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他们还应该被看成是一项合作事业的创造性组织者,因为本书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概述,《只有一个地球》-作

芭芭拉・沃德,经济学家,著述甚多,其作品有《改变世界的五种理想》、《印度和西方》、《富国与贫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以及《高低不平的世界》等。沃德女士是哥伦比亚大学艾伯特・施韦策“国际经济发展”讲座的教授。她丈夫罗伯特・杰克逊爵士是经济学家,联合国发展规划的高级顾问。
勒内・杜博斯,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实验病理学家,又因富于著述而成为著名的学人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人类适应性》、《人类、医学和环境》、《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等。后者使他于1969年获得了普利策奖。他的另外两部著作――《理智的觉醒》和《内心的上帝》也于1972年问世。他在洛克菲勒大学任职44年,1971年退休,但继续从事写作和讲学工作。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内容

书中不仅论及最明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困境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环境问题。书中始终将环境与发展结合在一起论述,在谈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作者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政府,还应该注意到发达国家对抗污染设计和技术上的发展,对那些效果好、花钱少的方法,通过法令或合同使所有国内外新投资者采用这些技术……经过仔细的计划工作,当前的一部分工业增长可以绕过工业化污染的原始阶段,而把新工艺设备纳入最初的整体设计之中”。本书对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看法是在归纳、总结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①地球是一个整体;②科学的一致性;③发达国家的问题;④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⑤地球上的秩序。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意义

本书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本书已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于推动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广泛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评价

还是一个研究笺时候,我读到这本书。它令人惊恐,富于挑战。它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必须在我的一生中试着做些什么,以便帮助他人理解和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美)戴安娜・里弗曼
这本小书概括了地球行星的生物圈概念,以及它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的专家通信小组为准备此事做出了贡献。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基调报告。 ――(美) 林顿・卡德威尔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另一种说法


《只有一个地球》

【教材解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相关内容

全世界的目光被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所吸引。尽管与会者代表不同的利益,站在不同的立场,怀揣不同的目的和期待,但正是出于对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关心,才使世界各国又一次坐在一起。

这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读到的一本书―――《只有一个地球》。此书有一个副标题“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这个在浩瀚宇宙中无根无绊的“小小行星”,即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

这本书是一份研究报告,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委托,为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准备的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基础意见。这份报告的两位作者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一位是政治经济学家,一位是有声望的科学家。为了能让世界上第一流的专家和思想家们就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贡献他们的知识和主张,联合国会议秘书处组织了一个通讯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58个国家的152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银行家、哲学家、法学家、建筑师以及工业界人士,他们都是各个领域中的权威,其中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专家从各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是一次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这份报告中的许多观点今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在当年却并非如此。

专家们在纯粹客观的科学问题上,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看法。但对科学技术和工业化这些人类行为会对人类生活环境以及未来造成什么影响,却往往意见相左。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不同的价值观,左右了人们的观念。

一位欧洲工业化富国的顾问,主张人类应当立刻放弃工业化,应集中精力去发展高效率的农业技术。而刚开始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顾问的看法则完全相反。他们虽然知道工业化会带来一些危险,但他们坚定地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他们同胞的生活标准。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发展工业的方法都应该优先于对未来环境损害的考虑。

对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有人提出优先治理水污染,有人强调大气层问题,有人则更重视土地管理。有的专家相信,以个人的行动就能很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而有的专家则认为,人类应当彻底改变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否则就不能有效扭转生态危机。

二十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当时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要大于其脆弱性”的观点再也找不到支持者,再也没有人说这份报告提出的问题是“杞人忧天”。

一位国际知名的地理学家在仔细端详了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挥笔写道:“人们再也不能把这颗小行星当作一个无穷无尽的舞台,当作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对每一种需要都慷慨给予而没有极限的母亲了。”人们终于意识到,整个地球,只不过是航行在茫茫宇宙的一叶扁舟,而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这艘小船上的乘客。人类要么同舟共济,珍惜、保护这个人类共同居住的星球,要么共同走向毁灭,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如今,我们周围已很少有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难道是为了造就这样一个生存环境?我们留给后代的难道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一种人类的共同命运感就在全球萌生,并逐渐成熟。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危机带来共同的价值观,而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将影响人类对于未来的抉择,全球性思想因此而形成。人类不得不更加谨慎小心,更加注意相互倾听和了解,吸取彼此的智慧。人类在保持文化多元性和增加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需要以全球性思想为基础的人类集体努力来共同迎接挑战。这是20多年历史进程给予我们的启示。

毕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理由期待。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_《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 的道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和新词;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用各种事理说明事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难点: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投影仪。

收集有关地球知识、我国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新课

自读自悟

1、自学生字、新词,教师点拨、检查。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3、感悟语言,体会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

1、把你读懂和没有读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2、设计活动: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语言感悟,开展以“图片展示”、“生态播报”、“数学神探”、“佳句点评”等小组活动,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情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吧!(播放录像片)

2、当宇航员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的“可爱”,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容易“破碎”?

二、合作探究,体会深意

1、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等,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收集的资料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深入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图片展示。读了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学生出示图片:地球、清澈的小河……)图下配有文字说明,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地球的这两个特点。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2)学生汇报――生态播报。我们从课文和收集的资料知道,“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并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学生结合课文和查阅的资料举例说明)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3)学生汇报――数学神探。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科学事实和自编的应用题来说明“不能移民”。)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4)学生汇报――佳句点评。“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4、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这些道理的?

三、总结全文,朗读感悟

四、拓展

1、说一说:对地球妈妈说说话。(怎样帮助地球妈妈?)可以用上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等

2、写一写:写一两句宣传保护地球的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8570.html

更多阅读

中小衔接课文预习表:13《只有一个地球》_追风少年v

只有一个地球生字伙伴:1、jīng(晶莹.水晶) 2、yíng(晶莹.莹澈) 3、ǎi(和蔼.蔼然) 4、zī(资源.天资)5、kuàng(矿物.矿产) 6、cì(恩赐.赏赐) 7、jié(竭力.竭尽) 8、làn(滥用.泛滥)9、xié(威胁.胁从)我能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1、晶莹:光亮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班会 保护地球主题班会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班会绿怡小学六(2)班委会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生存是和地球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的地球的情感,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保护地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汕尾名师班学员石世沛《只有一个地球》此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基于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孩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只有一个地球作者:张媛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

声明:《《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概述,《只有一个地球》-作》为网友朵小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