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凝噎 无语凝噎-释义,无语凝噎-出处

无语凝噎(读音wú yǔ níng yē),指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音,说不出话。出自宋・柳永《雨霖铃》:“竟无语凝噎。”

噎_无语凝噎 -释义


无语凝噎剧情图片

拼音:wú yǔ níngyē
释义:[choke]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话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无语凝噎 无语凝噎-释义,无语凝噎-出处

噎_无语凝噎 -出处

“竟无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

噎_无语凝噎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噎_无语凝噎 -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7029.html

更多阅读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名言

论语颜渊篇说: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话中,孔子点出了古代中国人政治的三大价值:食、兵、

无语的“有表情” 无语qq表情

看了吴非的《什么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一文,很是无语。我一直只认为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不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然还有“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而且不是出自普通教师之口,竟然存在于“堂堂”教材之中。“感情”与“表情”,一字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幸福在路上,而不是路的尽头。人生如一盘无解的玲珑棋局,与其苦苦追寻无解的结局,不如用心享受对弈的快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过分强求结果的完美,只会

宋词选●俞灏●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 宋词选读书笔记

●俞灏的词集点绛唇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连久道的词集清平乐(渔父)阵鸿惊处。一网沉江渚。落叶乱风和细雨。拨棹不如归去。芦花轻泛微澜。蓬窗独自清

声明:《无语凝噎 无语凝噎-释义,无语凝噎-出处》为网友低调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